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是關(guan) 於(yu) 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無論是狹義(yi) 的還是廣義(yi) 的,其基本假設都為(wei) 光速不變原理,屬物理範疇。
筆者所寫(xie) 的客車相對論自然無法達到改變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甚至連改變行業(ye) 的可能性都顯得微乎其微,但從(cong) 事媒體(ti) 數年之後,發現客車行業(ye) 其實同樣存在不少的相對效應,雖然無關(guan) 廣義(yi) 或是狹義(yi) ,但細細數來,卻也不乏一些規律。
客車企業(ye) 戰略規劃的曆史
嚴(yan) 格意義(yi) 上來說,早年中國客車企業(ye) 的發展是不存在戰略的,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客車產(chan) 業(ye) 卻至少落後於(yu) 世界30年的原因之一。當時中國客車產(chan) 業(ye) 的格局是各省管好自己的“一畝(mu) 三分田”,區域經濟和地方保護較為(wei) 普遍,客車買(mai) 賣在各地之間進不來也出不去,產(chan) 品技術含量低,普遍采用卡車底盤,舒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目前已日漸被乘客認定為(wei) 基本性能的指標遠達不到,更不用談企業(ye) 宏觀戰略的製訂和實施。
海外客車技術的進入對中國客車行業(ye) 的發展功不可沒,從(cong) 早期日野、美國灰狗巴士的整車引進改變中國人對高檔客車的理解,到尼奧普蘭(lan) 、凱斯鮑爾、沃爾沃、奔馳等海外客車製造技術的合作引進導致中國客車技術的整體(ti) 提升,一個(ge) 萌芽中發展的中國客車戰略逐漸形成,也同樣是在這一時間,中國客車的產(chan) 業(ye) 格局開始悄然改變。
最早有希望“功成名就”的是丹東(dong) 黃海和揚州亞(ya) 星,但可惜最終這2家企業(ye) 在當時未能走到極致便因為(wei) 各種原因遭遇“滑鐵盧”。相比之下,同期還比較弱小的大金龍和鄭州宇通,卻因為(wei) 分別抓住了不同的時代契機,成為(wei) 了今天中國客車行業(ye) 的2大龍頭。
大金龍最早以“進口整車散件、組裝貼牌”的方式生產(chan) 經營。很快,大金龍發現,雖然車輛貼上了自己的牌子,但由於(yu) 沒有自主技術,處處受製於(yu) 外方,公司贏利水平很低,前景渺茫。20世紀90年代,大金龍率先在行業(ye) 內(nei) 舉(ju) 起了自主品牌旗幟,決(jue) 意走自主研發的路線,斷然結束了CKD組裝生產(chan) 的曆史,成為(wei) 了民族客車品牌中自覺樹立自主品牌的先鋒。與(yu) 此同時,大金龍借助當時股東(dong) 東(dong) 風汽車的技術力量,組建自己的研發機構,試圖從(cong) 根本上擺脫對外技術的依賴,完全按照市場需求來生產(chan) 客車,實現自主經營。這一戰略轉移最終令大金龍嚐盡了甜頭,20世紀90年代,憑借著旅遊客運市場的爆發,大金龍在中國客車行業(ye) 成功登頂。
宇通的成功同樣存在一定的必然。在20世紀90年代,ZK6980W臥鋪客車由於(yu) 市場前瞻性的成功,改變了這家企業(ye) 的命運,之後,宇通客車及時開發出係列發動機後置客運客車產(chan) 品,並因為(wei) 銷售策略、市場規劃、產(chan) 品質量等多方麵的突破與(yu) 提升,奠定了其在客運客車市場至今無人可撼的地位。
戰略改變企業(ye) 曆史,同樣影響著行業(ye) 格局。到今天,由“三龍一通”領銜的中國客車行業(ye) 開始逐漸從(cong) 追求海外品牌的狂熱趨於(yu) 自我提升的理性,從(cong) 靠“產(chan) 品+渠道”到“產(chan) 品求新、品牌求異”的戰略規劃實施,諸多企業(ye) 跨出的一小步,促成了中國客車走向世界的一大步。
