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了水泥路,就找到了致富路!”這是政和縣農(nong) 民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吳家全,政和縣楊源鄉(xiang) 筠竹坑村農(nong) 民。今年,他種了8畝(mu) “紅花大金元”特種煙,純收入18560元,種了3畝(mu) 花萊收入9200元,兩(liang) 項收入可達到27760元。“在筠竹坑村生活了40多年,我是第一次賺這麽(me) 多錢。以前,我們(men) 也想種煙、種菜,可是路太差,拖拉機都開不進村,種煙、烤煙的煤運不進來。種菜,一車菜在路上顛簸,運到外麵都爛了。是村裏通上的水泥路,才讓我們(men) 走上致富路。”他逢人便這樣說。 筠竹坑村距城關(guan) 僅(jin) 75公裏,過去村路不通隻能抱著“金娃娃”過窮日子。自從(cong) 村今年1月底鋪通了4.7公裏的水泥路,麵貌立即發生了改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肖院春說:“路好了,帶動群眾(zhong) 致富就有門路。今年全村種煙200畝(mu) ,種菜120畝(mu) ,僅(jin) 這兩(liang) 項就給村民增收86萬(wan) 元。明年,全村計劃種特種煙達300畝(mu) ,種反季節蔬菜達250畝(mu) ,讓全村人都靠種煙、種菜致富。”。 “一條水泥路發展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在這個(ge) 山區縣,還傳(chuan) 出這樣一條激動人心的消息:縣裏規劃把鐵山鎮建設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竹餐城”!鐵山鎮有9.2萬(wan) 畝(mu) 毛竹,在五年前,通往各村的都是簡易公路,許多村莊有路卻無法通車,毛竹得不到充分利用。這幾年,這個(ge) 鎮10個(ge) 村相繼都鋪了水泥路,原來藏在深山的毛竹身價(jia) 大幅提升,2002年平均每根毛竹隻賣8元,現在一根毛竹賣到19元。毛竹的走俏,同時又極大提高了竹農(nong) 養(yang) 護毛竹的積極性,原來荒蕪的毛竹林,如今都采取了滴灌等科學的管理技術,毛竹畝(mu) 均效益從(cong) 2002年的280元提高到680元。同時,又因為(wei) 水泥路通到農(nong) 民的家門口,許多竹農(nong) 都自己辦起了加工廠,全鎮毛竹加工企業(ye) 從(cong) 2002年的8家發展到120多家,其中5家上規模的竹製加工企業(ye) 年產(chan) 值就達1.2億(yi) 元。鐵山鎮領導深有感觸地說:“農(nong) 村水泥路讓我們(men) 鎮毛竹產(chan) 業(ye) 發展插上了翅膀。扶持建設水泥路,這才是農(nong) 村最大的經濟結構調整!” 這僅(jin) 僅(jin) 是福建福建省實施的“年萬(wan) 裏農(nong) 村路網工程”帶給農(nong) 民實惠的一個(ge) 縮影。 福建福建省在轟轟烈烈進行“公路大動脈”建設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農(nong) 村、沒有忘記農(nong) 民,正在把農(nong) 村公路這“毛細血管”的疏通伸向各個(ge) 村落,把它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條件來實施。計劃到2010年,投資140億(yi) 元、硬化4萬(wan) 公裏,基本實現鄉(xiang) 鎮和建製村至少有一條通達公路路麵硬化;計劃到2010年,農(nong) 村客運基本實現“一鄉(xiang) 一站、一村一亭”;計劃到2010年,力爭(zheng) 使90%以上的內(nei) 河渡口實現水泥(或石砌)階梯化、斜坡化,95%以上渡船得到更新、改造,約28%的渡口實現撤渡建橋;計劃到2010年,基本解決(jue) 人口在500萬(wan) 以上的島嶼、部分大陸側(ce) 邊遠地區陸島交通的問題,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島嶼具備滾裝運輸條件。 “年萬(wan) 裏農(nong) 村路網工程”、“村村通客車工程”、“渡改橋工程”、“陸島交通工程”,這個(ge) 在交通係統被稱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交通建設工程”,在福建福建省已深入民心,被農(nong) 民兄弟冠之為(wei) “造福工程”、“德政工程”,在福建福建省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福建省交通廳最新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今年福建福建省農(nong) 村公路完成3817公裏。至此,自福建省政府2004年初啟動“年萬(wan) 裏農(nong) 村路網工程”建設以來,全福建省已完成農(nong) 村公路硬化裏程近3萬(wan) 公裏,有近90%建製村通了水泥路,2000多萬(wan) 農(nong) 民兄弟走上水泥路。 據最新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今年福建福建省又新開通農(nong) 村客運線路220條,新增客車480輛。至此,自緊隨農(nong) 村公路硬化推進的“村村通客車工程”以來,全福建省共開通農(nong) 村客運線路1541條,投放車輛6346輛,開通鄉(xiang) 鎮986個(ge) ,占鄉(xiang) 鎮總數的99.5%,開通建製村10705個(ge) ,占全福建省建製村總數的74.3%。 據最新統計顯示,現已建成陸島交通碼頭135座,基本解決(jue) 了人口在1000人以上島嶼的碼頭問題。 福建可以自豪地向外宣告:初步解決(jue) 了長期困擾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出行難問題。 