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廈門汽車上市以來,已有宇通客車、亞(ya) 星客車、廈門汽車、安凱客車、中通客車和江汽股份、金杯汽車、申華控股等12家主營或兼營客車整車或底盤的上市公司。
(1)總體(ti) 情況
從(cong) 各公司情況分析,技術能力與(yu) 產(chan) 品檔次高低次序為(wei) 安凱客車、亞(ya) 星客車、宇通客車、廈門汽車與(yu) 中通客車;而大中型客車生產(chan) 規模最大的為(wei) 宇通客車,其次亞(ya) 星客車、中通客車、安凱客車、廈門汽車;同時具備高中低檔客車生產(chan) 條件的是安凱客車、亞(ya) 星客車、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和亞(ya) 星客車也可能介入高檔客車市場。
總的來看,亞(ya) 星客車因產(chan) 品品種多、生產(chan) 規模大、有合資基礎而相應的技術水平較高、競爭(zheng) 實力強一些;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具有一定規模優(you) 勢,但在技術水平方麵尚需提高。這兩(liang) 家公司均隸屬交通部,與(yu) 各地公路運輸公司有天然血緣關(guan) 係。雖然它們(men) 在長途客運市場擁有一定便利條件,但隨旅客偏好及客運格局的改變,唯有技術性能高、舒適性好的客車才能占領市場;安凱客車產(chan) 品性能好、檔次高,在高速客運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zheng) 力,但公司產(chan) 量小、銷售機製與(yu) 競爭(zheng) 對手相比欠靈活,且售價(jia) 高,影響了公司市場占有率;廈門汽車業(ye) 績來源主要是輕型客車,大中型客車占比重較小,由於(yu) 各類車的產(chan) 銷規模小,今年上半年產(chan) 銷比下降,庫存增加,存
在一定的競爭(zheng) 壓力。
(2)盈利能力比較
2001年客車行業(ye) 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wei) 0.176元,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為(wei) 3%左右;2002年上半年平均每股收益為(wei) 0.088元,約為(wei) 2001年的一半;平均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則基本穩定在50%左右。其中,盈利能力較好的是廈門汽車、宇通客車和福田汽車等。
(3)二級市場表現比較
2002年1月29日上證綜合指數達到幾年來的最低點1393點,此後開始了一波震蕩向上行情。到2002年9月26日止,上證指數上漲了14%。在此期間,客車板塊有申華控股、江鈴汽車、福田汽車、昌河股份、亞(ya) 星客車等5隻股票漲幅高於(yu) 指數,其餘(yu) 如廈門汽車、金杯客車等7隻股票表現不如指數。從(cong) 市盈率來看,去掉2001年虧(kui) 損的公司金杯汽車,平均市盈率為(wei) 56倍;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去掉市盈率失真的公司安凱客車,平均市盈率為(wei) 46倍。低於(yu) 平均市盈率(46倍)的公司有申華控股、廈門汽車、亞(ya) 星客車、江汽股份、福田汽車、宇通客車等6隻股票。
參照業(ye) 績來看,在年初以來的反彈行情中,今年中期業(ye) 績增加且漲幅較大(高於(yu) 上證指數漲幅)的股票是福田汽車、申華控股和江鈴汽車;今年中期業(ye) 績增加但漲幅較小(低於(yu) 上證指數漲幅)的股票是廈門汽車和宇
通客車;業(ye) 績較好但今年中期業(ye) 績下降而漲幅較大的股票是亞(ya) 星客車和昌河股份;業(ye) 績一般或較差且今年業(ye) 績下降而漲幅較小的股票是安凱客車、中通客車、鑫新股份和金杯汽車。
綜合來看,在沒有考慮公司具體(ti) 情況的前提下,較有投資價(jia) 值的股票是廈門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