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康
1 、我國客運連續增長趨勢
衣食住行是人們(men) 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它們(men) 在整體(ti) 上則反映一個(ge) 地區、一個(ge) 社會(hui) 或一個(ge) 國家的發展水平。衣食不足,莫談住,不談行。衣食足,住和行就上了台麵。二十世紀末中國老百姓在談論兩(liang) 件新鮮事,一是談論買(mai) 房子;二是談買(mai) 汽車。不過,汽車的經念歪了,整個(ge) 80~90年代念的是轎車經,希望中國一下子變成西方那樣出門就開小車的國度。念了這些年,與(yu) 房地產(chan) 商們(men) 相比,汽車商們(men) 的眉頭還沒有徹底舒展過。當然,大賺一把的廠家是有的。簡單地說,總體(ti) 趨勢:一是對需求總量的估計過高。90年代大多數汽車市場預測家的預測值都高,大約高一倍左右(例如在1994年左右估計2000年轎車需求在130~160萬(wan) 輛,實際情況僅(jin) 銷售60多萬(wan) 輛)。二是生產(chan) 能力閑置很多。當時普遍追求規模效益,目標綱領15萬(wan) 輛嫌少,總以30萬(wan) 輛為(wei) 好。結果,許多生產(chan) 線現在隻能以銷限產(chan) ,低的隻有5-6萬(wan) 輛。有人估計全國轎車總閑置生產(chan) 能力在5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麽(me) 呢?說明我國不會(hui) 一下子從(cong) 公共汽車都擁擠不堪,突然變成百姓都圓轎車夢的世界。人們(men) 希望有比從(cong) 前更好的、更快捷的公共交通。在全國總客流量增長中,汽車客運量是增加最快最大的;相反航空增加緩慢,這是因為(wei) 買(mai) 得起飛機票的百姓少;鐵路與(yu) 公路之間的關(guan) 係是逐漸走向合理分流。
2 我國客運的特征與(yu) 交通工具需求
我國客運流量有獨特的變化方式,例如,"春運"大概是世界上少有的規模大而又集中的洪流。這幾年國家出麵又組織兩(liang) 次"黃金周",即"五一"和"十一"長假形成的全國規模的旅遊周。其實不止一周,"五一"之前四、五天票就買(mai) 不到了,"五一"過去幾天後交通還很吃緊。國慶節前後也一樣。
學生的寒假與(yu) 春運差不多開始,也差不多結束,因此這是全國運輸最高峰。暑假開始和結束是以學生為(wei) 主的兩(liang) 個(ge) 小峰。這樣一來,中國全年交通差不多形成五個(ge) 峰。低穀中,3~4月是春天,出門春遊的人特別多。不過,這類春遊多數在住地附近。少數旅行家、退休人員例外,這段時間最宜遊山玩水。這段時間低穀不低。
其次,暑假開始和結束之間,常常有大批學生開展暑假活動或自己出門認識世界。另外,近年南方一些企業(ye) 流行高溫假(工廠利用它進行設備大檢修),形成青壯年職工帶孩子出遊的客流。全年大概算"十一"之後到元旦前後冷清一點。這是因為(wei) (1)天氣冷;(2)學生快考試了。
客流的身份結構是另一個(ge) 重要影響因素。可以定性地說,旅客的身份是決(jue) 定其選擇出門旅行工具的依據。旅客身份簡單地可分成這麽(me) 幾類:(1)遠乘飛機近坐轎車類;(2)出門旅遊,既想舒適點也不想太奢費類;(3)能省就省類。
