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大國,品牌小國
中國實現汽車大國的蛻變已成行業(ye) 共識,但從(cong) 我國汽車品牌的總體(ti) 狀況上來看,雖然在短時間內(nei) 奮起直追,完成了對洋品牌的模仿、借鑒,但仍是製造大國,品牌小國。有人說,中國車沒有品牌,有的隻是“牌子”,韓國車有自己的品牌,日本車也有自己的品牌,美英車更是品牌無數,德國車則是世界汽車品牌聚焦地……然而,中國車有的隻是一堆汽車“牌子”。
那麽(me) ,什麽(me) 才是真正的品牌?如同寶馬中國區總裁許智俊所說的那樣,“很多人告訴我,如果有一天有所成就,買(mai) 的第一部豪華車就是寶我們(men) 的愛心基金會(hui) ,我們(men) 創立了一個(ge) 平台,讓我們(men) 所有的員工,我們(men) 的經銷商,還有所有車主都能聯合起來為(wei) 社會(hui) 做一些有意義(yi) 的事情,情感因素上給品牌增添另外一份色彩。
自主品牌的未來
Dunne:中國未來還需要10年才能彌補與(yu) 發達國家的品牌差距,中國的國內(nei) 汽車占30%,也許到2015年會(hui) 漲到50%,大多數的會(hui) 出一些技術創新,而且在2015年之前,中國在很難實現這個(ge) 比例,他們(men) 必須到2020年,因為(wei) 國際上的公司也不是在坐以待斃,他們(men) 也在競爭(zheng) ,這需要很多年才能夠彌合這樣的差距。
戴茂方:自主品牌以逐漸掌握汽車研發的核心技術以後,進一步使汽車造型向國民喜好的方向發展。以前一些車型僅(jin) 僅(jin) 憑借可靠耐用就能保持暢銷的勢頭,應該說必將成為(wei) 過去。
“搖錢樹”
品牌究竟能為(wei) 企業(ye) 帶來什麽(me) ?“開始的時候,我不知道品牌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無形資產(chan) 是什麽(me) ,這些我都不知道。品牌不就是一個(ge) 名字嘛,後來才感覺到,這個(ge) 名字太重要了!所以現在我們(men) 就能夠理解,為(wei) 什麽(me) 世界名牌會(hui) 賣這麽(me) 高的價(jia) 格,這就是品牌價(jia) 值。”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在《麵對麵》中看似簡單隨意的一番言論,卻隱含著品牌價(jia) 值的巨大空間。
所謂品牌,就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jia) 、產(chan) 生增值的一種無形資產(chan) ,其增值源泉來自於(yu) 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guan) 於(yu) 其載體(ti) 的印象。產(chan) 品的功能、質量、價(jia) 值構成了品牌的“內(nei) 聖”三要素;而知名度、美譽度、普及度則構成了品牌的“外王”三要素。相比之下,品牌更能持久,“牌子”則易失損。
“我們(men) 和奔馳、寶馬不在一個(ge) 水平線上,品牌建設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來沉澱,即便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做到了寶馬、奔馳的水平,售價(jia) 也不可能賣到他們(men) 那個(ge) 水平,這就是品牌差距,而這種品牌差距會(hui) 直接體(ti) 現在企業(ye) 利潤上。成本未必都體(ti) 現在成本上,成本戰略其實就是品牌提升戰略,品牌價(jia) 值的溢價(jia) 能力越高,成本相對就越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建軍(jun) 在全球汽車論壇品牌之戰專(zhuan) 題討論會(hui) 上的一席話讓中國車企茅塞頓開。如此看來,市場競爭(zheng) 實質上就是品牌競爭(zheng) ,品牌意味著高附加值、高利潤、高市場占有率。
夾縫中
曾作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shu) 福針對自主品牌的發展問題,提交過一份《加大保護和扶持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力度》的提案,明確提出中國車品牌是在眾(zhong) 多國際品牌中夾縫成長的,“跨國公司在與(yu) 國內(nei) 企業(ye) 合資的過程中,輸出技術與(yu) 管理倒是很慷慨,但對於(yu) 品牌和知識產(chan) 權卻分毫不讓,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還想方設法讓合資方放棄已有的品牌。”這樣看來,自主品牌的發展過程無疑就是與(yu) 跨國公司品牌的博弈過程。
