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企業文化:用行動詮釋責任與使命
將企業(ye) 文化由之前的“溝通、包容、責任”變為(wei) “責任、溝通、包容”。這,不隻是順序的改變,更是濰柴作為(wei) 一個(ge) 大型國企,對國家、對中國裝備製造業(ye) 責任的勇於(yu) 擔當。
一個(ge) 企業(ye) 沒有優(you) 秀的企業(ye) 文化注定走不遠,優(you) 秀的企業(ye) 文化是企業(ye) 發展的靈魂和動力。
深諳企業(ye) 文化統領作用的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在濰柴成立65周年慶典上,鄭重宣布將支撐濰柴發展壯大的企業(ye) 文化做個(ge) 小小的調整,由之前的“溝通、包容、責任”變為(wei) “責任、溝通、包容”。
這,不隻是順序的改變,而是濰柴作為(wei) 一個(ge) 大型國企,對國家、對中國裝備製造業(ye) 責任的勇於(yu) 擔當。
經過65年的發展和積澱,挺起中國裝備製造業(ye) 的脊梁對濰柴而言,已不是一句空話或大話——作為(wei) 中國裝備製造業(ye) 中惟一擁有整車、動力總成和汽車零部件三大業(ye) 務平台的汽車企業(ye) ,濰柴已擁有中國主流的重型車生產(chan) 基地、中國最大的軍(jun) 用越野車生產(chan) 基地、中國最大的齒輪研發和生產(chan) 基地、中國最大的重型商用車橋廠商、中國最大的火花塞和活塞生產(chan) 基地。其10升以上高速大功率發動機產(chan) 銷量連續3年全球第一,重型汽車出口連續數年在同行業(ye) 中排名第一,並占有15噸以上重型汽車1/3的國內(nei) 市場。
“看到轎車成功後,很多商用車跨國公司也進入中國,建立獨資廠,而且長達10年以上。但我們(men) 欣慰的是把他們(men) 暫時擋住了。如果我們(men) 盡不到責任,丟(diu) 掉了這個(ge) 市場,我想就不單單是對法士特,不單單是對濰柴這個(ge) 黃金產(chan) 業(ye) 鏈的責任,而且會(hui) 成為(wei) 中國汽車工業(ye) ,成為(wei) 中國裝備製造業(ye) 的一個(ge) 罪人。”對於(yu) 責任,陝汽法士特集團董事長李大開近日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如此詮釋。
事實上,不僅(jin) 法士特,不僅(jin) 現在,濰柴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踐行著對國家、對中國裝備製造業(ye) 以及整個(ge) 社會(hui) 的責任。
自主創新,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盡管目前聲望高至無以複加,但伴隨著中國發動機產(chan) 業(ye) 一路走來的濰柴,深知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國際巨頭的差距。
“我們(men) 國家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ge) 說法叫缺重少輕,就是說30年前我們(men) 國家大功率發動機是空白,我國的大功率發動機要引進外國的。但2010年濰柴的高速大功率發動機產(chan) 銷量達到了全球第一。”譚旭光說,30年時光荏苒,濰柴走過的是一個(ge) 承載著責任、追逐夢想的30年。
為(wei) 填補發動機空白,20世紀80年代,濰柴成為(wei) 中國首批引進發動機生產(chan) 的企業(ye) ,並和許多發動機企業(ye) 一樣走上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道路。
不過,創新,尤其是發動機技術創新對中國企業(ye) 而言,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不僅(jin) 缺乏頂尖的科研人才、大量的技術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缺乏創新的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
但濰柴這個(ge) 大型國企,即便在最困難的1998年,也沒放棄對技術創新的追求和對技術人才的特別激勵,和國內(nei) 著名大學聯合開辦工程機械研究生班,並在扭虧(kui) 為(wei) 盈後,首先對技術人才進行物質和精神激勵。
“1998年我上任時,濰柴有60名設計人員,現在不包括整車、變速箱,濰柴總部的發動機研發人員已經到了1500人。我們(men) 的研發過去是封閉的,關(guan) 上門自己在家裏搞,現在不是,我們(men) 在上海、杭州都有研發中心,他們(men) 負責整個(ge) 動力係統的協同。陝重汽有研發中心,法士特有研發中心,法士特的研發中心可以說是世界一流,我們(men) 在歐洲有研究中心,在芝加哥有研究中心,我們(men) 已經形成了一個(ge) 研發體(ti) 係。”譚旭光說。
與(yu) 之相伴的是,2005年,濰柴自主研發成功排放可達歐Ⅲ標準的藍擎發動機,國產(chan) 發動機從(cong) 此有了“中國心”。2008年,濰柴引進德國MAN公司27/38、32/40 係列萬(wan) 匹馬力中速船用柴油機技術,進一步完善了中速柴油機產(chan) 品線。2009年,濰柴收購法國博杜安公司,全麵獲得16-32升發動機技術,掌握了15升以上遊艇及工業(ye) 電力發動機技術和產(chan) 品。2009年底,濰柴重組揚州柴油機公司,完成了“由重入輕”的產(chan) 品調整。同時,通過引進VM 公司D/RA係列產(chan) 品,實現了多缸小排量高速機升級換代。2007年-2009年,濰柴利用3年時間自主研發了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5升、7升WP5/WP7柴油機,填補了中國動力在該領域的空白。期間,濰柴被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評為(wei) 全國首批“自主創新型示範企業(ye) ”,被科技部評為(wei) “全國創新型企業(ye) ”。
不跳獨舞跳群舞,引領行業(ye) 共發展
除了自己勇擔責任,努力縮短中國內(nei) 燃機研製水平與(yu) 國際先進企業(ye) 的差距外,濰柴還攜手產(chan) 業(ye) 鏈上的企業(ye) 以及業(ye) 內(nei) 兄弟一起推動中國商用汽車發展。
