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型城市客車之我見
孟 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交通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
增加及轎車大量進入家庭,交通擁堵所帶來的經濟、能源、環境汙染等問題開始凸現,
而公共交通作為(wei) 踐行"三個(ge) 代表",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ti) 現
,其地位正不斷獲得提高。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不斷頒布各種政策、法令扶植公交建設。國家發改委發
布的《節能中長期專(zhuan) 項規劃》更是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城市公交,抑製私人汽車過
度增長",將城市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優(you) 先級"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紛紛將公共交通建設作為(wei) 城市的重大項目來抓,在此過程中
,作為(wei) 城市公共交通重要載體(ti) 的城市客車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各大城市的車輛更新
計劃、各種"形象工程"、各地擬上馬的BRT項目,加之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
世博等重大活動對公交的拉動作用,使得城市客車從(cong) 過去的低技術水平、低利潤率逐漸
成為(wei) 體(ti) 現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xing) 客車品種,任何一個(ge) 有遠見的客車企業(ye) 都不會(hui) 放過公
交這個(ge) 廣大而極具影響力的市場。

  作為(wei) 一名客車愛好者,本人看著宇通客車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過幾年的
不懈努力成為(wei) 中國客車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隨著A79等強勢車型的推出,宇通客車也逐漸建
立起自己的城市客車係列,為(wei) 改變中國公交車在民眾(zhong) 中落後的刻板印象、為(wei) 我國公共交
通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上篇-

  從(cong) ZK6126城市客車的設想談我的一些思路

  以下介紹一下我設想的ZK6126城市客車,通過對該車型的說明來闡述一下我作為(wei) 一
個(ge) 普通乘客、一個(ge) 巴士迷對我國公交係統、客車技術的一點想法,算是自己對"我與(yu) 中
國客車一起成長"活動的支持、對宇通客車的敬仰和對中國客車業(ye) 的期望吧。文中必有
不少令業(ye) 內(nei) 人士笑掉大牙的地方,還請各位前輩海涵。由於(yu) 筆者身在上海,所以多數情
況下以上海的實際情況作為(wei) 背景,假定以上海等特大城市為(wei) 目標市場.

  ZK6126低入口城市客車主要數據:
  外形尺寸:12000x2550x3200
  發動機:YC280臥式或更高型號
  前懸\後懸:2600\3400
  地板高度:前350後750
  前橋:ZF RL85A 8噸獨立前懸
  後橋:自製12噸低位後橋
  乘客門:前內(nei) 擺900,後外擺/塞拉1200
  座椅布置:完全1+1
  懸掛:空氣懸掛
  電子設備:倒車/落客監視器,方向盤快捷鍵,多功能鍵轉向燈柱

  定位--城市軌道交通接駁車

  筆者認為(wei) 一款成功的城市客車,應在研製、銷售上有一個(ge) 明確的定位,使產(chan) 品成為(wei)
目標市場中的不二選擇。目前的上海正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今後數年間將建成十餘(yu) 條軌
道交通線路,並將承擔城市大部分的公交運量,城市地麵交通的作用主要體(ti) 現在與(yu) 軌道
交通的"接駁"上,這使得參與(yu) 接駁的城市客車線路在乘客構成上發生了一些變化:通過未來的上海軌道交通線路圖,我們(men) 可以看到軌交線路幾乎遍布全城,不同線路相互交錯,將市中心分成一個(ge) 個(ge) "網格"。市民出行可以通過快捷準點的地鐵到達"網線"上的各個(ge) 站點,但是多數的目的地是處於(yu) "網格"之中的相對廣大區域,市民往往要通過與(yu) 軌道交通站點接駁的公交車站前往"網格"中的最終目的地。上海的公交部門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公交線網改造,以適應將來的新情況,本車的設計定位就是適應這類接駁軌交站點的公交線路。這種線路途徑不同地鐵線路的站點,將這些站點的乘客及時輸送到其最終目的地。為(wei) 此,這類線路的用車呈現出與(yu) 現今一般線路的一些不同之處:

  上海未來軌道交通線路圖,意味著接駁公交的巨大市場

  短時間的高客流--一班地鐵到站時將帶出一批高客流,要求接駁車輛具有較大的
容量,將乘客迅速帶離。以現在的條件,雖然上有13.7米和18米兩(liang) 種大容量方案,但是
相比較12米更為(wei) 主流和經濟,車輛也適合扮演更多其他角色。

   乘客的乘坐距離明顯縮短--由於(yu) 本車多數乘客是從(cong) 地鐵接駁過來,他們(men) 的乘坐距
離通常也就是1-3站,車輛為(wei) 滿足大容量可以大幅減少座椅數量,注重乘客上下車和車
內(nei) 移動的快捷性。

  目前上海大量使用的某自產(chan) 車型並不適合這類線路,該"高等級城市客車"基本按照
"高等級旅遊客車"的思路來設計,具有底盤高、前輪過道狹窄、扶手稀少、同時載客
容量高等優(you) 缺點。ZK6126可以以自身明確的定位介入接駁車市場,運行於(yu) 客流大、乘距
短的線路,與(yu) 滬產(chan) 車型"錯位經營"。

  低入口設計--空間利用率之爭(zheng)

  城市客車的低地板化是一個(ge) 發展的趨勢,這一點業(ye) 內(nei) 早有共識。我國低地板城市客
車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誕生以來,到現在不到七年的時間,技術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越來越多的客車廠家有能力建造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車,越來越多的低地板公交車(
大型超一級以上)運營與(yu) 一些發達城市的品牌線路和BRT。但是,低地板公交車要真正
"走下神壇",成為(wei) 大型城市的主流公交載具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筆者在長期與(yu) 廣大
車友的交流中總結了如下一些原因:

