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時間:
 
 
江淮目標遠大 客車底盤大佬劍鋒直指客車
 

                  張宇星

  從(cong) 2003年底開始,在國內(nei) 客車領域出現了一個(ge) 令人矚目的動向。作為(wei) 國內(nei) 著名的商用車生產(chan) 企業(ye) ——江淮汽車集團在客車方麵動作頻頻。

  11月中旬,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展出了為(wei) 2004年市場開發的4大類18個(ge) 品種的底盤,產(chan) 品涵蓋公路客運、城市公交、高級旅遊用車等三大市場。

  12月底,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所屬的合肥客車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向經銷商和部分媒體(ti) 透露了即將整合旗下幾個(ge) 客車的計劃,其 中包括合肥客車、合肥星馬、江淮宏運以及在廣東(dong) 的另一個(ge) 企業(ye) 。

  當時,全麵負責這一整合工作的江淮汽車集團總經理助理王江安還透露,到2004年3月,整合工作會(hui) 有具體(ti) 動作。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身為(wei) 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安進還說,在客車市場上,江淮甘當配角,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把客車底盤做到底。”

  那麽(me) ,是什麽(me) 原因誘使江淮汽車集團——國內(nei) 客車底盤的“大佬”一定要在客車領域再顯身手呢?

  外界競爭(zheng) 的壓力

  在國內(nei) 客車界,江淮集團不但是數量上的老大,而且被公認為(wei) “最專(zhuan) 業(ye) ”。在旅遊、客運、城市公交等很多領域,都有客戶點著名要“江淮”底盤。但是,隨著競爭(zheng) 的加劇,江淮原有的客戶也紛紛上馬客車底盤,使江淮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競爭(zheng) 壓力。

  記者從(cong) 最新的統計數據發現,在江淮最為(wei) 擅長的中型客車底盤方麵看,2003年,集團生產(chan) 12077輛、銷售12131輛,分別比2002年下降22.58%和18.84%,這是企業(ye) 十幾年來從(cong) 未有過的大幅度下滑。

  對此,揚州江淮宏運客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jun) 林有這樣的解釋:這是因為(wei) 客車底盤的成本一般占到整車成本的一半,做客車的誰不想做底盤?當然做底盤的也沒有不想做客車的。

  的確,隨著國內(nei) 最大的兩(liang) 家客車企業(ye) 、過去都曾經是江淮主要客戶的金龍、宇通也開始生產(chan) 客車底盤,使江淮汽車集團深深地陷入進退維穀的尷尬地步:不生產(chan) 客車,底盤銷量勢必一降再降,市場份額慢慢被侵蝕;生產(chan) 客車,又可能影響與(yu) 客車企業(ye) 的關(guan) 係,甚至失去原有的客戶。

  另外,從(cong) 技術的角度講,研發生產(chan) 客車底盤需要較大的投入和長時間的積累,還要有完善的服務與(yu) 配套體(ti) 係,在已經形成明顯的優(you) 勢之後,相信江淮汽車也難以再“為(wei) 他人作嫁衣裳”。權衡利弊得失,江淮汽車還是痛下決(jue) 心,放手一搏。

  江淮之所以發展客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yu) 降低底盤風險的考慮。李軍(jun) 林這樣總結道。

  內(nei) 部發展的必然

  江淮汽車集團之所以能夠連續十幾年以平均每年遞增50%的高速發展,前期是客車底盤功不可沒,而這幾年的發展大多依賴“新的增長點”。   

  輕型卡車方麵,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江淮汽車集團已經躋身行業(ye) “三甲”。2003年,江淮生產(chan) 輕卡54631輛,銷售55118輛,同比增長均高達40%以上。

  商務車方麵,該集團所屬商務車分公司的業(ye) 績更讓人刮目相看。2002年生產(chan) 銷售瑞風不足5000輛,2003年產(chan) 銷均接近15000輛,同比有超過200%的增長。不僅(jin) 成為(wei) 繼GL8、奧德賽之後的第三大MPV品牌,而且領跑“大MPV”領域。

  在輕卡和商務車上的成功,使江淮在2003年順利邁過10萬(wan) 輛的“門檻”。特別是在重型卡車市場份額有限的情況下,今後的路怎麽(me) 走?顯然,在最具優(you) 勢的客車底盤基礎上發展客車,是江淮押下的另一個(ge) “寶”!

  據廠家介紹,盡管市場份額有所下降,2003年,江淮6米—9米的客車專(zhuan) 用底盤仍舊占國產(chan) 客車底盤的30%。另外,在這次整合中,從(cong) 技術上唱主角的現代客車同樣具有突出的“個(ge) 性”。據合肥客車的技術人員介紹,現代客車在技術占有相當的優(you) 越性:工藝結構很好,性能價(jia) 格比高,某款車型的百公裏油耗僅(jin) 為(wei) 16升,比一般的客車少5升—8升。江淮汽車集團總經理助理王江安也一再強調,在國際市場油價(jia) 上揚的情況下,燃油經濟性是江淮客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之一。

  江淮客車目標遠大

  此次江淮汽車集團下決(jue) 心整合客車,有著十分明確的目標。據江淮汽車集團副總經理、合肥客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龔仁和介紹,整個(ge) 江淮集團的客車生產(chan) 能力在2003年約為(wei) 5000輛,在全國客車廠家裏隻能排在第七或第八名。但通過這次整合,江淮方麵希望今年的生產(chan) 能力能夠達到8000輛,排名保五爭(zheng) 四;再過兩(liang) 年達到第三第二。

  在回答記者問題時,龔仁和解釋了整合的原因:一是江淮集團旗下的各個(ge) 客車企業(ye) 在各自發展過程中難以形成一種合力,甚至也曾為(wei) 搶奪市場而發生內(nei) 訌。二是江淮整個(ge) 發展戰略是建成國內(nei) 一流的商用車生產(chan) 基地,要發揮江淮底盤的優(you) 勢來發展客車。

  當然,江淮重組也許還有另外一個(ge) 內(nei) 在原因。在江淮成功收購安凱客車28%的股權,以最大股東(dong) 正式入主安凱後,江淮商用車的產(chan) 銷規模將僅(jin) 次於(yu) 一汽和東(dong) 風。龔仁和認為(wei) ,江淮這一內(nei) 部變化使資產(chan) 進行了重組,企業(ye) 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其發展計劃也就需要有相應的變化。 而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是促使江淮整合客車資源的原因,現在客車市場上“大承包”的狀況已經悄悄改變,比如旅遊客運企業(ye) 中資本的國營比例在下降。這種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江淮集團形成合力、互為(wei) 補充,才能應對激烈的競爭(zheng) 形勢。在中國汽車業(ye) 界,江淮汽車集團素以善於(yu) 學習(xi) 、勇於(yu) 探索和後來居上而聞名,至於(yu) 此次整合會(hui) 給客車領域帶來什麽(me) 樣的衝(chong) 擊,還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關(guan) 於(yu) 本站 ║ 網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合作聯係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2000-2002,中國betway最新网站信息產(chan) 業(ye) 部
E-mail:webmaster@kurageshokudo.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