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新發布的交通藍皮書(shu) 上,預測至2020年,全市機動車將達190萬(wan) 至250萬(wan) 輛,城市居民出行總量達到2500萬(wan) 人次。為(wei) 適應建設國際化城市的要求,武漢將重點建設以城市快速路、骨架性主幹路、軌道交通構成的“雙快一軌”複合交通走廊。 武漢市內(nei) 部交通發展目標是:至2020年,實現市域外圍城鎮至主城區出行時間不超過40分鍾;主城區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大於(yu) 35%,其中軌道及快速公共交通承擔公交總客運量的比例不低於(yu) 30%。 根據城市交通近期建設規劃,武漢將繼續暢通一環、建設二環、建成三環,建設攔江堤大道等放射路;建成青島路過江隧道,建設二七路通道、古田橋等過江交通工程;完善城市道路網係統,建設王家墩、武漢新區、武漢火車站、武昌火車站、化工城、物流園等區域的道路;建設快速路和主要交通擁堵路口立交工程。 武漢18日發布交通藍皮書(shu) 城市交通運行處於(yu) 陣痛期 
●機動車總量超70萬(wan) 輛 ●一橋二橋交通超飽和 ●5個(ge) 路口交通量超過1萬(wan) 輛/小時
18日,武漢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交通發展年度報告(藍皮書(shu) )。報告收集了該市社會(hui) 經濟、對外交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和交通環境等方麵的資料,全麵、客觀地描述了城市交通發展現狀。 去年,武漢市機動車擁有量保持快速增長,總量達到70。3萬(wan) 輛,較上年增長7。7%。其中,私人客車比上年增加4。2萬(wan) 輛,達到19。2萬(wan) 輛,增長27。8%。數據表明,機動車的增加主要來自私人客車,該市已步入小汽車家庭化的快速增長時期。 交通需求大幅度增長,加上城市二環線、三環線、軌道交通1、2號線等大量交通設施加緊施工,導致城市交通運行處於(yu) 陣痛期。 從(cong) 2003年至2006年的越江交通量調查數據來看,日過長江交通量保持在22萬(wan) 輛至23萬(wan) 輛之間,日過漢江交通量保持在22。5萬(wan) 輛至25萬(wan) 輛之間,中心區的過江通道已基本飽和,特別是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高峰小時每車道通行量均高於(yu) 1200輛,處於(yu) 超飽和狀態。 從(cong) 路口流量分布圖來看,道路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主幹道上,如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發展大道、青年路等。其中,解放大道黃浦路口、三陽路口、香港路口、新華路口、航空路口高峰小時流量均超過1萬(wan) 輛,航空路口高達每小時17347輛。武昌地區,中南路高峰流量達到每小時5000輛,武珞路則達到每小時6000輛。 日趨緊張的交通狀況直接影響車速。去年中心區平均車速為(wei) 每小時25。7公裏,其中主幹道平均車速為(wei) 每小時26。8公裏,較上年均略有上升。漢口總體(ti) 車速水平偏低,僅(jin) 為(wei) 每小時21。9公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