  價(jia) 格高--我國早期的低地板車幾乎可以算是進口零件的"堆砌",加之產(chan) 量少,造成了其"百萬(wan) 身價(jia) "。雖然筆者一直認為(wei) 老百姓的車用一百多萬(wan) 的好車其實很正常:公交車的運行效率如此之高,相對一百多萬(wan) 的豪華轎車實在是太環保和經濟了,但是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公交體(ti) 製還尚待深化改革,百萬(wan) 級公交車的確給公交部門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很多情況下,低地板車隻能運行於(yu) "品牌線路",有的城市甚至實行三元票價(jia) ,造成乘客稀少,這樣原本低地板車適合大容量、快速上下的優(you) 勢就被喪(sang) 失殆盡,其特點隻被縮小到"關(guan) 愛殘疾人"。

   但是隨著技術水平的成熟、生產(chan) 率的提高和一些重要配件的國產(chan) 化,低地板公交車的建造成本正逐漸降低。當今車價(jia) 在百萬(wan) 以下的大有人在,中大的12米空氣懸掛低入口開價(jia) 竟隻有38萬(wan) 。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公交市場和最多的公交車輛,中國城市客車的建造應該成為(wei) 世界的一麵旗幟,聯想起當年萬(wan) 元的彩電現在不過兩(liang) 千多,相信中國高等級公交車輛的成本一定會(hui) 降低。

  低地板還是低入口?--目前我國業(ye) 內(nei) 對"低地板"的概念還比較模糊,不論是門式後橋的低地板還是後車廂爬山的低入口都叫"低地板",甚至一些廠商的二級踏步也冠之謂"新型環保低地板城市客車",而一些全車通道無台階的車型不得不強調自己是"真正意義(yi) 低地板",考慮到約定俗成,本文所提"低地板"包括了low-floor和low-entry。

   縱觀"反低地板主義(yi) "的觀點,低地板城市客車的缺點除了上述的價(jia) 格問題外,最
重要的在於(yu) "空間利用率低下":我國早期的低地板公交車為(wei) 實現一級踏步付出了空間上的慘重代價(jia) 。最普遍的反映來自前輪罩,乘客驚異於(yu) 為(wei) 何會(hui) 多出了一個(ge) "箱子",很多車型由於(yu) 種種原因放棄了在輪罩上布置座位而變成了純粹的"行李架";"真正低地板"們(men) 的後輪間實現了"不為(wei) 人察覺的小斜坡",但是其狹小的後部空間幾乎無法立足,原本12噸的後橋承載力被大大浪費;北京某品牌一款12米低地板車其有效麵積甚至還不如10米車。而"三門低地板"們(men) 又會(hui) 因為(wei) 如何防止逃票而受到多方質疑……

   於(yu) 是人們(men) 想到了低入口這種折衷方案--相對後橋和動力係統的降距,讓前橋沉下
去要容易許多,前中門都能實現"一步登車"。但是我們(men) 看到,雖然由此後車廂的地板變得平整適合"裝人",但由於(yu) 一些原本在前麵的設備後移,使得後車廂的高度比原來更高了,這使得這種車看上去宛若雙層車,一些車的最後一排座位甚至要跨五級踏步,被戲稱為(wei) "打老虎座位"--"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顯然,目前的大部分低入口在看似解決(jue) 了後車廂"利用率"問題的同時,卻大大增加了乘客在車內(nei) 流動的危險性。

  低地板後車廂過低的使用麵積 一些低入口的"打老虎"座位

  我們(men) 回到ZK6126,既然本車需滿足大容量和快捷性,低入口是不二選擇,而關(guan) 鍵在
於(yu) 解決(jue) 前車廂的空間利用率和後車廂的"海拔問題"。

   前車廂空間利用率問題主要集中在前輪上,這與(yu) 前橋及其懸掛的結構、前懸長度、設計者思想等有著密切的聯係。縱觀世界低入口車的座位布置,筆者將各種前輪布置歸為(wei) 以下幾種形式:

  忽略不計型--直接將三級踏步的布置方案運用其上,在發達國家極為(wei) 罕見。這種布置多出現在板簧車上,優(you) 點是幾乎沒有浪費縱向空間,缺點則顯而易見:巨高的座椅平台,加之扶手不到位,乘客入座非常危險,而且橫向座椅占用空間大大縮小了過道寬度--筆者認為(wei) 一個(ge) 橫向座椅所占用的車內(nei) 寬度和兩(liang) 個(ge) 正常座椅所占寬度相差無幾。

  "忽略不計型"狹窄的過道和巨高的 "見縫插針型"的過道同樣讓人不舒服。座椅平台。

  見縫插針型--在我國低地板車上較為(wei) 常見,在前懸不夠或者輪罩無法大幅縮小的情況下適用。優(you) 點是可以取消座椅平台,缺點是還是會(hui) 出現"行李架"的浪費現象,且橫向座椅影響過道人員流動的情況仍然存在。

  避其鋒芒型--主流的"背靠背"設計,充分考慮了座椅上乘客的腿部空間,同時無論1+1還是2+2的座椅布置都對過道上乘客的移動影響不大(沒有橫向座位上乘客時不時會(hui) 伸出的腿)。這種布置的空間利用率很高,缺點是在實際中中國乘客很難接受"倒座"。

  背靠背設計既節約空間,又充分用足了獨立前懸90公分的過道寬度ZK6126選擇了主流的"背靠背",作為(wei) 一款短途接駁車,乘客對"倒座"並不十分"感冒"。依靠其2600mm的前懸可方便地安排下900mm淨寬的前門和前輪罩上的座位。 正反兩(liang) 個(ge) 座位相接,下設小型座椅平台。前車廂的布置將是兩(liang) 側(ce) 對稱的五排座位,這種安排在我國當今12米車中算是相當主流,使得低地板的麵積被盡量最大化。正對中門的區域用於(yu) 停放輪椅,多數時間作為(wei) 站立區,該區域也對中門下車人流具有很好的緩衝(chong) 作用。

