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1日,經過3個(ge) 多月的篩選,科技部、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最終確定在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鋼鐵研究總院、聯想(中國)有限公司和宇通客車在內(nei) 的103家企業(ye) 中開展首批創新型企業(ye) 試點工作,宇通客車作為(wei) 客車行業(ye) 的惟一代表,在自豪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自去年以來,國家對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今年年初《國家科學發展綱要》以及相關(guan) 配套文件的公布,標誌著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已經被提升至國家的戰略高度。從(cong) 目前來看,大中型客車的規模隻是汽車整車領域的七十分之一,國家主管部門能夠將如此重要的工作落實到宇通客車的肩上,既是對客車行業(ye) 自主創新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宇通客車自主創新能力的一種信賴。在此之前,如果說宇通的發展體(ti) 現的是一種社會(hui) 責任,那麽(me) ,從(cong) 此以後,宇通的發展則要承擔相關(guan) 的國家義(yi) 務。我們(men) 說這是一種榮譽!
一、宇通客車自主創新的動力
為(wei) 什麽(me) 要自主創新是一個(ge) 既簡單又嚴(yan) 肅的問題,說他簡單,是因為(wei) 自主創新不需要理由,說他嚴(yan) 肅是因為(wei) 自主創新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挑戰。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企業(ye) 應該在現階段的自主創新中占據主體(ti) 地位,要承擔起自主創新的曆史使命,因此,自主創新對企業(ye) 來說是嚴(yan) 肅的也是神聖的。宇通客車的自主創新走在客車行業(ye) 的前列,我們(men) 以為(wei) 其動力主要來自於(yu) 以下3個(ge) 方麵:
1、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的責任感
目前,宇通客車是中國客車行業(ye) 最大的企業(ye) ,年銷售量、銷售額、利潤總額和資產(chan) 規模在大中型客車領域排在首位,是公認的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2006年,宇通客車累計銷售
再次突破20000輛,其中,出口業(ye) 績不僅(jin) 在客車領域,在整個(ge) 汽車行業(ye) 都名列前茅,客車出口中的宇通模式已經成為(wei) 其他出口企業(ye) 爭(zheng) 相研究、模仿的對象,也是國家主管部門鼓勵客車出口健康發展的標準模式。我們(men) 認為(wei) 這些成就僅(jin) 僅(jin) 是宇通客車成為(wei) 行業(ye) 領袖的基本素質,另外,品牌的影響是衡量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是否名副其實的另一個(ge) 重要標準。2005年以來,宇通客車的"耐用"風暴席卷中國客車市場,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前所未有,2006年,宇通客車的"耐用"升級活動將"耐用"和自主創新緊密聯係在一起,用潛心研究的技術成果來詮釋"耐用"價(jia) 值,讓市場對宇通客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從(cong) 此之後,客車的基本屬性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之後又有了新的概念,那就是"耐用"!導入"耐用"使宇通客車的品牌價(jia) 值連年大幅攀升,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數據,2004年,宇通品牌以53.84億(yi) 元的品牌價(jia) 值位列"中國500最具價(jia) 值品牌"
第95位,2005年,排名升至第80位,品牌價(jia) 值66.19億(yi) 元人民幣,2006年,宇通品牌以70.16億(yi) 人民幣的品牌價(jia) 值排名第74位,第三次獲得中國客車第一價(jia) 值品牌美譽,成為(wei) 行業(ye) 內(nei) 品牌價(jia) 值激增的典範。
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的責任感要求宇通客車扛起自主創新的大旗!
