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nong) 民像城裏人一樣,花上一兩(liang) 元錢就能在家門口方便、舒適地坐上交通車。這是統籌城鄉(xiang) 發展、加快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重要舉(ju) 措。
近幾年來,隨著我省農(nong) 村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交通部門把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作為(wei) 推進交通運輸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重要措施,不斷延長農(nong) 村客運班線,不斷增加農(nong) 村客車數量,大幅提高鄉(xiang) 鎮、村通班車率,使農(nong) 民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
雖然農(nong) 村客運也是公共交通,但農(nong) 村客運班車無論是管理模式還是享受優(you) 惠政策,均與(yu) 城市公交大相徑庭。這種不同,阻礙了農(nong) 村客運的科學發展,使農(nong) 民難以享受到與(yu) 市民相似的出行服務。
現象:線路相近價(jia) 格懸殊
在推進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進程中,南昌市在全省最具代表性。
乘公交車從(cong) 南昌市昌北前往新建縣樵舍鎮,有兩(liang) 種出行選擇:一種是坐118路公交車,票價(jia) 3元錢;一種是坐道路運輸部門的客運中巴車,票價(jia) 4.5元錢。
公交車從(cong) 八一橋發車,經昌北、下羅、蛟橋等地到達樵舍;客運中巴車從(cong) 新建縣長?!發車,經昌北、下羅、蛟橋等地到達樵舍。在這段30餘(yu) 公裏長的路程中,公交車與(yu) 客運中巴車的線路幾乎相同。
由於(yu) 線路幾乎相同,價(jia) 格懸殊太大,因此,人們(men) 經常可以看到,公交車總是擠得滿滿當當,而客運中巴車就算全部坐滿了也就十幾個(ge) 人。對於(yu) 一些家在新建的人來說,為(wei) 了節省5角錢,有些人不願意坐從(cong) 縣城直達樵舍的中巴車,而寧願先花上一元錢坐公交車到八一橋,再從(cong) 八一橋轉坐公交車到樵舍。
近幾年來,南昌市大力發展“公交下鄉(xiang) ”,一輛輛公交車開進了鄉(xiang) 鎮,大大方便了農(nong) 民出行,卻給農(nong) 村客運帶來巨大衝(chong) 擊。據了解,2000年,南昌市共有540輛從(cong) 市裏開往各縣(區)、鄉(xiang) 鎮的道路客運車輛,到目前隻剩下130輛。除了進賢、安義(yi) 外,其他縣(區)從(cong) 南昌到各縣、鄉(xiang) 的道路客運班線全部由公交車包攬,道路客運車輛已全麵退出這一市場。在新建縣,公交車輛深入各個(ge) 鄉(xiang) 鎮,從(cong) 南昌市開往縣城及各鄉(xiang) 鎮的客運車輛全部是公交車,數量多達180餘(yu) 輛。
公交車以價(jia) 格優(you) 勢搶奪客源,帶來了城市公交與(yu) 農(nong) 村客運之間的矛盾。從(cong) 幾年前開始,新建、安義(yi) 等縣的公交就經常與(yu) 農(nong) 村客運發生矛盾,每次矛盾一發生,都得政府出麵協調,群眾(zhong) 出行大受影響。
原因:稅費優(you) 惠、管理模式存在差異
公交下鄉(xiang) 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在推進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建設中,我省各地采取公司化經營模式,充分考慮冷、熱線搭配,將農(nong) 村班車開進各個(ge) 村,較好地滿足了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出行需求。但是,由於(yu) 運行區域的不同,一些地方的公交車卻無法充分滿足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出行需求
記者從(cong) 南昌市運管處了解到,目前南昌公交深入各縣區的各個(ge) 鄉(xiang) 鎮,但開進村裏的卻極少。在大部分村尤其一些偏遠村,平時客源非常有限,開行公交根本不現實。而相對窄小的農(nong) 村公路也不適宜車型較大的公交車行駛。一位從(cong) 事農(nong) 村客運的業(ye) 主說:“公交跑熱線、農(nong) 村客車跑冷線,大大影響了我們(men) 的積極性。”
原因何在?