  本車核心新技術--低位後橋

  如前所述,低入口相比完全低地板具有載運容量高的優(you) 點,但是現在的缺陷是高度
過於(yu) 高。一般車輛需要三級踏步,一些雖然是二級踏步,但每級踏步都非常高。究其原
因,筆者認為(wei) 主要是這些車輛的後橋都直接采用了原三級踏步車的後橋,這使得現有低
入口的後車廂高度一般都達到900mm以上,減去地板高度也有將近60厘米的落差;而如
果采用門式後橋,地板高度可以大大降低,但是其後輪罩的寬度也會(hui) 十分恐怖(單胎後
橋除外),而我們(men) 現有的國產(chan) 車橋品種中很少有能夠做到既不增加輪罩寬度,又適當降
低地板高度的"準門式後橋"。

  國產(chan) 低入口中,長江391係列和宇通新6128係列算是後車廂高度比較低的,但是391
的後部地板為(wei) 斜坡較危險,於(yu) 是筆者設想宇通在其6128係列所用後橋基礎上研製一款高
度達到750mm左右的"低位後橋",將後輪罩寬度保持在現有普通車的水平之內(nei) ,同時保證後車廂有大麵積平整的"750區域",如此將能夠在適當的高度內(nei) (後車廂兩(liang) 級踏步,每級大約20公分)實現更大的運載率和通行寬度。對於(yu) 乘客來說,由於(yu) 最近大量的二級踏步車的上路,人們(men) 能夠很自然的習(xi) 慣和接受ZK6128中門後的兩(liang) 個(ge) 小台階。(因為(wei) 多數二級踏步車的後車廂也是二級踏步)軸荷分配與(yu) 座椅布置--完全1+1座位布置 目的在於(yu) 方便乘客的迅速移動和疏散,同時承載更多乘客,車輛20噸的總質量給此提供了條件。

  後車廂1+1的座椅布置提供了更多站立麵積和更大的後輪過道寬度 數年前,一些新型空調公交車,特別是高等級公交車,或許出於(yu) "為(wei) 乘客著想",紛紛采用了旅遊車似的"2+2"座椅布置,這樣能坐到座位的乘客數量多了,但卻苦了更多沒有座位的站客--在2+2極其狹窄的過道中,隻要有一個(ge) 背著書(shu) 包的小學生往裏一站,就立馬能起到"一夫當關(guan) ,萬(wan) 夫莫開"的奇效--筆者多年來也是深受其害。這些年,在一些高客流的線路上,空調車開始逐漸改成1+2或者前車廂的1+1,增強了乘客的流動性和站客的寬鬆度。然而多數車輛的後車廂仍然是承載效率較低的2+2。

  2+2布置使獨立前懸過道寬的優(you) 勢莫名其妙的、輕而易舉(ju) 地喪(sang) 失了

  對於(yu) ZK6126來說,他所服務的乘客常常是"一波一波"洶湧而至,作為(wei) 無人售票車,足夠寬闊的車門和過道極為(wei) 重要。本車的前車廂與(yu) 當今許多同類車一樣采用了1+1布置;ZF的獨立前橋則可以提供90公分的前輪寬度;前門采用不是特別寬的90公分,方便駕駛員的管理,並將投幣箱移至儀(yi) 表台總成旁,進一步擴大上車通道;前懸采用較短的2600mm,滿足在前輪上布置座椅的同時盡量減小前軸的負荷。本車的後車廂也采用了1+1的布置。我們(men) 知道,客車的後橋比前橋承載著更大的質量,而我們(men) 的無人售票車是前開門,通常更多的乘客願意站在兩(liang) 門之間的區域,使更多 的重量集中到了前橋,而加上後車廂的2+2,真正由後橋承擔的重量很少,導致現實中我們(men) 甚至能夠用肉眼看到滿載的公交車"低頭"行駛。在這種情況下,車輛前橋時常處於(yu) 超載狀態,而承重10噸多的後橋卻經常無法"用足力"。本車設計中刻意通過加長後懸(低於(yu) 國標3500的標準)和減少座位的方法將後橋"解放"出來,這也需要後車廂過道有足夠的寬度,使用前述低位後橋,將後輪罩寬度控製在80公分以內(nei) ,其上每側(ce) 正反各布置一個(ge) 座位,保證後輪間有80公分左右寬的過道。

  該車選用臥式發動機,降低了最後一排座位的高度,使得從(cong) 後車廂地板入座隻需跨
一級台階,而在後輪罩正反座與(yu) 最後一排座位之間如何再做布置是一個(ge) 難點:由於(yu) 前車
廂充足的使用了五排座位,加上兩(liang) 扇寬門,在長度上若要像常規12米車一般在後車廂布
置五排座椅較為(wei) 勉強。筆者的思想是"寧缺勿濫"--決(jue) 不為(wei) 了費盡心機"插"入座位而使舒適性下降。國內(nei) 一些同類車型采用了四排座位的布置,這對本車來說又顯得過於(yu) 浪費--有沒有辦法排進4.5排座位呢--於(yu) 是筆者在這個(ge) 部位安排了國際上常用的不設座椅平台的"三橫座",主要基於(yu) 以下幾點考慮:


  --充分利用了縱向空間,本車設計後車廂長度上五排不足、四排有餘(yu) ,在一排半座位 的空間內(nei) 正好排進三個(ge) 橫向座椅(約1300mm),保證了入座乘客的腿部空間。

   --此處接近車廂最深處,對乘客移動的影響較小。
  --橫座下的廣大區域便於(yu) 布置油箱等底盤部件,更加利於(yu) 降低地板高度
  --為(wei) 可能的三門版留下了後門模塊的"伏筆"。

  扶手布置

  林立的扶手是bus區別於(yu) coach的重要標誌,扶手的設計體(ti) 現了設計者對乘客的重視
程度。扶手不到位的車,不管是超x級在乘客眼中還是破車一輛。我們(men) 經常可以看到媒
體(ti) 上報道乘客反映公交車的扶手問題,扶手的布置,相對於(yu) 底盤、車身技術似乎要簡單
許多,但是它直接關(guan) 係到設計成敗和客車品牌形象。毫不誇張地說,客車廠心中是否裝
著群眾(zhong) ,是否為(wei) 群眾(zhong) 著想,從(cong) 扶手布置上就可以體(ti) 現出來。

