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機械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業鏈國際論壇隆重開幕
彩旗招展,迎八方賓客;協同創新,創美好未來!2017年8月15-16日,由中國科協企業(ye) 創新服務中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hui) 、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中國金屬學會(hui) 冶金設備分會(hui)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hui) 城市公共交通分會(hui) 、中國農(nong) 業(ye) 機械學會(hui) 風力機械分會(hui) 聯合主辦,鄭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德國Lubmann GmbH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機械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業(ye) 鏈國際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隆重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中國科協副主任喬(qiao) 雲(yun) 、河南省科協主席霍金花、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史占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陸大明、清華大學自動化係教授宋士吉、清華大學機械係博士黃偉(wei) 峰、德國克勞斯塔大學摩擦所Jan-Dirk Gerken 、美國機械潤滑雜誌總監Austin AdamO’Kelley、德國BECHEM公司Frank Reichmann、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施進發、鄭州市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張福清。同時還有相關(guan) 領域的領導專(zhuan) 家、企業(ye) 代表和行業(ye) 媒體(ti) 等500餘(yu) 人參加本次論壇。論壇開幕式由鄭州市科協主席吳予紅主持。
會(hui) 場剪影
鄭州市科協主席吳予紅主持會(hui) 議
鄭州市副市長史占勇代表鄭州市政府向會(hui) 議致辭,他首先對本次論壇的召開給予了充分地肯定,對集中潤滑行業(ye) 在本市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貢獻給予了高度地認可,他希望機械潤滑行業(ye) 各企業(ye) 能夠借助這個(ge) 平台充分地交流探討,為(wei) 鄭州的發展多提寶貴意見,並真誠歡迎廣大企業(ye) 到鄭州創新立業(ye) 。
鄭州市副市長史占勇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院士對就奧特科技在集中潤滑與(yu) 設備管理方麵的優(you) 勢做了簡單地介紹,並對奧特科技今後的發展提出兩(liang) 個(ge) 建議。他指出目前國內(nei) 發展製造業(ye) 2025存在著5個(ge) 短板,奧特科技能夠在這些問題中找到關(guan) 鍵問題,堅持走“專(zhuan) 精特”路線,依靠創新,在中小型企業(ye) 中得到了國內(nei) 外潤滑行業(ye) 的高度認可,奧特科技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堅持把主業(ye) 務做強和重視人工智能的研究兩(liang) 個(ge) 方向再接再厲。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院士發表講話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陸大明首先就中國製造業(ye) 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簡單地介紹,他指出在機械工業(ye) 中,機械長期使用因磨損出現故障率高、損壞率高等問題,集中潤滑為(wei) 中國從(cong) 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做出巨大的努力,為(wei) 中國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完善做出巨大貢獻。他希望各行各業(ye) 共同協作,創造共同發展的好機會(hui)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陸大明發表講話
同時,本次論壇一個(ge) 重要的舉(ju) 措是成立了智能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鄭州市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張福清宣讀了聯盟倡議書(shu) ,他希望借助希望借助此聯盟,聚各界力量,開創各項研究,探索以企業(ye) 為(wei) 主題,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機製,以促進國家重點經濟領域的發展,並希望智能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能夠成為(wei) 培育工程技術人才的有利載體(ti) ,共同為(wei) 轉型經濟的發展獻力,積極承擔實現中國夢的曆史使命。
鄭州市科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張福清宣讀聯盟倡議書(shu)
河南省科協主席霍金花強調了機械潤滑在製造業(ye) 中的重要性,並指出機械潤滑是投入最集中,成果最豐(feng) 富的領域,改造和提升潤滑技術是節約能源的重要舉(ju) 措,契合全球發展的新趨勢,同時她表示河南正在為(wei) 製造業(ye) 大省轉變為(wei) 科技強省做努力,希望此次論壇上,機械潤滑行業(ye) 的專(zhuan) 家學者能夠多鑒真言,多獻良策 ,助力河南省實現先進製造強省的發展目標。
