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江淮賓悅轎車批量推向市場,賓悅的度勢而出,標誌著江淮汽車按市場配置資源、加快戰略轉型的開始。“以商用車為(wei) 基礎,保持商用車在細分市場的領先優(you) 勢的同時,成功地切入到乘用車領域。”賓悅真的能成功嗎?年前,記者采訪了江淮乘用車製造公司及營銷公司總經理嚴(yan) 剛。
江淮汽車一天也沒停止過自主創新步伐
記者:最近幾年國內(nei) 外對江淮汽車的關(guan) 注越發多起來了,都在談論江淮汽車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在江淮汽車的發展中到底占有什麽(me) 樣的位置?
嚴(yan) 剛:江淮汽車44年的曆史就是自主創新的曆史。沒有自主創新,江淮這樣一個(ge) 地方的國有汽車廠,無論是在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中都無法生存和發展,更談不上今天的成績。
1990年以前,江淮汽車的創新能力水平相對比較弱,江淮汽車的發展是在迂回中艱難前行的。1990年以後,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啟動,為(wei) 江淮的自主創新提供了一個(ge) 非常好的政策環境,使企業(ye) 自主創新的活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上個(ge) 世紀90年代初,江淮汽車把握機遇,緊緊抓住了公交和長途客車行業(ye) 對客車專(zhuan) 用底盤的舒適型和可靠性的需求,主動地暫時弱化了卡車的生產(chan) ,強化和集中了客車專(zhuan) 用底盤產(chan) 品技術的研發、生產(chan) 能力的開發和市場的開發。在這個(ge) 過程中,江淮已經走上了國際化的資源整合之路,比如引進日本五十鈴、日野、日產(chan) 、日產(chan) 柴的動力係統來完善和提升底盤的特性。這是江淮汽車同日本一流汽車企業(ye) 技術、貿易的深度接觸和富有成效的交流的過程,這是江淮汽車真正參與(yu) 國際化的技術和商務合作的開始,隻是那個(ge) 時候沒有明確整合國際資源這種說法而已。
通過這種技貿結合的合作,奠定了江淮汽車自1993年至今,在輕型客車專(zhuan) 用底盤細分市場的領導者地位。與(yu) 此同時,在底盤成功的基礎上,江淮汽車又先後在輕卡及其改裝產(chan) 品上進行資源聚焦。自1996年以來,江淮汽車一躍成為(wei) 國內(nei) 卡車主機廠中的主力軍(jun) ,確立了江淮汽車在輕卡細分市場上的主流地位。此時的江淮汽車並沒有把目光僅(jin) 停留在國內(nei) 市場上,同時開發了國際市場,相繼成功地拓展了中南美和中東(dong) 的銷售市場,產(chan) 品遠銷海外,進一步促進和強化了江淮整合全球資源參與(yu) 國際貿易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輕卡和客車底盤成功的同時,江淮汽車又同韓國起亞(ya) 汽車、現代汽車和德國奔馳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培育和發展了江淮8~12米的客車事業(ye) 。在2001~2003年期間,江淮汽車在具有相當實力的係列化商用車基礎上,再接再厲,同韓國的現代汽車分別在MPV和格爾發重卡領域上再度進行技術合作,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出了瑞風係列商務車和格爾發重卡,從(cong) 而奠定了江淮汽車在中國商用車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請注意,江淮汽車至今沒有與(yu) 任何外方進行合資,旗下所有的產(chan) 品都是以我為(wei) 主的技術創新成果,每一個(ge) 產(chan) 品都是自主品牌的代表。江淮汽車客車專(zhuan) 用底盤和輕卡走的是學習(xi) 創新之路,瑞風MPV、格爾發重卡、中高檔客車乘用車是技術引進的創新模式,而瑞鷹SRV及賓悅轎車則是整合全球資源的創新之作。
在全球化的格局中確立自己的地位
記者:現在國際化大分工風起雲(yun) 湧,在這個(ge) 背景下您怎麽(me) 看江淮汽車的發展?