  ZK6126特別在前後輪過道處增加了垂直扶手,旮旯角落也進行了處理。本車作為(wei) 高等級客車、作為(wei) 名廠出品,在扶手上決(jue) 不能含糊。筆者設想ZK6126全車由座椅扶手、垂直扶手、水平扶手"多管齊下",切實保障乘客乘車安全,體(ti) 現宇通客車對乘客的關(guan) 愛。

  黃海高等級在關(guan) 鍵部位扶手缺失引得上海媒體(ti) 申沃低入口廣闊的前輪空間居然沒有一根和乘客猛烈批判其設計思路。 垂直扶手,細微處能使高級車大打折扣。

   垂直扶手最頂用--目前針對扶手的批評報道主要體(ti) 現在"拉不到",為(wei) 此有人設計了"彎曲式"、"長城式"來適合不同身高乘客的需要。筆者認為(wei) "前變萬(wan) 變敵不過一根垂直扶手",垂直扶手適用於(yu) 所有身高的乘客,將其著重布置於(yu) 過道、台階處,讓上車乘客經過前輪過道時基本能做到"一步一根扶手"。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連接座椅的
"不落地垂直扶手",加強乘客的安全感。時下還有一種分叉的垂直扶手,這種設計也
是頗有想法。

貼窗水平扶手很重要--如今上海相當數量的1+1空調車並沒有裝備原先在普通車
上很常見的貼窗水平扶手,筆者經常看到擁擠時站在靠窗的乘客隻能慘烈地爭(zheng) 搶為(wei) 數不
多的座椅扶手,或者無助地用手掌撐著車窗,所謂"人性化"黯然失色。筆者認為(wei) 對於(yu)
扶手倒是可以有點"寧濫勿缺",多設幾層"防線"。比如貼窗扶手和座椅扶手負責外側(ce) 乘客,車內(nei) 懸吊的水平扶手和垂直扶手用於(yu) 內(nei) 側(ce) 乘客站立和移動,讓乘客一進入宇通客車,就能立即感到宇通設計的貼心和周到。

  特色設計--"清潔客車"概念

  想到這個(ge) 設計來源於(yu) 2001年筆者第一次見到"斜角座椅支架",據說這種直接做在車身上的座椅支架的一大優(you) 點就是方便清潔。的確,由於(yu) 沒有了支架的阻礙,掃帚、拖把的行動變得異常輕鬆。實際生活中,筆者也發現現在的公交車中密布的座椅支架給清潔地板造成了很大麻煩,支架的周圍成了"衛生死角"使高等級客車"華容失色"。如何方便運營客車的清潔,筆者認為(wei) 這是值得設計人員思考的。

   我的思路,是通過"斜角座椅支架"想開去--城市客車中,除座椅支架外,落地扶手、擋板下部、橫向座椅的後麵等等到處可以找到"衛生死角",如果我們(men) 在設計之初就對這些地方進行一些處理,那麽(me) 用戶在實際維護中豈不是效率大增?帶著這個(ge) 想法 ,我設想了一些解決(jue) 手段,客車廠也可以將這種"清潔客車"概念品牌化,作為(wei) 標配用於(yu) 新型車輛,增加銷售的砝碼。

  使用預製塑料模塊優(you) 化輪罩--如前文所述,本車即使是後輪罩也隻布置了一個(ge) 座椅,用意在於(yu) 最大限度地擴大過道寬度,這樣布置之後相對40公分寬的公交座椅,輪罩必會(hui) 有30公分左右的"富餘(yu) "。一般客車對這塊地方往往"聽之任之",輪罩靠近過道的一側(ce) 有很大的空閑,有時甚至會(hui) 成為(wei) "臨(lin) 時座椅"。筆者的設想是設計一種硬塑料質地的"模塊"對輪罩邊緣進行"圓滑過渡",順便將一些諸如兩(liang) 個(ge) 靠背之間的衛生死角一並"填充"掉,再輔以漂亮的一彎扶手,使整個(ge) 輪罩過道區域即美觀又安全,還能從(cong) 這一細節體(ti) 現出宇通的"織思巧心"。

  金華尼奧普蘭(lan) 鉸接車內(nei) 飾雖然考慮到了清潔方便,但卻把最重要的座椅扶手給省略了,筆者認為(wei) 其誇張如衛生間的造型和顏色也會(hui) 令乘客難以習(xi) 慣。

  盡量減少落地扶手--前麵談了垂直扶手的優(you) 點,但過多的垂直扶手與(yu) 地板的接點也會(hui) 影響到"清潔客車"的效率。筆者設想盡量減少扶手接點與(yu) 容易弄髒的車內(nei) 平麵的 接觸,將扶手的下部接點連接在車身縱麵上,從(cong) 而大大提高清潔車內(nei) 地板和各種平麵的效率。

  封閉擋板--座椅平台處的各種擋板通常與(yu) 地板間有一些間隙,這也給清潔工作帶來了不變。筆者設想在間隙出用耐磨的深色塑料件填掉,杜絕這一死角,同時這些塑料件還能"承受"乘客腳的蹬踢,延長擋板的壽命。

  沐浴式空調出風口--我國公交車的大量實踐表明,車中設施"凡是能動的一定壞得最快"。我國空調公交車的出風口曆來沿用了旅遊車的設計,風向可以隨意調節和開關(guan) ,但是這些東(dong) 西每天要經過幾十甚至上百人次的"蹂躪",曆來空調出風口的損壞情況都是"普遍的恐怖",設計人員雖然開發出各種易操作的新型號,但是總有好奇者或好事者要"研究"一番,出風口被摧毀隻是時間問題,這直接造成了客車內(nei) 飾的髒亂(luan) 差,同時這一細節還嚴(yan) 重影響到了客車品牌的形象。為(wei) 此筆者支持公交車安裝無活動出風口的沐浴式空調,就像地鐵車廂一樣,為(wei) 防止出風區域乘客過冷,出風區域可考慮擴大,使出風更均勻,同時優(you) 化了車內(nei) 環境,風口模板可拆卸,方便了清潔。