這樣,第一類乘客與(yu) 五個(ge) 高峰的關(guan) 係不大,相反,他們(men) 往往主動避開高峰。所以說,客流時間分布是大眾(zhong) 化客流的分布,遊客中一部分是"去旅遊"的;還有大部分是"討生活"的。如果再細一點,實際上全國性"巨大"客流中,第一是民工流,第二是學生流,第三是旅遊人群(這群人中學生也占很大比例)。由此,我們(men) 可以按照這些客人的心理和經濟承受力作出如下關(guan) 於(yu) 交通工具選擇的推斷(見表1)。應該說明,本文並未進行大規模的調查,而是隨機地抽問若幹人"如果你出門,坐若幹若幹公裏,首選什麽(me) 交通工具?"而後按大體(ti) 趨勢以表l的形式進行表達的。表1中用三角形數表示被選擇的頻率,頻率越大三角形數越多。顯然,出門選擇交通工具的主要依據有兩(liang) 個(ge) 因素:一是旅行距離,二是交通工具的舒適性和價(jia) 格。
運距(km)
|
主要特征
|
交通工具選擇主要意向
|
小普
|
小高
|
中普
|
中高
|
大普
|
大高
|
火車
|
飛機
|
船
|
<100
|
旅遊
|
▲▲▲
|
▲▲▲
|
▲▲▲
|
▲▲▲
|
▲▲▲
|
▲▲▲
|
|
|
▲▲
|
生計
|
▲▲▲▲
|
|
▲▲▲▲
|
▲▲
|
▲▲▲
|
|
|
|
|
100-300
|
旅遊
|
|
▲▲
|
▲▲
|
▲▲▲
|
▲▲▲
|
▲▲▲
|
▲▲
|
▲▲
|
|
生計
|
▲
|
|
▲▲▲▲
|
▲▲
|
▲▲▲▲
|
▲
|
▲▲▲
|
▲▲
|
|
300-500
|
旅遊
|
|
|
|
|
▲▲
|
▲▲
|
▲▲▲▲
|
▲
|
▲▲
|
生計
|
|
|
▲▲
|
▲▲▲
|
▲▲▲▲
|
▲▲
|
▲▲▲▲
|
|
▲▲
|
500-1000
|
旅遊
|
|
|
|
|
|
▲
|
▲▲▲▲
|
▲▲
|
▲
|
生計
|
|
|
▲▲
|
▲▲
|
▲▲
|
▲
|
▲▲▲▲
|
▲
|
▲
|
>1000
|
旅遊
|
|
|
|
|
|
▲
|
▲▲▲▲
|
▲▲
|
|
生計
|
|
|
|
|
▲▲
|
▲
|
▲▲▲▲
|
▲
|
▲
|
3、我國公路客運與(yu) 客車市場研究
3.1 我國公路交通的網絡結構
為(wei) 了讓問題變得清晰,有必要研究我國交通網絡結構,它與(yu) 客運市場和客車的選型有密切關(guan) 係。以高等級公路為(wei) 骨架的大城市之間是主幹網。據報導,總長3.5萬(wan) km"五縱七橫"主幹線網絡將在2010年完成。第二級網絡是大城市到中小城市(高速公路不通過,或隻可局部利用高速公路)往往有較高級別(一級或二級)路麵。第三級為(wei) 鄉(xiang) 村一鄉(xiang) 村和鄉(xiang) 村一城鎮的普通公路。實際上還有更細一級--包括鄉(xiang) 村土路在內(nei) 的農(nong) 用車和拖拉機通行道路。
顯然,這個(ge) 網絡至少可以讓我們(men) 對合適的車型作出選擇。所謂合適的車型不是指能不能跑,而是車輛性能與(yu) 道路級別是否匹配恰當。盡管任何級別的車輛理論上都可上高速,實際上應該以大型、高速和高安全保障車型為(wei) 適當。中、小型客車可以跑,但運營不經濟。另有一種不適當,那就是低級網絡與(yu) 高檔車型。豪華旅行車在第三級網上跑,一是跑不起來,二是旅客想坐便宜車。
網絡在中國如此之大,中國民眾(zhong) 如此之多,中國各階層實際經濟能力不同,這些因素提供了我們(men) 對近年及今後一段時間客運和客車市場估計的參考坐標。
3.2 短途客運與(yu) 適合的車型
短途交通應該是最廣泛、最全麵的汽車客運市場。短途客運主要有兩(liang) 種形式:一是日常生活所需;二是短途旅遊。城市公交也是日常生活所需,但屬於(yu) 另一類型,不在本文中討論。
