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時間:
 
 
亞(ya) 星客車現狀與(yu) 發展機遇
 

  一、亞(ya) 星客車概況

  1、亞(ya) 星集團

  "江蘇亞(ya) 星客車集團有限公司"是江蘇亞(ya) 星客車集團的核心企業(ye) ,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授權為(wei) 國有資產(chan) 投資主體(ti) ,是國內(nei) 生產(chan) 客車的大型一類企業(ye) ,國家520家重點企業(ye) 之一,1 999年生產(chan) 和銷售各類客車1.1萬(wan) 輛,實現銷售收入15.2億(yi) 元,中型客車市場占有率達19.97%,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國內(nei) 同行業(ye) 首位。

  亞(ya) 星集團合資、控股企業(ye) 現擁有員工4960人,各類專(zhuan) 業(ye) 人員800多人,總資產(chan) 24.5億(yi) 元,淨資產(chan) 11.9億(yi) 元,占地87萬(wan) 平方米,集團內(nei) 生產(chan) 的"奔馳"、"亞(ya) 星"、"揚子"牌客車,已形成大、中、輕型,高、中、普檔,20多個(ge) 係列200多個(ge) 品種,產(chan) 品覆蓋全國31個(ge) 省、市,自治區、並遠銷西亞(ya) 、東(dong) 南亞(ya) 等國家,初步形成了集公路客車,旅遊客車、公交客車和各類客車底盤,座椅以及客車關(guan) 鍵零部件生產(chan) 為(wei) 一體(ti) 的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

  1997年3月,集團公司與(yu) 戴姆勒-克萊斯勒(奔馳)股份公司各出資50%,組建了"亞(ya) 星-奔馳有限公司",投資總額9550萬(wan) 美元,形成年產(chan) 7000輛整車和12000輛底盤(含整車自用底盤)的生產(chan) 能力。

  2、亞(ya) 星股份

  亞(ya) 星股份(揚州亞(ya) 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亞(ya) 星集團為(wei) 首,聯合四家國有企業(ye) 於(yu) 1998年9月28日設立的股份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wei) 我國客車行業(ye) 少數幾個(ge) 上市公司之一,1999年被批準為(wei) 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ye) 。設立時總股本為(wei) 13000萬(wan) 股,1999年7月20日發行社會(hui) 公眾(zhong) 股6000萬(wan) 股,募集資金3.7億(yi) 元,上市後總股本為(wei) 19000萬(wan) 股,亞(ya) 星集團持有的股權占亞(ya) 星股份總股本的67.67%。

  亞(ya) 星股份擁有總資產(chan) 11.21億(yi) 元,員工2100人,各類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400多人。公司占地63萬(wan) 平方米,設有揚子、平山、底盤及座椅三大生產(chan) 基地。

  產(chan) 品種類及市場

  亞(ya) 星股份在城間客車、城市客車、旅遊客車、客車底盤、座椅及關(guan) 鍵零部件的開發和生產(chan) 上具有國內(nei) 領先優(you) 勢。目前擁有"亞(ya) 星"、"揚子"兩(liang) 個(ge) 品牌20多個(ge) 係列百餘(yu) 個(ge) 品種,產(chan) 品覆蓋大、中、輕型,高、中、低檔各類客車。產(chan) 品除滿足內(nei) 銷之外,大量出口到越南、阿聯酋、約旦、塞浦路斯、厄瓜多爾、多美尼加、加納等國。

  產(chan) 銷規模

  自1980年公司前身交通部揚州亞(ya) 星客車廠開發出國內(nei) 第一台利用客車底盤生產(chan) 的JT663客車至今,亞(ya) 星客車的累計銷量已超過10萬(wan) 台, 2001年生產(chan) 和銷售各類客車6826輛,實現銷售收入10.9億(yi) 元;2002年生產(chan) 銷售各類客車6081輛,銷售收入9.9億(yi) 元。2003年公司針對國內(nei) 客車市場的需求變化,自主開發了JS6116H、JS6122H、JS6113H、JS6821H等一批公路和公交新型客車,其中JS6113H係列從(cong) 2003年初至今銷售額近億(yi) 元。

  技術軟、硬件

  公司設有同行業(ye) 一流的技術開發中心,技術中心引進了先進的試驗設備,建有多功能道路試驗場及新產(chan) 品試製車間,擁有高性能的進口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引進了國外先進的CAD/CAM/CAE開發軟件、ALIAS三維造型軟件、UGⅡ三維工程設計軟件、NASTRTOR結構力學分析軟件,堅持"設計以人為(wei) 本"的思想和理念,目前已在客車車身動靜態力學分析、噪聲控製研究、風洞試驗、客車專(zhuan) 用總成開發等方麵取得較大突破,取得了近十項客車整車專(zhuan) 利和結構專(zhuan) 利以及一批具先進水平的亞(ya) 星專(zhuan) 有技術。

