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軍(jun) 王宏偉(wei) 王慶文 顧雲(yun) 盧曉莉 佘振清 餘(yu) 傑
今年上半年客車市場的平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方麵在產(chan) 銷量上遠未達到同比增長20%的保守估計,另一方麵由於(yu) 原材料漲價(jia) 增加了製造成本,同期價(jia) 格競爭(zheng) 也越來越激烈……正是在這樣一個(ge) 特殊的時期,國內(nei) 客車企業(ye) 從(cong) 事市場研究的同仁聚集青島,召開了首屆客車市場研究會(hui) ,交流客車市場的前沿觀點,探究客車市場的未來走勢,在此選擇了其中的部分內(nei) 容刊出,希望有助於(yu) 讀者了解當前客車市場的特征。限於(yu) 篇幅,演講內(nei) 容有刪選。
客車產(chan) 品應從(cong) "促銷"走向"營銷"
在產(chan) 品層麵,客車企業(ye) 仍然處在"促銷時代"。現代市場營銷學的理論告訴我們(men) ,"促銷"時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企業(ye) 生產(chan) 什麽(me) 樣的產(chan) 品,就讓企業(ye) 的推銷員去推銷它,直到它實現了產(chan) 品的最終價(jia) 值。這種促銷方式最大的問題是在產(chan) 品開發程序上的倒掛"促銷"時代是先生產(chan) ,然後去銷售;而在"營銷"時代,產(chan) 品開發的程序正相反,先了解市場對產(chan) 品的真正需求情況,再組織生產(chan) ,最後銷售給客戶。
客車企業(ye) 在"開發什麽(me) 樣的產(chan) 品"這個(ge) 問題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遺憾的是,在產(chan) 品開發的思路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麵:
1、缺乏企業(ye) 層麵整體(ti) 的產(chan) 品開發戰略部署,或者說戰略部署不嚴(yan) 密。目前,客車行業(ye) 的產(chan) 品開發存在一個(ge) 傾(qing) 向,往往是看到市場上某個(ge) 產(chan) 品熱銷,於(yu) 是馬上隨風而動,這樣的產(chan) 品,開發出來了是否符合我們(men) 整體(ti) 的產(chan) 品開發戰略部署,對我們(men) 現有的產(chan) 品會(hui) 不會(hui) 產(chan) 生其他負麵的影響,是否真正符合客戶的需求,對這些問題,我們(men) 考慮較少,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2、產(chan) 品開發的投入力度不夠。產(chan) 品從(cong) 開發到最終投入市場的周期非常短,最快的隻有3個(ge) 月時間,這些產(chan) 品一投放到市場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對市場和品牌造成極端惡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殺雞取卵"式的,是致命的。
3、產(chan) 品開發關(guan) 注的方向有些偏離。現代產(chan) 品的理論告訴我們(men) ,產(chan) 品是一個(ge) 整體(ti) 的概念,包括:有形產(chan) 品、附加產(chan) 品和核心產(chan) 品,對於(yu) 客車產(chan) 品來說,所謂有形產(chan) 品就是客戶所能實際看到的客車的實物形象,如產(chan) 品外觀,內(nei) 飾等;附加產(chan) 品就是在客車購買(mai) 構成中所能夠得到的附加服務和利益,如信貸,售後服務;而核心產(chan) 品指的是客戶購買(mai) 該產(chan) 品時所追求的利益。但是,目前我們(men) 在產(chan) 品開發過程中沒有認真研究客車產(chan) 品的核心究竟是什麽(me) ,而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有形產(chan) 品上,這樣的做法對產(chan) 品開發來說顯得表麵化,不夠深入。
4、客車產(chan) 品缺少差異化。目前的客車企業(ye) 在產(chan) 品開發層麵上"差異化"的工作做得很不夠,隻好一次又一次揮起價(jia) 格的武器,這不僅(jin) 使得企業(ye) 的盈利能力逐步降低,更嚴(yan) 重的是破壞了整個(ge) 行業(ye) 的平衡,我們(men) 自己跳進了行業(ye) 惡性發展的怪圈。