2、企業(ye) 發展的客觀要求
企業(ye) 的發展需要創新,處在行業(ye) 前列的宇通客車更需要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競爭(zheng) 的需要。企業(ye) 的發展是競爭(zheng) 成果的積累,目前,宇通客車的這種積累已經達到行業(ye) 的最高點,但是,緊隨其後的"三條金龍",其發展速度一點也不慢,中通、黃海、少林、江淮虎視眈眈,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宇通客車要保持現有的行業(ye) 地位,要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保持自主創新的精神和水平是至關(guan) 重要的,行業(ye) 的競爭(zheng) 環境是企業(ye) 發展的外部條件,也是宇通客車不斷實現自主創新的動力來源。
自主創新是企業(ye) 進步的基礎。哲學觀點認為(wei) ,"內(nei) 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nei) 因而起作用"。我們(men) 知道從(cong) 一步領先到步步領先,隻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實現,其中起決(jue) 定作用的是企業(ye) 自身,需要堅持創新觀念、把握發展方向、選準操作方法,需要在產(chan) 品、技術、市場營銷、企業(ye) 管理每一方麵都保持過人之處。實踐證明,宇通客車的進步正是這些要素共同作用的典型案例,自主創新是宇通發展進步的基礎,而宇通客車未來的發展目標對自主創新提出了更加嚴(yan) 格的要求。據宇通掌門人湯玉祥介紹,"十一五"期間要將宇通打造成為(wei) 中國一流的以客車業(ye) 務為(wei) 主業(ye) 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團,企業(ye) 集團最終形成戰略管控中心、業(ye) 務控製中心和利潤控製中心三個(ge) 管理層級,產(chan) 業(ye) 和資本兩(liang) 大運作平台,形成產(chan) 業(ye) 結構合理、管控層級清晰、職能分配科學的集團化發展模式。要實現這些目標,自主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自主創新是經營業(ye) 績的保證。近幾年,客車行業(ye) 的利潤水平在增長,但是虧(kui) 損企業(ye) 卻不見減少,分析發現,宇通客車經營業(ye) 績的高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其中,自主創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產(chan) 品開發為(wei) 例,前兩(liang) 年,宇通客車的ZK6830深得市場青睞,引起了客車行業(ye) 的高度關(guan) 注,去年以來,其他企業(ye) 的類似產(chan) 品大量上市,市場迅速飽和,今年9月,在交通部車展上,宇通客車又成功推出了ZK6850,來替代已經進入產(chan) 品成熟期的ZK6830。從(cong) 理論上來說,產(chan) 品的壽命周期分為(wei) 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其中成長期是產(chan) 品銷售量迅速增長的階段,產(chan) 品批量增大,成本逐漸下降,利潤大幅度提高,並達到最高峰。成熟期是產(chan) 品銷售量已經達到飽和狀態,這時銷售量達到頂峰,銷售增長迅速減慢,利潤穩定或下降。宇通客車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來保證產(chan) 品在市場上的領先狀態,是其經營業(ye) 績不斷提高的秘訣。
3、中國客車走向世界需要自主創新
中國的客車企業(ye) 在短短幾十年間已經發展成世界客車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僅(jin) 在國內(nei) 市場上獨領風騷,在國外市場上也開始讓世界客車大腕們(men) 感到不自在,根本原因是中國客車企業(ye) 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產(chan) 品特色,其中宇通客車的表現尤其突出。今年7月,宇通客車獲得了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首張汽車行業(ye) "出口免驗"證書(shu) ,正是國家主管部門對宇通客車出口業(ye) 務健康發展的肯定。據介紹,國家"出口免驗"認證以審查標準嚴(yan) 格而聞名,對申請企業(ye) 質量管理體(ti) 係的現場審查,共包括6大項78條要求。申請免驗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必須有良好的質量信譽、出口檢驗合格率連續3年以上達到百分之百、產(chan) 品質量處於(yu) 行業(ye) 領先地位等。近3年來,宇通客車的出口業(ye) 績呈幾何倍數增長,2006年