  管理、營銷與(yu) 服務

  公司在內(nei) 部健全了質量管理體(ti) 係,對產(chan) 品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控製,1999年底通過了ISO9000係列標準的認證,2003年通過ISO9000-2000版的認證和3C認證工作。

  公司建有強大的營銷體(ti) 係,下設銷售公司及11個(ge) 銷售分公司,擁有分布於(yu) 全國的經銷商網絡和專(zhuan) 業(ye) 銷售員隊伍。銷售公司內(nei) 部以客戶為(wei) 中心設置了職能部門,設有銷售服務熱線,確立了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工作流程。

  公司擁有健全的服務體(ti) 係,在公司總部建立了服務及配件中心,在上海、成都、武漢等地設立了10家駐外服務中心--駐外無服務中心--技術服務站為(wei) 主的三級服務體(ti) 係。服務中心內(nei) 部設有修理廠和技術服務科,擁有一支經驗豐(feng) 富的技術服務隊伍和20多名技術骨幹組成的快速服務隊伍,服務中心設立了服務熱線,24小時處理各地反饋的服務信息。服務中心已經形成了快速反應的機製,用戶反應的問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得到解決(jue) 。

  公司還積極進行信息化的建設,實現了計算機內(nei) 部局域聯網,實施了SAP企業(ye) 管理係統及PDM數據係統。

  3、亞(ya) 星客車的行業(ye) 地位

  亞(ya) 星是國內(nei) 最早的客車定點生產(chan) 廠家之一,是國內(nei) 第一家利用自主開發底盤生產(chan) 整車的客車廠,在最近20年一直占據國內(nei) 客車行業(ye) 領導地位,擁有大量客車生產(chan) 的專(zhuan) 有技術,具有明顯的技術優(you) 勢。1998年以後的業(ye) 績下滑,是由於(yu) 體(ti) 製不順、機製不活導致的暫時現象,亞(ya) 星的根基還在、實力尚存。目前依然保持行業(ye) 前三名。

  二、亞(ya) 星民營化重組後的機遇

  1、客車業(ye) 充滿變局,存在大量機會(hui)

  1)絕大多數企業(ye) 產(chan) 銷規模都不大,行業(ye) 存在大量兼並、擴張機會(hui) 。2002年,我國共有大型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含底盤生產(chan) 廠家)21家,大型客車改裝企業(ye) 32家;中型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含底盤生產(chan) 廠家)31家,中型客車改裝企業(ye) 99家。去年我國大中型客車產(chan) 銷量約為(wei) 8萬(wan) 台。產(chan) 銷量最高的企業(ye) 不足1萬(wan) 台,平均每家產(chan) 量不足500輛。

  2)客車產(chan) 銷量前三名一直地位不穩;自亞(ya) 星從(cong) 第一的位置上跌落後,排名前三位的企業(ye) ,更替迅速、頻繁。1997年亞(ya) 星銷售最頂峰的時候,年銷售14000輛,比2到5名的企業(ye) 總和還多,成為(wei) 客車業(ye) 名噪一時的龍頭老大。98年,亞(ya) 星銷量直線跌落,失去銷量第一的位置。2002年,銷量前三名為(wei) 廈門金龍、宇通集團、廈門金旅;亞(ya) 星股份下滑至第四。今年1-9月份,銷量前三名再次變動,為(wei) 宇通集團、蘇州金龍、廈門金旅;廈門金龍居第五。短期內(nei) 排名的劇烈變化表明,行業(ye) 並未形成強有力的行業(ye) 老大,客車行業(ye) 的發展尚未成熟,競爭(zheng) 手段不十分成熟。短期的營銷手段,可以改變行業(ye) 格局。隻要經營得法,升至行業(ye) 第一,完全可以在短期內(nei) 實現。

  3)重組因素在主導客車業(ye) 變局。鄭州宇通升至第一位,原因之一是宇通客車在重慶收購了重客總廠,組建重慶宇通;並在洛陽組建了洛陽宇通。廈門金龍今年排名沒有進入前三,原因之一是3月旗下的蘇州金龍鬧分家,"大金龍"不得不忍痛割愛。而蘇州金龍脫離廈門金龍後廈門金龍產(chan) 值隻剩23.5億(yi) 元,勢力受到削弱。金龍係分屬四家股東(dong) ,各家均占四分之一股權,權力不集中,影響了決(jue) 策速度。