客車行業(ye) 值得記憶的幾次品牌戰略
2003年,大金龍與(yu) 《經濟日報》聯手運作,一篇《國車製造騰金龍》吹響了客車行業(ye) “品牌差異化”的號角。文中用“民族品牌,彰顯國車風範;全球製造,錘煉國車品質;創新經營,鑄就國車基業(ye) ”3個(ge) 篇幅深入探悉了大金龍獲得“中國國車”稱號的原因。理由可簡單歸納為(wei) 4個(ge) :大金龍是國人自有的客車品牌;生產(chan) 符合國情的客車;大量作為(wei) 國賓接待用車;代表國家最高客車製造水平。這次成功的運作為(wei) 大金龍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以“國車”冠稱的品牌地位,直接拉動了大金龍的市場表現,其產(chan) 品也以“技術領先、適用性好、性能價(jia) 格比高,品種係列齊全”等特點著稱於(yu) 市場,長盛不衰。
2004年,宇通在客車產(chan) 銷量上成功登頂,在進行過深度的品牌掃描後,宇通開始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建設上進行了新嚐試,這一年,隨著在中央電視台“中國宇通,縱橫中國”形象廣告片的推出,宇通科技領先、實力領先的客車行業(ye) 第一品牌形象迅速深入人心,並且得到了廣大客戶和消費者的認同。
2005年,宇通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利用廣告、公關(guan) 和營銷手段,在全國開展“”萬(wan) 裏巡活動,率先在行業(ye) 內(nei) 打造“耐用”價(jia) 值理念。在行業(ye) 同質化日趨嚴(yan) 重的時代,宇通通過尋找到一個(ge) 可以區隔的本質,將一個(ge) 本來很平常的客車性能,變成了許多產(chan) 品技術、工藝等方麵的聯想,賦予了宇通全新的品牌內(nei) 涵,可謂從(cong) 其產(chan) 品差異化上找到一把利劍。
2006年,連續3屆獲得“BAAV年度安全裝備獎”的蘇州金龍開始發力,“安全為(wei) 本”成為(wei) 了蘇州金龍考核自身產(chan) 品和行業(ye) 的基準,《安全白皮書(shu) 》和一係列針對客車安全性提升而為(wei) 的改變促進了行業(ye) 對“安全”的重新定義(yi) 和理解,市場開始從(cong) 重外形轉入到重內(nei) 功的理性年代。2006年,蘇州金龍銷售大中型客車1萬(wan) 3 345輛,同比增長31.09%;銷售額為(wei) 35.02億(yi) 元,同比增長32.83%,市場的肯定給予了蘇州金龍品牌戰略高度回報。
2007年,大金龍將品牌定位為(wei) “中國客車專(zhuan) 家”,與(yu) 其他企業(ye) 將品牌定位落實在產(chan) 品層麵不同,大金龍的品牌戰略更趨於(yu) 感性,這種製高式的品牌定位既立足於(yu) 其家喻戶曉的品牌知名度,又跳出了目前行業(ye) 功能性品牌競爭(zheng) 的大環境,更類似於(yu) 家電、IT等成熟行業(ye) 的品牌戰略定位。
大戰略離不開小細節
老子有雲(yun) :“治大國,若烹小鮮”。雖然“大國與(yu) 小鮮”與(yu) 目前我們(men) 談到的“大戰略與(yu) 小細節”有些距離甚遠,但“大與(yu) 小”之間的關(guan) 係,卻同樣存在。成就大事者,表麵看氣勢磅礴,但是要做好卻必須小心翼翼的準備和籌劃每一個(ge) 步驟,真正做好每一個(ge) “小細節”,才能成就“大戰略”。
宇通為(wei) 了“耐用”,足足進行了長達2年的市場調研,在產(chan) 品技術朝“經濟耐用、可靠耐用、舒適耐用”等性能的背後,是宇通每年銷售收入4%的研發投入和100%推動行業(ye) 發展的用心。
蘇州金龍為(wei) 了“安全”,潛心跟蹤市場,為(wei) 保證客車運營過程中的產(chan) 品安全性能,一年內(nei) 服務站從(cong) 270家增加到361家,同時加強技術研究,在安全性技術的研究和實驗中創造10多項國內(nei) 第一。
那麽(me) 大金龍呢?
