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的要求,7月1日後,3.5噸以上的商用車全部實行國三排放標準,這意味著新生產(chan) 的客車將全部進入“國三時代”。鑒於(yu) 生產(chan) 企業(ye) 需要有一定的適應期以應對新標準,國家曾給予按第二階段標準生產(chan) 的機動車產(chan) 品一年的過渡期進行銷售和注冊(ce) 登記,而今年的7月1日也成為(wei) 國二客車生產(chan) 的最後大限。在7月1日前,國二客車的銷售狀況如何?客車企業(ye) 是否做好了全部生產(chan) 國三客車的準備?在國二邁向國三的台階上,對於(yu) 客車行業(ye) 來說,究竟是一小步還是一大步?記者抱著諸多的疑問采訪了多家客車企業(ye) 和客車行業(ye) 專(zhuan) 家。
國三標準逼宮成就了國二客車最後的狂歡
據了解,國家環境保護部(當時的國家環保局)在2005年5月30日批準頒布的《GB17691-2005車用壓燃式、氣體(ti) 燃料點燃式發動機與(yu) 汽車排氣汙染物排放》中規定:2007年1月1日起,全國新生產(chan) 的汽車實施國三排放標準。之後,鑒於(yu) 汽車製造企業(ye) 與(yu) 營運企業(ye) 短時間內(nei) 難以實施新標準,環境保護部最終確定:2008年7月1日起,全麵停止僅(jin) 達到國二標準的3.5噸以上商用車的銷售和注冊(ce) 登記;各個(ge) 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應在2008年6月30日前的過渡期內(nei) 合理安排製造、進口計劃,確保2008年6月30日前停止製造、進口該類車。這就意味著,在7月1日後,國二客車的生產(chan) 將在中國客車行業(ye) 成為(wei) 過去式;但國三標準的逼宮,卻讓客車企業(ye) 感受到了國二客車銷售的“炙熱”。
記者采訪了多家客車製造企業(ye) ,問及目前的銷售情況,宇通、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安凱,上海申龍,亞(ya) 星客車等不同客車製造企業(ye) 的銷售人員均表示,最近企業(ye) 銷售形勢一片大好,幾乎所有的大中型客車廠(年產(chan) 量平均在1000輛以上)都在連夜加班生產(chan) 。據記者了解,對於(yu) 國二客車的需求是從(cong) 今年3、4月份開始猛增的,5月底達到客車行業(ye) 前所未有的一個(ge) 峰值,各個(ge) 企業(ye) 與(yu) 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長率都在20%以上。安凱客車市場部人員介紹,較曆史同期,安凱4、5月份月銷售增長了20%左右。他承認,國二客車即將停產(chan) 對企業(ye) 銷售起到實際提升作用。他說,國二客車由於(yu) 在7月1日大限之前要求停產(chan) ,一個(ge) 月的客車生產(chan) 周期使得大部分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從(cong) 6月初開始停止再接國二客車的生產(chan) 訂單,這也致使5月份成為(wei) 國二客車的最後銷售高峰。上海申龍銷售工作人員也表示,從(cong) 4月份開始,公司生產(chan) 就加班加點,銷量較之往年提高了一倍,其中國三逼宮是銷售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客車行業(ye) 一名專(zhuan) 家指出,熱銷有諸多原因,但主要源於(yu) 市場需求。雖然新標準實施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經在逐步實施國三甚至是國四的排放標準;但與(yu) 此同時,二三線城市的客運班線及公交線路大多數運行的是國二客車,甚至還有國一及歐零標準的客車。這些線路由於(yu) 購買(mai) 成本所限以及當地排放法規並沒有明確新增客車必須達到國三標準,因此對國二客車仍有很大的需求,並出現了國三大限之前提前購買(mai) 國二客車的銷售高潮。
新標準讓客運企業(ye) 前途多棘
據記者從(cong) 多家企業(ye) 了解的情況,國三標準客車較之國二客車,客運企業(ye) 單台購車成本將上升少則3萬(wan) 元,多則近10萬(wan) 元。蘇州金龍某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以采用240馬力同等排量國產(chan) 發動機的客車為(wei) 例,在同一型號客車上,應用國產(chan) 國三發動機支出成本要高3萬(wan) ~4萬(wan) 元,而應用進口發動機的客車購車成本甚至要高達10萬(wan) 元。對於(yu) 微利的客車行業(ye) 而言,無論是客車製造企業(ye) 還是客車運營企業(ye) ,對這項因為(wei) 匹配新發動機引發的新支出都覺得甚為(wei) 高昂。