“靠哪一個(ge) 企業(ye) 都不可能解決(jue) 中國裝備製造業(ye) 整體(ti) 水平的提升,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要靠合作。我們(men) 不能跳獨舞,要跳有聲有色、有氣勢的群舞。”在譚旭光看來,中國的商用汽車產(chan) 業(ye) 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中國的企業(ye) 必須聯合起來,才能共同突破產(chan) 業(ye) 難關(guan) 。
這種聯合就是濰柴獨創的“以我為(wei) 主、鏈合創新”的創新模式。在該模式下,濰柴不僅(jin) 與(yu) 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院校和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兵器工業(ye) 第七零研究所、奧地利AVL、美國SWEL、德國FEV 等國內(nei) 外著名科研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guan) 係,構築起產(chan) 學研密切合作的技術研發平台;同時與(yu) 上遊44家具有較強研發實力的供應商建立“濰柴產(chan) 品研發共同體(ti) ”,形成了以濰柴為(wei) 主體(ti) ,各零部件供應商優(you) 勢互補共同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強大柴油機零部件製造體(ti) 係的格局。在這個(ge) 產(chan) 業(ye) 鏈上,上下遊企業(ye) 不僅(jin) 是利益共同體(ti) ,更成為(wei) 研發共同體(ti) 。
以“研發共同體(ti) ”為(wei) 基礎,濰柴主持和參與(yu) 國家科技攻關(guan) 項目和國家標準製定,建立了國內(nei) 發動機領域惟一一家“國家商用汽車動力係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了“商用汽車與(yu) 工程機械betway在线官网動力係統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及“內(nei) 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在國際內(nei) 燃機研究領域享有極高聲譽的美國西南研究院也式加入內(nei) 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
為(wei) 促進本行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整體(ti) 技術創新,濰柴還先後將55項發明專(zhuan) 利和379項其它專(zhuan) 利,通過規範行業(ye) 標準方式,主動與(yu) 同行分享。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濰柴先後主持或參與(yu) 製定、修訂內(nei) 燃機標準22項,其中國家標準18項,行業(ye) 標準4項,為(wei) 推動內(nei) 燃機行業(ye) 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堪當大任,亦不忘小責
對國家、對中國裝備製造業(ye) 的責任使命重大。征途中,濰柴亦為(wei) 股東(dong) 、客戶、職工和社會(hui) 盡職盡責。
濰柴的“三高”試驗隊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證。在國外,很多企業(ye) 都做發動機“三高”實驗,國內(nei) 卻幾乎沒有,而濰柴例外。7年前,濰柴建立了自己的“三高”試驗隊,在高溫、高原、高寒地帶進行發動機性能測試。
“我們(men) 雖然到了高原,但我們(men) 並不缺氧;我們(men) 雖然在嚴(yan) 寒的冬季,但我們(men) 熱血沸騰;我們(men) 雖然在非常炎熱的氣候條件下,但我們(men) 非常冷靜。”濰柴動力[30.90 0.00% 股吧 研報]執行總裁、陝重汽總經理方紅衛說,“三高” 試驗隊能堅持7年並一絲(si) 不苟,是因為(wei) 心懷對客戶的責任、對中國裝備製造業(ye) 的責任。
為(wei) 推動節能減排,作為(wei) 中國內(nei) 燃機工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單位的濰柴,借中國內(nei) 燃機工業(ye) 協會(hui) 向全社會(hui) 發出“綠色製造,和諧發展”的倡議,並積極踐行。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濰柴的萬(wan) 元產(chan) 值綜合能耗比“十五”期間降低了63%,2010年的萬(wan) 元產(chan) 值能耗僅(jin) 為(wei) 全國的3.2%。
2008年,濰柴成為(wei) 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第一批14家試點企業(ye) 之一。為(wei) 此,濰柴投資10億(yi) 元,建成了高起點、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的發動機再製造基地,可年回用金屬1.63萬(wan) 噸,節約標準煤3.56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萬(wan) 噸。
伴隨著企業(ye) 跨省、跨地區發展,濰柴希望小學也越建越多。多年來,每年國際兒(er) 童節和教師節來臨(lin) 之際,濰柴都會(hui) 派人帶著助學金或物資看望慰問希望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在重大自然災害麵前,濰柴則勇挑重擔,如汶川大地震時,除捐款外,濰柴迅速成立了“濰柴動力抗震救災服務突擊隊”,並根據抗震救災工作需要,緊急組織生產(chan) 280台柴油發電機組運往災區。
梳理濰柴的發展曆程,記者發現,也許是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太令人矚目,以致輿論和公眾(zhong) 常常忽略濰柴曾經做過的很多令人感動的“小故事”,而濰柴卻依然默默堅守著自己上至中國裝備製造業(ye) 下至客戶、職工以及社會(hui) 的責任。7年前,濰柴建立了自己的三高試驗隊,在高溫、高原、高寒地帶進行發動機性能測試。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製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讚麵對麵”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