  乘客門

  前門采用雙頁內(nei) 擺門,90公分寬,方便乘客上車。采用雙頁迎合了某些大城市官員
追求"大氣"的審美觀。中門采用了特殊的雙頁外擺門,1200mm寬。筆者認為(wei) ,當今低入口的中門普遍采用成熟的內(nei) 擺門,但在實際使用中,由於(yu) 沒有原來階梯的"擋駕",下車乘客能無限貼近車門,此時,內(nei) 擺門的內(nei) 擺過程極易被乘客阻擋或使乘客受傷(shang) 。本車定位既是一款無人售票車,中門原則上隻承擔下客任務,在此運動過程中,外擺門正好不影響乘客的流動方向,同時無形間增加了車內(nei) 低地板的利用率。

  我國最早的低地板公交車就曾使用了外擺門,但是反響不佳,其主要問題有兩(liang) 點:
一是門泵問題,該車型幾乎照搬旅遊車外擺門,巨大而突出的門泵攫取了大量乘客空間
;二是老生常談的扶手問題,改車型車門處居然沒有一根像樣的扶手。為(wei) 此,本車外擺
門應盡量使用體(ti) 積小的門泵,必要時借鑒地鐵車輛的"塞拉門"技術,並從(cong) 下車乘客的
角度輔以十分到位的垂直扶手。屆時,充滿豪華感的外擺下客門和其巨大的寬度必將提
高本車的疏散速度和運行效率,成為(wei) 本車的又一大賣點。

  司機智能電子係統

  前麵談了許多對乘客的考慮,現在說說司機的話題。好的城市客車,應該能滿足乘
客的乘坐要求,同時也要為(wei) 司機的工作提供便利,體(ti) 現出宇通"專(zhuan) 業(ye) 城市客車"的不同
之處。

  硬件方麵,自動變速箱、電渦流緩速器等的好處自不必說。本車著重針對公交司機的職業(ye) 特點設計了一些專(zhuan) 用配置:與(yu) 一般客車司機不同,無人售票公交車駕駛員除了起步換檔頻繁外,還要頻繁操作開、關(guan) 車門按鈕、報站器按鈕。我們(men) 看到,由於(yu) 現在公交車都將這些按鈕集成在儀(yi) 表台上,司機在執行這些操作時,常常要彎腰探頭,手要行進很長一段距離才能夠到按鈕,長此以往既影響司機健康,又留下安全隱患。上海有的車型,其報站器甚至安裝在司機右膝蓋下方,且按鈕隻有豌豆大小,行駛中報站更是讓人心驚肉跳。

  申沃客車報站器位置尚待改進。ZK6126也要注意關(guan) 懷司機。

  為(wei) 此,本車特別仿照轎車設計在方向盤上設計了一些"快捷鍵"方便司機這些頻繁
操作:停靠時,司機可以手不離方向盤完成開關(guan) 門動作;同時在轉向燈柱右側(ce) 增設一功
能鍵柱,仿照隨身聽線控器的作用,隨手控製報站器按鈕;在司機窗附近安裝小型麥克
風架,司機將架子挪至指定位置則麥克風電源接通,便於(yu) 司機與(yu) 乘客的交流。這些裝置
雖然提高了電控係統的成本,但是這一用心之處無疑提升了宇通客車在公交職工中的口
碑,體(ti) 現了"人性化"思維運用。

  抓大放小、控製成本。

  以上分塊談了ZK6126城市客車的特點,在整車思想上,筆者的意思是必要的配置盡
量高配,沒什麽(me) 作用甚至純粹"花架子"的配置寧可不要,總之要將錢用在刀刃上,不做無謂的成本支出。

  外形上:筆者認為(wei) 不需要太花哨。現在有的城市客車,內(nei) 功沒有練好,就在外形上
動腦筋,將"霸氣"、"搞怪"引入公交車領域,有的抄襲歐洲新款造型,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實踐證明往往得不償(chang) 失。本車的外形力求簡潔,公交車嘛,就要平易近人一點,現代的車身工藝已能夠滿足大眾(zhong) 的普遍審美。值得一提的是本車造型使用"低窗線",作為(wei) 低地板車,低窗線賦予乘客更佳的視野。另外,據筆者觀察,"低窗線"對一般受眾(zhong) 很具認可度,無論是普通乘客還是政府采購者都比較青睞"低窗線"區別於(yu) 三級踏步車高窗線給人帶來的"豪華感"。事實上,縱觀歐洲優(you) 秀低地板客車,皆使用了低窗線,且外形線形極為(wei) 簡潔。近幾年客車廠商普遍應用了車窗玻璃直角粘接技術,比之以往"膠條固定式"在外觀上征服了不少觀眾(zhong) ,相當多乘客已覺得公交車外型"都蠻好"。

  儀(yi) 表台:力求簡單,以深色為(wei) 主,借以便宜的薄擋板分割出司機的個(ge) 性空間。現在
很多車喜歡用塑料質地的假桃木,筆者認為(wei) 毫無必要,反而給人一種定位不清、虛榮土
氣的感覺。

  反光鏡:曾幾何時,我國城市客車悄然刮起了一股"兔耳風",大小車輛不管適不
適合,都裝上了豪華旅遊車的反光鏡,有的車型居然要數千元一對。這點筆者非常欣賞
宇通係列的非對稱傳(chuan) 統反光鏡,與(yu) 車身的設計相得益彰,不隨大流,在現在反而能顯出
大氣和別致。

