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大量進口從(cong) 而滿足持續增長的用車需求,一直是中國汽車界的心頭之痛。今年前10月汽車出口終於(yu) 第一次從(cong) 數量上超過進口,成為(wei) 中國汽車工業(ye) 的一個(ge) 裏程碑. "溫州打火機讓全世界打火機廠關(guan) 門了,我們(men) 要像賣溫州打火機一樣,讓吉利車走向全世界。
"這是被稱為(wei) "汽車狂人"的吉利董事長李書(shu) 福最大的夢想。2005年,完全自主研製的吉利汽車已經出口到了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而這幾天,他正籌劃著在新的一年裏把更多的汽車出口到歐洲市場。"未來我們(men) 計劃把三分之二的轎車賣到海外,因為(wei) 在吉利看來,走出去比引進來更重要!" 依賴大量進口從(cong) 而滿足持續增長的用車需求,一直是中國汽車界的心頭之痛。在成為(wei) 全球第四大汽車生產(chan) 國、第三大汽車消費國之後,中國汽車企業(ye) 開始向海外市場發力,今年前10月汽車出口終於(yu) 第一次從(cong) 數量上超過進口,成為(wei) 中國汽車工業(ye) 的一個(ge) 裏程碑。而從(cong) 量的攀升到質的飛躍,中國汽車出口還要經曆一次涅槃。 相比李書(shu) 福的狂妄,另一"出口大戶"奇瑞汽車的老總尹同耀則顯得內(nei) 斂很多。他不斷向記者強調:"奇瑞在國內(nei) 市場上做強做大是國外市場成功的保證。"而奇瑞的業(ye) 績足以讓它成為(wei) 出口企業(ye) 的標杆。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小轎車出口達到創紀錄的9600輛,其中,奇瑞汽車出口占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奇瑞自主研發的發動機頗具威懾力,可以說,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國內(nei) 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方向。 曆經近20年低速發展,國內(nei) 汽車產(chan) 品出口開始發力,吉利、奇瑞、長安、哈飛、長城、中興(xing) 等一批土生土長的汽車企業(ye) 紛紛走出國門。據商務部機電司介紹,今年1~10月,中國汽車出口13.5萬(wan) 輛,增長133.6%;同期汽車進口12.8萬(wan) 輛,下降11.6%。出口超過進口7000輛。 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中國汽車出口與(yu) 進口相比呈現三方麵差異:一是從(cong) 進出口產(chan) 品結構看,汽車出口以載重車等商用車為(wei) 主,乘用車為(wei) 輔。其中,皮卡、輕卡等載重車出口7.9萬(wan) 輛,占58.5%;小轎車出口2.2萬(wan) 輛,占16.3%。汽車進口則以小轎車、越野車等乘用車為(wei) 主,商用車進口很少。其中小轎車進口6.1萬(wan) 輛,占47.6%,越野車進口5.3萬(wan) 輛,占41.4%。 二是從(cong) 進出口產(chan) 品價(jia) 格看,出口的小轎車以中低檔為(wei) 主,平均單價(jia) 為(wei) 8336美元;進口的小轎車以中高檔為(wei) 主,平均單價(jia) 為(wei) 29180美元。進口車單價(jia) 是出口車的3.5倍。 三是從(cong) 進出口市場看,我國汽車出口市場主要集中於(yu) 敘利亞(ya) 、阿爾及利亞(ya) 、越南等亞(ya) 洲、非洲的發展中國家,汽車進口市場主要是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 專(zhuan) 家預計,2005年全國汽車產(chan) 品出口金額將達到150億(yi) 美元。我國汽車產(chan) 品的出口將呈現快速、良性的發展勢頭,但汽車產(chan) 品的出口道路上還將麵臨(lin) 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價(jia) 格戰可能轉移海外 與(yu) 日韓企業(ye) 起步之初一樣,中國汽車參與(yu) 競爭(zheng) 的最大法寶便是超低的價(jia) 格。同檔次的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比歐洲車要便宜50%,比日韓車要便宜30%。新華信總裁認為(wei) ,由於(yu) 我國出口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這一狹窄的市場,高度重疊的目標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增加國內(nei) 廠商在出口時的自相殘殺,國內(nei) 價(jia) 格戰有可能再度轉移到海外。 事實上,如果不能盡快提高產(chan) 品質量,提升品牌競爭(zheng) 力,那麽(me) ,僅(jin) 憑低價(jia) 策略,在國外是肯定行不通的。目前中國汽車出口主要是奇瑞、夏利、吉利等自主品牌,這些企業(ye) 雖然發展較為(wei) 迅速,但其品牌在國內(nei) 市場的話語權都談不上強大,更別提在國外市場上具有影響力了。一位社科院研究員指出,日本、韓國的汽車工業(ye) 之所以能在國際汽車市場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正是由於(yu) 經過艱苦的努力,樹立起了豐(feng) 田、本田、現代等一批國際認可的自主汽車品牌。