一家企業(ye) 的銷售人員明確對記者表示,實施新標準後,客車將匹配國三發動機,但這筆錢最終會(hui) “羊毛出在羊身上”,轉嫁到客車運營企業(ye) 身上。“客車行業(ye) 本身是微利行業(ye) ,國三標準實施後,零部件匹配費用也相應提高,製造成本自然會(hui) 提高。強製標準與(yu) 企業(ye) 自覺購買(mai) 國三客車不同,客車運營企業(ye) 並不願意承擔額外的支出,但生產(chan) 企業(ye) 同樣無法消化嚴(yan) 格標準下的技術換成本”。他無奈地表示。
對於(yu) 先期投入高但盈利能力不強的客車運營企業(ye) 來說,飛機、火車、出租車等交通方式的發展已經影響了客運企業(ye) 的盈利能力,尤其是火車提速後,已經很大程度影響了城與(yu) 城之間的客運班線運營。一位客運企業(ye) 老總坦然,目前油價(jia) 在一路攀升,國三發動機油耗高於(yu) 國二發動機,目前已經減少盈利差的線路客運班次,如果有些線路繼續入不敷出,取消或許隻是早晚的事情。此次國三標準的實施對這些盈利能力不高的客運企業(ye) 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位客車運營企業(ye) 的老總就對記者表示,油價(jia) 的攀升已經讓企業(ye) 陷入了提高票價(jia) 與(yu) 客源可能流失的兩(liang) 難選擇中。他說:“成本壓力過高使客運企業(ye) 漲價(jia) 勢在必行,但也使客運線路的價(jia) 格優(you) 勢慢慢減弱。”據記者了解,現在公路客運企業(ye) 很多線路都已經漲價(jia) 。可見,企業(ye) 生存成本的進一步提高,造成了國二客車臨(lin) 限前的熱賣景象。據某企業(ye) 人士透露,目前購買(mai) 國二客車不僅(jin) 僅(jin) 包括中西部地區一些對於(yu) 排放要求不甚嚴(yan) 格的省市地區,還包括一些沿海地區,例如江浙的買(mai) 家,而據記者所知,這些地區的運營線路一直具有相當高的盈利能力,但國三客車的采購成本增加,無形中也讓運營商減少了很大一部份利潤。
對於(yu) 講究控製成本的客運企業(ye) 來說,他們(men) 理智上對於(yu) 國家控製環境汙染而實施的新政策舉(ju) 雙手讚成,但是情感上卻無法接受全國一律停產(chan) 國二客車的一刀切政策。目前,北京還在執行客車黃標改綠標政策,國家給與(yu) 運營企業(ye) 一輛車2.5萬(wan) 元的補貼費用,另外運營企業(ye) 也要補貼2.5萬(wan) 元,這已經讓很多客運企業(ye) 表示投入過高。客運企業(ye) 代表向記者表示,希望國家能根據實際情況,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企業(ye) 的環境穩步地實施客車排放標準。
國二到國三需要前進一小步還是一大步不可否認,從(cong) 國二到國三意味著技術要相應地提升。這對於(yu) 客車行業(ye) 來說,究竟難度有多大,是一小步還是一大步?
據記者了解,宇通、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安凱等大中型客車企業(ye) 早在2005年國家有關(guan) 部門推出標準之時,就研發出多款符合國三和國四排放標準的客車產(chan) 品,並已經運行在多個(ge) 城市。據安凱市場部人員表示,安凱公司在去年年底就完成了國三產(chan) 品係列的完善。 宇通及申龍相關(guan) 責任人均表示,實施國三意味著更換新的發動機,對於(yu) 客車製造企業(ye) 來說不存在著匹配困難,但國三的真正實現並非一蹴而就。
據悉,國三客車發動機使用的是電子控製燃油噴射係統,其維護、維修並非與(yu) 國二客車一樣簡單,相關(guan) 的檢測設備和專(zhuan) 業(ye) 維護人員嚴(yan) 重緊缺。此外,由於(yu) 國三標準較之國二標準是技術的全麵升級,有時需要借助專(zhuan) 業(ye) 的檢測設備,而目前大多數客車廠家以及汽車修理廠中並沒有全套專(zhuan) 業(ye) 的檢測設備,隻能通過發動機生產(chan) 廠家維修人員來給予檢測維修。與(yu) 此同時,油品的質量也成為(wei) 國三發動機能否運轉良好的重要因素。
從(cong) 國二升級至國三,對於(yu) 客車製造來說並非是難事,但在實施過程中,成本壓力、維修困難等諸多問題已經在影響國三客車產(chan) 品的銷售和使用。能否憑借產(chan) 品幫助用戶降低成本,提供方便、放心的維修服務,才是國三客車甚至是今後國四客車繼續推廣下去的市場動力。
責任編輯:豔陽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