近幾年來,我省為(wei) 加快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減免農(nong) 村客運車輛稅費的優(you) 惠政策。盡管如此,由於(yu) 公交享受的是國家財政補貼政策,農(nong) 村客車的運輸成本仍然遠遠高出公交車。記者了解到,目前,公交車可以免交養(yang) 路費、客運附加費等稅費,而一輛農(nong) 村客運中巴車卻要承擔養(yang) 路費、運管費、工商管理費等十來項費用,每月支出至少要比公交車高出1500元左右。
公交車與(yu) 農(nong) 村客運管理模式不同。公交執行的是建設部的規定,按麵積計算載客人數,每平方米可容納8個(ge) 人;而農(nong) 村客車執行的是交通部門的規定,按座位核定載客人數。因此,麵對相同的班線、相同的服務對象時,公交車允許站客(即超載),農(nong) 村客車不允許站客或加設座位。這種待遇上的不同,被人們(men) 稱為(wei) “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zheng) ”。
為(wei) 了保證農(nong) 村班線能夠“開得通、留得住”,各地紛紛想辦法,采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新建縣從(cong) 事農(nong) 村客運的金鵬客運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武告訴記者,農(nong) 村客源分散,平時客源不多,為(wei) 了節約成本,他們(men) 對排班方式進行調整,采取輪班排班的方式,這才保證了每天有4至5輛車從(cong) 鄉(xiang) 鎮開往各個(ge) 村;對一些偏遠村莊,則因地製宜地開通了趕集班、周末班、電話預約等班線,以滿足群眾(zhong) 出行需求。
對策:多方入手實現無縫對接
農(nong) 村客運與(yu) 城市公交都屬於(yu) 公共交通的範疇。推進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讓城市與(yu) 農(nong) 村無縫對接,必須從(cong) 多方麵入手,統籌城鄉(xiang) 交通協調發展。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首先應實行管理機構的統一。目前,客運市場管理體(ti) 製呈現多元分割局麵。從(cong) 南昌來看,公交歸建設部門的市政公用局管,農(nong) 村客運歸交通部門的運管所管,出租車歸市客運辦管,體(ti) 製分割,基層政府部門難以協調關(guan) 係。在這方麵,重慶進行了有益和大膽的嚐試,將城市公交和道路客運的行業(ye) 管理都納入重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去年,又專(zhuan) 門成立城市公共運輸管理局,並與(yu) 道路運輸管理局合署辦公。實行統一的管理體(ti) 製後,重慶市通過采取客運專(zhuan) 線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改造的方式,使農(nong) 村客運轉變身份,成為(wei) 城市公交的一部分,實現了農(nong) 村客運公交化。
今年初,國家已實行“大部製”改革,成立新的交通運輸部。據了解,不久,省一級改革也將啟動,綜合管理體(ti) 製的實行,將為(wei) 城鄉(xiang) 道路運輸一體(ti) 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執行兩(liang) 種不同政策的客運方式在同一市場上運行,必然產(chan) 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要將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上升到城市發展的理念,使農(nong) 村客運和城市公交執行同一種政策、享受同一種稅費優(you) 惠標準。隻有政策、待遇相同了,才能確保城鄉(xiang) 客運的有效銜接。
此外,應放開市場,既允許城市公交進村,又允許農(nong) 村班車進城,構建真正便捷的交通,使城市與(yu) 農(nong) 村無縫對接。目前,南昌不允許縣裏的道路客運車輛進入市區,城市公交也隻開到鄉(xiang) 鎮一級,市裏的群眾(zhong) 進村或村裏的群眾(zhong) 進市區必須經過轉車才能實現,有的偏遠村要轉幾次車才能進入市區。
實現城鄉(xiang) 客運的真正一體(ti) 化,受惠的將是廣大城鄉(xiang) 群眾(zhong) 。希望這個(ge) 問題早日得到解決(jue) 。
責任編輯:豔陽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