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車輛機械總公司總經理 鄒虎嘯

公路客運、旅遊客運和城市公交客運是拉動客車市場的三駕馬車,尤其是作為(wei) 道路旅客運輸的客車--公路客車,一直被視為(wei) 客車市場的主體(ti) ,備受客車行業(ye) 關(guan) 注。但是,自2003年遭受"非典"疫情打擊以來,業(ye) 內(nei) 不少人士對公路客車市場的發展前景產(chan) 生了擔憂,發生了疑慮,加上火車提速、機票打折和私家車迅速擴張等因素的衝(chong) 擊,普遍感到道路旅客運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似乎公路客車的發展前景越來越暗淡。鑒於(yu) 此,我們(men) 有必要對公路客車的發展基礎、產(chan) 品狀態和市場形勢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對其發展趨勢作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評價(jia) 。對此,我們(men) 有三個(ge) 基本判斷:
基本判斷之一:發展基礎越來越好
道路條件、政策環境是支撐公路客車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就現實情況來看,這個(ge) 基礎條件是越來越好的。
首先,公路建設加快。
據交通部權威數據,到2004年底,全國公路總裏程已達到187.07萬(wan) 公裏。近10年來,新修公路71.37萬(wan) 公裏,年平均遞增5%。特別是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已超過3.4萬(wan) 公裏,位居世界第二位。國務院2004年底審議通過了《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未來30年中國還將投資兩(liang) 萬(wan) 多億(yi) 元人民幣建設5萬(wan) 多公裏的高速公路,形成總裏程超過8萬(wan) 公裏的國家高速公路網。這作為(wei) 全國公路網主骨架和全國綜合運輸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突出路線的通道功能,將連接人口20萬(wan) 以上的城鎮,承擔起區域間、省際間以及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貨運輸。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必將使客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交通部統計,2004年,載客汽車的保有量為(wei) 439.09萬(wan) 輛,同比增加86.9萬(wan) 輛,即使在"非典"爆發的2003年,載客汽車的保有量也增加了62.64萬(wan) 輛。公路條件的不斷改善,對客車行業(ye) 會(hui) 產(chan) 生兩(liang) 個(ge) 方麵的促進作用,一是銷售量增加,二是產(chan) 品檔次提升。這是保證公路客車市場繼續繁榮的基礎,也是客車企業(ye) 和客車行業(ye) 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其次,政策環境趨好。
由於(yu) 客車在道路客運中的重要地位,使之成為(wei) 國家政策引導和規範的重點。為(wei) 此,交通部對公路客運行業(ye) 實施了一係列的鼓勵和促進政策,比較突出的有兩(liang) 個(ge) 方麵:
一是,《道路運輸業(ye) 發展規劃綱要(2001-2010年)》對實施目標、組織方式和具體(ti) 措施都有明確要求:2005年道路客運量達到180億(yi) 人次,全國營運客車總量達到163萬(wan) 輛。在高速公路客運中重點發展高級客車,在國、省幹線客運中發展中高級客車,在農(nong) 村支線客運中發展適合農(nong) 村市場需求的中級客車和普通客車,杜絕農(nong) 用車、拖拉機、貨車從(cong) 事客運。主要以高速公路沿線中心城市為(wei) 結點,發揮高速公路快速直達和道路運輸班次多、密度大的優(you) 勢,著力提高行業(ye) 競爭(zheng) 力。同時,圍繞春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運輸,大力發展旅遊客運。作為(wei) 國家的主管部委,交通部的這些要求,不僅(jin) 為(wei) 客運行業(ye) 指明了發展方向,而且對客車行業(ye) 的發展產(chan) 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是,根據國務院的行政審批項目要求,交通部擬將原《客運資質》中關(guan) 於(yu) 企業(ye) 等級標準的內(nei) 容以交通行業(ye) 標準的形式發布,並於(yu) 今年4月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客運資質評定工作,不僅(jin) 對加快道路運輸業(ye) 的結構調整,促進運輸企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經營,改善運力結構,提高行業(ye) 服務水平等方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會(hui) 有效地拉動對客車產(chan) 品的需求增長。2001和2002年,大中型客車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35%,可見,重新啟動的客運資質評定工作,必將促使公路客車需求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基本判斷之二:產(chan) 品升級越來越快
產(chan) 品升級是社會(hui) 進步的體(ti) 現,也是市場競爭(zheng) 的結果。不斷開發新產(chan) 品,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既是企業(ye) 提高市場競爭(zheng) 能力的選擇,也是引導客車產(chan) 品市場需求的重要舉(ju) 措。客車行業(ye) ,促進產(chan) 品升級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誘導,也有內(nei) 因發動。
1、標準的規範促進了產(chan) 品升級。
