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市場產(chan) 銷分析
1.大型客車是唯一增長的車型,輕型客車占客車總體(ti) 78%
1~11月國內(nei) 生產(chan) 客車156784輛、銷售156502輛,比2004年同期出現了小幅下降,分別同比下降5%和4.6%。
大型客車在客車市場中一支獨秀實現了兩(liang) 位數的增長,前11月生產(chan) 大型客車16769輛,銷售大型客車16386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65%和16.94%,而且總量上與(yu) 中型客車的差距在縮小。中型客車和輕型客車產(chan) 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
2005年起輕型客車統計數據中剔除了屬乘用車的按輕型客車上目錄的車型,但是輕型客車仍然占據了客車大頭,其市場份額達到78%,產(chan) 銷達到了12萬(wan) 輛;大型客車和中型客車各占10%和12%的客車市場份額。
2.1~4月客車市場跌宕起伏,5月起趨於(yu) 平穩
從(cong) 月度產(chan) 銷分析看,2005年1~11月,客車各月產(chan) 銷整體(ti) 呈現較明顯的波動:1~4月產(chan) 銷表現出大起大落的態勢,其中2月產(chan) 銷是前11個(ge) 月的最低點,分別是7322輛和7776輛;而3月實現了前11個(ge) 月的銷量最高點17351輛,4月產(chan) 量達到前11月最高為(wei) 18636輛;進入5月後,產(chan) 銷開始進入平穩微調態勢,其增長和下降幅度都不太大,均沒有超過2月的最低點和3、4月的最高點。與(yu) 同是低迷的2004年相比,其發展趨勢非常相似。由此可見,客車整體(ti) 上還處在調整之中。
(1) 1月份延續了04年12月的高產(chan) 銷形勢,所以取得了13892輛的產(chan) 量和13965輛的銷量,與(yu) 上年同期的10810輛和10385輛產(chan) 銷相比,淨增量超過3000輛。
(2) 2月受春節長假周的影響銷量達到前11個(ge) 月的最低點,比04年的15465輛和15125輛產(chan) 銷低近一半。
(3) 3~4月份走出低穀進入常規增長走勢,是由於(yu) "五一"長假周的鄰近,因此,客車市場在3、4月份達到了前11個(ge) 月的產(chan) 銷高峰。
(4) 經過3、4兩(liang) 個(ge) 月的較高速度增長後,在5月又迅速跌入了另一個(ge) 低穀,我國5月起青海等部分地區發現禽流感,對於(yu) 客車市場有一定的影響,6~9月份處在緩慢的恢複期。
(5) 10月進入本年度另一個(ge) 低迷點,宏觀調控、人民幣匯率調整等影響到客車市場。
(6)大、中、輕型客車前11個(ge) 月的走勢基本一致,其中大型客車的環比增長速度相對平穩,說明大型客車是客車中唯一處在平穩的增長態勢的車型。
3.主要生產(chan) 企業(ye) 主導地位依然穩固
前11個(ge) 月50多家客車企業(ye) 產(chan) 銷客車15萬(wan) 輛,前8家共銷售客車121500輛,市場集中度僅(jin) 為(wei) 77.6%,產(chan) 銷超過5000輛的企業(ye) 僅(jin) 7家,而且集中在輕型客車企業(ye) 中,客車企業(ye) 生產(chan) 集中度仍然較低。
大型客車中前8家企業(ye) 銷售13499輛,市場占有率接近82.4%,市場集中度較高。大型客車企業(ye) 中產(chan) 銷超過1000輛的企業(ye) 僅(jin) 4家,分別是鄭州宇通、丹東(dong) 黃海、安徽安凱和上海申沃,鄭州宇通近幾年轉變產(chan) 品策略,逐步向中高檔大型客車挺進,自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這一市場的領頭羊位置。
中型客車前8家產(chan) 品市場份額達88.2%,比大型客車的市場集中度稍高。產(chan) 銷上千輛也隻有4家企業(ye) ,其中蘇州金龍最為(wei) 突出,產(chan) 銷超過5500輛,與(yu) 排在第二的鄭州宇通相比,超出了2500輛。蘇州金龍堅守在中、輕型客車領地,而且連年來一直以較高的速度增長。
輕型客車中金杯汽車以4.9萬(wan) 輛遙遙領先,其市場占有率達到40%,前兩(liang) 名企業(ye) 市場占有率超過54%,前8家企業(ye) 市場占有率達到89.4%,是在三類客車類型中市場集中度最高者。輕型客車陣容中仍然是金杯汽車、江西江鈴、北汽福田和東(dong) 南汽車等4家企業(ye) 把持前位。
4.產(chan) 品出口量大增為(wei) 中國製造的客車產(chan) 品開拓更大的海外市場空間
2005年前10個(ge) 月客車的出口達到5000多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占我國國產(chan) 客車的3.57%,是2005年客車市場的一大亮點。其中,30座以上柴油客車出口增加了231%,可見發展趨勢很好。
