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綜合首頁...企業(ye) 研究  
蘇州金龍精細化管理為(wei) 什麽(me) 產(chan) 生不同效果
 
 

  陳靜儀(yi)

  管理者選擇的困惑

  客車市場迄今仍看不到明顯的起色跡象,用“先占為(wei) 王、成者為(wei) 王”的管理潛規則概括出的現代詞匯“拓展”、“進取”的魄力表現,再也刺激不起管理者的興(xing) 趣。以追求規模和資本積累為(wei) 支撐點的企業(ye) 管理,讓管理者在“持續發展”的命題上顯得束手無策。

  這兩(liang) 年,麵對市場會(hui) 迅速轉好的幻想破滅,麵對投資增加和收入減少的剪刀差,很多客車企業(ye) 都在千方百計地破解這道題。

  然而,古老的農(nong) 耕文化,讓留有手工作坊痕跡的客車製造業(ye) 很容易陷到粗放的管理中不能自拔。我們(men) 時常聽到這樣的例子,企業(ye) 管理者在降成本上津津樂(le) 道的是:“擠榨”供應商的“水分”,雇傭(yong) 廉價(jia) 的勞動力,薄利多銷創造利潤。這種最易複製的原始管理辦法,並沒有讓企業(ye) 解開“發展”之題。

  上下求索中,不少企業(ye) 將視點聚集在精細化管理上。因為(wei) 有太多的書(shu) 籍,太多的故事告訴管理者,隻有精細化管理才是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的“生命”之源。然而,不少企業(ye) 在實施了“精細化管理”後,並沒有出現夢想中的奇跡,境遇也還是從(cong) 前的境遇。困惑中,不少企業(ye) 認為(wei) 客車製造業(ye) 目前還沒有精細化管理的土壤。

  然而,有一家企業(ye) 的精細化管理故事,耐人尋味。兩(liang) 年的精細化管理曆程,顯示出驚人的數據。2005年銷售額同比增長9.89%,利潤同比增長250%。數據顯示出的內(nei) 涵式、可持續的增長正是眾(zhong) 多企業(ye) 夢寐以求的。

  這家企業(ye) 就是蘇州金龍。那麽(me) 同樣是精細化管理,為(wei) 什麽(me) 在蘇州金龍身上卻有如此大的效益?

  讓員工有明確的參照係

  在企業(ye) 中我們(men) 經常會(hui) 發現,員工對上邊布置的事情往往並不理解,許多的事情是員工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上下缺乏溝通,又沒有明晰的目標,企業(ye) 的員工單憑個(ge) 人經驗和想法各自盲目上陣,行為(wei) 與(yu) 期望目標產(chan) 生差距是很自然的事。

  在蘇州金龍,企業(ye) 的決(jue) 策是透明的。總經理辦公會(hui) 議紀要基本上是公開的。在公司,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年度目標,部門也有部門的年度目標,這些目標都已經被量化。這樣,從(cong) 公司總的目標,精細化到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目標。 數字和圖表是蘇州金龍管理的語言。企業(ye) 內(nei) 有一不成文的規則,能用數字的決(jue) 不用語言表達,能用圖表的決(jue) 不用文字表述。

  走入車間,你會(hui) 發現有很多的目視板。目視板上,有反映出現的缺陷頻次圖表,每個(ge) 工位的進度圖表,員工所提合理化建議的條數,及被采納的條數和創造的價(jia) 值。而這是以月為(wei) 單位進行統計的。

  我們(men) 知道,客車製造工藝流程的多樣化和手工化,使標準很難形成。但是沒有量化的標準,就沒有依據來判斷好壞。蘇州金龍用建立模板,照片顯示製作要求等,讓員工把自己的行動與(yu) 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達到生產(chan) 的精確性標準。

  然而,有了明確的目標,也有了不錯的管理方案,並不等於(yu) 就能達到管理者想要的目的。長期的粗放管理,已使很多中國人養(yang) 成了不求精和自以為(wei) 是的習(xi) 慣。

