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按照市交通運輸部門的規劃,開封市從(cong) 今年起將在農(nong) 村開通“新農(nong) 巴士”,逐步實現農(nong) 村客運班線全覆蓋、全市村村通班車,讓農(nong) 民外出坐車像城裏人一樣方便。那麽(me) ,目前農(nong) 村的交通客運現狀如何?農(nong) 民在改善出行條件方麵有哪些需求和呼聲?即將開通的“新農(nong) 巴士”將采用什麽(me) 樣的運行模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解析。
在市交通部門的積極努力下,開封市去年全麵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很多農(nong) 民反映,全市村村通公路確實解決(jue) 了農(nong) 副產(chan) 品外運難和車輛、行人在雨季的出村難問題,但並未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廣大農(nong) 民的出行難問題,因為(wei) 目前還有很多村沒有通班車,農(nong) 民進城趕集、探親(qin) 訪友,仍以騎自行車或坐“奔馬”(即農(nong) 用三輪車)、拖拉機為(wei) 主。這種低效能的出行方式明顯製約了廣大農(nong) 村的人員往來和信息快遞,而且坐“奔馬”、拖拉機出行,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可以說,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的背景下解決(jue) 農(nong) 民的出行難問題,是提高廣大農(nong) 民生活質量的一個(ge) 重大民生課題。針對這一問題,省、市交通運輸部門均將開通“新農(nong) 巴士”列入今年的工作日程,即利用現有的農(nong) 村公路網絡,開通在縣與(yu) 鄉(xiang) 、鄉(xiang) 與(yu) 鄉(xiang) 、鄉(xiang) 與(yu) 村、村與(yu) 村之間循環運行、相向發車的農(nong) 村客運班車(即“新農(nong) 巴士”),逐步實現客運線路全覆蓋,村村通班車。
據悉,目前開封市農(nong) 村在公路、場站等硬件設施上已基本具備村村通班車的條件,現在的關(guan) 鍵問題是線路規劃和運行模式。按照省交通運輸部門的有關(guan) 規劃,“新農(nong) 巴士”的運行模式為(wei) “一縣一網一公司”,即一個(ge) 縣編製一套切合本地實際、能夠真正方便農(nong) 民出行的客運班線網絡圖,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各鄉(xiang) 鎮成立分公司),從(cong) 而逐步在縣、鄉(xiang) 、村之間形成相對完善的農(nong) 村客運網絡。為(wei) 此,省交通廳運輸局最後已表示要製定優(you) 惠政策,在資金、政策等方麵向“村村通班車”方麵傾(qing) 斜。該局還決(jue) 定將拿出部分資金購置客車,無償(chang) 投放各地農(nong) 村以加速“村村通班車”進程。市交通運輸部門也傾(qing) 向於(yu) 以股份製的形式穩步推進這項工作,杜絕個(ge) 體(ti) 私營客車掛靠經營現象,逐步實現統一車型、統一客車顏色、統一票價(jia) 、統一服務、統一標誌。但市運管處負責同誌也表示,對於(yu) 那些正在運行的個(ge) 體(ti) 私營客車,可以采取吸收入股的方式實現股份製運作、統一經營,這樣既能有效利用現有運力資源,又可避免激化矛盾,達到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目的。
坐“城鄉(xiang) 班車”看問題
去年老家的人在電話裏說,公路修通了,而且還通上了班車,老家人進城比過去方便多了。聽到這個(ge) 喜訊,我也感到十分驚喜。因為(wei) 當年在縣城上中學的時候,從(cong) 家到學校每次都是步行。老家的弟弟妹妹們(men) 現在有了自行車,可是在雨天仍然得靠步行,而且要打赤腳。每個(ge) 人都有過腳底被泥路上的碎玻璃劃傷(shang) 、鮮血直流的經曆,因此知道農(nong) 村人出門坐車不容易。為(wei) 這,前段回老家時特意坐了兩(liang) 次經過村頭的“班車”,坐過之後才知道所謂的“城鄉(xiang) 班車”並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班車,其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在開封市逐步開通“新農(nong) 巴士”的過程中,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有關(guan) 方麵的關(guan) 注。