近年來國內(nei) 客車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客車企業(ye) 紛紛開拓國外市場,宇通、金龍、長安和亞(ya) 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內(nei) 客車企業(ye) 在越過進口國設置的一道道障礙後,終於(yu) 如願以償(chang) ,精神抖擻地跨出了國門,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國外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為(wei) 國產(chan) 客車產(chan) 品開拓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表現最為(wei) 突出是宇通,05年以來,加大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已簽訂客車正式合同出口數量累計達到2400台,市場覆蓋北美、中歐、非洲、中東(dong) 、東(dong) 南亞(ya) 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05年出口業(ye) 務收入達到了1.4億(yi) 美元,是客車出口企業(ye) 中的佼佼者。
宏觀環境仍然製約著客車工業(ye) 的發展市場影響因素分析
自2004年政府實施宏觀經濟調控以來,對汽車市場特別是作為(wei) 生產(chan) 資料的商用車市場產(chan) 生較大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1、汽車消費信貸仍未有放鬆的跡象。汽車信貸違約現象突出,壞賬率高,商業(ye) 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風險高,目前看不到要擴展汽車消費信貸業(ye) 務的跡象。汽車信貸政策縮緊,抑製了汽車消費的增長,銀行自調控以來,縮緊銀根,對汽車消費放貸偏緊,抑製了汽車消費的資金鏈供應。雖然新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已經頒布實施,幾大汽車金融公司也相繼開業(ye) ,但從(cong) 業(ye) 績看,汽車金融公司人氣不高,特別是去年,央行加息更加打擊了信貸市場,貸款利率提高,資金成本增加,因而增加了消費者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成本。
2、油價(jia) 不斷上漲提高了客車使用成本。今年發改委進行了多次油價(jia) 的上調,以90號和93號高標準清潔汽油為(wei) 例,現行價(jia) 格分別為(wei) 4.00元/升和4.30元/升,比2004年底的3.45元/升和3.75元/升均上漲了0.55元/升,漲幅分別為(wei) 15.9%和14.7%。油價(jia) 的不斷上調給運輸行業(ye) 也帶來不小的衝(chong) 擊,特別對於(yu) 從(cong) 事客運和城市公交運輸的企業(ye) ,油價(jia) 的上漲給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因而對客車市場產(chan) 生較大的影響。
3、2005年宏觀調控下中國汽車工業(ye) 的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法規和標準,如《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汽車貿易政策》、《裝用點燃式發動機重型汽車曲軸箱汙染物排放限值》、《進口車落地完稅政策》、《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汽車產(chan) 品外部標識管理辦法》、《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辦法》等。這些政策法規和標準在引導汽車產(chan) 業(ye) 規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發揮著主導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過渡、銜接和適應的過程,因此對客車的銷售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
4、其它因素的影響,如房價(jia) 上漲、消費品價(jia) 格上漲等,削弱了消費者購買(mai) 力,因而影響汽車消費的增長。
5、農(nong) 村客車標準《鄉(xiang) 村公路營運客車結構和性能通用要求》雖於(yu) 2004年11月發布實施,但是由於(yu) 道路建設等原因"村村通"推進進程較慢。
2006年發展趨勢分析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從(cong) 各種環境來看,客車市場既麵臨(lin) 著有利因素,也麵臨(lin) 著不利因素,但總體(ti) 來看,有利因素大於(yu) 不利因素。
1、利好因素