對於(yu) 公路客車來說,有兩(liang) 個(ge) 標準對產(chan) 品的升級具有明顯的規範作用。一是《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標準,二是強製性國家標準《客車結構安全要求》。
交通部《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標準在規範客車產(chan) 品技術上起著積極作用。該標準根據行業(ye) 發展現狀於(yu) 2002年和2004年進行了兩(liang) 次修訂,每次修訂都能夠促進公路客車大規模的升級。如2002年的第一次修訂,使客車結構及底盤配置等技術得到了全麵升級。2004年的第二次修訂,進一步明確了營運客車ABS、行駛記錄儀(yi) 、車內(nei) 噪聲等汽車安全環保的技術要求,增加了車身承載式結構、複合懸架、比功率及人均通風量的計算,修改了高級臥鋪客車臥鋪布置及各部位尺寸的規定,新增了特大、大型高三、高二級的客車"在底盤動力總成間配置CAN總線",使公路客車產(chan) 品實現了再一次的技術升級。
國家標準《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修訂工作今年底將完成。由於(yu) 客車安全涉及麵廣,所以無論是客車消費者還是政府管理者都對未來客車安全性的期望值很高,本次修訂有20多項變化,不僅(jin) 在結構強度、車輛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麵增加了相關(guan) 內(nei) 容,還在人性化方麵有了明確的要求。強製性國家標準是行業(ye) 內(nei) 企業(ye) 必須嚴(yan) 格執行的標準,因此,《客車結構安全要求》的修訂,對促進客車產(chan) 品的升級更具有強製性的規範作用。
2、先進技術的導入推動了產(chan) 品升級。
雖然近年來我們(men) 的客車行業(ye) 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自主品牌的客車產(chan) 品與(yu) 國外優(you) 秀產(chan) 品之間還存在不可否認的差距。所以,合資和技術引進仍然是客車企業(ye) 提升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公路客車領域,奔馳、曼、沃爾沃、五十鈴等國外優(you) 秀品牌都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合作夥(huo) 伴,這些產(chan) 品或技術的導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客車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今年2月底,海關(guan) 總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財政部、商務部4部委聯合發布了《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其主要用意在於(yu) 防範汽車行業(ye) 技術空心化,有利於(yu) 合資企業(ye) 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在客車市場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導入國外先進技術,並快速實現國產(chan) 化,不僅(jin) 能夠加快產(chan) 品升級速度,提高企業(ye) 的盈利能力,而且對保持客車行業(ye) 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yi) 。
3、企業(ye) 自主開發能力在逐步提高。
市場競爭(zheng) 是殘酷的,優(you) 勝劣汰的法則告訴我們(men) ,保持產(chan) 品的先進性才能在市場競爭(zheng) 中占據先機。其中,客車企業(ye) 自主開發能力始終是保證客車產(chan) 品提升的決(jue) 定因素。在這一點上,宇通的表現是最值得稱道的。作為(wei) 公路客車市場的領軍(jun) 企業(ye) ,宇通的產(chan) 品一直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zheng) 實力,而形成這種局麵的重要因素就是,宇通除了進行技術引進外,更注重自主開發能力的提升,他們(men) 率先在客車行業(ye) 成立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和第一家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確保宇通在技術理念和關(guan) 鍵技術方麵的領先地位。最近,其博士後科研成果又有新突破:通過對不同的噪聲頻譜圖的對比分析,以及不同車型上應用不同隔熱材料進行分析驗證,提出了降低噪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人機工程項目上,他們(men) 通過在車身布置中引入人機工程學方法和流程,對人機關(guan) 係進行優(you) 化,並通過數據分析提出了乘客座椅舒適性設計的方法,大大改善了客車的操作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適性。這些成果是宇通產(chan) 品升級的基礎,但是,要取得這些成果,必須在經營理念上上升到一定的層次,在客車行業(ye) 的微利階段,宇通每年將超過銷售收入4%的資金投入科研,是需要勇氣的。由此可見,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自身努力,永遠是客車市場發展的主體(ti) 因素。
基本判斷之三: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近兩(liang) 年,公路客車市場的確遇到了嚴(yan) 峻的困難和挑戰,在火車提速、機票打折和私家車迅速擴張的擠壓之下,發展速度較前幾年明顯減緩。但我們(men) 認為(wei) 公路客車市場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理由有三:
其一,運輸量在繼續增長。