嚴(yan) 剛:中國為(wei) 什麽(me) 有那麽(me) 多地沒人種?不是農(nong) 民不會(hui) 或不能種!因為(wei) 種田不掙錢;為(wei) 什麽(me) 有那麽(me) 多中國服裝和鞋子出口歐美?是歐洲人和美國人不會(hui) 或不能做衣服和鞋子?不是,是做服裝和鞋子他們(men) 沒錢掙;難道世界上隻有中國人會(hui) 做家電?不是,是家電業(ye) 利潤太薄了,在發達國家做沒有利潤。汽車業(ye) 呢?過去和今天是外國品牌的天下,隨著競爭(zheng) 的加劇和單台車利潤的攤薄,明天汽車業(ye) 將重演農(nong) 業(ye) 、服裝和家電的曆史。隨著產(chan) 業(ye) 梯度的轉移、國際化分工的到來,中國必將成為(wei) 世界汽車研、產(chan) 、銷的中心。對此,中國汽車人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
十六大和十七大以來,國家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在這個(ge) 大背景下,江淮汽車將會(hui) 牢牢地把握住這個(ge) 戰略發展機遇,整合全球資源,向世界一流企業(ye) 學習(xi) ,同時也不放過向同行業(ye) 競爭(zheng) 對手學習(xi) 的機會(hui) 。
社會(hui) 普遍認為(wei) ,汽車是一個(ge) 技術密集型的產(chan) 品。我認為(wei) ,汽車是個(ge) 運用技術密集型的產(chan) 業(ye) 。因為(wei) ,汽車上的任何一項技術基本都不是源技術,而是其他領域專(zhuan) 業(ye) 技術的轉化、運用。例如汽車的輪胎,在汽車業(ye) 出現之前就有橡膠業(ye) ;汽車用的薄板,在汽車工業(ye) 之前,就有了軋鋼技術;再比如汽車上目前被認為(wei) 是高技術象征的GPS,也是航海航空上的成熟技術在汽車上的運用而已!所以我們(men) 認為(wei) ,江淮在轎車領域的創新方向就是集成、整合、運用成熟的技術,以此研發和生產(chan) 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轎車。
正因如此,賓悅轎車並非從(cong) 零起步。江淮連續16年保持了50%以上的市場增長率,在各細分市場均保持行業(ye) 領先地位,使江淮汽車獲得了構建持續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各種能力,這包括對底盤等汽車核心部件的深刻理解、創新能力的構建、學習(xi) 力的培育、消費者價(jia) 值的認知能力形成等。具體(ti) 地說,決(jue) 定一款轎車好壞的關(guan) 鍵是底盤的技術水準。底盤是由傳(chuan) 動係、行駛係、轉向係和製動係等部分組成的,對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操控性、動力性及經濟性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江淮汽車公司在底盤結構設計、傳(chuan) 動係統的匹配、懸架係統設計、製造工藝的完善、底盤整體(ti) 性能的匹配等方麵,長期以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豐(feng) 富的經驗積累。所有這一切,都是成就賓悅轎車的元素和基因。
江淮汽車對轎車項目的研發投入可謂不遺餘(yu) 力,已經投入運營的19層研發大樓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處於(yu) 國內(nei) 領先水平。以合肥本部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為(wei) 核心,江淮汽車已經建立起了一個(ge) “4×4”的研發體(ti) 係架構:第一層次是合肥的乘用車研究院、商用車研究院、動力總成研究院、工藝工程院、項目管理部、產(chan) 品規劃部、標準法規部、綜合管理部;第二層次是獨資建立在國外的研發機構,如意大利都靈研究所、日本東(dong) 京研究所;第三層次是國內(nei) 的產(chan) 學研合作體(ti) 係的構建,如與(yu) 同濟大學、合肥工業(ye) 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長期進行的基礎項目研發合作;第四個(ge) 層次是階段性地與(yu) 意大利賓尼法利納、奧地利AVL、日本MIM等公司的專(zhuan) 項合作。在研發上如此大規模地整合國際國內(nei) 資源,充分顯示了江淮汽車在轎車產(chan) 品上堅持高起點、國際化的決(jue) 心;在整合思路上,左延安董事長的理解是“不是大而全,而是盡可能地運用好國內(nei) 外資源的背景,突出江淮汽車自己的特點,培育自己的核心優(you) 勢”。
“製造更好的產(chan) 品,創造更美好的社會(hui) ”,這是江淮汽車企業(ye) 的願景;“組織學習(xi) 和係統創新”是江淮汽車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我堅信在國家宏觀經濟又好又快持續向上的拉動下,江淮汽車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我為(wei) 主,兼收並蓄,自成一體(ti) ,實現超越”的自主創新之路,一定會(hui) 建立起江淮汽車品質與(yu) 品牌的比較優(you) 勢和企業(ye) 綜合實力的後發優(you) 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