河南省科協主席霍金花發表講話
中國科協副主任喬(qiao) 雲(yun) 簡單介紹了現代工業(ye) 的發展方向及機械工業(ye) 的發展方向,並指出能源消耗、零件損壞源於(yu) 潤滑不良,這是目前大多數相關(guan) 企業(ye)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建立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共同創新思路和創新技術,共同商討潤滑行業(ye) 的技術難題,對相關(guan) 行業(ye) 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yi) 。他表示在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背景下,鄭州市將堅持把創新放在重要位置,組織一係列活動,推動機械潤滑的發展,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助一臂之力。
中國科協副主任喬(qiao) 雲(yun) 發表講話
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院士也對本次論壇給予特別的關(guan) 注,他因故不能出席會(hui) 議,特發電致歉並表示祝願,並委托清華大學博士王偉(wei) 峰代表自己作學術報告。
中國工程院王玉明院士
清華大學博士王偉(wei) 峰作學術報告
本次會(hui) 議不僅(jin) 吸引了國內(nei) 權威的領導專(zhuan) 家,同時也吸引了德國、美國等先進製造業(ye) 大國的權威專(zhuan) 家,他們(men) 也帶來了機械潤滑與(yu) 設備健康管理方麵的前沿思想、技術與(yu) 管理經驗。德國克勞斯塔大學摩擦所Jan-Dirk Gerken 、美國機械潤滑雜誌總監Austin AdamO’Kelley、德國BECHEM公司Frank Reichmann分別作了報告。
德國克勞斯塔大學摩擦所Jan-Dirk Gerken作報告
本次論壇是繼2015集中潤滑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論壇之後的又一次行業(ye) 高峰論壇,分為(wei) 主論壇和風電、商用車、冶金、工程機械及大型設備四個(ge) 分論壇兩(liang) 個(ge) 部分。論壇以“機械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和“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製造、全球共享”為(wei) 主題,圍繞“創新驅動”、“工業(ye) 4.0”、“潤滑經濟”、“一帶一路”、“集中潤滑”、“中國製造2025”、“TCO”、“智能公交”、“LCC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風場”、“互聯網+”、“設備健康管理”、“智慧港口”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同時與(yu) 會(hui) 嘉賓也圍繞機械潤滑,設備健康管理新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經驗,油品、潤滑檢測及設備故障診斷等方麵的應用與(yu) 發展做了全麵、深入地交流與(yu) 探討,各領域企業(ye) 代表也就具體(ti) 領域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jue) 方案進行了總結與(yu) 分享。
在商務車領域,作為(wei) 宇通集團的王長新博士就客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了《潤滑對客車全生命周期管理LCC的意義(yi) 》的報告,他表示奧特科技的集中潤滑係統,在降低運營成本方麵有著重要的優(you) 勢。
宇通集團的王長新博士作報告
在風電行業(ye) 領域,清華大學教授宋士吉重點講解了利用曆史數據確定數據模型結合收集到的數據特征,進行精確的故障分析的方法。龍源電力集團首席工程師王建國就脂潤滑軸承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比較傳(chuan) 統手工潤滑與(yu) 自動潤滑的前提下,強調指出集中潤滑在有效收集廢油,防止堵塞有著重要的有事。舍弗勒(中國)分公司的唐喻詳細介紹了潤滑脂的特性,並就軸承潤滑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清華大學教授宋士吉作報告
在工程機械行業(ye) 領域,首先美國機械潤滑雜誌社Austin Adam O’Kelley 向大家普及了潤滑認知,他詳細分析了汙染潤滑劑的各種情況,提出提高人才教育、采用取樣瓶油脂觀測檢驗法等方法來實現保護潤滑劑的目的。同時,廣州機械所科學研究院馬紅軍(jun) 博士詳細敘述了油脂選型與(yu) 優(you) 化的重要性。
美國機械潤滑雜誌社Austin Adam O’Kelley作報告
在冶金行業(ye) 領域,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邦喜就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設備維護管理模式“萬(wan) 點工程”做了詳細地講解,這種智能創新,為(wei) 設備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邦喜作報告
在潤滑油行業(ye) 領域,德國BECHEN的Reichmann在主要講述了利用貝啟爾流動曲線檢測油脂流動速率,從(cong) 而有效監控油脂在軸承內(nei) 的運行狀況,保證機械的有效運行。殼牌潤滑油高級顧問李向輝在分析了新常態發展中各行各業(ye) 都在降低成本的背景下,提出有效幫助客戶選擇使用合理需求的油脂產(chan) 品,以及搭配技術服務是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殼牌潤滑油高級顧問李向輝作報告