單純價(jia) 格手段限製客車業(ye) 健康發展
價(jia) 格手段是企業(ye) 經營手段之一,但並不是惟一手段,若與(yu) 其他經營手段結合使用,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過分低的產(chan) 品價(jia) 格,反倒會(hui) 引起他們(men) 對產(chan) 品品質的懷疑,價(jia) 格並不是客戶選擇你的產(chan) 品或服務時惟一的考慮因素,品牌信譽、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品技術水平、產(chan) 品是否適合用戶需要、售後服務、利用時間地點優(you) 勢創造額外價(jia) 值等同樣是消費者考慮的因素。若單純使用降價(jia) 手段,容易帶來以下後果:
首先,企業(ye) 發展後勁不足。降價(jia) 的直接結果是利潤的減少,企業(ye) 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產(chan) 品研發和技術改造,造成企業(ye) 發展後勁不足。
其次,引發行業(ye) 惡性競爭(zheng) 。一家企業(ye) 的大幅降價(jia) ,意欲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必然引起其他企業(ye) 為(wei) 保住已有份額而采取相應措施,造成整個(ge) 行業(ye) 的惡性競爭(zheng) ,影響行業(ye) 的整體(ti) 發展。
第三,最終影響消費者利益。
資本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潤,頻繁降價(jia) 的結果,必然要降低成本,以保證企業(ye) 能夠生存,惡性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必然導致質量的下降,最終影響消費者的利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熟的市場主體(ti) 不進行價(jia) 格戰,而是在市場細分、產(chan) 品特色、用戶群培養(yang) 、售後服務、產(chan) 品研發、企業(ye) 管理等方麵進行全麵競爭(zheng) ,最終考驗的是企業(ye) 的全麵經營管理水平。在西方發達國家,沒有因為(wei) 自己是第一而想用價(jia) 格"大棒"把其他企業(ye) 打死而獨享市場,也沒有企業(ye) 因自己排名第二而想用價(jia) 格武器欲將第一"趕下擂台"。目前我國客車市場容量為(wei) 世界之最,用戶需求多種多樣,各企業(ye) 應在市場細分、產(chan) 品研發、技術進步、售後服務、企業(ye) 管理上多下工夫,由於(yu) 客車生產(chan) 的特殊性,生產(chan) 量大的企業(ye) 除批量采購價(jia) 格有所降低外,其他費用未必低廉;產(chan) 量小的企業(ye) 成本未必居高不下。鑒於(yu) 行業(ye) 利潤微乎其微,價(jia) 格戰的結果不會(hui) 有贏家,隻會(hui) 損害行業(ye) 整體(ti) 利益。企業(ye) 追求的應是利潤最大化及長期的生存發展,而非"江湖排名","價(jia) 格大戰"後的"江湖第一"隻是浪得虛名而已,自身"武功內(nei) 力"的耗損也不會(hui) 支持"生命"多久。客車企業(ye) 應有一個(ge) 平和的心態,共同享有這個(ge) 市場,學會(hui) 和平共處,共存共榮。
降低油耗提高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
低油耗產(chan) 品有利於(yu) 促進產(chan) 品技術的發展。低油耗產(chan) 品的核心是產(chan) 品燃油的高經濟性,產(chan) 品燃油的高經濟性又可分別落實到發動機的熱效率高和動力傳(chuan) 遞過程中機械能損失少。發動機的熱效率早已經引起國內(nei) 外的發動機企業(ye) 及專(zhuan) 家的重視,近些年來,通過改進發動機的構造,大量應用新技術來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總體(ti) 看來已經達到較為(wei) 理想的狀態。但是如何讓發動機傳(chuan) 輸出的有效能量傳(chuan) 遞到驅動係統,在國內(nei) 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卻不夠重視。
這種情況的存在與(yu) 我國客車的發展背景有極大的關(guan) 係,改裝企業(ye) 不具備底盤開發權利,對於(yu) 底盤傳(chuan) 動係統不可能去考慮,最多也隻是將底盤上出現的典型問題跟底盤廠家進行溝通而已。即使國內(nei) 具備一定實力的客車企業(ye) 擁有底盤開發權,但主要總成件不是自己研製,因而也隻能受製於(yu) 人。