近2000 輛,銷售金額超過 7 億(yi) 人民幣,同比增長26%。宇通客車的出口最值得推崇的也是自主創新:
具有發展規劃。與(yu) 大多數客車企業(ye) 不同,宇通客車已製定了"十一五"出口發展戰略,明確表示,力爭(zheng) 到2008年,客車出口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30%,出口金額達到36億(yi) 元人民幣,成為(wei) 世界一流的以客車業(ye) 務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集團。在發展規劃的引導下,宇通客車的出口事業(ye) 將會(hui) 有步驟地發展,湯總的辦公室新掛了一張很大的世界地圖,對於(yu) 市場分布、人才戰略、售後服務、品牌培養(yang) 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湯總認為(wei) ,客車出口中最應該重視的問題是培育品牌。
選擇訂單也選擇市場。從(cong) 戰術層麵來看,宇通客車的出口是十分理性的,並不是什麽(me) 訂單都接什麽(me) 市場都進。配件供應和售後服務一直是客車出口中的兩(liang) 大難點,因此,針對非主流市場和一些零散的訂單,宇通的原則是盡量規避,他們(men) 覺得還不具備服務一台、兩(liang) 台、20台市場的能力,這是一種對用戶負責、對自己的品牌負責的正確態度,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客車出口事業(ye) 的健康發展。根據規劃,在一些批量比較大的市場上建立起自己的維修和服務網絡,是現階段宇通客車出口事業(ye) 的工作重點。
同樣,宇通客車的自主創新得到國家主管部門的認可,也是一種動力,自主創新型試點企業(ye) 的資格將進一步激勵宇通客車取得更多的創新成果。
二、將自主創新落到實處
宇通客車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軌跡業(ye) 內(nei) 共知,客車行業(ye) 的"宇通現象"為(wei) 許多專(zhuan) 家和媒體(ti) 津津樂(le) 道,從(cong) 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地方企業(ye) 成長為(wei) 行業(ye) 的龍頭,其發展的每一步都滲透著創新的精髓,從(cong) 1993年的股份製改造開始,抓住市場發展機遇研發臥鋪客車、企業(ye) 上市、流程再造等等,在這些經曆中,充滿"敢為(wei) 天下先"的膽識和自主創新的精神,可以說,宇通客車今天的成就就是自主創新的結果。自主創新不能光喊口號,需要真刀實槍,從(cong) 具體(ti) 操作層麵來看,宇通客車的自主創新態度積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管理科學,既注重效益和收獲,也兼顧發展和趨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首先,建立創新機製。
對於(yu) 企業(ye) 的自主創新,湯玉祥先生最看重的是建立科學的創新機製。湯總認為(wei) ,企業(ye) 發展中的根本問題是管理創新,隻有通過管理創新來帶動技術創新、產(chan) 品創新、銷售創新,才能建立起科學的創新機製,促進企業(ye) 發展。
宇通客車在管理創新中完成得最為(wei) 漂亮的是流程再造,一係列的變化顯示,通過流程再造大幅度提高了企業(ye) 的經營質量。在一篇報道中,記者引用了這樣一組數據:2005年報顯示,在上市公司現金流量排行榜上,宇通客車以每股經營型現金流2.13元位列第三,而在此前的2003年,其每股經營型現金流不到1元錢,流程再造被分析師認為(wei) 是宇通現金流增長的關(guan) 鍵。2004年,宇通集團銷售收入7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2%,而存貨的周轉天數下降到不到30天,公司存貨也因此下降了20%。這些數據反映了流程再造的成果,而在流程再造的過程中,信息化平台的更新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初,替代原有獨立的財務係統、MRPII係統的SAP正式上線,標誌著宇通客車信息化平台升級的開始,業(ye) 務範圍涉及銷售係統、技術係統、生產(chan) 係統、財務係統等十個(ge) 模塊。這種架構,建立了一種新的創新機製,湯總所倡導的用管理創新來帶動技術創新、產(chan) 品創新、銷售創新的思路從(cong) 此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宇通客車借助現代化信息手段的更新完成了企業(ye) 管理模式的升級,這一點,與(yu) 國家倡導的新型工業(ye) 化高度吻合,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e) 化,以工業(ye) 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you) 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ye) 化路子"。管理創新讓宇通客車實現了新型工業(ye) 化的轉變,從(cong) 而在企業(ye) 管理層麵上確定了行業(ye) 領先地位。
