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客車企業(ye) 的製造方式決(jue) 定了客車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技術的低壁壘,使產(chan) 品很容易拷貝。所以很多人認為(wei) ,客車企業(ye) 很難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你的觀點是什麽(me) ?
張主任:客車製造方式易被人們(men) 掌握,但一款基本配置相同的客車製造方式不同,其產(chan) 生的車輛運行狀況不同、產(chan) 品的使用壽命可能也不同,其中這就含了核心競爭(zheng) 力問題。客戶購買(mai) 客車時往往隻看一些現象,忽略對製造流程、生產(chan) 方式了解,易傾(qing) 向於(yu) 一種購買(mai) 動機。客車行業(ye) 經過幾年的洗禮,不少企業(ye) 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如:外型、耐用、全承載、低地板、安全、節油等)、形成了自己的企業(ye) 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產(chan) 品係列及特色,引導行業(ye) 潮流、引導客戶需求。
記者:自主才能發展,客車企業(ye) 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確立了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在國家明確自主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下,你認為(wei) 政府應該做那些工作才能更有效推動中國客車的發展。
張主任:政府在企業(ye) 進行自主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改造、融資以及兼並重組等方麵予以政策扶持,已頒布的政策要盡快兌(dui) 現;有規劃的和設想的要盡快出台。我認為(wei) 如下方麵可實施:
①政府提供商務信息,引導企業(ye) 開展專(zhuan) 項商務外事活動,提供采購信息平台,有利企業(ye) 電子商務、網上采購等信息化方式;
②盡快解決(jue) 中國國內(nei) 企業(ye) 同國內(nei) 三資(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ye) 實行所得稅同稅率,讓國內(nei) 企業(ye) 享受外資同稅率待遇,讓國內(nei) 企業(ye) 同外資企業(ye) 在同一起跑線競爭(zheng) ;
③政府應支持和加大自主品牌產(chan) 品的采購粒度,強製政府采購、公款采購的份額比例,示範和帶頭使用自主品牌產(chan) 品;
④國內(nei) 國體(ti) 、民體(ti) 、人體(ti) ,進口國家規定的進口關(guan) 鍵設備給予同等待遇的免稅政策,給於(yu) 政策資金上的支持;
⑤企業(ye) 實現自主開發的產(chan) 品及科技設施建設投資,可享受進項稅抵扣和所得稅前列支。可列入固定資產(chan) 的研發儀(yi) 器和設備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用,不再提取折舊;
⑥政府列項、提供專(zhuan) 項資金,解決(jue) 前瞻性關(guan) 鍵技術領域(如: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智能化等),免費提供自主品牌企業(ye) 選用。
⑦政府應製定政策和條例,經確認自主開發的新產(chan) 品給於(yu) 費用獎勵,促進企業(ye) 技術進步,鼓勵企業(ye) 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
記者:客車行業(ye) 需不需要精細化管理,如果要如何管理?
張主任:從(cong) 發展角度講,客車行業(ye) 需要精細化管理,提高整體(ti) 管理能力和競爭(zheng) 水平。因企業(ye) 性質不同、產(chan) 品不同、規模不同、經濟狀況不同及區域政策不同,很難統一到一個(ge) 精細化管理模式上來,也不必要統一到一個(ge) 模式上。政府給於(yu) 政策引導、創造和藹社會(hui) 環境,通過各種方式介紹世界客車先進企業(ye) 管理經驗,指導企業(ye) 走“與(yu) 時俱進”的管理模式,企業(ye) 要從(cong) 培育企業(ye) 文化入手,堅持技術創新、製度創新、管理創新,用製度替代人情管理,創造環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推進企業(ye) “每天進步一點點”。
記者:很多企業(ye) 都遇到了一個(ge) 難題, 就是下一步企業(ye) 該如何發展。困惑的原因是,企業(ye) 很難形成差異化。你的觀點是什麽(me) ?
張主任:企業(ye) 最終的發展靠資金(利潤)來支持,同一型號的產(chan) 品價(jia) 格在10%範圍內(nei) 波動,是很難形成性能上的差異化。我認為(wei) ,同質化的產(chan) 品,許多企業(ye) 已造就了產(chan) 品的差異化,形成自己的產(chan) 品特色(如:性價(jia) 比、外型、內(nei) 飾等),創造客戶鍾愛的產(chan) 品;采取精品工程、抓細節管理,同質化產(chan) 品比差異,用細節贏得客戶肯選。企業(ye) 家序言:細節決(jue) 定成敗、品質決(jue) 定未來。
記者:現在有一現象,客車企業(ye) 間的兼並重組鮮有成功的案例。有人說,就經濟成本的角度考慮,客車業(ye) 的重組成本大於(yu) 新建成本,這是造成不成功的根本原因,你怎麽(me) 看這一問題。
張主任:兼並重組的目的是做大做強,光從(cong) 經濟成本的角度去分析客車業(ye) 的重組成本應小於(yu) 新建成本,因“強者”收編“弱者”,“弱者”的資產(chan) 要評估,呆、壞、爛帳等不良資產(chan) 要取消,接收的是“實在資產(chan) ”。但從(cong) 近幾年的兼並重組的企業(ye) 案例看,確有重組成本大於(yu) 新建成本,表現在企業(ye) 運作、員工安置、成品及物資的結壓和地方政府態度、環境的變化,諸多因素“強者”望而卻步,造成願望與(yu) 現實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