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柴依靠自主創新打造動力“中國心”
陽春三月,幾代中國裝備工人製造重型車“中國心”的夢想變為(wei) 現實:我國第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排放達歐Ⅲ標準的“藍擎”大功率發動機,在濰柴動力實現大批量生產(chan) 。
一年前,也是春天,胡錦濤總書(shu) 記視察濰柴,勉勵濰柴人“要抓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這個(ge) 關(guan) 鍵環節,促進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創新相結合,要培育我們(men)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產(chan) 品品牌,把民族品牌推向國際市場。你們(men) 要有這個(ge) 雄心壯誌。”
僅(jin) 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濰柴人給總書(shu) 記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抓住自主品牌這個(ge) 根本
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品牌開發之路,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國際化自主品牌,是濰柴人對自身長遠發展的思考,也是中國裝備工業(ye) 想要立足強手如林的世界市場的根本保障。
在濰柴的發展過程中,曾有很多國內(nei) 外大企業(ye) 巨頭找到濰柴,商討合作事宜,不過開出的條件大都是:濰柴放棄自己的品牌,為(wei) 別的大品牌打工。
合資、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都是濰柴不拒絕甚至亟需的。但要放棄自己的品牌,把企業(ye) 的前途命運押在別人的品牌上,成為(wei) 別人的附庸,濰柴人不答應。
自主品牌是自主創新的依托,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創新的自主權,就談不上可持續發展。要實現自主創新,必須得有叫得響的自主品牌。近年來,山東(dong) 省委、省政府著眼於(yu)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提出“三個(ge) 一批”的發展思路,其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品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省委書(shu) 記張高麗(li) 在不到3年時間裏,先後7次視察濰柴,對企業(ye) 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使濰柴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品牌發展道路的信心。
為(wei) 打造自主品牌,濰柴在提高產(chan) 品質量、塑造服務品牌上下足了功夫。他們(men) 創造性地推出了優(you) 質服務“新幹線”,致力於(yu) 打造“中間產(chan) 品服務鏈”,建立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雖然是一個(ge) 中間產(chan) 品,但許多用戶在購買(mai) 重卡、工程機械時,指明要裝配有濰柴發動機的產(chan) 品。
憑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優(you) 質的產(chan) 品品質和貼心的服務,濰柴動力去年被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hui) 授予“中國名牌”稱號,並連續兩(liang) 年被評為(wei) 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ye) 惟一的柴油機製造金獎和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ye) 。
走適合自己的創新之路
自主品牌,必須是擁有核心技術的品牌。
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說,自主品牌不是重起爐灶,不是從(cong) 零開始,而是要充分利用我們(men) 這些年積累的經驗,整合利用全球資源,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世界最先進技術上下功夫。
在充分競爭(zheng) 、開放的中國動力市場,掌握著核心技術、有充足的資金和人才、管理成熟的國外巨頭加速爭(zheng) 奪著份額,並企圖通過並購、控股等形式,控製對其有競爭(zheng) 威脅的企業(ye) 。作為(wei) 在各方麵都暫時處於(yu) 劣勢的中國企業(ye) ,如何“自主創新”?
