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6年江蘇省鐵路建設辦公室並入省交通廳後,今年初,省政府又決(jue) 定在省交通廳內(nei) 成立航空產(chan) 業(ye) 發展辦公室。至此,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構建“公鐵水空”一體(ti) 化的綜合交通管理新格局。 這一管理體(ti) 製的重大變革,正是江蘇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建設的標誌性開端。 綜合,不是簡單疊加 乘客下了火車轉汽車,無法直接換乘;集裝箱從(cong) 海輪上卸下,還要再用卡車一個(ge) 個(ge) 運走……類似這樣的銜接不暢通、不經濟,在當前的交通運輸格局中常常可見,而這也正是現代綜合運輸體(ti) 係將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所在。 “構建綜合運輸體(ti) 係是交通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必然趨勢,綜合運輸體(ti) 係強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有機銜接以及運輸全過程的連續性、無縫性,它不是各種運輸方式的簡單疊加,而是1+1>2的整合。”有關(guan) 專(zhuan) 家這樣解釋。 放眼世界發達國家,其交通發展的曆程基本上已經走過了各種運輸方式獨立發展、激烈競爭(zheng) 的階段,走到了相互協作、綜合發展的階段。如美國有運輸部,日本有國土交通省,都下轄公路、鐵路、民航等多個(ge) 運輸機構,對各種運輸實行綜合管理。目前,我國仍按運輸方式分設管理部門,但在省級交通管理體(ti) 製改革上,江蘇已走在全國前列。從(cong) 江蘇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看,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勢在必行。
一體(ti) 化、高效、互補 “我們(men)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建設,核心是要推動交通的科學發展,即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態環境影響和可承受的經濟成本,加快建立起一個(ge) 能有效滿足人們(men) 出行和貨物運輸需要、能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運輸係統”。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介紹說。 “綜合交通運輸並不是一個(ge) 新的運輸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效率概念。每種運輸方式各有其優(you) 點和局限性,要通過整合來互補,達成共贏。”具體(ti) 負責規劃工作的省交通廳副廳長遊慶仲這樣說。 站在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的視角,記者從(cong) 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看到了3個(ge) 關(guan) 鍵詞:一體(ti) 化、零換乘、無縫隙。正是通過各種運輸方式的一體(ti) 化、城鄉(xiang) 和區域交通的一體(ti) 化,無論農(nong) 民還是市民,他們(men) 的出行全過程都將更加順暢便利;不管是生產(chan) 物資還是生活物資,它們(men) 的運輸全過程都將更加經濟高效,有力支撐和保障經濟流暢通,做到客運零換乘、貨運無縫銜接。 網絡、通道、樞紐 南京鐵路南站不久將開工建設,成為(wei) 江蘇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重要的樞紐節點,鐵路、城市軌道、常規公交及公路客運緊密銜接的現代化樞紐中心。今後,旅客從(cong) 這裏不僅(jin) 可以轉乘寧杭城際、滬寧城際、京滬高鐵等多條鐵路線,還可以零距離換乘地鐵、公交、長途客運,可以通過連接線直達機場。這樣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將多種運輸方式緊密集結到一個(ge) 點上,帶給人們(men) 的出行便利是空前的。 而除了這樣的“點”,江蘇省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還有“線”和“麵”兩(liang) 個(ge) 層次。所謂“線”,是指重要交通走廊,它是江蘇綜合運輸網絡的主骨架。近期,江蘇省推進綜合交通走廊建設的重點是“構建沿海、強化沿江、升級滬寧、複興(xing) 隴海”。所謂“麵”,是指綜合交通網絡,強調對各類運輸網絡進行耦合,目前江蘇省5種運輸方式中,鐵路和航道還比較薄弱,將加快推進成網。 網絡、通道和樞紐,構成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的三大硬件,而軟件就是信息化。全省將加快建設統一的綜合客運、綜合貨運信息服務係統,未來各類出行信息、貨運交易信息將“一網打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