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chan) 業(ye) 的進步催生了大量引人注目的重組事件時,2003年對於(yu) 中國客車業(ye) 而言已經具有分水嶺的意義(yi) 。
悄然變化中,時光翻開了新一年的篇章。匆匆而別的2003年讓人格外感覺到了什麽(me) 叫做"資本的力量",這一年,各種資本在探路客車業(ye) 後都迫不及待地拋出了繡球,而本已沉澱良久的客車老驥在這一年也爆發出了積蓄的力量。這一年,客車業(ye) 並不缺少危機來臨(lin) 後的慘淡景象,而更多的是湧動著一股劫後餘(yu) 生般複蘇的渴望。對客車業(ye) 而言,2003年是波瀾壯闊的一年,也是具有轉折意義(yi) 的一年。各路資本競相湧入重組成為(wei) 主導旋律2003年,無論是較早宣布進入客車業(ye) 計劃的美的集團還是在歲末才終於(yu) 獲得國資委首肯的格林柯爾,都是資本追逐客車業(ye) 的典型代表。而憑借摩托起家的隆鑫、靠重工揚名的三一以及以零部件壯大的曙光等,目前都通過重組方式活躍在客車業(ye) 的舞台上。當汽車業(ye) 相對的高額利潤不再是秘密時,汽車板塊受到資本的追捧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諸多資本在試圖涉足汽車以求分杯羹時,麵對轎車業(ye) 的技術壁壘這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客車作為(wei) 突破口。各路資本青睞客車除了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之外,另一個(ge) 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客車業(ye) 充滿了對外界資本的渴求。據了解,不少客車企業(ye) 在牽手外界資本之前,都不同程度地呈現出日漸衰落之勢。在客車業(ye) 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的情形下,將重整旗鼓的希望寄托於(yu) 外界資本帶來的革新能力是相當部分客車企業(ye) 主動尋求外界資本的動機。正是客車企業(ye) 的主動示好,各路資本在進入客車業(ye) 時不但異常順利,而且獲得了當地的優(you) 惠政策,也正是基於(yu) 此,外界資本在進入客車業(ye) 時都甩出了豪言壯語。美的宣稱將投資17億(yi) 元來打造其在雲(yun) 南、湖南的兩(liang) 大客車基地,而格林柯爾聲稱將在未來3年內(nei) 把亞(ya) 星重新打造成客車旗艦企業(ye) 。就在外界資本不斷參與(yu) 重組客車企業(ye) 的同時,客車業(ye) 內(nei) 部也開始了重組行動。去年7月,宇通客車重組重慶客車廠,隨後重組甘肅駝鈴客車廠,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此舉(ju) 除了幫助宇通迅速完成在西南以及西北的布局外,也開啟了客車業(ye) 內(nei) 部的重組大幕。此後,中通客車拿下新疆西域客車廠也顯示出重組成為(wei) 了2003年客車業(ye) 的主導旋律。行業(ye) 接受危機考驗企業(ye) 突圍各顯神通2003年是值得客車業(ye) 自豪的一年。這一年中,客車業(ye) 頂住了長達4個(ge) 月的SARS危機,幾乎所有的客車企業(ye) 在SARS期間,都處於(yu) 瀕臨(lin) 停產(chan) 的境地。突如其來的SARS危機,不僅(jin) 成為(wei) 了市場殺手,也成為(wei) 考驗客車業(ye) 的絕佳契機。在有關(guan) 部門開始通報SARS病例之後不久,宇通便宣布開發出配備車用消毒機的客車產(chan) 品,提供安全出行的解決(jue) 方案,金龍也雄心勃勃的宣稱其TDK車用空氣淨化裝置完全能達到防止SARS傳(chuan) 播的能力,客車企業(ye) 大規模地對在用車車窗進行改裝而贏得了普遍讚譽。隨後,參與(yu) 開發具有預防SARS傳(chuan) 播能力的客車企業(ye) 越來越多,以宇通、金龍為(wei) 代表的一批企業(ye) 在承受市場萎縮的痛楚時刻,毅然邁出了謀求自救的關(guan) 鍵一步,宇通開發出"健康客車",金龍借機推廣"國民體(ti) 質檢測車"。在危機來臨(lin) 時,客車業(ye) 兩(liang) 大巨頭積極謀變並且迅速推出解決(jue) 方案,不僅(jin) 顯示出企業(ye) 自身的實力,也映射出整個(ge) 客車業(ye) 在經曆市場洗禮之後,從(cong) 研發到營銷領域的日漸成熟。SARS危機無疑是2003年客車業(ye) 的一個(ge) 夢魘,而能夠在危機中堅持挺立,正是客車業(ye) 2003年值得引以為(wei) 豪的。中外品牌自成陣線客車格局尚未成形2003年,處於(yu) 產(chan) 業(ye) 轉折期的客車業(ye) 對於(yu) 合資品牌而言顯得風平浪靜。由於(yu) 合資客車企業(ye) 都定位於(yu) 高端市場,而該市場本身容量較小,因此不少合資客車企業(ye) 在2003年投入大量精力到產(chan) 品的下延開發中,以求能獲得更多市場,但其下延產(chan) 品依然維持在120萬(wan) 元價(jia) 位以上。由於(yu) 價(jia) 位相差懸殊,中外品牌客車在市場上維持了以往相安無事的狀況,把守著各自的市場領地。客車業(ye) 經曆了大範圍的重組之後,強者更強的局麵越加明顯。但是,由於(yu) 外界資本的幹預,客車業(ye) 仍然存在著一定的變數,大型國有客車企業(ye) 正處於(yu) 變革的前沿,而這些企業(ye) 的勢力轉移可能對客車業(ye) 格局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