(1) 國民經濟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將有利於(yu) 客車工業(ye) 發展。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確定,2006年宏觀經濟調控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將有利於(yu) 2006年經濟增長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的態勢。專(zhuan) 家指出,如果"雙穩健"政策操作的好的話,未來連續四、五年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9%左右是可以預見的。根據國內(nei) 有關(guan) 機構的預測,2005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為(wei) 9~9.5%;
2006年國民經濟將繼續較快增長,可能比2005年將有所回落,但增幅也將在8.7~9.2%之間。
國家信息中心認為(wei) 近幾年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社會(hui) 保障製度逐步完善,將帶動明年消費需求加快增長,預測2006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增幅略高於(yu) 2005年。
對外貿易繼續快速增長,增速有所回落。預測2005年出口額、進口額增長率分別為(wei) 25.7~30.5%和16.1~19%;2006年分別增長12.6~27%和16.2~20%,仍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這些對客車工業(ye) 的發展都具有推動作用。
(2) 2006年經濟發展的國內(nei) 環境將繼續改善,煤、電、油、運的供求矛盾將逐步緩解,目前宏觀經濟前期投資的產(chan) 能逐步形成實際生產(chan) 能力,供給瓶頸約束在減弱,整個(ge) 經濟的內(nei) 在推動力量比較強勁。
(3) "十一五"期間,廣東(dong) 、山東(dong) 等大部分地區都將實現"村村通"作為(wei) "十一五"目標之一,將促進農(nong) 村客車市場繁榮。
(4) 05年9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46號文轉發建設部、發改委、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guan) 於(yu) 優(you) 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和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提高認識,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you) 先地位,城市客車的更新或新增對高、中、低各檔次客車需求,滿足各種不同線路、不同層次旅客出行的需要,客車工業(ye) 特別是城市客車將麵臨(lin) 新的發展機遇,進入新一輪發展的新階段。
(5) 2008年奧運會(hui) 對車輛的需求。
2.利空因素
(1) 油價(jia) 仍將走高,對客車使用成本壓力無法緩解。
中國是亞(ya) 洲最大的燃油買(mai) 家,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年進口數量1700~1800萬(wan) 噸。油價(jia) 的波動將緊隨國際燃油價(jia) 格變化。專(zhuan) 家分析稱,今後國內(nei) 油價(jia) 還將隨國際市場價(jia) 格迅速調整,且調整頻率會(hui) 更頻繁。目前已進入高油價(jia) 時代,2006年油價(jia) 可能繼續上調,這將製約傳(chuan) 統燃油客車的發展。
(2) 經濟發展因素將給2006年客車消費投資的增長帶來了不利影響。
雖然對宏觀經濟預期看好,但是2006年的經濟發展還麵臨(lin) 著一些不確定性。農(nong) 民增收難;工業(ye) 企業(ye) 利潤增幅回落;投資規模依然偏大,結構仍不合理;進出口不平衡矛盾突出,部分高耗能產(chan) 品出口增速仍然很快等等,這些製約我國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jue) ,經濟運行中還將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些都將對汽車工業(ye) 的發展產(chan) 生影響。
(3) 人民幣匯率上調將對剛剛興(xing) 起的客車出口產(chan) 生較大的影響。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美元、日元等不斷地自我貶值,使得美國、日本、歐洲等給人民幣升值施壓,2005年7月21日中央銀行宣布自即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wei) 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對人民幣匯率機製進行了改革調整。目前處於(yu) 改革初期,市場難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將對人民幣匯率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使本土化程度高的企業(ye) 出口成本上升,將使依靠低成本、低價(jia) 格獲得市場,而自身國際競爭(zheng) 力弱的中國客車產(chan) 品出口受到抑製,對於(yu) 近兩(liang) 年剛剛興(xing) 起的汽車特別是客車出口將產(chan) 生負麵的影響。