從(cong) 另一角度而言,我國多數汽車企業(ye) 品牌的一大硬傷(shang) 就是急功近利,短期主義(yi) 明顯,熱衷於(yu) “肉搏戰”。麵對市場競爭(zheng) 壓力與(yu) 內(nei) 外環境,輕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比如不顧品牌定位與(yu) 形象,頻頻使用愈演愈烈的價(jia) 格戰、促銷戰、終端戰、買(mai) 斷戰,這樣反而會(hui) 傷(shang) 害品牌核心價(jia) 值的戰術。
可喜的是,中國車正在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機遇。後金融危機時代下美係車企實力嚴(yan) 重縮水,日係車企深受內(nei) 傷(shang) ,德係和韓係車企相對受益,中國車在夾縫中尋找機會(hui) :吉利先是購得全球第二大變速器公司DSI,繼而將大明星沃爾沃娶回了家;北汽集團追逐歐寶未果後,將薩博的知識產(chan) 權收入囊中,借以發展自主品牌……幾番大手筆操刀過後,不僅(jin) 全球汽車的版圖有所調整,中國汽車格局也在激進中改寫(xie) 變局。
必然選擇
從(cong) 發達國家的汽車營銷發展曆程來看,一般要經曆產(chan) 品競爭(zheng) 、經銷網絡競爭(zheng) 和品牌文化競爭(zheng) 三個(ge) 階段。產(chan) 品競爭(zheng) 是競爭(zheng) 的初級階段,強化細分市場往往要輔之以經銷網絡競爭(zheng) ,而品牌文化競爭(zheng) 則是汽車營銷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汽車社會(hui) 成熟的體(ti) 現。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品牌競爭(zheng) 將成為(wei) 今後汽車市場競爭(zheng) 的主旋律,汽車企業(ye) 會(hui) 高度樹立品牌意識,全力實施品牌戰略,將企業(ye) 的發展戰略、經營思想、營銷策略全麵地融人到品牌戰略中去。
全球汽車論壇落下帷幕,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自主品牌要想向中高端發展至少還需要10年的時間,但向中高端產(chan) 品發展卻是自主品牌的一次必然選擇。這可以看做是一種決(jue) 心,汽車企業(ye) 向上追求的決(jue) 心,但同樣可以理解為(wei) 企業(ye) 追求利潤、品牌塑造的一條必經之路。資深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認為(wei) ,“一個(ge) 國家的汽車發展水平需要靠高端品牌車型來體(ti) 現,這是自主品牌的一個(ge) 趨勢,品牌的提升、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品質的提升是迫使自主品牌向上發展的一種動力。”
然而,自主品牌在向中高端發展的道路上仍是短板,既然向中高端發展是自主品牌的一種必然選擇,那麽(me) 品牌的短板在短時間內(nei) 或許要靠營銷去彌補。但事實上,這個(ge) 方法並沒有超越自主品牌慣用的營銷路子。比亞(ya) 迪F6上市就宣稱的“凱凱定律”也是奉行的這個(ge) 方法,但在市場上並沒有成功,直到它推出“財富版”將價(jia) 格和F3實現無縫鏈接,才終於(yu) 在市場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所以,中高端車的營銷將是對自主品牌的一次考驗。
品牌塑造是一個(ge) 巨大工程,汽車作為(wei) 一種技術複雜的貴重商品,其品牌塑造更是個(ge) 長期的過程。
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混跡於(yu) 汽車江湖的芸芸眾(zhong) 生無不心存向上攀爬的鴻鵠之誌,依然要祭出自己的輝騰,中國汽車界正在重複著一場自下向上的革命口號,然而,向這片高地衝(chong) 擊的道路卻充滿荊棘,個(ge) 中艱險隻有親(qin) 曆者方能體(ti) 會(hui) 。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製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