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車業(ye) 界,"三龍一通"指的是大金龍、蘇州金龍、廈門金旅和鄭州宇通,其銷售量、銷售額及品牌影響力,在業(ye) 界堪稱四強。廈門金旅和鄭州宇通在2005年之前,年產(chan) 銷量均已突破萬(wan) 台,蘇州金龍也於(yu) 2005年以10180台的銷量成功晉級,近日從(cong) 大金龍傳(chuan) 來喜訊,06年大金龍的產(chan) 量成功突破萬(wan) 台,順利躋身堪稱行業(ye) 貴族的"萬(wan) 台俱樂(le) 部"。
大金龍躋身"萬(wan) 台俱樂(le) 部"對大金龍自身、對中國客車業(ye) 又意味著什麽(me) ?
對於(yu) 大金龍自身而言,如願實現06年經營規劃並躋身"萬(wan) 台俱樂(le) 部"具有如下特別的意義(yi) :
一、標誌著大金龍新基地建設與(yu) 運行的順利完成
2006年大金龍產(chan) 量首次突破10,000台,是在大金龍06年5月正式啟動浩大的搬遷工程並分三個(ge) 階段完成整體(ti) 遷廠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曆史性成就。
2006年3月23日,大金龍宣布其於(yu) 2004年9月在廈門集美灌南開工建設的35萬(wan) 平米的新廠房正式投入使用,並成功下線了第一輛金龍客車。這是大金龍立業(ye) 18年來首次在事業(ye) 的發源地--廈門擁有真正屬於(yu) 自己的土地及廠房,新基地的建成有助於(yu) 大金龍提升產(chan) 能,形成生產(chan) 、物流集中優(you) 勢,降低成本,精進品質,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進一步鞏固在行業(ye) 中的領導地位。同時,作為(wei) 廈門汽車工業(ye) 城的龍頭項目,大金龍從(cong) 此坐擁汽車城產(chan) 業(ye) 集群優(you) 勢,便於(yu) 未來實施產(chan) 業(ye) 整合,使得未來布局"有限多元化"戰略提供了現實可能。
從(cong) 3月開始,大金龍通過內(nei) 部整合,采取非常措施克服了種種困難和艱辛,幾乎化解了因為(wei) 遷廠的巨大工程給生產(chan) 經營造成的負麵影響,並且順利實現年初確定的生產(chan) 經營目標,這其中生產(chan) 體(ti) 係與(yu) 銷售體(ti) 係的緊密結合以及公司管理團隊的指揮、調度藝術都功不可沒。
年度產(chan) 量過萬(wan) ,標誌著大金龍曆史上最宏大的產(chan) 能建設告捷,並且新工廠的運行順利度過磨合期,步入正常軌道。
二、表明了大金龍的品牌優(you) 勢得以鞏固
2006年6月16日,廈門大金龍KING LONG品牌,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為(wei) "中國500最具價(jia) 值品牌",其以62.13億(yi) 元人民幣的品牌價(jia) 值,居第88位,成功進入中國最有價(jia) 值品牌百強之列。這是大金龍連續第三年進入該榜,且名次和品牌價(jia) 值均有大幅提升。
"金龍客車"品牌價(jia) 值持續走高、與(yu) 大金龍不斷攀升的市場保有量有很大關(guan) 係。
2006年9月2日,大金龍宣告:金龍客車累計實現銷量超過十萬(wan) 台,在國內(nei) 單一品牌大中型客車的銷售中,首個(ge) 成功跨越十萬(wan) 台標線。
盤點2006年,大金龍銷量繼續攀升,達到9946台,比上一年的7667台增長達到29.7%,這是繼2005年以來,大金龍銷售量和銷售額增長連續兩(liang) 年高於(yu) 行業(ye) 平均增長水平,增幅位居行業(ye) 前列。強勁增長的市場保有量進一步夯實了大金龍品牌建設和推廣的基礎,使得大金龍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品牌優(you) 勢得以進一步鞏固。
三、意味著大金龍04年以來的經營轉型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大金龍今年產(chan) 量突破萬(wan) 台,同時意味著大金龍經營轉型的階段性勝利。
