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優勢互補攜手闖世界
如果沒有從(cong) 海峽東(dong) 岸轉移過來的企業(ye) ,福建的汽車工業(ye) 很難有今天的規模。
東(dong) 南汽車、青口汽車城、海峽西岸汽車博覽會(hui) ……汽車工業(ye) 作為(wei) 福建的一大支柱產(chan) 業(ye) ,總能看到台商活躍的身影。這些來自海峽對岸的企業(ye) 紮根在福建,和福建一起成長,帶領著福建汽車工業(ye) 從(cong) 汽車弱省走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
而隨著海峽兩(liang) 岸“大三通”夢想在跨越了數十個(ge) 寒暑後終於(yu) 成真,兩(liang) 岸汽車業(ye) 的合作無疑將更加密切。
趨勢 台灣車業(ye) 亟須西進
台灣是亞(ya) 洲汽車工業(ye) 基礎最雄厚的地區之一,而汽車零部件又是台灣汽車工業(ye) 的最大強項。
曆經50多年的發展,台灣目前已擁有裕隆、中華、國瑞、福特六和等汽車組裝廠商11家,汽車零部件廠商2300多家,共同組成台灣多層次的汽車產(chan) 業(ye) 合作體(ti) 係。其中,特別是汽車零部件,在整車生產(chan) 的帶動下,已形成少量多樣、彈性製造的專(zhuan) 業(ye) 細化分工模式。
資料顯示,2004年台灣汽車零部件業(ye) 產(chan) 值達新台幣2400億(yi) 元,其中外銷金額達新台幣1273億(yi) 元,大多銷往北美、歐洲及中國大陸等地。主要外銷產(chan) 品有鈑金件、輪圈、車身、引擎與(yu) 刹車零件以及碰撞零件等,並以供應汽車售後服務市場為(wei) 主,目前占據了全球85%~90%的售後服務市場份額。
然而和台灣其它諸多產(chan) 業(ye) 一樣,台灣的汽車工業(ye) 也麵臨(lin) 著台灣市場規模有限的難題。據廈門市經濟研究所的專(zhuan) 家歐陽元生介紹,該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與(yu) 台灣汽車產(chan) 能相比,台灣島內(nei) 汽車需求量已趨於(yu) 飽和,遠不能適應日益擴大的生產(chan) 規模和產(chan) 能要求,行業(ye) 獲利空間十分有限。
“不僅(jin) 如此,台灣汽車產(chan) 業(ye) 受技術層麵、汽車關(guan) 稅逐年降低及自製率取消的影響,必然麵臨(lin) 嚴(yan) 峻的市場、成本及技術壓力。”歐陽元生分析說。
在全球化影響下,中國大陸低成本的優(you) 勢及巨大的市場促使台灣整車業(ye) 與(yu) 零部件業(ye) 紛紛布局中國大陸。據台灣汽車同業(ye) 公會(hui) 統計,目前台灣汽車零部件業(ye) 有超過200家廠商在大陸投資,其中約82%分布在福建、兩(liang) 廣和江蘇等地。台灣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ye) 如東(dong) 陽、大億(yi) 、江申、和大、源恒、堤維西、永彰、江興(xing) 、瑞利等都已在大陸投資設廠,並逐漸成為(wei) 國內(nei) 汽車零部件的主要生產(chan) 商。
歐陽元生認為(wei) ,從(cong) 台灣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來看,在麵臨(lin) 內(nei) 需市場飽和與(yu) 嚴(yan) 峻的成本壓力下,尋求外銷及產(chan) 業(ye) 外移已成為(wei) 企業(ye) 的首選之路。“特別是拓展大陸市場,利用大陸的市場規模、人力成本、原材料和基礎研究等優(you) 勢已成為(wei) 台灣汽車零部件業(ye) 的主要發展方向。”
期待 廈門做好承接準備
廈門正是承接台灣汽車工業(ye) 西進的首選之一。
起步於(yu) 1988年的廈門汽車工業(ye) ,現已形成以金龍整車製造業(ye) 為(wei) 龍頭及一批汽車零部件生產(chan) 企業(ye) 為(wei) 配套的產(chan) 業(ye) 集群。然而,作為(wei) 首批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廈門,卻麵臨(lin) 著一個(ge) 和對岸同行正好相反的問題——— 零部件仍需大量外購。
“目前廈門客車產(chan) 品中有近80%屬於(yu) 轉移價(jia) 值,是通過外購零部件組裝而成,導致企業(ye) 成本增加。”歐陽元生認為(wei) ,廈門與(yu) 台灣汽車產(chan) 業(ye) 有較強的互補性,加上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可謂是承接台汽車產(chan) 業(ye) 西進的首選。“台灣車企如能到廈投資建廠,為(wei) 廈門汽車產(chan) 業(ye) 提供上遊配套,將大大降低生產(chan) 成本,壯大廈門汽車工業(ye) 。”