除底盤外,車身對整車的燃油經濟性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日韓車係在汽車產(chan) 品開發時極其考究其經濟性能,因而車輛迎風麵積小;而高大氣派的歐美派係車輛在行駛時功率損失大。歐美車係往往車身采用全承載結構;日韓車係車身往往大量采用衝(chong) 壓件;而中國客車多采用半承載式,車身大量采用方鋼或異型管結構和手工鈑金構件,因而中國客車車身相對較重,油耗也大。
低油耗產(chan) 品從(cong) 外部給客戶提高了競爭(zheng) 能力。隨著客運業(ye) 競爭(zheng) 的加劇,客運業(ye) 的利潤越來越薄,客運企業(ye) 資質的評定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客運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以往在管理和服務上麵的差異化逐漸縮小,競爭(zheng) 優(you) 勢也隨之消失。現在車輛所上繳的保險費、養(yang) 路費和日常的保養(yang) 費用是固定不變的費用,但車輛維修費用、油費卻大有文章可為(wei) ,根據對客運企業(ye) 成本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油費占整成本的20-30%,如果車輛油耗下降20%,那麽(me) 總成本將會(hui) 下降4-6%,也就是說客運企業(ye) 的利潤會(hui) 增加5%。對於(yu) 競爭(zheng) 非常激烈的客運業(ye) 講,如果能增加5%的利潤從(cong) 內(nei) 部挖掘潛力可能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cong) 外部挖掘潛力時隻在購車時稍加考慮油耗特性,就可輕而易舉(ju) 達到。
發展村村通客車應借鑒農(nong) 用車曆史
"村村通"客車與(yu) 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持續火爆20多年的農(nong) 用車有很多共同特點:都是麵向廣大農(nong) 村市場,市場容量非常巨大;都是適應相應時期農(nong) 民收入狀況的車輛產(chan) 品,講究經濟耐用;都是相應時期農(nong) 民通過運輸勞動致富的希望;一般不會(hui) 通過銀行信貸來購買(mai) ;一般是私人或者合夥(huo) 購買(mai) ;都有客貨同行的運輸需求特點;使用的道路狀況相似。
基於(yu) 二者以上的相似點,農(nong) 用車運作中摸索出來的一些寶貴經驗是值得"村村通"客車借鑒的。
首先,價(jia) 格對農(nong) 村市場是重要因素。以中等經濟水平的農(nong) 村(如安徽、湖北),一個(ge) 農(nong) 戶年收入在1.5萬(wan) 元左右,如果車價(jia) 在年收入的3至4倍可能是比較可行的價(jia) 格,因為(wei) 如果兩(liang) 家農(nong) 戶合夥(huo) 購買(mai) ,會(hui) 比較容易承受。
其次,對"村村通"客車,薄利多銷是基本法則。因為(wei) 市場消費能力的特性和產(chan) 品特點決(jue) 定了利潤率不可能很高。但是農(nong) 村廣大的市場需求量,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第三,"村村通"客車的廠家在短期內(nei) 很可能走向高度集中。因為(wei) 薄利多銷需要廠家有相當強的實力作為(wei) 支撐。農(nong) 用車市場2001年前10家企業(ye) 超過90%的集中度已經是一個(ge) 先例。
最後,品牌影響力也是重要因素。因為(wei) 農(nong) 民朋友的信息來源十分有限,當地強勢品牌的影響力是用戶購買(mai) 信心的強力來源。
同時,"村村通"客車與(yu) 當年的農(nong) 用車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村村通"客車是在黨(dang) 中央、國家各部委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誕生的,有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和相應技術法規支撐。農(nong) 用車當時是中國特色的自發形成的一種車輛類型,在各種限製條件下,以其強有力的生命力自然發展並迅速壯大的。所以村村通"應該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其次,伴隨著廣大農(nong) 村市場需求的增大,銷售可能會(hui) 出現新的模式。因現有的各企業(ye) 銷售是以片區業(ye) 務銷售代表承包為(wei) 主,但現有的銷售模式覆蓋麵太窄。第三,東(dong) 西部經濟的差異,造成"村村通"工程對車輛需求的區別較大,因此,客車廠家需要提供配置、車型更加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供用戶選擇,一個(ge) 產(chan) 品打遍全國將非常困難。
