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穀城:多建亭 少建站 “多在叉道口和農(nong) 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建一些候車亭,少建一些車站,這樣既方便農(nong) 民乘車,又少花錢。”這是湖北省穀城縣在農(nong) 村客運站點建設布局調研時,農(nong) 民提出的想法。 穀城是湖北省較早實施“村村通”工程的試點縣,圍繞“路通則車通”的目標,該縣提出了“車頭向下、村口始發、通村達戶、澤惠萬(wan) 家”的口號。通過製定優(you) 惠政策,鼓勵發展農(nong) 村客運,目前該縣農(nong) 村客運營運班線已達22條,從(cong) 事農(nong) 村客運的車輛達138輛3388座,日發客班400班次,年客運量達440萬(wan) 人次。 如何合理規劃布局農(nong) 村客運站點,建農(nong) 民朋友需要的站點,避免因選址不當造成的人為(wei) 浪費?該縣交通部門決(jue) 定還權於(yu) 民,在廣泛深入的調研後,形成了“一個(ge) 中心,四個(ge) 組團,放射性發展”的思路,就是突出以縣城為(wei) 中心,在經濟相對發達、交通地理優(you) 勢突出的石花、冷集、廟灘、盛康4個(ge) 鄉(xiang) 鎮組建客運集團,多在村莊集鎮建亭,少在鄉(xiang) 鎮建站,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基本實現集鎮居民在集鎮中心、農(nong) 民在家門口統一候車。 在整合站點資源上,穀城交通局主要采用四種模式:一是內(nei) 部資源整合式。在全國文明小城鎮五山鎮,利用因通鄉(xiang) 公路等級提升、養(yang) 護機械化水平提高、養(yang) 護工人勞動強度降低後造成生產(chan) 作業(ye) 區閑置且又處中心位置的場地,新建了中心站;二是係統資源整合式。在冷集借該鎮中心位置——交管站場地,興(xing) 建了客運分站,解決(jue) 了2路公交車停靠問題;三是政府主導式。茨河鎮由於(yu) 原來沒有站點,農(nong) 民乘車難,在與(yu) 政府協商後,該鎮自行在鎮區中心位置建起了候車室,交通部門隻給予了一定的扶持;四是社會(hui) 籌資式。穀城至廟灘鎮的班線一直由聯戶聯合經營,原車站設在省道襄穀路上,由於(yu) 路麵擴寬和街道延伸,已經不能停車,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難題,該鎮通過土地劃撥,由聯合體(ti) 出資進行了場地硬化,解決(jue) 了停車占道造成的交通擁堵和安全隱患。 據統計,全縣僅(jin) 籌資130萬(wan) 元,就建成了兩(liang) 個(ge) 客運站、候車亭40個(ge) 、招呼站86個(ge) 、硬化場地3200平方米,節約資金的同時方便了農(nong) 民出行。 浙江天台:“借”站發車 依托長途客運場站,不斷改善農(nong) 村客運車輛的候車條件——浙江省天台縣農(nong) 村短途客運企業(ye) 在自身條件明顯不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長途運輸企業(ye) 現有的場站資源,努力拓展經營空間,有力地改善了農(nong) 村客運經營秩序,極大地方便了群眾(zhong) 乘車。目前,由天台縣城始發的農(nong) 村客運車輛主要集中在3個(ge) 客運站,基本上滿足了該縣4個(ge) 主要方向客流的候車需求。 投資上億(yi) 元、堪稱華東(dong) 一流的天台客運中心,專(zhuan) 門為(wei) 發往西線、北線的農(nong) 村客運車輛的停放留了“一席之地”,既避免了場站的重複建設,又減少了場站資源的浪費。在客運北站,農(nong) 村客運車輛與(yu) 城市公交“友好相處”,各占一半天地,西線的車輛就在這裏始發。客運南站基本上也是類似的情形。前兩(liang) 個(ge) 場站的產(chan) 權屬於(yu) 長途客運企業(ye) ,後一個(ge) 屬於(yu) 交警隊,盡管短途客運企業(ye) 與(yu) 場站資產(chan) 所有權沾不上邊,但農(nong) 村客車所需的服務卻得到了滿足。由於(yu) 實現了“車進站”,自然也就形成了“人歸點”。車輛依次排隊發車,乘客隻需按出行目的地選擇排在第一輛位置上的麵包車,發車時間一到立即發車。 平橋鎮客運站作為(wei) 鄉(xiang) 鎮級客運站,設施比較齊全,管理也比較規範。這裏也是長途客運企業(ye) 下轄的場站,它除了為(wei) 長途客運班車提供服務外,還是西線農(nong) 村客運樞紐。周邊4個(ge) 鄉(xiang) 鎮的農(nong) 村客車均從(cong) 這裏始發。目前,除平橋鎮客運站比較上檔次外,該縣其他鄉(xiang) 鎮的客運場站尚在建設。今年,天台縣交通部門打算建造一個(ge) 投資50萬(wan) 元的三合鎮客運站,另外還將建一些簡易候車亭。 車輛進站經營,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客運秩序井井有條。以前,經營者為(wei) 了爭(zheng) 客,經常鬧出矛盾來,現在,車輛按照班次一一發車,場站內(nei) 再也見不到爭(zheng) 客現象了。 江西廣昌:承租經營 “自從(cong) 有了農(nong) 村客運站,我們(men) 乘車免去了日曬雨淋之苦,走出去的機會(hui) 多了。”近日,在江西省廣昌縣甘竹鎮客運站,筆者看到了滿懷喜悅之情的候車群眾(zhong) 。 為(wei) 了使客運站建得起、穩得住,該縣在確保車站功能完整和國有資產(chan) 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加強與(yu) 當地黨(dang) 委、政府、村級黨(dang) 組織聯係,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采取“承租經營”的模式,把每個(ge) 站點的經營承包到具體(ti) 責任人,承租人按人口密度、地段好壞每年一次性向行業(ye) 主管部門交納2萬(wan) 至3萬(wan) 元不等的房屋折舊費。為(wei) 規範承租人的經營行為(wei) ,主管部門與(yu) 承租人簽訂了為(wei) 期10年的租賃承包合同,合同以提供優(you) 質服務、保證國家資產(chan) 完好為(wei) 主要內(nei) 容,明確了行業(ye) 管理部門、地方政府和承租人的責、權、利關(guan) 係。同時,交通部門還製定了客運站的管理製度,要求承租人在承租期內(nei) 不得將客運站改變用途,責成承租人在經營期內(nei) 應當完善安全生產(chan) 條件,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chan) 責任製;對進站客車進行安全檢查,按照車輛核定載客人數售票,防止超員客車出站,防止旅客攜帶危險品進站、上車。 廣昌縣交通局負責人甄士君說:“農(nong) 村客運站點分布麵廣,建成後如何管理,讓它發揮應有的社會(hui) 效益?我們(men) 一直在探索。引入市場機製,采取‘承租經營’的模式既解決(jue) 了農(nong) 民乘車難、候車難的問題,又減少了客運站後期管理負擔,達到國家、集體(ti) 、個(ge) 人資源的最大整合。” “由於(yu) 客運站選址於(yu) 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的路段,在滿足車站功能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擴大了服務功能,現在是集車站、餐飲、住宿、商品零售於(yu) 一體(ti) 了,經營承包半年來效益不錯,每月純收入有四五千元,而且前景看好。”嚐到甜頭的甘竹鎮客運站承租人羅來輝十分樂(le) 觀地告訴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