校車提案:喚醒的力量
連續兩(liang) 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2011年~年),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玉祥都提出了同樣關(guan) 於(yu) 校車的議案。他的第一次提案,讓校車的社會(hui) 價(jia) 值深入人心,“希望大家都能重視這個(ge) 事兒(er) ,推廣這個(ge) 事兒(er) ”;他的第二次提案,讓校車的經濟價(jia) 值由理論變為(wei) 實際,“比如說錢從(cong) 哪來?怎麽(me) 管?誰來管?路權如何解決(jue) ?”
去年的這個(ge) 時候,湯玉祥參照美國校車的成功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關(guan) 於(yu) 大力推廣使用專(zhuan) 用校車的建議》,主要從(cong) 專(zhuan) 用標準、管理主體(ti) 、配套管理製度、運營主體(ti) 四方麵剖析了我國校車現存的問題,這也是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大力倡導校車專(zhuan) 用化,引發了媒體(ti) 和公眾(zhong) 的廣泛關(guan) 注。今年的兩(liang) 會(hui) ,湯玉祥又針對如何落實校車的推廣、運營、監管等問題,提出了《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校車運營法律法規,加快校車融入學生生活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引領行業(ye) 推動校車戰略實施的解決(jue) 方案。
抓主要矛盾
校車事業(ye) 究竟是應該完全市場化還是不應該完全市場化?當提及很多學校買(mai) 不起校車時,湯玉祥這樣回答,“一種解決(jue) 辦法就是用完全市場化的方式,即國家不補貼,隻限供求雙方的磨合;另一種解決(jue) 辦法就是不用純市場化的方式,即資金來源有類似財政補貼這樣的支持政策。”
如果國家不補貼,隻限供求雙方的磨合,那麽(me) 從(cong) 生產(chan) 企業(ye) 的角度來看,產(chan) 品價(jia) 格到底定在什麽(me) 水平客戶才能承受?有業(ye) 內(nei) 人士對《汽車觀察》說,這個(ge) 行業(ye) 沒有暴利。以宇通校車產(chan) 品價(jia) 格為(wei) 例,目前在萬(wan) 元至40萬(wan) 元之間。實際上,普通民用大客車的平均售價(jia) 就有40多萬(wan) 元了,所以校車的這個(ge) 價(jia) 格定位是合理的,對企業(ye) 而言已經是十分微利了。湯玉祥也認為(wei) ,目前大中型客車企業(ye) 校車產(chan) 品的性價(jia) 比是最能適應中國現階段市場狀態的了,再往下走已經沒有空間。如果硬要往下走,就隻能降低配製成本,但降低技術安全性又明顯不符合社會(hui) 各界應用校車的初衷,也是企業(ye) 不負責任的表現。
從(cong) 另一方麵來看,校車具有某種福利性質,越是沒錢的地方,反倒越需要校車。現在校車最迫切的需求是在縣鄉(xiang) 村,而這些地方恰恰是經濟實力最差的,別說是20萬(wan) 元,10萬(wan) 元也買(mai) 不起。“所以校車問題需要真正的係統化和體(ti) 製化,純市場的方式可能不是一個(ge) 最理想的方式,那就用半市場化,或者更恰當的方式來解決(jue) ,要找到一個(ge) 結合點。”湯玉祥對《汽車觀察》說。使用專(zhuan) 用校車來解決(jue) 學生交通需求最為(wei) 明顯的優(you) 勢是,相對於(yu) 其它運輸方式,校車安全係數更高、更有保障,且集中接送學生的運營模式有利於(yu) 提高車輛和道路資源的利用率。這一點已得到社會(hui) 各界的普遍認同。
但目前,我國校車發展整體(ti) 處於(yu) 起步階段。雖然自2010年在德清等6個(ge) 城市開始試點以來,校車應用迅速擴大至全國範圍,卻仍在標準法規、產(chan) 品線、製造水平、生產(chan) 能力及營運、監管等方麵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在剛剛結束的2012首屆中國校車發展研討會(hui) 暨國際校車展覽會(hui) 上,企業(ye) 們(men) 普遍反映的“一些實際運行的校車仍不安全,有的隻是改改顏色,雖然外觀上像校車了,但安全性能並未提高”;再有就是“部分校車雖然買(mai) 回去了,但卻長時間無法啟用,不能及時投入運營,學生仍然沒有享受到校車帶來的好處”;而部分已經投入使用的校車,“卻因線路和路權管理等問題無法可依,造成實際的運營困難,甚至還會(hui) 麵臨(lin) 停運的風險”;其中,最令企業(ye) 困擾的是“大部分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學校等需求方還處於(yu) 觀望態勢,他們(men) 到底要不要上校車、如何籌措資金、以誰為(wei) 主體(ti) 購買(mai) 並管理營運等等”,這些都是阻礙我國校車發展的緊迫問題。
湯玉祥在《建議》中描述道,這些現象集中反映了當前我國校車發展階段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一方麵,相關(guan) 法律法規製度還不夠完善,至今我國校車技術標準還沒有最終出台,安全方麵存在隱患,而校車道路權利理應享有的特殊待遇也沒有從(cong) 法律上進行明確規定,交通執法更是沒有依據。另一方麵,資金籌措還沒有具體(ti) 的指引政策,社會(hui) 各界仍對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補貼、補助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始終沒有具體(ti) 的解決(jue) 辦法,反而導致了需求方的普遍觀望。再者,運營組織還不夠專(zhuan) 業(ye) ,誰購買(mai) 、誰運營、誰管理、誰監督等問題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作機製,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缺乏政策依據和統籌規劃,這對我國校車事業(ye) 的深入發展形成了阻礙。
我國校車運營主體(ti) 多種並存,但大多數不具備專(zhuan) 業(ye) 的交通運輸管理經驗,更不具有校車運營的專(zhuan) 業(ye) 經驗,在校車使用的線路設計、車輛維護、調度調配和司機培訓管理方麵缺乏必要的能力。針對上述問題,企業(ye) 有何建議?湯玉祥在《建議》中提出的四方麵推動校車戰略實施的解決(jue) 方案,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
首先,國家應盡快出台購買(mai) 校車資金籌措的相關(guan) 政策,並適時發布對地方財政補貼的指導意見,其總體(ti) 思路應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對校車購買(mai) 資金的相關(guan) 指示,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多方籌集。其次,國家應盡快細化校車管理和運營政策,並指導各地政府建立相應的校車管理及運營模式,在營運模式上應強化經營主體(ti)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並通過立法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ti) 係。再次,繼續完善校車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國家技術條件、安全標準出台,校車優(you) 先路權、避讓、通行規則等也應盡快落實到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中去。最後,還要普及校車文化,加強全民的校車安全意識,並設置國家“校車日”,建立長效安全教育機製。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yu) 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ge) 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nei) 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nei) 進行。
※ 有關(guan) 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關(guan) 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ye) 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chuan) 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yi) 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製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wei) “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