其次,加大創新投入。
宇通客車對創新的投入從(cong) 來都是不設障礙的,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用重金打造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比如:
――宇通客車擁有目前客車行業(ye) 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每年的研發費用開支都在2個(ge) 億(yi) 以上,占到年銷售額的4%左右。
――SAP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應用效果最好、價(jia) 格最昂貴的信息管理係統平台。據說,初始購置費用就高達四五千萬(wan) 元,而且每年還要追加投入一千多萬(wan) 元的後續支持費用。
加大創新投入,從(cong) 表麵上來看是企業(ye) 實力的一種體(ti) 現,實際上是觀念轉變的一個(ge) 標誌。宇通客車要做國際性的企業(ye) 、要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產(chan) 品、要構建屬於(yu) 自己的營銷網絡、要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中國客車的形象,加大創新投入是增強勝算的關(guan) 鍵之處,增加創新投入能夠為(wei) 企業(ye) 帶來更多的用戶和市場,也能夠帶來更多的利潤。湯總認為(wei) ,隻有通過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客車企業(ye) 創造財富的能力,在自主創新上加大投入,客車出口的價(jia) 格還能提高20%。宇通客車提倡商業(ye) 原則,反對在市場上打價(jia) 格戰,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更不能沒有路數、不講規則。
另外,加大創新投入也是企業(ye) 責任的一種體(ti) 現。目前,中國客車正處在跨一步脫胎換骨、退一步重返平庸的十字路口,我們(men) 渴望得到國際先進企業(ye) 的先進技術,但是,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jia) ,而且效果也並不理想,合資企業(ye) 的集體(ti) 萎靡最能夠說明這一點。宇通客車通過加大創新投入,在基礎性研究方麵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是中國客車突破技術障礙的表率。
第三,著力培養(yang) 人才。
人才不僅(jin) 是自主創新的基礎,也是企業(ye) 經營發展的基礎。宇通客車有很高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尤其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養(yang) 機製。
2006年8月26日,"科淩杯"2006中國汽車造型設計精英大賽總決(jue) 賽頒獎盛典在北京舉(ju) 行,宇通客車產(chan) 品開發處李正平一舉(ju) 奪冠,獲得了《中國汽車造型設計精英》金牌設計獎和汽車設計精英獎。李正平是一位在宇通客車隻有4年工齡的年輕設計師,他的成長道路是宇通客車人才培養(yang) 的一個(ge) 縮影:李正平2002年畢業(ye) 於(yu) 陝西科技大學西北輕工業(ye) 學院工業(ye) 設計專(zhuan) 業(ye) ,7月份來宇通,8月份到產(chan) 品開發處,主要負責造型設計;11月份出第一個(ge) 車;2003年開始和國外公司合作;4年來,去過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lan) 等國家,參觀過奔馳、寶馬、MAN的設計中心,在上海跟日本DCI設計公司(在全球其內(nei) 飾設計排前三位)學過手繪;2005年9月到中央美術學院脫產(chan) 學習(xi) ,學習(xi) 期兩(liang) 年,能接觸到西方一些新的觀念和技術,像福特、奔馳等的設計理念等等。李正平獲獎之後,首先感謝的是宇通的人才培養(yang) 平台,認為(wei) 宇通對人才的鼓勵是一種最大的獎勵。