以中國廣大農(nong) 村和城鎮為(wei) 市場對象,人們(men) 生活中的出門和回家,以短途為(wei) 最主要方式。現在鄉(xiang) 村之間、城鄉(xiang) 之間的交流大大加快,走家串戶,小買(mai) 小賣頻繁。這個(ge) 市場的人口基數是十億(yi) 左右,是一個(ge) 很大的市場。這個(ge) 市場的主流是經濟條件不富裕。因此,適合這個(ge) 市場的車型是價(jia) 格便宜、安全可靠、舒適性要求稍低。這正是國產(chan) 車型當前全麵占領的地盤,暫時沒有外國高檔車的威協,但是並不是可高枕無憂了。
短途旅遊是新興(xing) 大市場,它的主要客流分布較廣。主要有以下幾種:(1)城市中下層民眾(zhong) 短途旅遊;(2)城市中層以各種"公幹"為(wei) 代表的出門:開會(hui) 研討,商務往來及民間活動;(3)在火車開行空檔開方便旅客的短途車。
隨經濟條件改善,各種形式的旅遊越來越多,少年團體(ti) 、學生團體(ti) 、老年團隊都有,高低檔次兼備,不過既然是旅遊,當然以中檔為(wei) 多。各種級別的會(hui) 議、商務活動是近年特色,所需車輛應以高檔國產(chan) 或進口豪華車為(wei) 主。
3.3遠距離客運
遠距離旅行有四種選擇:乘飛機,坐火車,坐汽車或輪船。輪船客運暫時處於(yu) 蕭條,很少有人用一、兩(liang) 天坐船。當然,順長江而下的民工和想觀長江風景的人還有,但在客運上的比重已經較小了。
旅客中既要快,又要舒適,還拿得出機票錢的基本上選擇航空,尤其是境外旅行。航空近年增加相對雖快,但總的份額甚低,迄今仍在10%之內(nei) 。
絕大多數旅客長途旅行都選乘坐火車。1 000km以上極少有人選擇長途汽車,除非個(ge) 別特殊情況--例如帶了較多、較重行李不願換車,有時選擇公路長途臥鋪客車,這些人大抵為(wei) 了生計。出門享受自然的旅遊者一般不會(hui) 選擇它。
從(cong) 汽車行駛本身各種因素考慮,這片市場的競爭(zheng) 力也不大。一般地說,在汽車裏坐8小時,或者躺著10多個(ge) 小時是個(ge) 界限,身體(ti) 正常的人可以承受,再長了就很不舒服了。因此,它主要被用在火車到不了的地方。最典型的是從(cong) 偏遠縣鎮到500~600km的地方去,即使可以搭乘一段火車,還不如汽車直通到站,省去中間下汽車、等火車的麻煩。所以這是汽車可從(cong) 火車嘴裏奪下來的一塊肉。
由於(yu) 我國領土廣闊,鐵路的密度相當有限,尤其西北、西南更顯得稀疏,造成上述機會(hui) 較多。另一方麵,改革開放讓人們(men) 的活力煥發,出門打拚世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所以這是一片應該受到重視的市場。鑒於(yu) 這片市場的特征,它顯然不是富貴族和以舒適為(wei) 條件的旅遊團的需求,而是以民工為(wei) 主的謀生客流。安全、經濟是兩(liang) 大主要要求。對此,筆者認為(wei) 國產(chan) 大型中檔或中高檔客車可有較大作為(wei) ,暫時還不會(hui) 有豪華客車的大市場。
3.4 熱戰的中心戰場--中距離客運
把中距離定位在100km以上、500km以下這個(ge) 範圍左右,是當前汽車與(yu) 火車爭(zheng) 搶熱點。爭(zheng) 搶雙方各自利用自己的優(you) 勢。
火車的優(you) 勢明顯:座位空間大,有途中活動身體(ti) 的自由空間,平均速度高,所以是首選的交通工具。劣勢是受線路和站點限製大,還有車次少。這正是汽車與(yu) 之爭(zheng) 奪之處,凡被火車丟(diu) 下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汽車爭(zheng) 奪的對象。過去國營汽車公司沒有太大的主動性,現在汽車業(ye) 主的主動性大了,競爭(zheng) 力也強了。