福建福建省交通係統以為(wei) 民便民思想統領交通各項事業(ye) ,與(yu) 時俱進,把新農(nong) 村交通建設工程作為(wei) “惠民”、“利民”的頭等大事緊抓不放,急農(nong) 民之所急,想農(nong) 民之所想,千方麵百計籌措資金,想方設法保證建設質量,開創了許多“第一”。 ——全國首推利用世行“部門貸款”建設農(nong) 村公路。福建福建省為(wei) 拿出超過60億(yi) 元的福建省級補助資金,在2007年將世界銀行安排福建公路項目3.2億(yi) 美元的貸款規模進行“項目打包”,將其中2.2億(yi) 美元用於(yu) 建設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1億(yi) 美元用於(yu) 農(nong) 村公路建設。這是我國第一個(ge) 利用世行“部門貸款”建設農(nong) 村公路的試點項目,也是全國單項貸款規模最大的利用世行“部門貸款”建設農(nong) 村公路的項目,是福建福建省與(yu) 國際金融組織合作的創新。 因此,在交通建設資金還不充裕的情況下,福建福建省這方麵的投資比例不斷提高,在“陽光操作”下,福建省級補助資金達到縣道三級路30萬(wan) 元/公裏、鄉(xiang) 村道四級路沿海7萬(wan) -10萬(wan) 元/公裏、山區10萬(wan) -15萬(wan) 元/公裏。去年起,山區少數民族村的通村公路建設補助追加1萬(wan) -2萬(wan) 元/公裏,欠發達縣提高到11萬(wan) -16萬(wan) 元/公裏。欠發達縣縣道晉級建設70萬(wan) /公裏,財政轉移支付縣縣道晉級建設50萬(wan) /公裏。這個(ge) 補助標準在全國處於(yu) 最高水平之一。 ——全國首推“一縣一議”建設農(nong) 村公路。餘(yu) 下待建的農(nong) 村公路因山高、路遠、人稀、貧困越來越難修,成了一頭“攔路虎”。麵對新情況,今年交通廳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又正式推出了“一縣一議”新舉(ju) 措,福建省廳與(yu) 縣(市、區)協議確定年度計劃建設目標和任務,再給予每公裏1萬(wan) 至2萬(wan) 元標準追加獎勵。對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超出部分按照“超額越多,獎勵標準越高”的原則給予獎勵。在這一新政策激勵下,今年農(nong) 村公路建設又掀新高潮。地處閩中地區的仙遊是個(ge) 福建省財政轉移支付縣,把2007年確定為(wei) 村路硬化“攻堅年”,提出年內(nei) 完成所有建製村道路硬化任務。縣委、縣政府直接與(yu) 鄉(xiang) 鎮簽訂責任狀,縣5套班子成員分別掛鉤鄉(xiang) 鎮督戰,縣督察部門一月一督察,先進的以縣委名義(yi) 通報表揚;落後的,由分管縣領導帶隊到鄉(xiang) 鎮召開現場會(hui) ,讓後進的鄉(xiang) 鎮“獻醜(chou) ”。 ——全國首推“代建製”建設管理模式。將農(nong) 村公路建設的勘察設計、招標發包、工程建設委托給一個(ge) 代建機構代行業(ye) 主職責,力圖幫助那些建設能力薄弱且貧困的村落建設高質量的水泥公路,全速將農(nong) 村公路建設向縱深推進。這個(ge) 辦法在農(nong) 村公路上實行是福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新的建設管理模式。 ——實行“兩(liang) 頭雙核一監督”嚴(yan) 把質量關(guan) 。在農(nong) 村公路項目管理上實行項目建設前核準(對入項目庫的項目進行核查)和建成後質量抽樣核試驗的“兩(liang) 頭雙核”工作。“一監督”是為(wei) 加強農(nong) 村公路質量的監督,依托福建省公路局、福建省交通質監部成立農(nong) 村公路建設聯絡督查組,負責監督檢查全福建省農(nong) 村公路建設組織管理、工程進度、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和資金使用,同時做好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指導、管理培訓和課題研究,強化建設水平和效益。 農(nong) 村的路通了,為(wei) 了能讓“車頭向下”,解決(jue) 農(nong) 民“乘車難”的問題,福建省交通廳一方麵減免了農(nong) 村客運車輛的交通規費,免征或優(you) 惠征收農(nong) 村客運車輛養(yang) 路費、運管費、客運附加費,發揮經濟杠杆的調節作用,確保農(nong) 村客運車輛能夠正常運營,提高企業(ye) 開行農(nong) 村客運的積極性。另一方麵改革運輸組織方式,采取冷熱線搭配、線路延伸、片區運營、循環運營等多種有效方式,引導鼓勵運輸企業(ye) 發展農(nong) 村客運,促進了福建福建省農(nong) 村客運的發展。同時,加快啟動農(nong) 村客運網絡化建設,交通廳也加大了補助力度,對經濟特困縣的農(nong) 村客運站,每站補助37萬(wan) 元;財政轉移支付縣的農(nong) 村客運站,每站補助35萬(wan) 元;其他縣,每站補助30萬(wan) 元,對“兩(liang) 站”(交管站和車站)合建的,在上述基礎上再增加8萬(wan) 元補助資金。而今,福建福建省已建成農(nong) 村客運站131個(ge) ,候車亭2030個(ge) ,在建2889個(ge) 。 一個(ge) 個(ge) 目標被攻破: ——2005年底,福建福建省實現了全福建省縣通鄉(xiang) 鎮公路路麵硬化,實現了廈門、泉州市通行政村公路路麵硬化; ——2007年底,福建福建省將實現福州、莆田、漳州、龍岩四個(ge) 設區市95%建製村通達公路路麵硬化; ——2008年,全福建省農(nong) 村公路硬化率將達95%以上,提前兩(liang) 年實現“年萬(wan) 裏農(nong) 村路網工程”建設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