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威旺
選擇
從(cong) 2009年開始,微車在汽車下鄉(xiang) 和1.6升排量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刺激下,開始了一輪瘋狂式的增長,銷量從(cong) 2008年底的106萬(wan) 輛激增至2010年底的249萬(wan) 輛。
在這樣極度誘惑的市場麵前,國內(nei) 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ye) 都在未來的產(chan) 業(ye) 規劃中高度重視或者加進了微車這個(ge) 過去並不惹人眼球、甚至有些非主流的車型。
上汽通用五菱擴建產(chan) 能;東(dong) 風汽車除東(dong) 風小康外,又在東(dong) 風股份常州基地生產(chan) 新品牌俊風微車;一汽集團喊出了“微車贏,一汽贏”的宣言;長安集團整合哈飛、昌河汽車,新增產(chan) 能;廣汽集團收購吉奧汽車進入微車領域;奇瑞汽車旗下開瑞微車順利切入市場;中國重汽重組成都王牌規劃微車產(chan) 能。
在“四大四小”身後,還有無數生產(chan) 微車的簇擁者。華晨汽車、比亞(ya) 迪、長城汽車、海馬汽車、陝汽集團、東(dong) 南汽車、力帆汽車、貴州航天成功汽車等企業(ye) 也都紛紛踏入微車領域。
要知道,在當今中國這樣一個(ge) 以規模論英雄的時代,在每年超過200萬(wan) 輛銷量的微車市場上,市場占有率每增長1%,就意味著企業(ye) 集團的銷量數字可以向上增加2萬(wan) 輛。
如果我們(men) 拿出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統計的前十家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銷售數字來比較,微車對於(yu) 企業(ye) 集團未來排名的重要性就更加顯而易見。
不難發現,上汽、東(dong) 風、一汽三者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被微車的力量所左右,如果一汽集團的微車實力得不到加強,而長安汽車已經站在百萬(wan) 輛量級的微車板塊繼續跟隨行業(ye) 增長,就有可能成功實現集團在銷量上的反超。
雖然北汽集團強調“行者有其車”,但是從(cong) 另外一方麵來說,想要趕超四大汽車集團,必須有微車;身後,廣汽和奇瑞雖然與(yu) 自己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手已經率先完成了微車的布局,為(wei) 了保住集團現有的地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yu) 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ge) 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nei) 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nei) 進行。
※ 有關(guan) 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關(guan) 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ye) 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chuan) 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yi) 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製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wei) “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