而廈門已經做足了承接準備,據了解,2006年廈門汽車工業(ye) 城作為(wei) 一個(ge) 集汽車製造、研發、綜合配套及公園化環境為(wei) 一體(ti) 的高科技工業(ye) 園區開始興(xing) 建。根據規劃,該項目一期預計於(yu) 2010年達產(chan) ,將實現整車生產(chan) 銷量約9萬(wan) 輛,客車底盤6萬(wan) 台,總產(chan) 值約250億(yi) 元,總資產(chan) 近100億(yi) 元。而二期則將重點引進和投資與(yu) 汽車產(chan) 業(ye) 配套的一批零部件企業(ye) 。
屆時,廈門將形成以汽車城為(wei) 地域中心,以主要整車企業(ye) 為(wei) 龍頭、由一大批專(zhuan) 業(ye) 協作廠為(wei) 之配套的客車產(chan) 業(ye) 集群。
無疑,這為(wei) 實力雄厚的台灣車企提供了一個(ge) 大展身手的最佳舞台。不過,對於(yu) 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台灣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歐陽元生認為(wei) ,廈門在財政、稅收、金融、政府采購、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麵仍需多加努力。歐陽元生並建議,廈門應爭(zheng) 取國家支持,在廈設立對台的國家級汽車及配件出口基地,吸引台灣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ye) 來廈門投資,重點引進台灣有實力的大企業(ye) ,如裕隆、鴻海、廣達、華碩和仁寶等來廈門創辦汽車電子零件廠,最終形成以汽車工業(ye) 城為(wei) 主要載體(ti) 的廈門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集群。
商機 “大三通”拉近兩(liang) 岸市場
在對岸的汽車製造商紛至遝來的同時,廈門的同行們(men) 也開始挖掘寶島的商機。
今年5月,首批22輛長12米的大金龍客車在台北公交線路上正式投入使用,成為(wei) 祖國大陸大型客車進入寶島市場的第一例。
看上台灣市場的不僅(jin) 大金龍一家,福建暢豐(feng) 機械總經理賴祿彩正打算在台灣建個(ge) 辦事處。
“我計劃最近再去趟台灣,將合作夥(huo) 伴確定下來。”在賴祿彩看來,“大三通”正是開拓台灣市場的最好契機。“以前,想出口台灣,不管是海運還是空運,都必須經過香港,時間和人工的耗費比較大。”賴祿彩說,“大三通”之後,運輸更加便捷了,時間也大大減少,更可以進行完善的售後服務,專(zhuan) 心開拓台灣市場就容易多了。
作為(wei) 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專(zhuan) 業(ye) 生產(chan) 載重汽車、客車以及裝載機等轉向橋、驅動橋、掛車車軸及其零部件的廠家之一,福建暢豐(feng) 擁有從(cong) 鑄造、軋製、鍛造到機加工直至總成裝配的全過程生產(chan) 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汽車及重工製造公司的上遊供應商。在賴祿彩看來,台灣的零部件市場雖然發達,但和他們(men) 一樣具有鑄造、鍛造能力的並不多,台灣市場必將是暢豐(feng) 利潤新增長的來源地。
“大三通”對於(yu) 賴祿彩和暢豐(feng) 的意義(yi) 不僅(jin) 於(yu) 此。
暢豐(feng) 自去年開始開發移動應急發電車,這種車在台風、地震頻繁的台灣需求量很大,而目前的台灣市場是個(ge) 空白,幾乎是純進口,價(jia) 格很高,暢豐(feng) 擁有無與(yu) 倫(lun) 比的成本優(you) 勢。
與(yu) 此同時,已經在福建紮根落地的台灣業(ye) 者也在謀劃著要“殺回老家”。
“兩(liang) 岸實現‘大三通’,我們(men) 的汽車就有可能整台返銷台灣,從(cong) 而進一步拓寬東(dong) 南汽車的市場。”福建車業(ye) 的龍頭——— 東(dong) 南汽車公關(guan) 部副部長郭海鷹日前表示,人流、物流等方麵節約成本,必將吸引更多台灣汽車零部件企業(ye) 落地,從(cong) 而促進兩(liang) 岸汽車產(chan) 業(ye) 發揮各自優(you) 勢實現產(chan) 業(ye) 對接,並提升兩(liang) 岸汽車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
