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Ⅳ及之後中重型柴油機排放控製技術對比
①被動帶催化型柴油顆粒過濾器PDPF(Passive Diesel Particle Filter)
PDPF可以降低PM排放85%左右,可以降低HC和CO排放60%~90%。
主動和被動顆粒過濾器的大部分部件都可以通用,但是也有一些關(guan) 鍵差別。PDPF將一個(ge) 氧化催化器與(yu) 多孔陶瓷、燒結金屬材料或者金剛砂過濾器一起集成到一個(ge) 類似於(yu) 消音器排氣管的金屬容器中。
PDPF有很多種類設計,典型的有兩(liang) 類:一是采用一個(ge) 單獨的流通式(flow-through)催化器芯(實際上就是一個(ge) DOC)與(yu) 一個(ge) 非催化過濾器串聯;二是采用將催化劑直接塗到過濾器中的方式。不管哪種方式,PDPF外形就像一個(ge) 典型的消音器。
尾氣中的氣態部分從(cong) 過濾器的多孔牆壁流過,而固態PM顆粒被牆體(ti) 捕捉。在常規的柴油機排氣溫度下,催化器可以促進被捕捉到的顆粒的氧化,生成氣態CO2和水排到空氣中。催化器也可以氧化尾氣中氣態的VOC和CO,就像典型DOC或者直通式過濾器FTF(flow-through filter)。
PDPF需要尾氣的最低溫度為(wei) 250~290℃,在此溫度下需要大約35%的時間來氧化所捕捉到的顆粒物。這在大多數的車用發動機上很容易實現,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發動機和負荷循環下,發動機的尾氣溫度不足以讓PDPF有效工作。通常,PDPF用於(yu) 柴油發動機大部分時間處於(yu) 高負荷的汽車上。
②主動無催化型柴油顆粒過濾器ADPF(Active Diesel Particle Filter)
ADPF可以降低PM排放85%左右,可以降低HC和CO排放10%~20%。
ADPF也是采用一個(ge) 多孔的過濾器來捕捉尾氣中的顆粒。但是,為(wei) 了適應更寬的負荷循環條件,ADPF還采用了一個(ge) 主動係統來提高過濾器內(nei) 部溫度。
提高過濾器溫度的最常用方法是往尾氣流中噴射額外數量燃料,噴射點在發動機排氣歧管後麵和過濾器前麵。當這些燃料燃燒時,尾氣的溫度就升高了。
目前已經有一種實現商用的ADPF,這種裝置將一個(ge) 電加熱單元置入過濾器中,當汽車行駛時,過濾器連續捕捉PM。晚上駐車時,駕駛員必須將電加熱單元的插頭接到電源上,用電產(chan) 生足夠的熱量,在幾個(ge) 小時內(nei) 將搜集到的顆粒燒掉。
由於(yu) 這種技術提高了尾氣溫度,ADPF可以應用於(yu) 更多用途的發動機和更廣的負荷循環。
(3)顆粒氧化催化器POC(Particulate Oxidation Catalysts)
POC又稱分流式過濾器(Partial Flow Filter),可以降低PM排放50%~70%,可以降低HC和CO排放60%以上。
POC是一種沒有堵塞現象的柴油顆粒過濾器,可以在比傳(chuan) 統柴油顆粒過濾器背壓更低的前提下,高效地降低柴油顆粒物質排放。這種技術可以用於(yu) 許多無法使用DPF的地方,如輕負荷條件和舊的柴油機。其一般要求燃料硫含量在50ppm下應用,最好在15ppm以下。
柴油氧化催化器(DOC)和柴油顆粒過濾器(DPF)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然而,由於(yu) 其天生的技術特性,兩(liang) 種技術的應用都有一定局限。一般典型的DOC可以應用於(yu) 幾乎所有的重型柴油機,並且可以降低20%~30%的顆粒物質量,但不能明顯降低顆粒物的個(ge) 數。另一方麵,DPF可以有效地降低顆粒物排放:質量的90%以上,數量的99%以上。不幸的是,被動再生DPF應用受到局限,因為(wei) 該類過濾器的再生受限於(yu) 發動機排出的尾氣中NOx與(yu) PM的比例以及尾氣溫度。由於(yu) 這個(ge) 原因,被動DPF不能廣泛地用於(yu) 舊的未達標發動機。
分流式過濾器POC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這種裝置將DOC與(yu) 一種獨特的過濾技術合二為(wei) 一,可以將PM排放降低77%。這一技術同時具有直通式(flow through)催化塗層的優(you) 點和壁流式(wall flow)過濾器的優(you) 點,將發動機排出尾氣中的一部分PM捕捉起來,而沒有必要全部捕捉,因此,可以實現降低PM排放而不造成過濾器堵塞。由於(yu) 該技術的直通(flow through)特點,故盡管超過過濾器能力的多餘(yu) PM沒有被捕捉到,但因尾氣可以連續地流動而不會(hui) 明顯地增加過濾器背壓。這種係統也可應用於(yu) 被動DPF前來氧化一部分PM,從(cong) 而使得該被動再生係統效率更高。除此之外,該過濾器不會(hui) 積累大量的潤滑油灰燼(Ash),這一優(you) 點可以延長過濾器的定期灰燼(Ash)清潔維護周期。
