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引導下,公交市場迎來新春
眾(zhong) 所周知,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目前,每年有1800萬(wan) 人從(cong) 農(nong) 村遷往城市,每年城市新增建築麵積大約有10億(yi) 平方米。伴隨著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的總量急劇增長,與(yu) 此同時,我國汽車化水平逐年提高。由於(yu) 我國城鄉(xiang)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城鎮化和汽車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已經成為(wei) 我國城市發展中一個(ge) 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和迫切問題。在多種城市交通構成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間、道路環境汙染和能源消耗等3個(ge) 方麵,具有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比擬的優(you) 越性。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公交客車市場正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機。未來幾年,公交車是企業(ye) 競爭(zheng) 的焦點。有專(zhuan) 家預測,公交客車在近幾年將會(hui) 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這一背景下,公交客車成了2006年客車展會(hui) 的最大亮點。
BRT開始顯露實力並有可能成為(wei) 市場的一個(ge) 新熱點
2006年3月的北京城市車輛春季展示會(hui) 上,除了黃海、宇通等老牌公交車企業(ye) 有展出BRT客車外,尼奧普蘭(lan) 更是以全部車型均以BRT參展的麵貌出現。另外,此次展會(hui) 上,黃海與(yu) MAN公司也在生產(chan) 大型BRT客車方麵開始了合作。從(cong) 年初各廠家紛紛推出BRT客車可以看出,2006年,BRT有可能成為(wei) 公交客車市場的一個(ge) 新熱點。
公交客車開始進入技術角逐時代
現階段的公交客車市場已不同於(yu) 前幾年,現在的市場已逐漸被幾個(ge) 主力廠家依據自身實力開始瓜分。尼奧普蘭(lan) 在高端公交市場獨樹一幟,依靠其品牌優(you) 勢已被公交企業(ye) 所認可;宇通依靠其與(yu) MAN的合作,大大提高了產(chan) 品開發水平及技術含量,使其在高端大型公交市場成為(wei) 了一個(ge) 強有力的競爭(zheng) 者;丹東(dong) 黃海雖然為(wei) 公交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中的老大,但由於(yu) 一直在中低檔公交市場角逐,利潤率低下,雖然在公交市場有良好的口碑但盈利並不樂(le) 觀,為(wei) 緩解這一壓力,它在2006年引進MAN技術,開始在高端大型公交市場運作,這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在公交市場的影響力,並繼續鞏固其公交車老大的地位。
隨著我國公交市場快速的發展,原來的低層次競爭(zheng) 格局已被打破,而原有的在中低檔公交車上"一根筋"的企業(ye) ,將陷入高度同質化的產(chan) 品競爭(zheng) 怪圈中,直至喪(sang) 失生存的能力。可以預見,從(cong) 現在開始,公交客車的競爭(zheng) 已進入技術角逐時代,誰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誰就是市場的贏家。那些不能與(yu) 時俱進,迎頭趕上的企業(ye) 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生產(chan) 企業(ye) 與(yu) 公交運營企業(ye) 在尋找一種平衡
2005年的北京公交招標堪稱我國公交招標之最,但這一招標也開了客車生產(chan) 企業(ye) 舊車回購的先河。在買(mai) 方市場的今天,公交企業(ye) 利用自身優(you) 勢,極大地實現了采購成本最優(you) 化;而作為(wei) 市場中弱勢的客車企業(ye) ,在招標以後,卻大都選擇了沉默,究竟回購了多少車、舊車折價(jia) 是高還是低、舊車質量如何、舊車銷售如何,各家企業(ye) 是"啞巴吃多餃子--心中有數"。
