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車行業(ye) ,敢問路在何方
向曉楓
 

  
  2003年是中國客車行業(ye) 發展最動蕩的一年,從(cong) 宇通的大舉(ju) 越過長江以北,銷售戰略重心的大轉移;蘇州金龍和大金龍的分家,廈門金旅環顧群雄,孤傲而居;民營上市企業(ye) 中大集團,三一客車使用蠶食手段迅速的入主客車製造行業(ye) 。一向波瀾不驚的客車行業(ye) 自此結束了平靜年代,跨入多事之秋。群雄問鼎中原,決(jue) 戰在即,究竟鹿死誰手?一時之間混混沌沌,難以預料。我們(men) 在此且揭開麵紗一角,從(cong) 市場發展趨勢共同探討客車行業(ye) 未來戰局。

  客車同質化時代逐漸離去,品牌之爭(zheng) 年代拉開序幕

  中國客車行業(ye) 在中國發展的幾十年時間裏,各客車製造廠家的同質化製造方式一直沒有改變。眾(zhong) 觀全國客車製造企業(ye)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直是在引進同樣的發動機,底盤,前後橋,包括變速箱和車身內(nei) 部的裝飾件都在引進少數同質廠家的產(chan) 品。與(yu) 其說各樹立自己的品牌,不如說是在為(wei) 客車主件供應商在做免費的廣告。相信所有客車廠家的銷售人員都很明白,真正客車的銷售過程中,各專(zhuan) 業(ye) 購買(mai) 用戶對於(yu) 客車鑄件的了解和要求已經弱化了品牌的價(jia) 值。對於(yu) 中國客車企業(ye) 的長遠發展,這種現象的存在始終會(hui) 製約客車製造的各種環節。“窮則思變”。到競爭(zheng) 日益殘酷的今天,各主流客車廠家要跳出發展的瓶頸。控製主件生產(chan) ,掌握市場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降低生產(chan) 成本,走品牌競爭(zheng) 之路,造就了今天中國獨特的客車行業(ye) 格局。

  1、 客車製造現在競爭(zheng) 的焦點是底盤開發之爭(zheng)

  A、“一哥”的合資之路,坎坷潛行

  自從(cong) 蘇州金龍和廈門金龍正式分家解體(ti) 以後,將中國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的第一排名拱手讓給了宇通。對於(yu) “天上掉下個(ge) 林妹妹”的宇通公司而言,並沒有被這塊虛有的大餡餅給砸暈發展的思路。宇通自從(cong) 和德國MAN合資以後,加快了底盤研製投放的進度。自今年以來,宇通的係列車係中可以很清晰的看見自製底盤,或者說是和MAN合資底盤。自製底盤的投放,從(cong) 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供應周期的壓力。對於(yu) 宇通的銷售也減少了很多的壓力,最起碼宇通的銷售人員不用口沫橫飛的誇獎我們(men) 用的其他供應廠家的底盤是如何的好,如何的質量品質有保障。對於(yu) 自家全國發展的售後服務與(yu) 配件中心的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men) 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國外客車製造企業(ye) 從(cong) 底盤研製到測試投產(chan) ,一般的周期不下於(yu) 三年的時間。宇通和德國MAN合資以後,係列底盤全麵開花,基本含括了現在所有的車係。相信對於(yu) 市場接受程度,還得經過長時間的洗禮。

  B、大小金龍的合並之路,有苦難言

  2003年對於(yu) 廈門金龍來說,真可謂遭遇了不惑之年。蘇州金龍因為(wei) 種種不為(wei) 人所知的原因離開了廈門金龍的懷抱。底盤的製約使得廈門金龍不得不對廈門金旅拋出橄欖枝,在廈門金龍和蘇州金龍正式解體(ti) 開始,廈門金旅更樂(le) 於(yu) 坐山觀虎,畢竟廈門金旅已經有了自己的底盤生產(chan) 權利,對於(yu) 現在的它來說,不參與(yu) 合並是百利而無一害。由此,對於(yu) 合並計劃表示冷漠也在情理之中。金龍底盤的發展之路並沒有去走合資的路線,在銷售體(ti) 係中逐漸淡化了底盤的宣傳(chuan) 。從(cong) 金龍自製底盤在西北的銷售狀況來看,要市場真正的完全認可,還需要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