  讓精細成為(wei) 習(xi) 慣

  如何讓嚴(yan) 謹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性的行為(wei) ,如何讓精細滲透到員工的意識,這就要通過“管”來實現。蘇州金龍是通過規範的獎與(yu) 罰,通過明確的告知,通過自下而上的責任“倒逼”製來實現企業(ye) 管理的精細化。

  他們(men) 的做法是,把外部市場目標轉化成內(nei) 部目標,把內(nei) 部目標轉化成每個(ge) 員工的指標,把完成效果轉化成每個(ge) 人的績效工資。比如,公司推行的“新車交付後客戶索賠額”管理,如果產(chan) 品出現缺陷,就要對客戶進行賠付。賠付額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和具體(ti) 人。 蘇州金龍不僅(jin) 通過獎與(yu) 罰來體(ti) 現企業(ye) 揚什麽(me) ,貶什麽(me) ;而且用報紙的形式,將公司近期的實際業(ye) 績,存在的問題和好的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醒目地登在報紙上,來具體(ti) 地告訴員工,公司的行為(wei) 傾(qing) 向。隻要發生管理漏洞或工作失誤,如實進行報道決(jue) 不隱瞞,並進行分析告知損失。對客戶來信提出的意見、建議,都以原件的形式如實刊登,並配以公司相關(guan) 部門的明確答複。

  管理從(cong) “小事”抓起,從(cong) “細節”抓起,才能讓員工養(yang) 成認真和精細的習(xi) 慣,習(xi) 慣養(yang) 成了,成本才會(hui) 降下來,效率也才會(hui) 提高。 2005年,蘇州金龍全年節電114.48萬(wan) 度,節約成本100多萬(wan) 元;節水費用12萬(wan) 元;燃氣費用節省32萬(wan) 元。更難能可貴的是,2005年在員工人數增加310人的情況下,後勤部門在保證員工後勤服務質量不下降的情況下,僅(jin) 就餐、飲水、班車的行政費用就降低了26.8萬(wan) 元。

  《細節決(jue) 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曾對精細化管理有一概括:人性上有懶和貪的弱點,對於(yu) 懶惰,如果沒有外在的壓力,人們(men) 是不願意做事的,這導致了企業(ye) 的執行力下降,總是不能按期完成計劃和任務。而貪,這裏的貪不止是指在物質上的占小便宜,更主要的是想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人的這種願望,是與(yu) 管理的宗旨相吻合的。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管理就是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的過程。就企業(ye) 來說,管理者希望員工最大程度地發揮潛力。

  點評:“精細化管理”是一個(ge) 陳舊卻新鮮的話題。說其陳舊,是因為(wei) 這個(ge) 道理似乎高、中、基領導無人不曉;說其新鮮,是因失敗的例子周而複始。

  在眾(zhong) 多的精細化管理故事中,你用心去聽,用眼去看,不難發現,高談闊論沒有“抓手”,目標混亂(luan) 讓人找不著北,今天的戰略向東(dong) 明天“跟風”向南的事例在客車業(ye) 不勝枚舉(ju) 。

  如果你問企業(ye) 的領導明年的目標計劃是什麽(me) ,很多領導張口就是明年將實現10%的增長,但如何實現,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依據。這種“差不多”的管理在措辭中往往帶有“差不多”、“大概”等字樣。領導的風格帶給企業(ye) 員工的也是以自我為(wei) 標準的“差不多”。

  客車業(ye) 是組裝工業(ye) ,小批量多品種的經營方式,使手工操作在生產(chan) 過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長期的靈活生產(chan) 方式,使管理上深受農(nong) 耕文化的影響。因此,管理者雖然實行了精細化管理,但受舊有的習(xi) 慣約束,往往形式大於(yu) 內(nei) 容,沒有形成一種文化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