  宇通新車被網友挑出的"bug",一流廠商更要注重細節。

  取消不必要配置:現在稍微高級一點的無人售票車都配置了後門監視器和落客鈴。
實踐表明,絕大多數乘客不知道此"鈴"為(wei) 何物,即使知道也不會(hui) 去使用,現實中這些
裝置隻是擺設,根本沒有必要安裝。再說到有的車型為(wei) 了追求"豪華",居然在每個(ge) 座
椅上方安裝了一套豪華燈具,其上還匪夷所思地安裝了"服務鈴",這種完全錯誤的定
位還是不要的好。配有輪椅區的客車喜歡安裝折疊座椅,對此筆者堅信"能動的壞得快
",對於(yu) ZK6126來說,沒有裝的必要,直接辟為(wei) 站立區就可以了。

  色彩:色彩特別是內(nei) 飾的色彩對於(yu) 乘客和采購者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yi) 。如今新款公交車的色彩日益趨同:黃色扶手、暖色內(nei) 飾,筆者認為(wei) 本車可以使用一些比較"出挑"的顏色,比如蘋果綠色的扶手,這樣不用大動幹戈就能讓人耳目一新。即使是使用用戶指定的配件供應商,也可協調一下使用不同色彩。

  ZK6126出口型

  作為(wei) 目標"2012年成為(wei) 國際化的知名客車企業(ye) ,大中型客車業(ye) 務進入世界五強"的宇通,高等級城市客車的出口也是必然。ZK6126係列在設計時就按照模塊化思想設計,基本上每個(ge) 車窗段就是一個(ge) 模塊,在此基礎上可以很方便的發展出低入口三門、安裝門式後橋的三門、三軸車、鉸接車等版本。相信有今後幾年宇通產(chan) 品在人口大國中國的不斷磨練,定能實現向發達地區的出口。

  我的公交設想

  可以說,城市客車的發展與(yu) 國家公交政策的製定密切相關(guan) 。如今我國各地公交企業(ye)
都有不同程度的虧(kui) 損。筆者認為(wei) ,就世界範圍來看,既要保證公交的優(you) 先優(you) 質發展,又
指望公交企業(ye) 能夠盈利是不可能的,發達國家的公交係統都有政府的大額補貼,可以配
置高級的公交工具,又能實行極低的交通費用,在我們(men)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更應如此。

  在本文寫(xie) 作期間,出現了針對杭州BRT豪華鉸接車的反麵報道《人民不需要豪華公
交》在各大門戶網站轉載,雖然文中對公交車進行了無知甚至惡毒的攻擊(該文後被所
載報紙撤下),但從(cong) 中也反映出了人們(men) 對不斷添置豪華公交"是否會(hui) 將代價(jia) 轉嫁給乘客
"的擔心。目前的上海,交通費用日益昂貴,空調車兩(liang) 元票價(jia) ,地鐵三元起步,長此以
往十分不利於(yu) 公交建設--市民寧可選擇私家車。好的跡象是:杭州BRT票價(jia) 低至1.7元
,交通老大難(相當部分被轎車害的)北京實行月票乘坐BRT,低地板空調車一元票價(jia)
,這說明我們(men) 的公交政策正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為(wei) 發展公交、為(wei) 乘客著想,這對客車廠
來說也是一大機遇。

  ZK6126正應出現在這樣的好環境下--地鐵四通八達、高等級公交同樣是1元票價(jia) 、公交優(you) 先通行。相信本車通過抓大放小、節約成本盡量將車價(jia) 控製在65萬(wan) 以內(nei) ,憑借其準確的線路定位、周到細致的車內(nei) 布置、方便友好的操作係統能在接駁車市場中占得先
機。


  -下篇-

  車族衍生和推廣企劃

  上篇重點談了宇通發展一型12米低入口城市客車的想法。作為(wei) 新一代車型,客車廠應將一些相關(guan) 理念推廣到其他衍生車型上。這裏零碎地說一下自己的一些不成係統的想法:

  10米級二級踏步空氣懸掛客車

  定位:大城市二級線路、中小城市一級線路、品牌線路。目前的大城市一般都擁有自己的客車廠,因為(wei) 眾(zhong) 所周知的原因,諸如12米這樣的絕對"主力"很難大規模打進這一高端市場。而10米級卻具有需求量大、價(jia) 格便宜、承載力也不低的優(you) 勢,優(you) 秀的外阜車廠可以"見機行事",針對一些大城市中小公交公司展開推銷,這些公司普遍需要將手中
的7-8米車更新。

  賣點:

  空氣懸掛:具有與(yu) 傳(chuan) 統板簧質的不同。調校較軟的空氣懸掛能使乘客明顯感到舒適
,同時延長車架的壽命。由於(yu) 沒有板簧的存在,前輪罩座椅高度可以進一步降低,甚至
橫向座椅可取消平台。

  低位後橋:沿用ZK6126的後橋設計,將二級踏步車的後車廂台階由兩(liang) 級降為(wei) 一級。

  座椅布置寧缺毋濫:如今許多十米車後車廂能夠做到相當於(yu) 十二米車的五排座椅,
但礙於(yu) 長度,這五排座位幾乎沒有一排是讓人舒服的。本車堅持"寧缺勿濫",將座椅
數減至四排,並輔以不落地垂直扶手,打出"座位少一排,舒適多一點"的廣告語。

  標配:"清潔客車"全套處理、司機電子係統、完全扶手計劃。

  特別研製的13.7米低入口雙層客車

  定位:類似上海911路,老牌品牌雙層線路,線路長,沿途接駁軌道交通,並承擔
大量上海西部居民赴市中心上班的重任。效益好、影響大。

  車身結構:三門三軸雙梯布置,8噸獨立前橋。前中門為(wei) 低地板,中後門為(wei) 二級踏
步。目前911行駛的金陵12米三軸雙層扶梯在前輪上,底層後車廂承載偏輕,實際運營
中存在嚴(yan) 重的前軸超載、中後橋輕載的狀況。

