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時間:
 
 
客車行業(ye) :亮景中的陰影
 
  汽車行業(ye) 的業(ye) 績猛增是2003年市場的一大看點,但其內(nei) 部客車子行業(ye) (重卡)的業(ye) 績卻與(yu) 之形成水火兩(liang) 重天的較大反差,多數客車公司身陷業(ye) 績大幅下滑的窘境,而行業(ye) 內(nei) 風起雲(yun) 湧的並購重組更令其前景充滿變數。

  業(ye) 績堪憂

  近年來國內(nei) 客車的市場需求增長趨緩,而新參戰者源源不斷地進入使本已不高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目前客車行業(ye) 的主要生產(chan) 廠商多已上市,但2003年年報顯示除"龍頭老大"宇通客車業(ye) 績保持增長態勢、2003年度每股收益達0.94元外,其他公司的經營業(ye) 績均不樂(le) 觀。

  中通客車董秘向記者表示,公司2000年從(cong) 荷蘭(lan) 博發引進高檔客車生產(chan) 技術,2002年底建成了投資4000餘(yu) 萬(wan) 元、所有設備均從(cong) 國外引進的高檔客車生產(chan) 線,產(chan) 品結構正逐漸由原中、低檔客車轉變為(wei) 高檔客車,並已在以廣東(dong) 為(wei) 主的國內(nei) 市場和以中東(dong) 為(wei) 主的海外市場打開局麵,2003年僅(jin) 在廣東(dong) 的銷售額就達上億(yi) 元,基本以中高檔產(chan) 品為(wei) 主。那麽(me) ,公司的效益又為(wei) 何沒有取得與(yu) 技術裝備的同步提升呢?

  幾家公司均表示,這主要是因為(wei) 國內(nei) 客運市場前些年集中投入運營的中高檔客車還未進入集中更新換代時期,但相信這一時期在一兩(liang) 年內(nei) 就將到來,屆時公司麵臨(lin) 的市場環境將得以明顯改善,公司經營業(ye) 績也有望得到提升。但據記者了解,由於(yu) 缺乏自主知識產(chan) 權,目前國內(nei) 高檔客車的生產(chan) 屬給洋人搞組裝、打零工階段,利潤的大頭讓外方拿走,恐怕這應是客車行業(ye) 的一個(ge) "難言之隱"。

  重組變數

  盡管行業(ye) 業(ye) 績一般,但龐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使得客車行業(ye) 客觀上仍存在巨額利潤機會(hui) ,刺激了國內(nei) 外各路資本競相進入。在此重壓之下,"第二軍(jun) 團"不得不合縱連橫,聯大、做大以增強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

  實際上,早在2003年初,就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客車行業(ye) 正在醞釀一次洗牌,三年內(nei) 將有一個(ge) 結果。而一年多來,客車行業(ye) 頻頻發生股權轉讓、兼並重組、投資合作等"大動作",表明這一預言正在迅速成為(wei) 現實--

  2002年底,亞(ya) 星客車整體(ti) 收購第一大股東(dong) 江蘇亞(ya) 星客車集團的子公司揚州客車底盤廠;2003年初,公司與(yu) 亞(ya) 星集團聯手出資組建資陽亞(ya) 星客車公司,並稱亞(ya) 星集團為(wei) 改善公司股權結構和現有機製、更好促進公司發展,欲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正與(yu) 包括格林柯爾在內(nei) 的若幹公司進行意向性接觸;隨後,格林柯爾如願入主公司。

  無獨有偶,安凱客車的第一大股東(dong) 也於(yu) 2003年由安徽安凱汽車集團變為(wei)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轉讓部分股權(占公司總股本的28.12%)已於(yu) 2004年1月完成過戶;安徽省投資集團則成為(wei) 公司新的第二大股東(dong) 。此前,公司已與(yu) 安凱集團簽署資產(chan) 置換協議,將部分廠房、設備與(yu) 安凱集團持有的安徽福田曙光車橋40%股權、重慶安凱客車51%股權、土地使用權及廠房等相關(guan) 資產(chan) 進行置換,差額部分以現金補足。2002年剛變更大股東(dong) 的中通客車近年也一直在和中外資本接洽戰略合作事宜,但均未取得進展;最近記者從(cong) 有關(guan) 渠道了解到,公司已開始謀劃MBO,並已邁出了組建相關(guan) 公司的第一步。

