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汽車工業(ye) 的發展曆程中,微型客車行業(ye) 無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從(cong) 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日本微型車車型和技術填補國內(nei) 空白,到90年代初期,國內(nei) 大中城市出租車行業(ye) 黃色"麵的"獨霸一方,再到21世紀初,最早進入平民百姓家庭的"國民車",微型客車均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進入新世紀,我國微型客車行業(ye) 不負眾(zhong) 望,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在目前對其未來發展前景提出質疑似乎是杞人憂天,但微型客車究竟向何處發展?仍將是客車業(ye) 的人們(men) 不得不麵對的現實問題。
微客市場輝煌依舊
微型客車的輝煌得益於(yu) 產(chan) 品不斷換代更新、價(jia) 格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和適應中國國情需求。伴隨著我國微型客車工業(ye) 的發展壯大,誕生和崛起了如長安之星、鬆花江中意、一汽佳寶、昌河北鬥星第一批微型客車馳名品牌,其中,長安和昌河還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榮譽。
以微型客車作為(wei) 主導產(chan) 品的長安、哈飛、昌河、五菱已連續幾年進入國內(nei) 汽車銷量排行榜的前10位。2002年,全國微型客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63.11萬(wan) 輛,比2001年增長29.18%;其中。長安微型客車銷量為(wei) 19.31萬(wan) 輛,哈飛微型客車銷售量為(wei) 15.03萬(wan) 輛,昌河微型客車銷售量為(wei) 12.43萬(wan) 輛,上汽五菱微型客車銷售量為(wei) 8.59萬(wan) 輛,一汽佳寶微型客車銷售量為(wei) 7.03萬(wan) 輛。微型客車銷勢的持續火爆見證了微型客車企業(ye) 的發展壯大,成就了微型客車企業(ye) 的輝煌。
長期以來,微型客車一直成為(wei) 拉動國內(nei) 汽車行業(ye) 快速增長的主要經濟增長點,貢獻巨大,雖然近兩(liang) 年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在國內(nei) 汽車行業(ye) 的地位仍然舉(ju) 足輕重。
增長背後有隱憂
微型客車的快速發展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我們(men) 應清醒地看到微型客車已度過發展的巔峰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來自《中國汽車工業(ye) 產(chan) 銷快訊》2002年年刊的統計顯示,微型客車在2002年對國內(nei) 汽車工業(ye) 的貢獻度已由2001年的31.45%降至17.96%。微型客車由市場主角逐漸成為(wei) 配角,甚至逐漸被邊緣化,這決(jue) 非危言聳聽。微型客車將麵臨(lin) 的一些製約因素,將成為(wei) 影響甚至能夠左右微型客車未來發展的根本原因。具體(ti) 分析,主要有以下製約因素:
第一,國家安全環保法規對微型客車市場發展的"製約"。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全社會(hui) 安全環保意識的培養(yang) 增強,國家相繼出台了一係列針對汽車的安全環保標準和法規,對微型客車市場發展影響最大的莫過於(yu) 去年3月15日國家經貿委發布的41號文件《關(guan) 於(yu) 微型車執行新標準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這項《通知》的積極意義(yi) ,是促進了微型客車行業(ye) 的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升級,但由於(yu) 沒有具體(ti) 配套的優(you) 惠措施,例如像日本《輕四輪法》那樣對微型汽車在稅費上給予優(you) 惠,從(cong) 而使得國內(nei) 微型客車在產(chan) 品強製升級的同時,成本大幅增加,微型客車獨有的價(jia) 格優(you) 勢逐漸喪(sang) 失。盡管各微型客車企業(ye) 積極應對,努力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但《通知》對我國微型客車工業(ye) 未來發展仍將產(chan) 生深遠影響。
此外,北京申奧成功、上海世博會(hui) 的臨(lin) 近,兩(liang) 大城市開始執行更加嚴(yan) 格的歐Ⅱ標準,國內(nei) 其他大中城市已開始紛紛效仿,這使得小排量微型客車的達標更是難上加難。
第二、部分大中城市對微型客車的"禁限"。
近幾年,國內(nei) 大中城市以微型汽車環保安全未達標、影響都市場形象為(wei) 由,對微型汽車采取種種歧視性限製政策,且對微型汽車的禁限有向中小城市蔓延和日益擴大之趨勢。
例如,廣州市政府發布了《停止核發小汽車牌證和對微型汽車加強管理的通告》;上海市交通管理局作出決(jue) 定:1.2升以下排量的汽車不準上高架公路,1.0升排量以下的汽車不允許過延安東(dong) 路隧道;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規定:7座以下麵包車不準進入二、三環線主幹線,排量1.6升以下輕型客車在長安街限時行使。
以上所列出的上述幾大城市對微型汽車的限製隻是全國眾(zhong) 多城市對微型汽車禁限的"冰山一角",但作為(wei) 國內(nei) 主要汽車消費市場--上述幾大城市對微型車銷售負麵影響卻不容低估。如在武漢市實施微型車大橋禁行令一個(ge) 月內(nei) ,當地微型車銷售銳減50%以上。
第三,汽車市場結構性變化對微型客廠家的"誘惑"。
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我國汽車市場結構開始發生顯著變化。2002年,我國汽車工業(ye) 的一個(ge) 顯著特點就是轎車產(chan) 銷火爆、私人購車成為(wei) 時尚。去年國內(nei) 轎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109.08萬(wan) 輛和112.60萬(wan) 輛,同比增長分別為(wei) 55.05%和56.08%,增長速度高出載貨類汽車19.07和25.15個(ge) 百分點,高出客車28.05和30.60個(ge) 百分點,月產(chan) 銷水平已超過10萬(wan) 輛,全年增速比上年增加兩(liang) 倍多,轎車對汽車工業(ye) 的貢獻高度達42.86%.