“中國客車專(zhuan) 家”的提出同樣也不是一個(ge) 憑空出世的想法,它的立基點在於(yu) “細微之處,專(zhuan) 業(ye) 之道”。這種細微和專(zhuan) 業(ye) 體(ti) 現在產(chan) 品、服務和客戶端體(ti) 驗等多個(ge) 層麵。
(1)產(chan) 品。大金龍是最早成立產(chan) 品規劃部門的客車企業(ye) ,在產(chan) 品定位上,大金龍一直致力於(yu) 開發適應市場並引領市場的產(chan) 品,如2007年針對高端旅遊、客運研發的XMQ6129Y係列,其研發過程不但創意新穎,而且塑造了專(zhuan) 屬於(yu) 大金龍產(chan) 品的新標誌;針對新中巴市場的捷冠係列,XMQ6800、XMQ6858、XMQ6900和XMQ6996係列放到統一平台打造,充分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入市僅(jin) 3個(ge) 月既獲得了超過600輛的訂單,對其實現1.3萬(wan) 輛的年度產(chan) 銷計劃意義(yi) 重大;而針對原有車型的MMC(意為(wei) 微小改動)係列,很好體(ti) 現了其針對市場“專(zhuan) 業(ye) 細分”後的“細微改動”。
(2)服務。2007年,大金龍的售後服務課升級為(wei) 客戶服務部,在被提升為(wei) 一個(ge) 獨立部門的同時,標誌大金龍對服務的理解定位為(wei) 一個(ge) 新的高度。新的部門在原有售後服務、備件管理、索賠受理、技術支持等被動職能的基礎上,加入了客戶回訪、客戶檔案信息管理、客戶潛在需求分析等主動性職能。這種改變的背後是將之前單純的售後服務提升到專(zhuan) 家級的貫穿售前、售中、售後的全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大金龍率先使用網絡化服務管理工具,任何最新出現的維修案例都會(hui) 在第一時間被傳(chuan) 遞到售後服務的網絡中,既達到了對客戶使用、維修人員培訓的目的,又能很好地幫助他們(men) “舉(ju) 一反三”,在不出門的情況下了解車輛使用的種種問題。這同樣也是一種細微的關(guan) 心和專(zhuan) 業(ye) 的服務。
(3)客戶端體(ti) 驗。大金龍的長盛不衰其實更多來自客戶的認知與(yu) 肯定,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在大金龍發展階段曾遇到一些曲折時市場依舊保持著對其肯定的原因。筆者在外出旅遊時,就曾親(qin) 身遭遇過不少運輸企業(ye) 為(wei) 招攬客戶而鼓吹自己使用金龍客車的場景,那種肯定,是一種發自內(nei) 心的自豪感與(yu) 品牌忠誠度,而就市場而言,現在到東(dong) 北某些地區,“金龍車就是王道”。2006年4月,筆者在采訪北京巴士旅遊公司技術經理張學貴時,他認為(wei) 客車使用的標準是“細節決(jue) 定成敗”,雖然這比大金龍之後“細微之處,專(zhuan) 業(ye) 之道”的傳(chuan) 播早上了1年,但北京巴士旅遊公司擁有近900輛大金龍客車的事實,卻也為(wei) “中國客車專(zhuan) 家”的“細微之處、專(zhuan) 業(ye) 之道”提供了有力論證。
正所謂“謀成而後動”,當大金龍提出“中國客車專(zhuan) 家”的大戰略時,其“細微之處,專(zhuan) 業(ye) 之道”的支撐點很好地與(yu) 之得到結合,這無疑是一個(ge) 非常智慧的舉(ju) 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