關(guan) 於(yu) 人才的使用,忠誠度和本事往往是相互衝(chong) 突的兩(liang) 個(ge) 方麵,人們(men) 常用"翅膀硬了"來解釋人才的流失,但是,隻要有一個(ge) 公平的、有用武之地的平台,哪有"人往低處走"的道理呢?有人認為(wei) ,能夠在內(nei) 部進行有效調控和激勵,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創新能力,使設計流程和市場發展對接形成一致,是宇通客車創新流程最值得關(guan) 注的一部分,也是凝聚力最強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正是宇通客車吸引有用人才的根本所在。宇通客車的人才選拔,以內(nei) 部培養(yang) 為(wei) 主,外部招聘為(wei) 輔,注重培養(yang) 具有大局觀念勇於(yu) 創新的專(zhuan) 才,建立了比較成熟的績效導向、以素質為(wei) 基礎的選拔體(ti) 係,從(cong) 製度上對人才培養(yang) 提供了保障。
第四,加強基礎建設。
除了人才之外,自主創新的硬件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水平的自主創新需要有良好的硬件條件相匹配。比如,為(wei) 提升設計手段和效率,宇通客車在國內(nei) 汽車企業(ye) 中首次采用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的CATIA軟件對客車新品進行自主設計開發,設計出了ZK6129H係列產(chan) 品,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被產(chan) 品開發處段海燕處長形象地比喻為(wei) "用設計戰鬥機的軟件設計客車"。
在宇通客車的近期規劃中,耗資2個(ge) 億(yi) 的客車試驗中心已經列入議事日程,廠房麵積13000平米,預計2007年底投入使用。試驗中心是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基礎上成立的,主要承擔基礎理論研究、專(zhuan) 項問題攻關(guan) 、整車以及零部件性能試驗等職能,旨在為(wei) 整車、零部件、工藝和材料等進行全方位性能試驗提供一個(ge) 平台,通過開展前瞻性的專(zhuan) 項試驗研究工作,提升宇通的自主創新能力。目前,試驗中心已經配備了一些一流的檢測試驗設備,具有整車性能、部件係統性能、電器係統、材料工藝等項目的試驗能力。尤其是在整車性能方麵,主要測試儀(yi) 器與(yu) 設備已到位,動力性、經濟性、振動與(yu) 噪聲、平順性、各種溫度、風速、壓力等整車的性能測試能力已基本具備,並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油耗、振動與(yu) 噪聲等方麵的測試能力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加強基礎建設,使宇通客車的自主創新如虎添翼,這些條件的改善將極大地提高宇通客車的市場競爭(zheng) 能力,不斷縮小與(yu) 國際先進企業(ye) 的距離。
從(cong) 這些自主創新的策略來看,一個(ge) 國際化客車企業(ye) 的輪廓已經越來越清晰。
三、用自主創新的成果回報社會(hui)
湯玉祥先生一再強調,宇通客車的經營活動主要圍繞客戶和員工兩(liang) 個(ge) 中心,服務國內(nei) 和國外兩(liang) 個(ge) 市場,抓住發展機遇,為(wei) 社會(hui) 創造財富。用自主創新的成果來促進行業(ye) 發展、用高品質的產(chan) 品來回報社會(hui) 是宇通客車自主創新的最高目標。
耐用促進行業(ye) 進步
"耐用"是宇通首創的客車概念,向全行業(ye) 推廣耐用新技術、設立產(chan) 品耐用標準、倡導耐用潮流已經成為(wei) 宇通客車的曆史使命,宇通產(chan) 品的耐用新技術主要分為(wei) 更經濟、更可靠、更安全和更舒適4個(ge) 部分,支撐這些理念的都是宇通客車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比如:
支撐更經濟的成果主要有發動機熱管理應用技術、傳(chuan) 動係匹配優(you) 化、降低進排氣阻力、駕駛員操作習(xi) 慣。
支撐更可靠的成果主要有底盤及電氣技術改進、車身骨架扭曲試驗、倉(cang) 體(ti) 熱管理應用技術。
支撐更安全的成果主要有車身CAE研究、側(ce) 翻試驗、座椅碰撞試驗。
支撐更舒適的成果主要有人機工程學研究、空調性能研究、車內(nei) 噪聲研究、車外噪聲研究、操縱輕便性、高速行駛平順性研究、車體(ti) 震動研究。
這些成果充分體(ti) 現了宇通客車的自主創新實力,對整個(ge) 客車行業(ye) 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一方麵,行業(ye) 的進步需要引入新的元素。中國客車發展到現在,必須徹底拋棄抄襲和拷貝,逐步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技術體(ti) 係和產(chan) 品理念,"耐用"這個(ge) 概念不僅(jin) 在中國是創新,在世界客車史上也從(cong) 來無人提及,當中國的"耐用"客車走向世界市場時,那些高傲的客車列強們(men) 隻能望車興(xing) 歎,再提侵權、抄襲這些陳詞濫調隻能自取其辱。