針對國內(nei) 微型客車行業(ye) 麵臨(lin) 的種種不利市場環境,各微型客車廠家未雨綢繆,已經開始了微型客車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和艱難拔涉。
開拓MPV汽車市場
去年是我國微型客車推出新一代產(chan) 品的高峰年,換代產(chan) 品均為(wei) 引進日本微型車的車型和技術而推出的微型多功能(MMPV)。MPV代表車型有上汽五菱清風、長安雪虎、一汽華利幸福使者、昌河北鬥星等,其特點是外觀造型前衛、安全舒適性大大提高,代價(jia) 是市場售價(jia) 也大幅提高,平均價(jia) 格相當於(yu) 老款微型客車的兩(liang) 倍。
目前國內(nei) 微型多功能車正處於(yu) 培育和市場開拓階段,總體(ti) 市場表現平平。惟一例外的是昌河北鬥星由於(yu) 大力市場宣傳(chuan) 和出色營銷,年產(chan) 銷近2萬(wan) 輛,北鬥星的成功使其他微型客車廠家看到了國內(nei) MMPV汽車的美好前景和希望。
進軍(jun) 轎車市場
進軍(jun) 轎車市場一直是哈飛、昌河、五菱等微車巨頭的夢想。經過微型客車廠家的不懈努力及國家對轎車行業(ye) 準入限製的放寬,終於(yu) "修成正果"。去年5月份,哈飛賽馬率先獲得"7"字頭轎車公告;11月份,昌河北鬥星獲得"7"字頭轎車公告;12月份,哈飛路寶獲得"7"字頭轎車公告。據悉今年微型客車廠家的不少新產(chan) 品也將上"7"字頭公告,進軍(jun) 轎車領域。今年4月份的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hui) 上,上汽通用五菱展出了一款引進通用雪佛蘭(lan) SPARK微型轎車,明確今年下半年將投入生產(chan) 。哈飛賽馬、秦川福萊爾在轎車市場的出色表現,使其他微型客車廠家進軍(jun) 市場信心倍增。
從(cong) 微型客車廠家熱衷進軍(jun) 轎車市場原因分析,一是"7"字頭轎車呆成功避開國內(nei) 大中城市對微型客車的不合理限製和"禁行",大中城市已成為(wei) 國內(nei) 汽車銷售的主戰場;二是轎車產(chan) 業(ye) 可獲得從(cong) 容的定價(jia) 運作空間及相對豐(feng) 厚的利潤;三是有助於(yu) 樹立企業(ye) 形象,吸引市場用戶"眼球"。
探索SUV汽車市場
SUV是指運動型多功能車,目前在國內(nei) 汽車市場已經被引申為(wei) 一種寬泛的定義(yi) 和成為(wei) 一種炒作抽樣概念和資本。本文中的微型客車廠家探索SUV汽車市場,是指微型客車廠家引進日本微型越野車(SUV)作為(wei) 新產(chan) 業(ye) 投放市場。
據有關(guan) 媒體(ti) 公開報道,中國一汽集團已與(yu) 日本大發合作,一汽華利將在下半年生產(chan) 大發TERioses
SUV車,昌河將於(yu) 今年年底開始組裝鈴木JIMMY越野車,此外,其他微型客車廠家也在運作之中。之所以用"探索"二字,是因為(wei) 在目前國內(nei) SUV車市場,大排量售價(jia) 40萬(wan) 元以上的是進口越野車的天下,15萬(wan) ~40萬(wan) 元價(jia) 位的市場基本被獵豹、北吉普、金杯通用所占領,8萬(wan) ~10萬(wan) 元市場則是匹卡廠家的天下,10萬(wan) ~15萬(wan) 元價(jia) 位市場是空白,是發育尚未成熟還是市場根本就不大?開拓和培育這一市場所需時間及要付出多大成本?麵對上述種種疑問?微型客車廠家開始投石問路,探索SUV車市場。
超前涉足"概念車"領域
2002年第十屆上海國際車展共展出四款微型概念車,分別是上海泛亞(ya) 的"鯤鵬"、哈飛的"夢幻"和"賽豹",長安的"傑勳",除"鯤鵬"是上海泛亞(ya) 自主開發的傑作外,其餘(yu) 三款微型概念車均出自意大利知名設計公司的神來之筆。在中國汽車工業(ye) 走向世界的今天,麵向普通百姓的微客行業(ye) 和企業(ye) 再次創造奇跡,微型概念車大行其道,走在了與(yu) 國際接軌的前列。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述四款概念車不僅(jin) 僅(jin) 是展示微客企業(ye) 的形象和實力,而且完全具備量產(chan) 的能力。據悉,上海泛亞(ya) 的"鯤鵬"微型概念車將放在上汽儀(yi) 征生產(chan) ;哈飛的"夢幻"和"賽豹"概念車有望2004~2005年投產(chan) ,售價(jia) 20萬(wan) 元左右;長安的"傑勳"MPV概念車將成為(wei) 長安進軍(jun) MPV市場的旗艦產(chan) 品。
國內(nei) 汽車消費時代的來臨(lin) 和國家對微型客車安全碰撞法規的實施,已經使微型客車企業(ye) 和微型客車新產(chan) 品處在"向何處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抓住機遇和應對挑戰,是對所有輕型客車的嚴(yan) 峻考驗,微型客車企業(ye) 應根據自身情況,找準市場定位並進一步細分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