3.“EGR + ”路線的幾種後處理解決(jue) 方案
(1)EGR+DOC方案
即冷卻EGR加上柴油氧化催化轉換器DOC的技術方案。在歐洲,斯堪尼亞(ya) 在滿足歐IV排放標準技術路線時采用了這一方案。而曼的歐V款4.6L和7L發動機采用的EGR+Oxi-Kat方案中的Oxi-Kat實際上就是DOC,用它取代歐IV款發動機所用的PM-Kat,這是因為(wei) 曼的歐V發動機采用了更高的燃油噴射壓力和複雜的渦輪增壓技術,使得PM排放在發動機內(nei) 部得到降低,隻需要用一個(ge) 氧化催化器輔助降低NOx和其他排放即可。該方案需要燃油噴射壓力超過2200bar,需要優(you) 化燃燒室,采用高級燃燒技術。
(2) EGR(+DOC)+DPF方案
此方案通常有冷卻EGR加上主動再生和被動再生顆粒過濾器DPF的兩(liang) 種技術方案。EGR(+DOC)+ADPF典型的應用實例有:美國Navistar公司的Maxxforce發動機,在滿足EPA2007和EPA2010排放標準時都采用EGR+DOC+ADPF方案;美國康明斯在滿足EPA2007法規時也采用了這一方案。
EGR(+DOC)+PDPF在1999年首次使用,因過濾器內(nei) 的催化劑促進了再生,而DOC則降低了CO、HC和NOx排放,故這一方案擴大了被動再生係統的應用範圍,降低了係統的複雜性。單獨采用PDPF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也是當今很多OEM的做法,其可以大大降低係統的複雜性和成本。
總體(ti) 來看,美國重型車製造商在滿足EPA2007排放法規時幾乎都采用EGR+DPF路線,除了上麵提到的兩(liang) 家外,還有如Mack卡車、沃爾沃北美、FREIGHTLINER/DDC和卡特彼勒都是如此。
在曼的EEV客車發動機係列中,我們(men) 還可以見到一種名為(wei) EGR+CRT的排放控製技術,CRT為(wei) 英文Continuously Regenerating Trap System,對應中文應為(wei) 連續再生顆粒捕捉係統。CRT實際上就是一種被動再生顆粒過濾器,即前麵提到的PDPF。它是由一家EmiNOx公司生產(chan) 的。
如果采用EGR(+DOC)+DPF這一技術路線從(cong) 歐Ⅲ過渡到歐IV,發動機一般需要進行以下改動:①提高EGR性能,發動機全負荷運行時EGR率須達到15%以上;②汽車冷卻係統需要改進;③最高爆發壓力增加高達190~195bar,須對發動機強化;④燃油噴射壓力須提高至1800bar以上。
其次,EGR(+DOC)+DPF方案不適合頻繁停車起動操作,因為(wei) 此時發動機排溫不可能達到300℃,廢氣中的黑煙無法在顆粒過濾器中燃燒,同時還存在過濾器堵塞的危險。它更適合發動機排氣溫度高而且比較穩定的長途運輸使用。
最後,為(wei) 使EGR更有效,EGR冷卻係統和散熱器必須比普通的大很多,甚至大於(yu) SCR路線中尿素箱的尺寸,可目前大多數發動機為(wei) 了減少噪聲不斷進行空間壓縮,這增加了冷卻問題的解決(jue) 難度。同時試驗表明在歐Ⅳ發動機中使用EGR的燃油效率不如SCR。而且這種路線對燃油品質的要求更高,要求硫含量達到低於(yu) 50×10-6的水平,理想情況要求達到10×10-6~15×10-6的水平,這對於(yu) 我國的石油工業(ye) 要在短期內(nei) 達到顯然不太現實。另外,如果要在柴油機上實現微粒捕集器的再生,一般需要附加能源,例如用燃燒器加熱、電阻加熱或微波加熱,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這一路線的油耗和係統成本。
正因為(wei) 這些原因,目前我國許多生產(chan) 廠商反對采用EGR(+DOC)+DPF方案。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今後也不會(hui) 采用。
(3)EGR(+DOC)+POC方案
冷卻EGR加上分流過濾器POC也是一種常見的方案。在歐洲,曼已經采用這一技術路線。其特點是:①顆粒物排放控製效率50%以上;②該係統是完全被動再生係統,不需要強製再生,不需要ECU控製,也不需要附加裝置;③對煙灰不敏感,發動機產(chan) 生的煙灰可以直接從(cong) POC中通過。
曼的所有歐IV發動機和多數歐V發動機都采用這一方案,曼稱之為(wei) EGR+PM-Kat方案。PM-Kat實際上就是將DOC與(yu) POC集於(yu) 一體(ti) 而已。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製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