  C、民營中大集團,國企中通參與(yu) 華山論劍

  中大集團自從(cong) 以攪局者的身份進入客車製造行業(ye) ,在短短的時間裏以旋風般的速度收購了鹽城中威,上海光輝,並進一步的進行對西安酈山客車的兼並收購動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北京燕京客車,收購了北京燕京客車中大無疑就抓住了它汽車產(chan) 業(ye) 的底盤自主開發權利。對於(yu) 一個(ge) 上市民營企業(ye) 來說,速度就決(jue) 定了它發展的線路。近日,中大集團對外宣布萬(wan) 輛客車製造基地的開工,對於(yu) 加快底盤自製的決(jue) 心已經溢於(yu) 言表。中大集團的品牌建設計劃將隨著它的汽車產(chan) 業(ye) 園竣工達到另一個(ge) 新的層次。國營企業(ye) 的山東(dong) 中通客車廠也加入了建廠自製底盤的行列,中通客車希望利用底盤自製降低生產(chan) 成本,就地做大的思路也將進一步的體(ti) 現。

  D、 與(yu) 狼共舞,各底盤生產(chan) 廠家的出路在何方

  各主流廠家底盤自製的進程加快,讓我們(men) 的供應係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據有關(guan) 的數據表明,中國客車容量現階段隻有年6萬(wan) 輛的購買(mai) 能力。需求的速度增長遠遠的跟不上行業(ye) 的發展。我們(men) 可以試想,在未來主流客車廠家底盤自製,而專(zhuan) 業(ye) 的底盤生產(chan) 廠家除開其他的車型供應外,將大量的產(chan) 能剩餘(yu) 。一汽,江淮,上汽等大型的汽車製造企業(ye) 當然不會(hui) 坐視這種狀況的發展,最終極有可能加入直接進行市場競爭(zheng) 的行列。因為(wei) 資金和實力的關(guan) 係,睡醒的雄師一旦全麵蘇醒,威力不容忽視。

  2、 客車行業(ye) 最殘酷的將是產(chan) 銷量的競爭(zheng)

  我們(men) 了解了現在中國客車需求容量,有特色的是現在客車行業(ye) 的發展與(yu) 中國彩電行業(ye) 的發展有著異曲同工的發展趨勢。現在我們(men) 全國有200多家的客車製造廠家和改裝企業(ye) 。在未來的一兩(liang) 年時間裏,市場重新洗牌運作的情況即將來臨(lin) 。從(cong) 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場競爭(zheng) 將極其的白熱化,對於(yu) 完全靠地方政策存活的小型廠家。在完全的市場化洗禮中,將會(hui) “兵不血刃”的消失,要麽(me) 被主流廠家收購,要麽(me) 直接的破產(chan) 消亡。未來供大於(yu) 求的市場狀況將會(hui) 是在規模上,技術上,資金上,網絡上,服務上,品牌上的對決(jue) 。這其中不管任何一項都離不開強大的資金作為(wei) 支持。對於(yu) 地方小廠,長時間的舉(ju) 債(zhai) 經營情況必不能持久,一旦出現大型廠家以本傷(shang) 人硬擠市場。那麽(me) ,動蕩的的局麵將會(hui) 維持一段時間。

  A、 現在的“一哥”還不能獨舞

  鄭州宇通和德國MAN正式合作以後,隨著投資金額的不斷放量。未來鄭州宇通已經可以達到年生產(chan) 1.6萬(wan) 量的生產(chan) 能力。然而去年宇通的銷售量還距離這個(ge) 目標有一段距離。要想完全的達到自己的產(chan) 能,宇通除了從(cong) 這塊市場蛋糕中去另切一塊份額以外,看來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畢竟它這個(ge) “一哥”當得並不太平,後麵的競爭(zheng) 對手差距並不是太遠,都還對第一排行的位置虎視眈眈.要想繼續擴大市場占有份額談何容易.近距離的赤膊戰究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要看誰具有真正的市場競爭(zheng) 優(you) 勢體(ti) 係了.