典範 小鄉(xiang) 鎮變身東(dong) 南汽車城
福州閩侯縣青口鎮是閩江邊的一個(ge) 鄉(xiang) 鎮。13年前,還隻是一個(ge) 地地道道的副食品生產(chan) 基地,誰也想不到13年後這裏會(hui) 是全國少有的汽車組裝和配套廠家的聚集地。
而這一切,都隻因有了東(dong) 南汽車。
1994年裕隆集團雖然旗下所屬的中華汽車、裕隆汽車的銷量占據了台灣全島的一半,但台灣狹小和擁擠的市場,極大地限製了裕隆集團的發展。
於(yu) 是,裕隆集團開始把目光投向大陸。而此時在海峽對岸的福建,麵臨(lin) 著倒閉生死關(guan) 頭的福建省汽車工業(ye) 集團公司正力圖通過招商引資尋找出路。
你情我願,雙方一拍即合。1995年1月16日,福建省汽車工業(ye) 集團公司董事長淩玉章與(yu) 裕隆下屬的台灣中華汽車公司在福州簽訂了 《汽車合資項目意見書(shu) 》,而正是這份合約完全改寫(xie) 了福建不能造汽車的曆史。同年9月19日,雙方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合資成立東(dong) 南(福建)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這也是迄今為(wei) 止經國家正式批準成立的最大的海峽兩(liang) 岸合資汽車企業(ye) 。
1996年7月,一輛標誌著福建汽車工業(ye) 新時代的輕客“得利卡”下線誕生了,而“得利卡”的市場反應更讓東(dong) 南一躍成為(wei) 了中國第二大輕客製造生產(chan) 企業(ye) ,銷售份額占市場的13%。
東(dong) 南汽車的成功,使台灣中華汽車在閩投資信心大增,增資6000萬(wan) 美元用於(yu) 第二期擴建,導入轎車項目。利用“海峽兩(liang) 岸汽車工業(ye) 合作”概念,東(dong) 南汽車公司在不長的時間內(nei) 得到了轎車生產(chan) 牌照並很快生產(chan) 出轎車——— 東(dong) 南菱帥。2003年3月21日,第一架代表福建半個(ge) 世紀以來造車夢想的東(dong) 南菱帥下線了。2006年10月26日,三菱戈藍豪華轎車下線。這是福建生產(chan) 的第一款中高級轎車。
由於(yu)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是台灣汽車老廠,自東(dong) 南汽車在青口鎮落戶後,長期在台灣與(yu) 中華汽車默契配合的30多家汽車配件廠家也紛紛搬遷至閩侯青口鎮,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東(dong) 南汽車城”。
隨著東(dong) 南汽車不斷發展壯大,現在已有100多家配套廠眾(zhong) 星拱月般地分布在東(dong) 南汽車城周圍。
一個(ge) 全新意義(yi) 上的福建汽車時代來臨(lin) 。東(dong) 南汽車也成為(wei) “兩(liang) 岸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betway最新网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注明“來源:www.kurageshokudo.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betway最新网站)”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係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係:copyright#kurageshokudo.com
- 英雄會 會英雄 阿拉善英雄會燃情上演 依維柯4×4競技沙海[10-10]
- 金旅星辰點亮牡丹江 微循環巴士繪製城市出行新畫卷[10-10]
- 啟程西藏 乘著福田歐輝大巴看中國[10-10]
- 圖雅諾智藍塔吉克斯坦亮相 鑄就民族輕客綠色形象[10-10]
- 以宇通為樣本 看中國交通運輸裝備的高質量發展之路[10-10]
- 賽德無界依維柯4x4越野房車預售開啟 五大核心大揭秘[10-09]
- “聰明車”上線“智慧路” 批量蘇州金龍海格公交甘肅靜寧投運[10-09]
- 歐輝BJ6117純電客車 國慶出行安心首選[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