因此,盡快樹立起強勢自主品牌,是中國汽車進軍(jun) 海外市場一個(ge) 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美國可是一個(ge) 喝可樂(le) 噎著了也要打官司的市場,即使兩(liang) 年後中國汽車真的在美國銷售了25萬(wan) 輛,售後服務最終也會(hui) 把我們(men) 攆出來。"某業(ye) 內(nei) 人士如此表示。 據了解,中國幾乎全部的汽車出口都是借助於(yu) 國外當地經銷商來實現車輛銷售和提供售後服務,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這無疑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了別人的手中。而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是需要資金與(yu) 品牌實力的,目前,奇瑞、吉利、長城等國內(nei) 汽車公司都開始著手產(chan) 品海外銷售渠道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但要走的路還很長。 此外,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僅(jin) 僅(jin) 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很少進入到歐美發達地區,原因之一便是產(chan) 業(ye) 標準的差異。由於(yu) 技術實力等多方麵原因,與(yu) 歐美發達地區相比,我國汽車產(chan) 品相關(guan) 標準普遍偏低,這使得我國汽車企業(ye) 必須按照歐美標準來改造自己的產(chan) 品,否則將被拒之門外。亟待全麵提升競爭(zheng) 力 "無論從(cong) 現實還是長遠看,擴大汽車出口不僅(jin) 必須,而且完全可能。"國內(nei) 某權威媒體(ti) 稱,"擴大汽車出口是時候了。" 看好中國汽車出口的依據是,國內(nei) 已形成較完整的汽車生產(chan) 和零部件配套體(ti) 係,汽車業(ye) 與(yu) 國外汽車工業(ye) 存在結構性差異,有一定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中低檔轎車、客車和卡車尤其是零部件的比較優(you) 勢明顯,這為(wei) 擴大出口打下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此外,國內(nei) 汽車工業(ye) 呈現產(chan) 能過剩,目前整車產(chan) 能利用率僅(jin) 為(wei) 83%,汽車零部件僅(jin) 為(wei) 68%,國內(nei) 搏殺趨於(yu) 白熱化,眾(zhong) 多企業(ye) 擴大出口的壓力和動力都很大。 更有人士樂(le) 觀預測,中國汽車出口肯定會(hui) 繼續增長。國產(chan) 中小型卡車的質量在提高,大多出口到中東(dong) 、東(dong) 南亞(ya) 和非洲國家。一些中國產(chan) 卡車的售價(jia) 隻有美國產(chan) 卡車的1/3。從(cong) 2007年起,中國將開始大量出口廉價(jia) 的小客車,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準備從(cong) 那時起向美國出口汽車。 然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hui) 工業(ye) 司副司長陳斌的看法不甚樂(le) 觀。他在"2006中國行業(ye) 發展報告會(hui) "上表示,到"十一五"末期,國內(nei) 汽車不會(hui) 有大規模的出口。"對於(yu) 真正有汽車產(chan) 品需求的國家來說,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產(chan) 品可能很難符合他們(men) 的技術標準。即使像豐(feng) 田、本田等一些國外企業(ye) 在中國設廠,也不會(hui) 有太大的出口,我們(men) 分析不會(hui) 超過100萬(wan) 輛。" 更有分析人士認為(wei) ,中國的汽車出口快到瓶頸了,如果沒有新的亮點出現,中國的汽車出口很難繼續維持過去幾年百分之幾百的成長速度。因為(wei) ,隨著國內(nei) 汽車出口逐漸上規模,產(chan) 品質量、渠道建設、售後服務等因素將越來越成為(wei) 出口廠商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畢竟,汽車不同於(yu) 其他產(chan) 品,價(jia) 格並非第一位的,安全性、性能、外觀等都足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因此,未來汽車出口必須通過產(chan) 業(ye) 升級才有更大希望。 可以肯定的是,提升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有賴於(yu) 實現汽車批量出口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自有品牌的汽車整車出口,而從(cong) 質量、品牌、標準、渠道等方麵提升中國汽車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則是成功拓展海外市場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