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午,烈日當空,綦江縣丁山鎮鄉(xiang) 村公路邊的站台上,當地村民餘(yu) 明霞正在等候公共汽車。突然,一輛車身印有“村村通”字樣的嶄新的客車駛進站台,車門打開,一股涼氣飄了出來。“空調車,真安逸!”坐上車,餘(yu) 明霞高興(xing) 地說。記者了解到,2005年以來,綦江縣通過農(nong) 村客運改革,114個(ge) 村通了客車,農(nong) 民還坐上了類似城市的空調公交車。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城鄉(xiang) 要統籌發展,城鄉(xiang) 交通自然首當其衝(chong) 。然而,目前重慶市農(nong) 村交通的現實是,一方麵大規模修建農(nong) 村公路,另一方麵修好的路卻難以開通客運班車,因為(wei) 農(nong) 村住戶分散,客流量小,且出行時間沒有規律,客運企業(ye) 難有利潤。“農(nong) 民出行難”這一難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jue) 。2005年,綦江成為(wei) 重慶市農(nong) 村客運試點縣,為(wei) 徹底破解“農(nong) 民出行難”問題,綦江縣交通局大膽地改變了過去客運班車“定線、定點、定班”的運行方式,將全縣19個(ge) 鎮劃分為(wei) 5大片區,實行片區公司化經營。每一個(ge) 片區內(nei) ,客運企業(ye) 可根據不同時段、不同場鎮的客流變化,靈活調度車輛。“如果今天東(dong) 溪鎮趕場,就把更多的車調到東(dong) 溪,明天趕水鎮趕場,就把車調到趕水。”綦江縣交通局副局長王明其稱,這樣一舉(ju) 兩(liang) 得,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ye) 虧(kui) 損,又能更好地滿足農(nong) 民出行需要。
然而即使這樣,農(nong) 村客運企業(ye) 仍然沒有利潤。為(wei) 此,綦江縣交通局又按照“冷”、“熱”線路搭配的方式,凡經營農(nong) 村客運的企業(ye) ,搭配一些高速公路線路和城市公交線路,以豐(feng) 補欠。同時,市級相關(guan) 部門和綦江縣政府也對部分農(nong) 村客運車輛實行了各種稅費優(you) 惠。這樣一來,企業(ye) 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
記者5日在綦江縣丁山鎮看到,公路上的站台既有站牌、遮陽篷,還有塑料座椅,看上去和主城區的公交站台沒多大區別。“這是專(zhuan) 門到主城拍了照片,拿回來複製的,一個(ge) 站台就要一萬(wan) 多元。”經營該線路的冠忠綦江公司村村通客運站站長沈耀林稱。此外,該公司還選用了每輛10多萬(wan) 元,“底盤高、骨架硬、存放貨物空間大”的客車用於(yu) 農(nong) 村客運。
“這條鄉(xiang) 村公路已經修好兩(liang) 年多了,以前沒有客運班車,隻有坐‘摩的’、‘麵包車’等非法營運車輛,不但不安全,還漫天要價(jia) 。”餘(yu) 明霞告訴記者,以前從(cong) 東(dong) 溪到丁山,坐“摩的”要10元,現在坐空調車也隻要4元。據悉,目前,該縣大部分線路開通了空調車。
據統計,截至目前,綦江縣共有233個(ge) 村通了客車、通達率達74.2%。王明其表示,到2008年,綦江將實現村村通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