  上客扶梯挪至駕駛員後,給一樓乘客盡可能大的前方視野。一層候車廂布置更多座椅以及專(zhuan) 用的下客梯是為(wei) 了用足中後橋載重,避免前橋超載。

  賣點:

  --本車配置加強的前橋,全車使用8氣囊的全空氣懸掛確保車身平穩,設計前後扶梯分別為(wei) 上下客梯,後門為(wei) 專(zhuan) 用外擺下客門,在客流的流向和分布上確保了軸荷的平均,充分發揮了各軸的"潛力"。

  --底層設計了1+1座位和上下扶梯緩衝(chong) 區,後輪罩處安排易於(yu) 入座的橫向座位,同時 較高的層高適合短途接駁客;上層完全2+2布置,適合長途客。

  --上下層整體(ti) 前風擋(或做成像是整體(ti) 的樣子),前臉流暢、美觀。後圍上層大風擋,使整個(ge) 上層空間采光充足。

  --全套"清潔客車"配置、上層隔排不落地垂直扶手、司機電子係統、多路監視係統、售票員手持式讀卡\報站裝置等。

  推廣活動:

  活動一:聯合公交公司登出報紙廣告,畫麵展示911路用車曆史,征求市民新車好建議。
  活動二:在淮海路某商場廣場上推出1:1結構模型,市民可入內(nei) 參觀,評選出"最佳座椅布置方案"和"最舒適扶手位置方案"等親(qin) 民活動。
  活動三:邀請電視台科普節目,主持人入車內(nei) 參觀講解身邊公交車的高科技,同時直觀地詮釋設計人員的思路,與(yu) 乘客互動、溝通。雙層車不是宇通的主業(ye) ,但通過此舉(ju) 可以證明宇通的研發實力。

  9米級短前懸混合動力車

  一流客車企業(ye) 必然要進行betway在线官网客車的開發。如今,各大企業(ye) 都在進行天然氣、混合動力、電驅動等各種新動力形式的開發,宇通自然不能在此領域失掉先機。筆者認為(wei) ,當下可以選擇發展柴油機+電動機+電驅動橋的形式,獲得較高的排放標準,這種形式可以先從(cong) 中小型巴士發展起來。

  定位:未來的大都市許多居民小區都遠離市中心,人們(men) 上班依賴軌道交通和市內(nei) 換乘,本車用於(yu) 偏遠小區與(yu) 城郊軌道交通站之間的穿梭、擺渡。

  同時,將來的交通結構多發達於(yu) 市中心方向,本車可用於(yu) 外環附近相鄰小區的支線交通--現在很多這類看似毗鄰的住宅區之間很少有通公交的。

  結構特點:外形借鑒一汽"都市mm"短前懸低入口客車設計。本車利用了短前懸車原本浪費掉的頭部右側(ce) 空間,在此處安裝一部90千瓦級小型歐三柴油機連接電動機,中部為(wei) 低地板區域,後部設置電驅動橋,兩(liang) 級踏步加座椅平台布置4排2+2座位,同時後車廂高 地板區域下可布置電池等,兩(liang) 乘客門間橫座椅下布置油箱。

  後置短前懸車被浪費的前部空間

  賣點:

  --優(you) 雅造型、清潔能源,成為(wei) 居民新村流動風景線。
  --可作為(wei) 小區"自備車",街道所在公交部門統一管理。不同小區車輛可選擇各自個(ge)
性化的塗裝和內(nei) 飾。
  --前車廂座椅高峰時期可拆除。
  --路線方便走親(qin) 訪友,低入口適合非高峰時段較多的老年乘客。
  --線路短,便於(yu) 維護、充電。

  8米級"綠色校園行"純電動低地板擺渡車

  定位:新興(xing) 大學城中的擺渡。如今大城市的大學校園是越建越大,以複旦大學為(wei) 例,除了現有本部周邊大片區域外,另在兩(liang) 公裏外的江灣新辟了規模更大的新校區,將來兩(liang) 校區之間的交通靠自行車是不能完全扛下來的,而這個(ge) 距離內(nei) 開設專(zhuan) 門的使用大型客車的班線又顯得有些過分。為(wei) 此,筆者認為(wei) 宇通可以以此為(wei) 契機,抓住這個(ge) 市場空白點,與(yu) 當地政府、學校共同研製一型電動試驗車,作為(wei) 校區內(nei) 的短途擺渡。我們(men) 再把眼界放寬--現在許多新建的規模宏大的大學城,各所學校相互毗鄰,但是之間的交通一直是軟肋,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具針對性的車輛。小型純電動車正適合院校運行距離短的特點,打出"綠色校園行"的口號順應了環保和科技創新的潮流。

  結構特點:采用類似機場擺渡車的前置前驅結構,門式從(cong) 動橋提供完整的低地板空間。設乘客門兩(liang) 扇或者兩(liang) 側(ce) 四扇。座椅底部設置電池搭載位置。

  賣點:

  --大打環保牌,吸引投資者和媒體(ti) 注意,應用於(yu) 校園推進公益事業(ye) 。

  --造型可愛多變,可以借此在校園內(nei) 展開一係列活動,向學生征集車身塗裝、內(nei) 飾安排等等,比如不同院係可以各"認領"一輛,體(ti) 現出不同的個(ge) 性。

  --適合不騎自行車的師生、攜帶行李者、校園訪客等,比一般的"電瓶車"更舒適安
全。

  校園用車可以大膽使用鮮豔的色彩和卡通化的內(nei) 飾材料,小投入出大效果

  --車廂內(nei) 裝備各種人性化設施,安裝顯示屏播出動態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傳(chuan) 播校園文化。
  --線路距離短,適合試驗,有問題能盡早發現、及時解決(jue) 。