本次論壇的重要特色是,不僅(jin) 就產(chan) 業(ye) 鏈的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理論進行探討,同時針對商用車、風電、工程機械及大型設備、冶金四個(ge) 領域中的潤滑技術與(yu) 健康設備管理進行專(zhuan) 題探討。16日上午,商用車、風電、工程機械及大型設備、冶金四個(ge) 分論壇同時進行。在商用車分論壇中,來自鄭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設備研究院潤滑技術研究所、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米其林集團等7位的專(zhuan) 家領導和企業(ye) 代表與(yu) 100餘(yu) 位與(yu) 會(hui) 嘉賓就商用車領域的潤滑技術和設備健康管理進行了充分地交流,並就“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公交客車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商用車分論壇
在風電分論壇中,來自上海電氣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優(you) 利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位專(zhuan) 家和企業(ye) 代表與(yu) 110餘(yu) 位與(yu) 會(hui) 嘉賓就風機潤滑理念和技術、風機潤滑的健康管理等方麵進行了充分地交流。
風電分論壇
在工程機械及大型設備分論壇,來自鄭州機械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ADDINOL中國工業(ye) 潤滑油有限公司等5位專(zhuan) 家和企業(ye) 代表及130位與(yu) 會(hui) 企業(ye) 就工程機械中的集中潤滑係統及管理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討,全體(ti) 嘉賓就機械工程及大型設備行業(ye) 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研討。
工程機械及大型設備分論壇
在冶金分論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背景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燕山大學等8位院校專(zhuan) 家和企業(ye) 代表進行了專(zhuan) 題報告,並與(yu) 與(yu) 會(hui) 企業(ye) 進行了交流討論。
冶金分論壇
在本次論壇中,作為(wei) 集中潤滑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鄭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大平就自主研發的集中潤滑係統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做了詳細地介紹,並介紹了奧特科技3+1立體(ti) 發展戰略:3指集中潤滑平行拓展戰略、智能係統縱深研發戰略、設備健康管理戰略;1指一個(ge) 產(chan) 業(ye) 鏈戰略:成立智能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他指出3+1立體(ti) 發展戰略是相輔相成的,每一個(ge) 戰略的發展對其他戰略的推進都有重要的影響。在提到未來發展時,趙大平表示奧特科技將秉承16字方針:市場導向,技術驅動,質量優(you) 先,創新發展。同時表示未來將與(yu) 聯盟各企業(ye) 深度合作,不僅(jin) 把技術做好,也要把生命健康周期這項服務與(yu) 管理做好。
鄭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大平作報告
“十三五”將綠色發展作為(wei) 重要的戰略目標,再一次將能源資源提升到重要位置,作為(wei) 將高效利用能源資源作為(wei) 目標的潤滑行業(ye) 來說,未來將是一個(ge) 大展身手的機遇期,同時,在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困擾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的背景下,潤滑行業(ye) 更將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來造福全球!“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為(wei) 中國潤滑行業(ye) 走向全球提供了契機。本次論壇的成功召開抓住了時代機遇期,為(wei) 中國潤滑行業(ye) 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平台,為(wei) 各個(ge) 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也為(wei) 實現中國製造2025和“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
工作人員現場講解集中潤滑產(chan) 品工作人員現場講解集中潤滑產(chan) 品
工作人員現場講解集中潤滑產(chan) 品工作人員現場講解集中潤滑產(chan) 品
第二屆機械潤滑暨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業(ye) 鏈國際論壇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2024醇氫電動汽車發展論壇今日開幕 最新議程與嘉賓陣容一覽[09-24]
- 關於召開2024年快速公交學術會議暨舉辦2024年公交大講堂(第二期)活動[09-05]
- 2024醇氫電動汽車發展論壇將於9月24日在北京召開[09-03]
- 2024汽車供應鏈“雙百強”出爐!betway在线官网與智能化企業表現突出[08-22]
- 科技賦能交通興國 2024北京商用車展暨道路運輸車輛展啟幕[05-30]
- 中國企業大放異彩! 世界客車博覽會東南亞雅加達盛啟[05-16]
- 時間地點敲定!道路客貨運輸發展創新研討會公開這些信息[05-09]
- 重磅!2024北京商用車展同期將舉辦道路客貨運輸發展創新研討會[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