(4) 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增加客車企業(ye) 經營成本降低企業(ye) 利潤。
近兩(liang) 年來,全國性原材料供應持續緊張,價(jia) 格一路上揚,致使我國處在工業(ye) 下遊的汽車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企業(ye) 成本增加,而且關(guan) 稅下調至最低、進口配額已取消、持幣待購仍將持續等,汽車價(jia) 格不斷下調等多重因素,將使企業(ye) 利潤下降。
3、發展趨勢分析
(1) 節能、清潔混合動力客車將有大發展。
高油價(jia) 促使人們(men) 去研究開發可替代能源,因而近年來混合動力、電動客車的研究如火如荼,已經收集到的數據顯示,與(yu) 普通的客車相比,混合動力客車能將燃油經濟性提高40~60%,同時減少各類排放汙染物50~90%,非常適合解決(jue) 目前的燃油緊張和適應環保的要求。
東(dong) 風混合動力客車交付使用,裝配了由春蘭(lan) 集團自主研發的動力鎳氫電池組及其管理係統總成的一汽"都市美美(MM)"混合動力客車,在一汽客車無錫汽車廠駛下裝配線。通用汽車宣布與(yu) 合作夥(huo) 伴上汽集團聯手打造用於(yu) 日常運行的混合動力客車,以及湖南等地及企業(ye) 都在加緊進行相關(guan) 技術的研究與(yu) 應用。但是,混合動力車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能量低、續駛裏程短、價(jia) 格昂貴等。在"十一五"期間,電動汽車研究的重點是產(chan) 業(ye) 鏈的開發,主要以清潔能源汽車、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以及電動汽車在特殊場合的應用為(wei) 主,形成整車牽頭、零部件配合的局麵。科技部有關(guan) 負責人也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大對已經存在的科技創新的投入,對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化的支持力度。在政府和企業(ye) 等的共同努力下,混合動力客車的廣泛應用指日可待。
(2) 2008奧運和上海世博會(hui) 將推動客車技術的創新和新一輪客車的增長。
為(wei) 了貫徹落實《北京交通發展綱要》,為(wei)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提供高水平的、完善的交通服務,從(cong) 今年起,建設新型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車係統(BRT)和淘汰4000多輛歐Ⅱ排放標準以下的老舊公交車已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的工作目標,這將為(wei) 客車新一輪發展提供契機。同時,客車將向性能完備、自動化程度高發展,如自動變速器、製動間隙自動調整臂、ABS、空氣懸掛係統、車輛自動潤滑係統,以及GPS定位、GSM通信、車輛識別、車內(nei) 電子信息顯示、駕駛員監控等設備將應用於(yu) 客車。
(3) 適合於(yu) 農(nong) 村市場的中輕型中檔客車將會(hui) 增長較快。
"村村通"方便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出行,也活躍了農(nong) 村與(yu) 城鎮貿易,增加農(nong) 民收入,俗話說路通財通。國家也出台了農(nong) 村客車標準,於(yu) 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發布實施,各地政府也為(wei) 農(nong) 村客運出台相關(guan) 配套政策,因此日益規範的農(nong) 村客運市場為(wei) 農(nong) 村客車市場持續發展的提供有力保證。
(4) 輕型客車市場競爭(zheng) 將更加激烈。
目前輕型客車市場銷量大,而且以經濟型輕客如金杯、東(dong) 南、福田等車型為(wei) 主,有些中檔車型也向低端發展以提高市場占有率。
目前輕型客車占客車市場份額最大,但在上有大中型客車下壓和MPV市場的上擠的情況下,使其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為(wei) 了突出重圍,輕型客車必須把提高整車製造技術和整體(ti) 匹配性能,以及歐III排放等作為(wei) 新一代輕客標準,同時,對現有產(chan) 品進行換代升級。高品質的高端輕客前景看好,將逐步成為(wei) 輕客市場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