之所以說從(cong) 老家到縣城的班車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班車,是因為(wei) 這一客運線路並沒有經過有關(guan) 部門批準,而且在這條線路上運行的兩(liang) 輛客車,經營的都是其他的正規線路。過去這兩(liang) 輛客車在完成當天任務之後便停放在縣汽車站裏,公路修通後車主在跑完規定的班次後把車從(cong) 縣城開回農(nong) 村的家裏,第二天一大早再返回縣城執行正常的運輸任務。這麽(me) 一來一回,路上順便“捎”上一車乘客,於(yu) 是成了讓老家人喜出望外的“班車”。即使這樣的“班車”,也給老家的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起碼在下雨天他們(men) 可以不用赤腳進城。然而讓老家人煩惱的是,即使他們(men) 下午到城裏辦事,也必須要在7時準時到村頭坐車,而很多人原本上午就在城裏辦完了事,卻依然要等到18時左右才能坐上回家的車。因為(wei) 在整個(ge) 白天這兩(liang) 輛車都在其他正規的線路上運行,從(cong) 縣城到老家隻是額外運行、順便捎帶。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農(nong) 民外出坐車仍然很不便利。我想,即將開行的“新農(nong) 巴士”如果能夠正點開運、循環往返的話,一定會(hui) 受到農(nong) 民朋友的歡迎。
經過老家村頭的那兩(liang) 輛客車既是個(ge) 體(ti) 私營車輛,而且兩(liang) 車在早上和晚上的往返線路又沒有經過有關(guan) 方麵批準,他們(men) 的經營行為(wei) 自然沒有什麽(me) 規矩可言:一是嚴(yan) 重超載,兩(liang) 輛客車都是26座,可是客車在到達老家村頭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已經載客30多人。從(cong) 老家到縣城還有20公裏,途經5個(ge) 村,途中還要再上約30人,到達縣城時每次都有六七十人。據說春節期間有時竟能載百餘(yu) 人。對於(yu) 嚴(yan) 重超載帶來的安全隱患,很多人並不在意,他們(men) 認為(wei) 再擠也比步行快。二是無序競爭(zheng) ,嚴(yan) 重超速。雖然隻有兩(liang) 輛車,可是由於(yu) 都需要在規定時間趕到縣城執行任務,而在行進途中又逢客便停,這樣耽誤的時間隻好依靠超速來彌補。更重要的是,由於(yu) 在同一時間運行在同一條線路上,前車與(yu) 後車在載客數量與(yu) 經濟效益上自然存在較大差別,兩(liang) 位車主都想走在前麵,都在爭(zheng) 取拉到下一撥乘客,於(yu) 是在村與(yu) 村之間的空曠地帶,兩(liang) 車都像是脫韁的野馬,讓人坐在車內(nei) 不免有些心驚膽戰。三是沒有統一價(jia) 格,車主漫天要價(jia) 。從(cong) 老家到縣城,正常情況下每人票價(jia) 為(wei) 5元。有一次我坐上走在後麵的那輛車,車主卻要8元,並且說:“我這車走在後麵,拉的人少些,當然要貴一點。你坐便坐,不坐便下去。”我說坐,因為(wei) 錯過這一班,就要等到明天同一時間。
我的老家在外地,但據縣裏的朋友們(men) 說,開封市農(nong) 村目前也有類似的“順風車”。通過在農(nong) 村老家坐“班車”,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農(nong) 民外出坐車不容易,並因此把即將在開封市農(nong) 村開通的“新農(nong) 巴士”視為(wei) 改善農(nong) 村交通條件、提高農(nong) 民生活的重大民生議題。在農(nong) 村坐“班車”時,很多農(nong) 民都表示希望在班車開通的過程中,各有關(guan) 方麵都要認真調研、精心組織、完善機製、規範運行,從(cong) 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為(wei) 廣大農(nong) 民朋友真正帶來便利、帶來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