  B、 蘇州金龍分家後想笑到“最後”

  蘇州金龍的新一期工程竣工後,年產(chan) 量預測會(hui) 達到1.3萬(wan) 輛的生產(chan) 能力。蘇州金龍進入客車製造行業(ye) 時間相對比較短,但它的發展速度已經讓很多的客車製造同行大跌眼鏡。從(cong) 市場運作比較成功的“滿天星“係列,到現在的海格係列,可謂是為(wei) 中國客車產(chan) 品宣傳(chuan) 策劃樹立了一個(ge) 新的裏程碑。當然這裏麵離不開“金龍”這股東(dong) 風。現在蘇州金龍和廈門金龍的分家,給其發展的過程添加了一點新的“色彩”在戰爭(zheng) 的年代,究竟是正麵的利好還是其他的發展趨勢,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C、 廈門金龍,幾家歡樂(le) 幾家愁

  廈門金龍現在也繼續加快了產(chan) 能的挖掘,到新的產(chan) 業(ye) 基地竣工以後,預計年生產(chan) 能力也會(hui) 超過1.5萬(wan) 輛的年生產(chan) 能力。對於(yu) 廈門金龍而言,發展的趨勢遭遇到某些因素的製約,如何去突破瓶頸?相信現在是廈門金龍人正在研究的課題。

  D、 民營中大,從(cong) 攪局者到帶局者的轉變

  中大集團自從(cong) 對外宣布萬(wan) 輛客車生產(chan) 基地的投產(chan) ,到竣工之時預計年生產(chan) 客車的能力達到1.5萬(wan) 輛,此預計數字還不包括北京燕京,上海光輝和其它收購計劃的預算。我們(men) 從(cong) 中大總裁的言談裏可以看到,中大集團已經將價(jia) 格戰的雙刃劍架到了其他主流廠家的脖子上。也許現在短時間看來主流廠家還沒有重視這種威脅。但一旦中大集團的產(chan) 業(ye) 布局拉開,生產(chan) 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他將會(hui) 把客車市場的競爭(zheng) 體(ti) 係帶進一個(ge) 新的紀元。各廠家進入競爭(zheng) 的旋渦之後,再想抽身出來想必已經欲罷不能。

  E、 一汽、東(dong) 風杭汽,江淮;十字街頭,何去何從(cong)

  客車產(chan) 業(ye) 到了今天這個(ge) 新格局,各大型的配件供貨企業(ye) 想安穩的過平靜生活已經不太現實,是直接的參與(yu) 客車製造還是讓紛爭(zheng) 遠離自己,看來不管怎麽(me) 樣都是一個(ge) 痛苦的抉擇。從(cong) 現階段的表現來看,各供貨單位已經有為(wei) 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作前期投入的跡象。一旦他們(men) 參與(yu) ,競爭(zheng) 將會(hui) 更加的殘酷和激烈。我們(men) 可以歎言,競爭(zheng) 麵前不相信眼淚。

  客車行業(ye) 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ge) 高速的競爭(zheng) 階段。在這場角逐中相信會(hui) 出現波瀾起伏的局勢。究竟誰能燦爛到最後,那就要看產(chan) 品是否能獲得市場的認定,包括技術類的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對於(yu) 這場硝煙彌漫的戰鬥,我們(men) 隨時關(guan) 注,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版權所有2000-2002,中國betway最新网站
E-mail:webmaster@kurageshokudo.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