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汽車製造技術在世界上是處於(yu) 領先水平的,其客車製造技術在上個(ge) 世紀就已經開始進入中國,但是其規模都不是很大。近年來,隨著我國客車市場持續升溫,日本的客車製造技術也加快了進入中國的步伐。
廣州五十鈴穩紮穩打,循序漸進
2000年2月,廣州五十鈴客車有限公司經原國家外經貿部批準成立,第一步總體(ti) 設計能力為(wei) 年產(chan) 1200輛豪華客車,主要生產(chan) GALA係列的三種產(chan) 品。日前,GALA係列的延伸產(chan) 品GALA
EHD已成功上市,並獲得了廣泛關(guan) 注,並首次在客車生產(chan) 中引入“3S”概念,將運行性能穩定、結構性能穩定、製造品質穩定作為(wei) 客車產(chan) 品的核心要求,其眼光之銳利,直指國內(nei) 客車產(chan) 品的軟肋,僅(jin) 就創意而言,已是收獲不小。
廣州五十鈴作為(wei) 早期進入中國的日本客車製造技術代表之一,雖然目前在機製上有一些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但是其豪華客車生產(chan) 線的自動化程度和生產(chan) 方式,據稱在國內(nei) 仍然處於(yu) 領先水平,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沈飛日野突然發力,來勢凶猛
沈飛日野成立於(yu) 2000年。2002年3月其委托魯美設計的SFQ6123,在2002世界客車博覽亞(ya) 洲展覽會(hui) 上榮獲
“BAAV年度最佳客車新品獎”。
2003年11月5日,沈飛日野舉(ju) 行了新工廠落成典禮,位於(yu)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工廠,年設計生產(chan) 整車3500輛、底盤5000台,新建的生產(chan) 線能同時容納36輛大客車的裝配製造。據報道,沈飛日野汽車公司充分利用日野及沈飛原有的銷售網絡,在全國各省及主要城市建立了代理店、售後服務中心、配件供應站。
沈飛日野的突然發力,主要還是看好中國日益擴大的客車市場,按照其規劃的藍圖發展,一兩(liang) 年之內(nei) ,將徹底打破目前高檔客車的經營布局狀況。
富士重工落戶杭州,杭汽如虎添翼
據報道,日前杭汽引進了富士重工一整套車身製造的工裝設備及4款客車的車身技術,並於(yu) 去年12月中旬正式投產(chan) 。眾(zhong) 所周知,杭汽的客車產(chan) 品向來以中檔底盤為(wei) 主,這次引進日本技術進入整車製造,筆者認為(wei) 主要出於(yu) 以下四點考慮:
其一,東(dong) 風整體(ti) 戰略的需要。新東(dong) 風成立後提出了“商用車做到世界第三”的戰略構想,由於(yu) 客車在商用車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要排在奔馳和沃爾沃之後,沒有自己的客車品牌將名不符實,因此,從(cong) 整體(ti) 戰略的需求出發,引進技術是走了一條捷徑。
其二,市場因素使然。前些年,由於(yu) 杭汽底盤比較成熟,產(chan) 品供不應求,將重點放在底盤製造方麵,足以支撐企業(ye) 的發展,而近年來,隨著客車企業(ye) 自有底盤技術的不斷完善和CKD的流行,底盤市場日益艱難,為(wei) 了使自己的產(chan) 品順利進入市場,自我消化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其三,調整產(chan) 品結構。底盤和整車的融合是一種發展趨勢,整車企業(ye) 和底盤企業(ye) 聯合開發產(chan) 品已逐漸受到重視,底盤企業(ye) 進入整車製造領域順理成章,將一條腿走路擴展為(wei) 多方麵均衡發展也是產(chan) 品結構調整的一條出路。
其四,資源重組。兼並與(yu) 重組是2003年客車行業(ye) 的一大熱點,有消息稱,東(dong) 風有意將旗下的客車資源進行整合,並且將客車基地放在杭州,如果消息屬實,杭汽將成為(wei) 東(dong) 風客車產(chan) 業(ye) 的龍頭,不斷擴大其實力是不難理解的。
富士重工的客車生產(chan) 線落戶杭汽,為(wei) 杭汽的整車製造選擇了一個(ge) 較高的起點。
UD底盤以成熟技術開辟新天地
東(dong) 風日產(chan) 柴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yu) 1996年,1998年開始批量生產(chan) UD豪華大客底盤,近年來,銷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大幅度增長。有關(guan) 數據顯示,2002年以UD底盤生產(chan) 的豪華大客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8%。在某些領域,UD甚至成了豪華客車的代名詞,不管是什麽(me) 品牌,也不管是哪家企業(ye) 製造,統稱“UD客車”,日本技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近年來,日本客車市場一直處於(yu) 低迷狀態,客車製造行業(ye) 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比如,富士重工放棄了客車生產(chan) ,日野和五十鈴將合並客車業(ye) 務等。種種跡象表明,日本的客車製造技術需要尋求更為(wei) 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高速發展的中國客車市場,對日本技術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不僅(jin) 能使日本的客車製造技術在中國重新煥發青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國客車製造行業(ye) 的整體(ti) 水平,是一個(ge) 雙贏的局麵,這種衝(chong) 擊,對中國客車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