  2、一些老國有客車企業(ye) 受體(ti) 製製約,競爭(zheng) 力並不很強,為(wei) 民營化的客車企業(ye) 提供了機會(hui) 。

  1)國產(chan) 客車企業(ye) 的產(chan) 品還存在一些質量隱患。一些客車廠家產(chan) 品的可靠性不足、技術根基不夠踏實。客車業(ye) 用戶對質量的投訴不斷。中國客車其實在技術性能指標上與(yu) 國外並無太大差距。但在一些基礎指標上,還存在不小差距。比如車身的強度剛度、抗翻傾(qing) 能力及底盤的製動係統,近幾年屢屢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少是因製動力不足,頻繁製動和山區上下坡的製動器熱衰退,製動穩定性以及製動器本身的設計製造質量問題和摩擦材料質量問題造成的。這些問題解決(jue) 起來並不難,但不少廠家在決(jue) 策機製、管理機製上存在問題,因而質量問題難以很好地解決(jue) 。

  2)新產(chan) 品研發與(yu) 市場脫節。不少客車企業(ye) 推出新品數量少、推出的進度慢,錯失市場機會(hui) 。

  3)許多國有客車企業(ye) 過度依賴政府扶持。政府有政策傾(qing) 斜支持的時候,企業(ye) 發展快;一旦缺乏政府的特殊扶持,發展乏力。

  4)不少國營客車企業(ye) 人浮於(yu) 事,薪酬與(yu) 業(ye) 績不能完全掛鉤,骨幹人才流失,員工隊伍戰鬥力不強。

  5)體(ti) 製、機製缺乏競爭(zheng) 力。不少客車企業(ye) 沒有能夠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ye) 製度。從(cong) 用人機製上看,對幹部職工的競爭(zheng) 上崗、脫產(chan) 培訓、人員分流等沒有建立適應市場競爭(zheng) 要求的機製,沒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有進有出,工資檔次明顯拉開的激勵機製。從(cong) 采購機製上看,一些客車企業(ye) ,其物資從(cong) 未實行真正意義(yi) 的招標采購,供應商與(yu) 采購部門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特殊關(guan) 係。

  3、亞(ya) 星的技術積累仍然保持行業(ye) 領先地位

  客車業(ye) 的技術主要是組裝的技術。作為(wei) 多年的行業(ye) 領頭羊,亞(ya) 星取得了近10項客車整車專(zhuan) 利和結構專(zhuan) 利,並積累起了一批具有國內(nei) 先進水平的亞(ya) 星專(zhuan) 有技術,這些技術能夠使亞(ya) 星的新產(chan) 品開發、整車性能、工藝質量保持行業(ye) 領先水平。

  4、周邊汽車產(chan) 業(ye) 帶的興(xing) 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連接蘇南與(yu) 蘇北全程不過3小時的寧通高速公路沿線,包括鄰近的鹽城東(dong) 風悅達起亞(ya) ,已駐紮著南京菲亞(ya) 特、春蘭(lan) 汽車、上汽儀(yi) 征、揚州亞(ya) 星五大整車企業(ye) ,已成為(wei) 長江三角洲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密度最大的汽車工業(ye) 園區,正成為(wei) 中國新興(xing) 汽車產(chan) 業(ye) 帶的風水寶地。

  5、揚州政府的政策支持

  揚州市委書(shu) 記孫誌軍(jun) 、市長季建業(ye) 在最近所作工作報告中指出,揚州工業(ye) 經濟的發展要實"三改四增"。

  要以改革、改組、改造為(wei) 抓手,促進工業(ye) 企業(ye) 增速、增資、增效、增後勁。全年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6-17%;技改投入超150億(yi) 元,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1000億(yi) 元,工業(ye) 利稅總額增長15%以上。市直工業(ye) 利用外資4500萬(wan) 美元,引進民資4.5億(yi) 元。

  以產(chan) 權製度改革為(wei) 核心,加快國有集體(ti) 企業(ye) 股份製改造,使公有股本比例進一步降低,實現股權多元化,切實推動已改製企業(ye) 把產(chan) 權製度改到位,把法人治理結構建到位,把企業(ye) 的發展落實到位。要加大資本運作力度,爭(zheng) 取瓊花高科、寶勝科創的A股順利發行並上市。

  堅持走新型工業(ye) 化道路,圍繞汽車、化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化纖紡織等重點行業(ye) ,在改製的基礎上,加大技改投入,提升產(chan) 業(ye) 平台,延長產(chan) 業(ye) 鏈。全市投資1000萬(wan) 元以上的工業(ye) 技改項目300個(ge) ,總投資141億(yi) 元,當年計劃完成投資100億(yi) 元。

  按照全市沿江開發、園區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和城市建設規劃的總體(ti) 布局,以各類專(zhuan) 業(ye) 園區為(wei) 載體(ti) ,加快建設產(chan) 業(ye) 帶,培植產(chan) 業(ye) 集群,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關於本站 ║ 網站地圖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合作聯係 ║ 意見反饋

©版權所有2000-2002,中國betway最新网站信息產(chan) 業(ye) 部
E-mail:webmaster@kurageshokudo.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