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交改革近期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重慶市政府近日公布了《主城區公共交通汽車客運與(yu) 管理體(ti) 製改革工作方案》及《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規範》,民營公司麵臨(lin) 何去何從(cong) 的重大抉擇;一種有爭(zheng) 議的聲音認為(wei) ,改革方案所設定的“民營公司必須擁有100輛20座以上客運車輛才能進入主城公交客運市場”的門檻太高,甚而置疑:此舉(ju) 是否傳(chuan) 達出一種市場信號:讓民營企業(ye) 不戰而退?
但主流的聲音認為(wei) ,從(cong) 運輸安全和增強客運企業(ye) 抗風險能力的角度來確定主城區公交客運門檻是正確的;而城市公交走公司化規模經營之路,對於(yu) 促進民營公交企業(ye) 進行資源整合和股份製改造,有著非常正麵的推動作用。
2006年11月21日,重慶北岸客運公司的辦公室裏顯得格外的繁忙,總經理李永龍和一幫員工都在認真清理、核算本公司從(cong) 事城市客運的線路、車輛、人員、資產(chan) 。同時還要準備各種資料、文本,以便與(yu) 其他幾家情況大致相同的民營客運公司進行談判,商談幾家公司合並事宜,從(cong) 而組建一家能夠達到重慶市政府要求從(cong) 事主城區公共客運交通的公司所必須擁有的100輛以上20座以上大客車規定的公交公司。
此舉(ju) 的背景是:11月20日,重慶市政府公布了《主城區公共交通汽車客運與(yu) 管理體(ti) 製改革工作方案》及《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規範》,決(jue) 定對全市主城區公交客運體(ti) 製和機製進行改革,目的是“構建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要求,以國有公交為(wei) 主導、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公共交通市場統一開放、競爭(zheng) 適度有序、服務規範優(you) 質的主城區公交客運運營與(yu) 管理體(ti) 製”。
該改革方案一出台,就在重慶主城區的公交客運市場引起極大反響。
爭(zheng) 議:設置門檻是否過高?
據統計,目前重慶主城區從(cong) 事公共客運交通的主要是國有的重慶公共交通控股(集團)公司和50多家股份或民營客運公司,除公交集團所屬7家公司擁有5000餘(yu) 輛大客車(20座以上)外,另有近500輛從(cong) 事主城區公交客運的大客車則分屬幾十家股份或民營客運公司。社會(hui) 客運公司中,隻有兩(liang) 家公司大客車數量超過了100輛,它們(men) 分別是重慶渝強公司和互邦集團。
根據這次改革決(jue) 定的要求,眾(zhong) 多的這些民營客運公司隻有選擇要麽(me) 投靠他人;與(yu) 其他有實力的大公司實行重組、聯合,組建能夠達到規定要求的新公司再戰江湖;要麽(me) 幹脆退出主城區客運市場的曆史舞台。
對於(yu) 這一決(jue) 定,部分民營客運公司經營者認為(wei) :上述改革方案所設定的民營公司必須擁有100輛20座以上客運車輛才能進入主城公交客運市場的門檻太高。因為(wei) 重慶國有公交已經經營了幾十年,在政府扶持下早已做大做強,7家國有公交企業(ye) 中每一家的車輛數都遠遠超過了這個(ge) 門檻——此舉(ju) 是否傳(chuan) 達出一種市場信號:讓民營企業(ye) 不戰而退?
重慶萬(wan) 事成實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昌秋這樣回憶1990年代民營客運的黃金期:那時候,重慶主城區客運市場國有公交與(yu) 民營客運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平分秋色”,各自的客運車輛都在2000輛左右。但是,後來由於(yu) 主管單位對民營大客車采取二換一或者三換一的辦法(用兩(liang) 輛大客車或三輛大客車換取一輛出租車指標),實際是用近60個(ge) 客人座位換5個(ge) 客人座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了民營客運實力的發展壯大。
回應:規模經營是惟一正途
當然,對於(yu) 政府出台改革舉(ju) 措的意圖,絕大多數民營客運公司經營者均表示完全認可。
改革方案中提出,有三種以上途徑可以推進主城各類客運企業(ye) 進行資產(chan) 重組,實行公司化改造。重慶市總商會(hui) 道路運輸商會(hui) 會(hui) 長彭應吉認為(wei) ,從(cong) 運輸安全和增強客運企業(ye) 抗風險能力的角度來確定主城區公交客運門檻是正確的;城市公交必須走公司化規模經營之路,這對促進民營公交企業(ye) 進行資源整合和股份製改造,做大做強企業(ye) 有正麵的推動作用。
按照改革方案,彭應吉認為(wei) ,民營公交要生存,要尋找發展出路,隻能參與(yu) 主城區客運資源重組。他向記者介紹說:道路運輸商會(hui) 已向市政府提出建議,除了民營公交企業(ye) 之間采取聯合、重組、股份製等形式組建大型公交客運企業(ye) 外,也建議市政府拿出一至二家經營狀況不太好的國有公交企業(ye) ,讓民營企業(ye) 參與(yu) 改造,讓民營資本能夠真正享受到與(yu) 國有企業(ye) 一樣的“國民待遇”,也是給現有的民營公交企業(ye) 及其員工一條出路。
與(yu) 此同時,重慶渝九道路運輸有限公司等幾家民營客運企業(ye) 最近向政府主管部門擬寫(xie) 了一封信,他們(men) 在信中陳述道,民營客運是城市公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為(wei) 解決(jue) 社會(hui) 就業(ye) 問題、緩解城市客運市場壓力作出過積極的貢獻;因而提出建議,在下一步落實改革方案時,能否“訂出車座數和車量數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指標,讓民營客運企業(ye) 保有一定的數量。到一定時期後再進一步優(you) 化組合,使民營客運企業(ye) 達到更加規範,做大,做強的目的。”
行動:四家企業(ye) 聯手整合資源
與(yu) 此同時,重慶主城區部分民營公交企業(ye) 業(ye) 已展開並購。北岸公司李永龍總經理出具的一份協議顯示:北岸、渝江、東(dong) 贏、桑達等四家民營企業(ye) 已經在“互利互惠、整合資源、共同發展”原則下經過協商,聯合起來,“以貨幣及其完全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的主城運營車輛(20座以上客運車輛)作為(wei) 實物出資,共同組建公司,進行公司化、公交化、標準化經營。”
四家同時在協議中約定:新公司的運營車輛嚴(yan) 格按照公交客運標準實施公交化改造,所有車輛納入統一管理,統一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公司統一進行收入與(yu) 支出核算,各方以出資額為(wei) 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並按持股比例享受收益,公司以其全部資產(chan) 對公司的債(zhai) 務承擔責任。記者同時了解到,重慶東(dong) 瀛客運公司在此之前已經開始了兼並活動,將重慶永安客運公司旗下的30多輛大客車收購到自己的門下。另外有幾家民營公交企業(ye) 也已經開始在互相接觸,準備進行股份製聯合,組建新的公交客運企業(ye) 。
另一些企業(ye) 卻忙於(yu) 對企業(ye) 員工的安置。重慶渝中區交通局柴油車隊是一個(ge) 股份製企業(ye) ,經理陳正富告訴記者:我們(men) 是一個(ge) 有20多年經營客運經曆的老集體(ti) 企業(ye) ,隻有幾輛大客運車。如果按照這個(ge) 決(jue) 定,企業(ye) 肯定無法在主城區客運市場繼續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隻能主動尋求有實力的企業(ye) 予以兼並,或者等待政府進行資產(chan) 置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