眾(zhong) 所周知,引進國外技術是我國企業(ye) 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實現“後發優(you) 勢”的重要途徑。但如果處理不好技術引進與(yu) 消化吸收的關(guan) 係,就會(hui) 出現無休止的“引進、引進、再引進”,或陷入“引進、落伍、再引進、再落伍”的惡性循環。濰柴人十分清楚核心技術對自主品牌的重要意義(yi) ,他們(men) 在引進技術之初,就把目光瞄準世界內(nei) 燃機行業(ye) 最先進的技術,立誌走一條適合自己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道路: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培養(yang) 科技人才,提高研發水平,實現核心技術上的再創新。
濰柴最初引進的斯太爾發動機,是一款單純的重卡車用發動機品牌。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他們(men) 對斯太爾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造,順利地將其應用到重卡、工程機械、船舶、發電、客車等動力領域。如今的濰柴發動機,無論外形還是技術,都與(yu) 最初的斯太爾有著質的不同。原型機沒有的排放控製技術,在濰柴科研人員潛心開發下,陸續被嫁接到新產(chan) 品上。經過上百項脫胎換骨的國產(chan) 化適應性改造和性能提升,斯太爾這個(ge) 來自歐洲的外鄉(xiang) 客,已成為(wei) 地地道道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動力品牌。
通過消化吸收,濰柴人的製造技術和研發水平得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逐步掌握了發動機行業(ye) 製造核心技術,不但塑造了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自主品牌,並開始跟蹤世界內(nei) 燃機製造的前沿技術,基本保持了與(yu) 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同步。
在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過程中,濰柴培養(yang) 了一大批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數量可觀的高技能人才。在現有的8500餘(yu) 名員工中,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有1025人。
自主創新必須舍得大投入。為(wei)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濰柴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科研經費投入逐年大幅增長,始終保持在年銷售收入的5%左右,1999年以來已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15億(yi) 元。濰柴投資一億(yi) 元建起了具有國內(nei) 一流水平的現代化技術中心和產(chan) 品實驗室,極大地提升了技術研發能力。
藍擎發動機的誕生,是對濰柴人堅持自主創新的最好回報。這款我國第一台全新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自主品牌的歐III排放大功率高速發動機,標誌著濰柴在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已經與(yu) 世界同步,掌握了歐III發動機的最核心技術,也使中國內(nei) 燃機製造業(ye) 第一次真正具備了躋身世界科技先進行列的能力,邁入了自主創新的“中國動力時代”,改變了中國汽車特別是高檔重卡長期以來都是“外國心”的曆史。
創新思路是開放式的
自主研發不是自己關(guan) 起門來搞,必須要有開放式的思維,借鑒世界上優(you) 秀的技術和思路。如何整合世界科技資源,為(wei) 自己所用,這是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體(ti) 現。
譚旭光把濰柴的自主創新思路歸納為(wei) “三不原則”:“不關(guan) 門”——以開放的姿態利用好世界資源;“不排斥”——積極利用一切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開展自主品牌的建設;“不違反”——遵守國際知識產(chan) 權保護法。
由此,濰柴確立了自己的創新途徑:一是完全靠自身力量開發自主品牌;二是借助國際技術開發力量,跟蹤世界先進技術;三是深化戰略合作,合力打造中國動力名牌。
在破繭為(wei) 蝶、打造自主品牌的過程中,濰柴人選擇了一條先聯合開發再自主研發的創新發展之路。
為(wei) 確保研發能力始終站在國內(nei) 外內(nei) 燃機技術前沿,濰柴堅持走高起點產(chan) 學研聯合的路子,加強與(yu) 國內(nei) 外知名院校、研發機構的合作,全方位整合世界科技資源。他們(men) 與(yu) 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山東(dong) 大學建立了長期校企合作關(guan) 係;先後與(yu) 新西蘭(lan) 培新公司、德國道依茨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投資1億(yi) 多元,與(yu) 世界著名的奧地利AVL公司聯合建立了歐洲研發中心,派出100多人的研發隊伍直接參與(yu) 開發、攻關(guan) ,成為(wei) 中國柴油機行業(ye) 首個(ge) 進入世界技術前沿的企業(ye) ,標誌著濰柴“技術創新國際化”道路的確立。
經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濰柴擁有了一支創新能力強、研發水平高的科技人員隊伍。在濰柴歐洲研究中心,濰柴的研究人員學到的不僅(jin) 是先進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思維方式。隨著科技人員的進出來往,國際化的思維方式滲透到濰柴技術中心每個(ge) 角落,成為(wei) 濰柴自主創新特有的財富。
開放的創新思路,要求對封閉的科研體(ti) 製進行全麵改革。近年來,創新體(ti) 製成為(wei) 濰柴技術研發機製改革的主線,他們(men) 實行評聘分開和項目負責製,堅持對技術研發成果重獎,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過去一台新機型從(cong) 設計到投產(chan) 需兩(liang) 到三年,而改革後開發8170柴油機時,從(cong) 設計到投產(chan) 隻用了3個(ge) 月。
靈活的用人機製和開放的研發體(ti) 係,使更多的優(you) 秀人才為(wei) 濰柴所用。通過“不求所在所有,但求所用所為(wei) ”的用人機製,一大批來自國內(nei) 外科研機構、大學和相關(guan) 企業(ye) 的人才聚集到濰柴動力周圍。濰柴的博士後流動站和泰山學者崗位的設立,成為(wei) 企業(ye) 吸納高級專(zhuan) 業(ye) 人才、挖掘社會(hui) 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的重要渠道,為(wei) 濰柴這個(ge) 動力“中國心”的持續強勁奔騰提供了充足的智力能源保障。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製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讚麵對麵”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