汽車的競爭(zheng) 力主要由兩(liang) 方麵構成,第一是機會(hui) ,包括時間和空間。火車班次間隔時間越長,汽車機會(hui) 越多,可以讓旅客省下住宿費和時間;火車不去的線路,則是其獨占的空間。第二是車輛的適當檔次和設施。過高和過低檔次都是不好的。過高的檔次,或者因道路不好跑不起來,或者票價(jia) 高不吸引人,經營不經濟;過低檔次車輛,一部分旅客不接受。
中國有句老話"窮家富路",是說出門時可以稍稍多花點,以圖安全、方便;在家節約一點就補過來了。這樣,在火車站門口攬客的客車檔次,似乎應該這樣定位:讓大多數乘客覺得"有點貴,但舒適,值得"這個(ge) 尺度最好。幾乎出門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多花十元、二十元買(mai) 個(ge) "小享受",反正難得一次。所以車的檔次應按消費水平,取其稍高點。
4 、國產(chan) 客車的市場空間和前景
4.1 當前客車市場狀況
我國客運和客車市場,到目前為(wei) 止,雖然已經有了"外來物種入"的事實和這個(ge) 勢頭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是,就和當年日本鬼子來了一樣,隻在"點"一"線"上布置兵力,"麵"上還很薄弱。現在國外客車即使有"點''(大城市)上也並未占優(you) 勢,幾個(ge) 特殊單位開出幾輛進口豪華客車還十分搶眼--證明其少。在"線"上,也隻有少數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一些人員交往特別多的大城市之間,才是他們(men) 展示風流的地方。它們(men) 的服務對象也過分狹窄。
實際上,並非什麽(me) 人都要求乘坐國際名牌豪華客車。例如國外來華遊客,如果不是免費請他們(men) 享受,讓他們(men) 選擇德國進口"奔馳"、"凱斯鮑爾"或者國產(chan) "金龍"、合資產(chan) 的"安凱",他們(men) 大抵選擇後者--經濟實惠也蠻豪華。中檔以下的進口客車似乎還未見氣候。
因此,目前國內(nei) 客車市場主要是國產(chan) 客車的天下。高檔客車有合資型的豪華車和國產(chan) 高檔客車,它們(men) 以相對價(jia) 格低保衛著高檔客車市場份額。中檔以下目前還沒有大的威脅。因此,近年國產(chan) 客車銷售是一路增長,並且有人預測將連續以8%速率上升。
4.2 國內(nei) 客運市場繼續擴大的趨勢
國內(nei) 客運市場將繼續擴大,這是兩(liang) 方麵因素作用的必然結果:第一是全國總旅客周轉量隨經濟發展繼續上升的勢頭不減;第二是鐵路網絡建設不易,空檔很大,大量運量將轉向汽車,即公路的占有量比例繼續擴大。另一方麵,大多數省份都隻有一條鐵路幹線經過,少數省份有兩(liang) 條經過,還有一兩(liang) 條省內(nei) 線路。所以全國大麵積交通幾乎都要用汽車承擔。而且鐵路不等人,此班一過,隻有等下一班次,這是時間空檔。這樣一來,國內(nei) 客運市場的發展空間實在很大。
發展的主要空間是中短途用運輸:從(cong) 無火車地到火車站去,再轉火車這是百姓出遠門的基本方式;從(cong) 城市看,近距離和火車不到(不停)才坐汽車,這也是百姓選擇。至於(yu) 車型,應該是高中低都要,由各地市場消費水平選擇。
4.3 加入WTO後的競爭(zheng) 問題