另一方麵,行業(ye) 的進步需要領軍(jun) 企業(ye) 勇於(yu) 承擔責任。創新是一種投入大、見效慢、結果也未必理想的實踐活動,需要實力、需要勇氣更需要責任心。湯玉祥先生深知,目前中國客車行業(ye) 不存在壟斷性的技術優(you) 勢,最多存在短期的技術占有、技術先行。可見,宇通客車通過自主創新來豐(feng) 富"耐用"技術,更多的是體(ti) 現出一種責任,一種促進行業(ye) 進步的責任感,宇通客車固然能夠從(cong) 中受益,但是,能夠促進客車行業(ye) 的整體(ti) 提升顯得更有意義(yi) 。
提高產(chan) 品質量回報用戶
自主創新的直接表現是產(chan) 品質量的提升。近年來,宇通客車的品質提升深受用戶歡迎,有用戶說,"我們(men) 的路線比較多、路況複雜,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日常維護,宇通客車居然實現了全年零故障率運行。"而作為(wei) 福州最早的宇通客車用戶之一,福州安豪旅遊汽車服務公司的林總經理也認為(wei) ,宇通客車適應性強、安全可靠、故障率低、節油等諸多卓越的耐用性能,為(wei) 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客車市場仍然具有不斷擴張的趨勢,提高產(chan) 品質量是爭(zheng) 取更多用戶的基礎,因此,在創新的同時,宇通客車將提高品質放在至關(guan) 重要的地位,從(cong) 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可以略見一斑:
其一、用嚴(yan) 格的質量控製來保障自主創新的成果。
質量控製靠什麽(me) ?靠設備、靠製度、靠人!
從(cong) 質量控製的設備投入來看,宇通客車的檢測線是客車行業(ye) 最完備的,是目前我國惟一一條國家一級客車全自動整車檢測線,焊裝、塗裝、承裝等現代化生產(chan) 線,配備了國際領先的工藝,為(wei) 製造高品質客車打下了基礎。在工藝方麵,宇通客車也有了巨大的改進,現在的工藝、工裝的保障都來自於(yu) 先進的模具,由手工到模具的變化,是保證產(chan) 品生產(chan) 質量的前提。2007年,隨著客車試驗中心投入使用,以設備為(wei) 支撐的質量控製又將提高一個(ge) 層次。
目前宇通客車有比較完善的質量保證體(ti) 係,通過ISO/TS16949∶2002版質量管理體(ti) 係認證,在客車、特種車輛的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等領域已與(yu) 國際標準同步接軌,因此,從(cong) 原材料的購進到生產(chan) 環節的質量控製,再到售後服務,都要嚴(yan) 格地按照質量標準文件執行。
宇通客車有完備的質量管理部門,他們(men) 認為(wei) ,客車的一切是可談判的,用協商來談判,惟有質量不能用談判來解決(jue) 。湯總對質量管理負責人有十分明確的指令:"質量上不去你就下台,你要對我負責,對宇通負責,對出口負責。"
其二、用提高技術含量來回報用戶。
據產(chan) 品開發處段海燕處長介紹,宇通客車技術含量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來完成的,近幾年,在節油降耗、主被動安全性的提高、車內(nei) 外環境的改善和整車有限元分析等方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被逐步應用,對宇通客車技術含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在配件的選用上也作出了較多的調整,比如針對國內(nei) 的電器件、傳(chuan) 感器、開關(guan) 、電池閥等配件質量較差的現象,宇通客車從(cong) 今年開始大量使用進口配件,從(cong) 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宇通客車的技術含量,經測算,今年僅(jin) 此一項的成本將增長3000多萬(wan) 元,但產(chan) 品價(jia) 格並未提高。用提高技術含量來回報用戶是宇通客車長期堅持的一個(ge) 原則。
2006年12月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閉幕,會(hui) 議提出了2007年我國經濟工作的7大任務,其中"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列第四位,明確要求"確立企業(ye) 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ti) 地位,完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環境,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zhuan) 項"。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2007年,宇通客車將仍然是這個(ge) 舞台上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