04年下半年,大金龍股東(dong) 發生巨大變化。這次變化呈現三個(ge) 特征:
1、結束了多年來四方股東(dong) 平均持股的局麵,首次出現控股股東(dong) ,意味著企業(ye) 治理結構的改變;
2、廈門本地兩(liang) 家國有背景的企業(ye) 成為(wei) 股東(dong) ,並持有大金龍三分之二的股權,顯示了廈門市政府入主金龍並意欲做大的決(jue) 心;
3、來自台灣三陽的職業(ye) 經理人擔任金龍的總經理,將直接帶來先進的製造業(ye) 管理經驗,提升金龍的管理水平。
自2004年下半年至今,新的管理團隊已經執掌大金龍超過兩(liang) 年的時間。在這兩(liang) 年多時間裏,大金龍一直主動在尋求經營的轉型。在經營理念方麵最突出的變化是:改變過去一貫片麵追求規模、盲目求大的做法,刻意求強,追求持續盈利性增長。
以此經營理念為(wei) 指針,大金龍內(nei) 部經營轉型采取了很多紮實有效的措施:改變對銷售人員單純用銷售額考核的辦法,增加多維度的考核辦法,促使業(ye) 務人員關(guan) 注銷售成果的盈利能力;推動KPI體(ti) 係的建立和實施,采用業(ye) 績合同的方式,建立中高層管理幹部注重經營業(ye) 績的契約意識;推動內(nei) 部精細化管理的深入,注重數據分析和決(jue) 策、標準管理。
在經營理念發生重大改變的背景下,大金龍06年產(chan) 量跨越萬(wan) 台,銷售額再創新高,同時盈利同比增長50%以上。經營業(ye) 績的持續改善意味著大金龍兩(liang) 年來的經營轉型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
大金龍躋身行業(ye) "萬(wan) 台俱樂(le) 部",也是行業(ye) 的一件大事。我們(men) 分析,該事件對於(yu) 行業(ye) 的影響將體(ti) 現在:
一、標誌著大金龍母子公司再度改寫(xie) 行業(ye) 競爭(zheng) 格局
從(cong) 2000年起,金龍連續3年銷售業(ye) 績居國內(nei) 行業(ye) 第一。2002年末,由於(yu) 股權之爭(zheng) ,蘇州執意單飛。次年,一分為(wei) 二的大金龍母子公司銷售業(ye) 績分別以26.96億(yi) 元和18.7億(yi) 元滑落到行業(ye) 第三和第四。據查,2003年宇通銷售額為(wei) 38.1億(yi) 元,雖然利用金龍內(nei) 訌順勢折桂,已然坐在行業(ye) 第一把交椅上,但是,綜合實力仍未超越大金龍母子公司合並數。
2004年,宇通發力,以46.2億(yi) 元首次超越大金龍、蘇州金龍合並,成為(wei) 行業(ye) 真正的霸主。而在這一年,大金龍十餘(yu) 年來持續上升的軌跡首次受挫,走出陰線。
2005年,走出股權迷局的大金龍煥發活力,再度向上強攻。最終與(yu) 蘇州分別以28.37億(yi) 元和26.37億(yi) 元收官,卻與(yu) 宇通接近62億(yi) 元的營收額拉開差距。
然而,這種局麵已經在2006年被改寫(xie) 。
2006 年大金龍產(chan) 量突破萬(wan) 台,成功晉級"萬(wan) 台俱樂(le) 部",銷售額達到36.78億(yi) 元,再加上蘇州金龍今年35.02億(yi) 元的銷售額,使得大金龍母子公司絕地反擊成功,合並後的銷售額達到71.8億(yi) 元,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金龍和蘇州金龍已經聯合奪回行業(ye) 銷售冠軍(jun) 的寶座。這使得行業(ye) 競爭(zheng) 格局再度被改寫(xie) ,行業(ye) 未來市場版圖充滿了變數。
二、證明了金龍係極強的再生能力
從(cong) 金龍的曆史資料看,2001年,當年的金龍就以10184台銷量,31.28億(yi) 元銷售額第二年蟬聯行業(ye) 冠軍(jun) 。當年的大金龍,挾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生猛,風光無限,激情四溢。其中成立才四年的蘇州公司,成長更是驚人。2001年,蘇州產(chan) 品的銷量達到6596台,銷售額達到11.58億(yi) 元,幾乎占到金龍整體(ti) 的半壁江山。
時過境遷,經曆了自2002年以來股權之爭(zheng) 的金龍,到2006年已經演變成兩(liang) 個(ge) 競爭(zheng) 主體(ti) :母公司大金龍,子公司蘇州金龍。