  參加大型乘用車展,配合政府宣傳(chuan) 公共交通

  未來的中國,城市交通必將成為(wei) 熱門話題。隨著私人轎車的迅速增長、城市人口的
急劇增加,就像任何一個(ge) 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那樣,城市必將出現長期的交
通擁堵。這個(ge) 時期同時也是公共交通發展的大好機遇,客車企業(ye) 應該及時解讀政府相關(guan)
政策,推出新產(chan) 品取得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如今私家車價(jia) 格一跌再跌,老百姓購車欲望強烈,一些長期形成的所謂"汽車文化
"更是助長著一些不良風氣,而公共交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始終難以有質的改變。
為(wei) 適應發展經濟,我國不會(hui) 抑製"轎車消費",而是依靠各種稅款、政策來限製轎車的
使用,使市民在交通高峰時期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這就對公交政策的製定和實施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吸引乘客?如何保障優(you) 先?這固然是政策製定者的職責,而筆
者認為(wei) 交通工具提供方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宇通客車作為(wei) 國內(nei) 客車"一哥"可以牽頭
配合政府的公交宣傳(chuan) ,籍此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深人人心。

  刊登一係列公交公益廣告--不必單方麵過多的投資,在政府關(guan) 於(yu) 鼓勵乘坐公交的
平麵廣告中使用宇通城市客車的形象,突出人性化設計和實際運行中的方便和耐用。
自己的電視廣告--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做電視廣告的客車企業(ye) ,宇通展示了高檔公路客車的迷人風采。如今可以力推一部展示城市客車好形象的廣告,通過鏡頭著重表現現代公交車和以前"髒亂(luan) 差"的"老爺車"的不同之處,諸如"更多垂直扶手,更多貼心關(guan) 懷"等理念提升自身魅力。

  參加乘用車展,展示公交魅力--京滬兩(liang) 地舉(ju) 辦的乘用車展規模宏大,在老百姓中
影響廣泛,每次展覽都吸引大量觀眾(zhong) ,而這些欲購車人群集中的展會(hui) 正是宣傳(chuan) 公共交通
的好舞台。筆者設想宇通客車與(yu) 政府聯合,在展會(hui) 入口顯著位置設立公共交通特別展台
,展出新型城市客車,設立一係列鼓勵使用公交、提倡公交優(you) 先的展板和多媒體(ti) 內(nei) 容:

  --揭示路麵擁堵和轎車數量的關(guan) 係以及公共汽車極高的道路使用效率。目前的老百姓總是過多地認為(wei) 交通擁堵的原因是設施落後、"發展太快",很少看到轎車運行的低效
率,對公交總抱有不同程度的刻板印象。

   --展出ZK6126"透明版",一些轎車廠商很喜歡使用類似"解剖"的形式來展現自己
產(chan) 品的技術含量,此舉(ju) 在觀眾(zhong) 中也很受歡迎。其實客車也有自己獨特的技術魅力,通過
"透明車"讓老百姓第一次看到熟悉的公交車原來還有這麽(me) 多高新技術,這一龐大顯眼
的道具必將吸引每一位觀眾(zhong) 的視線。可能的話還可以拖一輛老式的公交車,即懷舊又能
體(ti) 現出新舊對比和技術進步。

  --新銳車型投入展會(hui) 班車。以上海汽車展為(wei) 例,觀眾(zhong) 絕大部分來自臨(lin) 近的地鐵站。車是要動起來才能看出好壞的,ZK6126等"專(zhuan) 業(ye) 接駁車"在此可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的優(you)
勢。

  在乘用車展上展出公交車輛看似喧賓奪主,但筆者以為(wei) 在當今我國形勢下此舉(ju) 頗有
"含而不露"的宣傳(chuan) 效果:我們(men) 並不反對人們(men) 購買(mai) 轎車,但提倡高峰使用公交,並在這
裏展現了未來公交的美妙前景,而這一前景,正是宇通專(zhuan) 業(ye) 城市客車所引領的。

  結束語

  五年前我還隻是一個(ge) 迷戀軍(jun) 事武器的高中男孩。高考後的歐洲之旅改變了我對客車
的刻板印象--原來客車也可以做得這麽(me) 漂亮,特別是乘坐的一些公共汽車(後來才知
道自己乘坐的是大名鼎鼎的CITARO和OMNICITY),讓喜歡機械的我驚異於(yu) "車橋到哪裏
去了?"。從(cong) 此,我知道了低地板技術,開始關(guan) 注中國客車,繼而開始關(guan) 心公共交通的
建設。

  幾年的巴士迷經曆,使我越發醉心於(yu) 千變萬(wan) 化的客車世界--相對於(yu) 千篇一律的轎
車,客車的看點實在太多了。雖然認識客車的短短五年時間,相對於(yu) 中國客車五十年的
發展史隻是滄海一粟,但我很幸運的見證了它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幾年前沒有人相信客
車能夠自動檔,如今空氣懸掛的公交車已不新鮮;小時候緩慢蠕動的卡車底盤鉸接車,
現在已被先進的BRT取代;昔日國產(chan) 客車敗走滬寧高速,今天宇通、金龍們(men) 已縱橫神
州。與(yu) 轎車工業(ye) 的大批"貼牌"生產(chan) 不同,中國客車牢牢掌握著自有品牌,大幅縮小著
與(yu) 先進國家的差距。

  目前各色各樣的所謂汽車節目很多,但真正屬於(yu) 客車的活動卻很少,在此十分感謝
宇通客車能舉(ju) 辦這次的征文活動,這給了我們(men) 這些客車愛好者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hui) ,同
時也讓我們(men) 能專(zhuan) 門為(wei) 客車感動一回。這篇文章是我斷斷續續胡亂(luan) 寫(xie) 成,一些圖片還沒有
用尺,欠缺之處還請多多關(guan) 照……同時還附上了我的畢業(ye) 論文《論城市公共交通報道》
,從(cong) 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學角度談了我對公共交通和中國客車的看法。


  最後祝宇通客車早日成為(wei) 世界客車名牌,祝中國客車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