如果沒有國家相關(guan) 部門的規劃和安排,公交展示會(hui) 將成為(wei) 客車企業(ye) 在公交市場的一種劫難,一旦全國公交公司聯合搞舊車回購,各地方公交企業(ye) 也大辦車展的話,剛剛複蘇的公交市場,將再次成為(wei) 行業(ye) 的雞肋,甚至成為(wei) 垃圾市場。不難想象,車展已成為(wei) 客車企業(ye) 和公交公司的博弈之地,在現階段公交市場剛剛複蘇之時,生產(chan) 企業(ye) 和公交運營企業(ye) 之間最好能達到一種很好的平衡。
高檔客車依舊是各廠家推薦主流
從(cong) 2006年初的2次展會(hui) 來看,為(wei) 了展示各企業(ye) 自身的產(chan) 品形象,高檔客車依舊是各企業(ye) 展銷及宣傳(chuan) 的重點,其發展格局也呈現以下趨勢。
(1)80萬(wan) -100萬(wan) 元價(jia) 格區間的產(chan) 品成為(wei) 推薦主流。一方麵,2006年將有較多的新產(chan) 品出現在80萬(wan) -100萬(wan) 元的價(jia) 格區間,而且市場需求也會(hui) 較大增長;另一方麵,一些100萬(wan) 元以上的客車產(chan) 品經過連年的價(jia) 格下降,已經跌破100萬(wan) 元大關(guan) 。
(2)和前2屆車展不同,2006年的展會(hui) 上,除尼奧普蘭(lan) 之外,其他企業(ye) 並沒有再次推出自己的13.7m客車。汽車標準修改後,各客車企業(ye) 如宇通、中通、中大等都進行過13.7
m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設計和製造,且進行了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儲(chu) 備,但由於(yu) 其市場容量太小,在2006年的車展中,超大型客車已開始淡出人們(men) 的視線。
(3)高檔客車市場出現兩(liang) 極分化的趨勢。根據高檔客車的總體(ti) 市場走勢,價(jia) 格一直在下降通道之中,2006年後的高檔客車價(jia) 格將呈現兩(liang) 極分化的趨勢:一類是產(chan) 品價(jia) 格保持在180萬(wan) 元以上,這類產(chan) 品主要針對大型城市之間的高速客車市場,市場容量保持相對穩定;另一類產(chan) 品價(jia) 格在80萬(wan) 元-120萬(wan) 元之間,主要是為(wei) 滿足大部分高速客運的需求。
(4)高檔客車的配置進一步理性。筆者從(cong) 2006年上海車展上發現,目前國內(nei) 12
m客車的發動機功率大都控製在257kW(350PS)以內(nei) ,隻有部分高端產(chan) 品發動機功率超過279kW(380PS)。隨著燃油價(jia) 格的進一步上調,大功率發動機客車正成為(wei) 市場的邊緣化產(chan) 品。
(5)長度在11.5m以下的客車開始受到企業(ye) 關(guan) 注。從(cong) 2005年我國客車行業(ye) 整體(ti) 銷售情況分析,11-11.5m客車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其中40萬(wan) -60萬(wan) 元的這類客車最為(wei) 熱門。較12m客車而言,該長度客車的座位減少不多,但同等配置的客車在價(jia) 位上卻有較大的差別,在市場的作用下,大多數參展企業(ye) 都拿來了這一區段的產(chan) 品。
客車競爭(zheng) 已逐步進入差異化競爭(zheng) 時代
為(wei) 擺脫同質化競爭(zheng) 的漩渦,到現在,各企業(ye) 開展的競爭(zheng) 實際上已經是核心技術的競爭(zheng) 。從(cong) 上海車展展出的車輛來看,各企業(ye) 展出了最能體(ti) 現其開發製造實力的產(chan) 品來贏得客戶的關(guan) 注,客車的競爭(zheng) 已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造型、內(nei) 飾等表麵特征的競爭(zheng) ,而是已進入核心技術的競爭(zheng) 時代,各企業(ye) 的差異化也從(cong) 此顯現。比如:蘇州金龍在本次展會(hui) 上展出了其命名為(wei) "創新一號"的氫燃料公交車;廈門金龍的公交車安裝了據說可以節油20%的汽車節能裝置,並在現場展出了其結構原理,另外,廈門金龍所展出的客車全部采用全承載結構;廈門金旅推出了與(yu) SCANIA合作的頂級產(chan) 品,欲擺脫小金龍"小"的形象定位;鄭州宇通的產(chan) 品開發實力包括其造型設計、與(yu) MAN合作的底盤開發、內(nei) 飾的匹配設計;安凱的全承載技術的引進與(yu) 消化吸收:所有這些,都走在了行業(ye) 的前列,而這些東(dong) 西並不是靠模仿就能得到的,隻有認真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究,才能學習(xi) 其實質,使自己的產(chan) 品能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