從(cong) 2006年的經營業(ye) 績看,無論大金龍還是蘇州金龍均已突破當年作為(wei) 一個(ge) 經營主體(ti) 的業(ye) 績表現。大金龍06年產(chan) 量達到10037台,銷量9946台,銷售額達到36.78億(yi) 元;蘇州金龍06年產(chan) 量13581台,銷量13345台,銷售額35.02億(yi) 元。這意味著,經過五年的時間,金龍已經順利完成一次再造,大金龍和蘇州金龍在五年的時間裏,經曆短期的主體(ti) 分裂、產(chan) 品線斷層、市場空白之後,已經各自完成對於(yu) 缺失部分的彌合,對於(yu) 行業(ye) 而言,又一個(ge) 金龍已經被再生。
三、表明了行業(ye) 第一集團企業(ye) 的領先優(you) 勢得以鞏固
大金龍順利躋身"萬(wan) 台俱樂(le) 部",領到該俱樂(le) 部的第四張會(hui) 員證。至此,行業(ye) 連續多年穩守在第一集團的三龍一通在經營規模上再次拉開了與(yu) 第二陣營的差距。
根據最新的行業(ye) 統計數據來分析行業(ye) 第一、第二兩(liang) 個(ge) 陣營的差距,我們(men) 發現至少有兩(liang) 個(ge) 重要指標:
1、年度產(chan) 銷量;目前第一集團四家企業(ye) 年度產(chan) 銷量均已過萬(wan) ,之後追隨者陣營之中在大中型客車領域最具實力的丹東(dong) 黃海,其06年銷量為(wei) 5005台,我們(men) 分析如果沒有異常因素出現,在三年內(nei) 出現第五家萬(wan) 台俱樂(le) 部成員的可能性較小;
2、年度銷售額:目前第一集團四家企業(ye) 的年度銷售額均已過35億(yi) 元,之後緊跟的是丹東(dong) 黃海,其06年銷售額為(wei) 22億(yi) 元,目前離第一集團企業(ye) 差距甚遠,短期內(nei) 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所以,基本可以斷言,在未來三五年內(nei) ,行業(ye) 第一集團的格局基本穩定,"萬(wan) 台俱樂(le) 部"裏四家企業(ye) 博弈的局麵短期內(nei) 不會(hui) 改變。而年產(chan) 銷量萬(wan) 台和年度銷售額35億(yi) 元已然成為(wei) 萬(wan) 台俱樂(le) 部的入會(hui) 條件,堪稱嚴(yan) 苛。
四、提供了企業(ye) 治理決(jue) 定效率的生動案例
大金龍18年來的發展曆程,拉出了非常值得研究的業(ye) 績曲線。2003年前十五年,一路上揚,2004年,陡然向下,成為(wei) 至今為(wei) 止惟一一個(ge) 缺口。究其原因,是因為(wei) 04年前的法人治理結構影響了企業(ye) 發展。
多年來,大金龍最為(wei) 業(ye) 界人士詬病的就是奇異的股權結構下的畸形治理方式:管理層與(yu) 股東(dong) 博弈,在狹長的空間裏躲閃騰挪,長袖善舞。最典型的表現包括:沒有長遠規劃、幾乎沒有長期投資、全部租用廠房組織生產(chan) 、偏激的薪酬、福利政策、大量短期行為(wei) 等等。
資本實力脆弱的大金龍也因此無法經受意外的打擊。01年開始的蘇州之亂(luan) 尚未平息,03年非典突如其來,大金龍因其治理方式的先天缺陷幾乎陷入困頓,也因此直接導致了之後04年業(ye) 績的直線下滑。
04年股權嬗變成了大金龍的轉折點。科學規範的治理結構的形成保證了大金龍逐漸開始轉型,從(cong) 過去的短期行為(wei) 到思考長遠發展,新的經營班子也將新的管理思維帶入大金龍,公司逐漸從(cong) 過去的"人治"轉向"法治"。
新的股東(dong) 入主之後,毅然決(jue) 定投入巨資興(xing) 建大金龍在集美灌南的首個(ge) 生產(chan) 基地,更是傳(chuan) 達了一個(ge) 明白的信息:我們(men) 不是短期投資客,我們(men) 要建設長遠發展的金龍。
大金龍因此煥發活力,成就了05、06連續兩(liang) 年的高速增長。
06年大金龍成功晉級"萬(wan) 台俱樂(le) 部",以一個(ge) 鮮活的案例再度印證了企業(ye) 治理決(jue) 定效率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