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大量國外資料和圖片,然後在其基礎上“拚”成一個(ge) 個(ge) 亮麗(li) 的客車,似乎成了國內(nei) 客車企業(ye) 客車設計的習(xi) 慣做法。即便有設計人員萌發出創作靈感,繪製出一幅幅別致的客車創意草圖,也往往因不嚴(yan) 謹的流程,使客車設計意圖走樣。
這種缺乏原創性的工作方式,使從(cong) 事客車總設計工作的陳文有一種碌碌無為(wei) 的感覺。不過,現在的陳文已沒了這種感覺。對於(yu) “創造還是製造”這一企業(ye) 界盛行的設問,陳文已在工作中找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半個(ge) 多月前,廈門金龍推出一款令客車業(ye) 震驚的產(chan) 品———K07客車。這款車用“K”形裝飾與(yu) 側(ce) 窗邊緣線條組合的客車側(ce) 身造型,將金龍客車“以人為(wei) 本”的商標意象轉換成側(ce) 麵的視覺焦點,不僅(jin) 形成了產(chan) 品的視覺語言,而且形成了企業(ye) 獨特的產(chan) 品血統標識。
作為(wei) 廈門金龍總設計課課長,2006年年初,陳文就開始參與(yu) 代號K07項目的整個(ge) 設計過程。這個(ge) 被廈門金龍視為(wei) 創造性革命的客車設計項目,讓陳文興(xing) 奮不已。這是一個(ge) 不同以往的設計項目:從(cong) 前期的市場研究、產(chan) 品策劃、技術開發、生產(chan) 製造一直延續到品牌營銷,它的產(chan) 品語言、它的設計流程似乎更趨向於(yu) 當今設計的一種潮流———工業(ye) 設計。
工業(ye) 設計,一個(ge) 對國內(nei) 客車業(ye) 來說還比較陌生的詞匯。然而,它早已是當今世界許多著名公司的“競爭(zheng) 魔方”。家電業(ye) 的飛利浦、三星,汽車業(ye) 的奔馳、寶馬等,都把工業(ye) 設計作為(wei) 企業(ye) 的“第二核心技術”,視為(wei) 擺脫同質化競爭(zheng) 、實施差異化品牌策略的重要手段。
在同質化趨勢中,奔馳、寶馬仍能以鮮明的性格基因處於(yu) 同行羨慕的高端市場,工業(ye) 設計應該說功不可沒。“工業(ye) 設計創造了產(chan) 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產(chan) 品個(ge) 性化的結果,而設計則是創造這種個(ge) 性化的先決(jue) 條件。”寶馬前任產(chan) 品開發主管賴茨勒說,“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ye) 設計能力,將難以成就一流企業(ye) ,尤其是在汽車業(ye) 。”
如何使產(chan) 品有個(ge) 性?在客車企業(ye) 麵對接近飽和的市場,擴大規模、降低成本仍無法擺脫利潤漸薄的“魔咒”時,賴茨勒的觀點在廈門金龍變得漸漸強烈起來。
“廈門金龍一直非常重視產(chan) 品設計,許多引領客車潮流的設計都出自我們(men) 之手。”說起金龍客車的設計,已經在這裏從(cong) 事5年客車設計工作的陳文不由得流露出一種自豪感。然而,在K07客車設計項目之前,讓金龍人引以為(wei) 自豪的設計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產(chan) 品很亮麗(li) ,也很跳躍,但對設計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外觀好看不好看上。盡管廈門金龍不斷推出新的產(chan) 品造型,但設計語言始終缺少一種能夠持續傳(chuan) 遞產(chan) 品語義(yi) 和品牌訴求的整體(ti) 風格,也就是人們(men) 所說的文化和個(ge) 性。這種現象在同質化傾(qing) 向嚴(yan) 重的客車業(ye) 非常普遍。
“如果創新設計僅(jin) 被視為(wei) 實用美術,產(chan) 品設計局限於(yu) 造型設計,沒有內(nei) 涵的產(chan) 品很快會(hui) 被競爭(zheng) 對手‘發揚光大’,以更為(wei) 亮麗(li) 的產(chan) 品替代。這樣的結果無法增加產(chan) 品的價(jia) 值。”陳文認為(wei) ,工業(ye) 設計的使命是對用戶講述一個(ge) 有意義(yi) 的故事。這個(ge) 故事有激情、有情感,能賦予產(chan) 品靈魂,從(cong) 而吸引用戶購買(mai) 。
為(wei) 此,廈門金龍強調“研製出屬於(yu) 自己的視覺語言”。經過上百張概念圖的篩選,加上十幾次的會(hui) 議論證,最終歸納出廈門金龍獨有的“K”元素,以此作為(wei) 今後同係列車型的演變與(yu) 傳(chuan) 承。
陳文對形成中的金龍產(chan) 品語義(yi) 的描述是,有歐洲客車強調時尚的一麵,也有日本客車注重細節的一麵,再融合金龍獨有的“K”元素,塑造出一係列讓人覺得似曾相識的產(chan) 品。用戶會(hui) 覺得在哪裏見過它,但又與(yu) 自己的想像不完全一樣。
實際上,K07設計項目的基礎源於(yu) 2005年開始的K01設計過程。“那次的設計,我們(men) 強調的是流程標準化,即如何讓每一步設計落實到位,不走樣。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又引入了更能直觀反映產(chan) 品視覺效果的油泥模型。雖然投入增大、設計周期變長,但我相信,這才是中國客車設計的未來方向。”陳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