第五次宏觀調控保證客車業(ye) 平穩增長
總的來說,在第五次宏觀調控以來,整個(ge) 客車行業(ye) 的發展速度有所減緩,客車市場的擴張步伐受到了抑製,部分企業(ye) 表現不錯,是因為(wei) 搶占了別人的市場份額所致。在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50家企業(ye) 中,銷量同比增長在100輛以上的有12家,但降幅在100輛以上的也有8家,降幅最大達到677輛,所以說,此消彼長是客車行業(ye) 2004年以來的顯著特征。
第五次宏觀調控的背景並不是經濟的全麵過熱,在抑製部分行業(ye) 經濟過熱的同時保證整個(ge) 經濟協調發展是本次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汽車行業(ye) 特別是客車行業(ye) 並不在國家調控的範圍之內(nei) ,因此,保證客車行業(ye) 的適度增長是符合第五次宏觀調控的總體(ti) 要求的。
國家統計局6月11日發布的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統計報告顯示,國民經濟5月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宏觀調控措施的效果進一步顯現,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和工業(ye) 生產(chan) 增長速度進一步回落,市場銷售穩中趨活,進出口貿易由逆差轉為(wei) 順差,市場物價(jia) 漲勢減弱,銀行貸款快增態勢明顯減緩。這些成果對客車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營銷的影響可概括為(wei) 三點:
1、有利於(yu) 降低客車產(chan) 品成本。鋼材價(jia) 格基本回落到去年12月之前的水平,對降低客車產(chan) 品的成本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積極意義(yi) ,成本降低意味著客車企業(ye) 經營效益的提高,對客車企業(ye) 的產(chan) 品開發和市場營銷都有好處。
2、不利於(yu) 高檔客車的發展。銀行貸款快增態勢明顯減緩主要是信貸政策作用的結果,信貸緊縮控製了流通領域的貨幣資金,使客車用戶或潛在的客車用戶囊中羞澀,在更新或購置客車產(chan) 品的時候,會(hui) 謹慎地、反複地計算客車產(chan) 品的性價(jia) 比,對於(yu) 檔次較高、價(jia) 格較貴的客車產(chan) 品的市場需求會(hui) 產(chan) 生抑製作用,不利於(yu) 高檔客車的發展。
3、對客車產(chan) 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上所述,第五次宏觀調控對客車市場具有直接和間接的製約,在國內(nei) 客車市場整體(ti) 疲軟的前提下,為(wei) 產(chan) 品的出口提供了機遇。近年來,客車產(chan) 品的出口一直有不俗的表現,一方麵說明中國製造的客車產(chan) 品能夠適應國外的道路條件和環境,另一方麵說明中國客車企業(ye) 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競爭(zheng) 實力。產(chan) 品出口是目前客車企業(ye) 比較好的選擇方式之一。
第五次宏觀調控對客車行業(ye) 和客車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麵的,除了以上這些看得見的影響以外,還有一些潛在的影響,比如對產(chan) 品開發的影響、對合資合作的影響、對企業(ye) 經營決(jue) 策的影響、對價(jia) 格政策的影響等。總之,宏觀調控對客車行業(ye) 的影響應該引起客車企業(ye) 的高度關(guan) 注。
來源:中國交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