  旗下有大金龍、小金龍的廈門汽車2003年又從(cong) 大金龍體(ti) 係內(nei) 獨立出去一個(ge) 蘇州金龍,以2002年17.5億(yi) 元的銷售額與(yu) 大、小金龍稱兄道弟,並和宇通客車不約而同朝著"年產(chan) 超過1萬(wan) 輛"的圈地擴產(chan) 目標奮進。2003年3月,公司第二大股東(dong) 廈門國有資產(chan) 投資公司受讓第六大股東(dong) 中國汽車工業(ye) 總公司所持公司750萬(wan) 股國有法人股,以17.63%的股權超過原持17%股權的第一大股東(dong) 福建省汽車工業(ye) 集團;但不久,福建汽車工業(ye) 集團就受讓第四大股東(dong) 福建漳州閩粵第一城所持公司法人股316.7萬(wan) 股,重新占據第一大股東(dong) 位置;6月,公司決(jue) 定與(yu) 小金龍投資成立廈門金龍旅遊客車有限公司。

  另外,上汽、東(dong) 風、一汽三大汽車集團也紛紛擴大旗下客車廠的產(chan) 能規模,眾(zhong) 多摩托、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也爭(zheng) 相進軍(jun) 客車製造業(ye) ,湘火炬重組陝汽、曙光股份整合黃河等也都有意客車製造。

  值得注意的是,豪華客車因其較高的利潤率成為(wei) 各路資本廝殺的焦點,客車廠家幾乎都在產(chan) 品結構調整中朝著這一細分市場"使勁"。如安凱客車稱資產(chan) 置換是為(wei) 進一步完善豪華客車生產(chan) 線、改善公司資產(chan) 質量、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中通客車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不僅(jin) 已開始生產(chan) 達到歐Ⅲ排放標準的中通博發,還自主開發了一係列豪華長途運輸和旅遊客車新品;大、小金龍原在同一個(ge) 城市共存的基礎是優(you) 勢互補(分別定位於(yu) 大中型客車和輕型車),但隨著90年代中後期我國輕型車市場競爭(zheng) 日益激烈,小金龍的輕型車確實無法給企業(ye) 帶來效益,而大金龍成功的經驗也將小金龍的視線吸引過來--小金龍現也將自己的市場定位在大中型豪華大巴上,兄弟間的競爭(zheng) 在所難免。

  專(zhuan) 家指出,實現產(chan) 品結構升級可使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得以提高,大規模擴張也不失為(wei) 一種後進者的策略,但對客車市場日益顯露的風險不容忽視:

  一是目前國內(nei) 有100多家客車企業(ye) ,較知名的大、中型客車企業(ye) 就分別有30家和26家,戴姆勒克萊斯勒旗下的亞(ya) 星奔馳、沃爾沃的西安西沃公司、上海申沃公司、四川豐(feng) 田、日本五十鈴等一大批合資企業(ye) 更是潛在威脅;二是國內(nei) 客車企業(ye) 的產(chan) 品基本是拚出來的,在製造成本、采購等方麵相差不遠,企業(ye) 後期的管理尤其是品牌的塑造就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三是現在客車行業(ye) 的利潤已經非常低,大金龍2002年銷售收入41億(yi) 稅後利潤1.2個(ge) 億(yi) ,小金龍銷售收入22億(yi) 稅後利潤僅(jin) 0.6億(yi) ,控製總成本將是客車行業(ye) 最後控製者的重要標準之一;四是大、中型客車市場需求量持續擴大的狀態近年逐漸放緩,市場需求基本趨向穩定,各企業(ye) 的擴大將使市場出現供過於(yu) 求的局麵,產(chan) 能大量放空及價(jia) 格戰在所難免,屆時企業(ye) 將背上沉重的負擔。

  鏈接

  客車公司2003業(ye) 績不佳

  原來業(ye) 績還算相對穩定的亞(ya) 星客車,2003年度突然爆出有史以來第一次虧(kui) 損,而且是每股虧(kui) 損0.78元的巨虧(kui) ;中通客車近三年在股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收益狀況也以逐年50%的幅度下降,2001-2003年度的每股收益分別為(wei) 0.141元、0.071元和0.035元,剛發布的200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每股收益僅(jin) 為(wei) 0.004元;安凱客車2003年度的每股收益僅(jin) 為(wei) 0.09元,而2002年度曾發生較大幅度的虧(kui) 損,今年一季度也僅(jin) 勉強實現微盈,每股收益0.005元。

  另外,曾長期和宇通客車占據50%以上國內(nei) 市場份額的廈門汽車旗下的"大金龍"(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小金龍"(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據悉其2003年度的業(ye) 績也不理想。

  

 
關於本站 ║ 網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合作聯係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2000-2002,中國betway最新网站信息產(chan) 業(ye) 部
E-mail:webmaster@kurageshokudo.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