據《2004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ye) 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數據,2004年全社會(hui) 完成公路客運量162.5億(yi) 人,旅客周轉量8748.4億(yi) 人公裏,分別比上年增加16.1億(yi) 人和1052.8億(yi) 人公裏。另據交通部統計,今年"五一"黃金周,全國道路運輸行業(ye) 共完成客運量3.23億(yi)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2%,長途客流相對穩定,旅遊客流增幅較大,雖然自駕車出遊明顯增多,但客流增長仍以中短途為(wei) 主。運輸量的增長說明公路客車市場依然具有開拓的餘(yu) 地,特別是旅遊客運的興(xing) 起,為(wei) 公路客車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根據市場表現出來的發展趨勢,對於(yu) 客車企業(ye) 來說,應該將研究中短途客運市場的變化規律作為(wei) 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另外,對區域市場的關(guan) 注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僅(jin) 要使產(chan) 品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而且要不斷進行產(chan) 品升級,增加附加值,為(wei) 企業(ye) 帶來利潤,否則,如果一味在低檔領域進行價(jia) 格競爭(zheng) ,將會(hui) 削弱整個(ge) 行業(ye) 的發展基礎。
其二,農(nong) 村客運曙光初現。
《道路運輸業(ye) 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農(nong) 村客運要以實現"村村通客車"為(wei) 目標,引導運力合理布局;要開發安全性能好、經濟可靠、適應農(nong) 村道路和經濟水平的車輛;要引導農(nong) 村客運經營組織模式的改革,提高營運效益。近兩(liang) 年來,縣鄉(xiang) 公路裏程大幅增長,公路密度提高,通達狀況進一步改善,為(wei) 農(nong) 村客運的加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4年底,全國縣道、鄉(xiang) 道裏程達到142.46萬(wan) 公裏,比上年末增加5.33萬(wan) 公裏,占全國新增公路裏程的87.6%。全國公路密度為(wei) 19.5公裏/百平方公裏,比上年末提高0.6公裏/百平方公裏。交通部組織開展的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15個(ge) 試點地區的鄉(xiang) 鎮客車通達率均達到了100%,通客車的建製村增加了2762個(ge) ,建製村客車通達率由77.2%上升到90%,通公路的建製村全部開通了客運班車。今年5月,交通部在杭州召開了為(wei) 期兩(liang) 天的全國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試點工作經驗推廣會(hui) ,此舉(ju) 預示著農(nong) 村客運將在全國範圍之內(nei) 展開。針對在試點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交通部將采取9條措施來保障"村村通客車"目標的實現,其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nong) 村客運站點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切實減輕農(nong) 村客運經營者負擔"、"推進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實現城鄉(xiang) 客運有效銜"等措施將有效地解決(jue) 目前所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隨著農(nong) 村客運工作的順利展開,公路客車將獲得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對客車需求量的增長將是前所未有的。據有關(guan) 專(zhuan) 家預測,這塊需求蛋糕將在30萬(wan) 輛左右。麵對這樣大一塊市場,客車企業(ye) 有必要在資金投入、人才投入、設備投入方麵給予重點考慮。
其三,出口市場方興(xing) 未艾。
客車出口是近年來客車市場所表現出來的亮點之一,"十五"以來,客車出口量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63.68%,遠遠超過客車行業(ye) 總銷量的平均增長水平,因此,不少客車企業(ye) 對出口市場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不僅(jin) 在產(chan) 品出口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且有向縱深發展的趨勢。從(cong) 今年的出口形勢來看,部分企業(ye) 已經在技術出口和品牌出口上有所收獲。我們(men) 的客車出口具有許多優(you) 勢,除了能夠得到國家的政策扶持以外,成本優(you) 勢十分明顯,一方麵是勞動力成本較低,另一方麵,由於(yu) 客車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在邊際成本方麵的優(you) 勢更加突出,加上我們(men) 的客車產(chan) 品技術水平提高很快,與(yu) 國外優(you) 秀產(chan) 品之間的差距在迅速縮小,因此,將中國發展成為(wei) 世界客車製造中心並非遙不可及。隻要我們(men) 能夠在戰略上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必能在世界客車市場上掀起一股中國式的波瀾狂潮。
綜上所述,我們(men) 認為(wei) 公路客車依然是客車市場的主戰場、主舞台,隻要各客車企業(ye)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開拓進取,著力提高技術水平,增強開發能力,改善服務質量,就一定能在這個(ge) 戰場上贏得勝利,在這個(ge) 舞台上演出波瀾壯闊的話劇。因此,對公路客車市場的悲觀是沒有根據的,在暫時的市場困難麵前裹足不前是更不理智的。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們(men) 滿懷信心地去迎接客車市場更加繁榮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