當前熱門話題是中國加入WTO後,國外產(chan) 品對中國相應產(chan) 業(ye) 的衝(chong) 擊。每個(ge) 行業(ye) 都沸沸揚揚,有些樂(le) 觀,有些悲觀。汽車是後者居多。其原因似乎以技術不如人為(wei) 主。筆者的觀點是謹慎的樂(le) 觀。樂(le) 觀的根據是我們(men) 當前的市場份額大,立足穩定,因此,有時間應對來自國外車型的挑戰。這裏特別強"時間"這個(ge) 價(jia) 值巨大的因素。
在客車市場上,占有市場的是那些與(yu) 當時消費水平最接近(或相合)的車型,即在技術和經濟諸方麵的綜合考慮。安全、可靠、價(jia) 廉、舒適度、豪華外表是被排隊和考慮的。
其次,市場消費水平將緩慢提高。如果把坐客車出門的客流主體(ti) 定位在民眾(zhong) 上,那麽(me) ,其消費水平的提高不會(hui) 太快,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平均值恐怕要小一點。這是因"貧富差距在擴大"、"基尼係數已越過臨(lin) 界點"。與(yu) 此對應,汽車的檔次應逐步上升。這裏給技術進步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國產(chan) 客車應該學習(xi) 和吸取國外客車先進技術,形成國
產(chan) 客車未來車型的幾個(ge) 階梯,以適應不同時段的需求。關(guan) 鍵是技術進步"與(yu) 時俱進"的問題。具體(ti) 地分析,既有宏觀決(jue) 策問題,也有具體(ti) 的技術開發和研究工作問題。宏觀決(jue) 策最怕是發寒熱。決(jue) 策不當,以後難以補救。現在企業(ye) 公司化了,按市場規律辦,調查研究國情民情,決(jue) 策的準確度高了。
技術進步方麵的問題不是客車特有,而是整個(ge) 汽車和內(nei) 燃機工業(ye) 的事。不過,客車技術也有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工作-一除了發動機和底盤等外購總成外,以車身和附件為(wei) 主的工作,應該加大研發投入。空間小,座椅硬,振動大,噪聲大,密封差……這些事每一件都好象是"小事"、"技術難度不大",但是若都匯集在一輛車上,必定使乘客在這些"小事"上遭遇"難受"。
令人擔心的不是技術難度有多大,而是有沒有研發投入,有沒有人長時間潛心技術研究。客車技術進步不需要跳躍,倒是應該一步一步不斷提高。近年,市場經濟之風也吹到技術人的心田。若能潛心數年連續解決(jue) 技術問題,使一種技術提高一個(ge) 檔次,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多了,這個(ge) 擔心就不用了。
5 結束語
國產(chan) 客車在形式和檔次上與(yu) 當前國內(nei) 需求基本一致,因而占有廣闊的市場。以合資企業(ye) 生產(chan) 的高檔車加盟"國產(chan) 車"車列,國產(chan) 車的係列也完整了。因此,有不可小看的競爭(zheng) 力,應該努力鞏固和擴大。
我國公路客運和對客運車輛的要求將隨經濟發展慢慢提高。這個(ge) 過程提供了國產(chan) 客車技術進步的時間和空間,這是一個(ge) 寶貴的機會(hui) 。加大技術開發投入,隨時準備好以適當車型滿足需求的演變,"與(yu) 時俱進",發揮安全、可靠、廉價(jia) 優(you) 勢,國產(chan) 客車可以占有天時地利的優(you) 勢,保持較大的競爭(zheng)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