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綜合首頁...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快報  

“小金龍”:踏上客車業(ye) “金色旅程”

中國betway最新网站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組


  客車行業(ye) 正在進入一個(ge) 轉型時期。

  從(cong) 2000年開始,很多民營資本看到客車生產(chan) 門檻低、收益快,紛紛籌劃進軍(jun) 客車產(chan) 業(ye) 。全國各地的客車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一個(ge) 業(ye) 內(nei) 比較認同的數據是,全國100多家企業(ye) 擁有客車生產(chan) 資質,但僅(jin) 有不到50家每月有一定的產(chan) 量,產(chan) 銷量主要集中在國內(nei) 排名前20位的企業(ye) 中,而作為(wei) 一線品牌的“三龍一通”,2005年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了50%。

  “三龍一通”是客車業(ye) 內(nei) 的簡稱,“三龍”即俗稱“小金龍”的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俗稱“大金龍”的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e) 有限公司,以及蘇州金龍,三者都是廈門金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ye) ;“一通”就是鄭州宇通。其中,“小金龍”10多年來一步一個(ge) 腳印,穩健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品牌信譽度。

  “客車行業(ye) 將告別單純依靠低價(jia) 競爭(zheng) 的局麵,走向品牌競爭(zheng) 時代,客車企業(ye) 也將呈現強者愈強的趨勢。未來幾年,對於(yu) 廈門金旅來說,將是一段‘金色的旅程’。”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宏廷告訴記者。

  品牌競爭(zheng) :低調的高招

  對客車行業(ye) 來說,無論是從(cong) 業(ye) 者還是消費者,都開始逐漸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消費者對廠家的選擇更加明顯地趨向於(yu) 有實力、有一定基礎的大企業(ye) 和知名
品牌。

  此外,自2005年4月1日起,乘用車已經實行品牌銷售和服務,根據規定,2006年12月1日起,客車也必須實行品牌銷售和服務。這對“小金龍”這樣的一線品牌是個(ge) 機會(hui) ,而“小金龍”也正在努力地塑造“金旅”品牌,試圖通過品牌塑造來擺脫業(ye) 內(nei) 慣用的價(jia) 格競爭(zheng) 。

  “一個(ge) 成熟的品牌,必然包含了對市場需求的敏銳判斷,對質量管理的嚴(yan) 格規範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ti) 係。”葉宏廷說,“‘小金龍’的成功,首先是因為(wei) 金旅公司對市場的判斷很準確,及時地開發了適銷對路的產(chan) 品。”

  廈門金旅是從(cong) 做小客車起家的。剛開始的時候一輛小客車淨賺三五萬(wan) 元,一年下來,賣出去2000輛,淨利潤至少就是6000萬(wan) ,形勢非常好。但是那時的小客車完全就是買(mai) 了零件組裝,市場一開放,“小金龍”如果仍然“固守陣地”,必然會(hui) 逐漸喪(sang) 失競爭(zheng) 力。於(yu) 是從(cong) 1997年開始,“小金龍”開始生產(chan) 中巴,1999年開始又生產(chan) 大巴,及時在產(chan) 品結構上進行了重大調整。

  “2005年我們(men) 銷售額達到33億(yi) 元,淨利潤也隻有7000萬(wan) ,利潤率非常低,但在同行業(ye) 比較,我們(men) 的利潤率屬於(yu) 比較高的。如果當初不對產(chan) 品結構進行調整,就不會(hui) 有現在的‘小金龍’。”葉宏廷說,“小金龍”始終把選擇合適的產(chan) 品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重要經營策略。

  近年來,“小金龍”以年均開發近20個(ge) 新產(chan) 品的速度,較好地適應了市場需求的變化,成為(wei) 國內(nei) 產(chan) 品係列最為(wei) 齊全的客車製造商,客車銷量連續3年居國內(nei) 同行業(ye) 第二位。

  正因為(wei) 如此,“小金龍”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規模適度,滾動發展”的發展模式。

  在他們(men) 看來,“穩定出效益”永不過時。這其實已經不是一條簡單的企業(ye) 發展策略,在當前客車市場風雲(yun) 變幻,許多客車企業(ye) 大起大落之際,“穩健發展”已經成為(wei) “小金龍”塑造品牌形象、培養(yang) 客戶忠誠度的一個(ge) 重要方式。 當前國內(nei) 客車市場的一個(ge) 顯著特征,是客戶在選擇產(chan) 品時往往把性價(jia) 比作為(wei) 最重要的衡量指標。

  廈門金旅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其建認為(wei) ,在這種條件下,產(chan) 品的品質保證和售後服務,是除了價(jia) 格之外,最能在競爭(zheng) 中占領先機的因素。而一些客車企業(ye) 為(wei) 了搶占市場,不斷壓低價(jia) 格,結果耐用性和售後服務都無法得到保證。“小金龍“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以自己“穩健發展”的形象給消費者以足夠的信心,從(cong) 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ge) “低調”的高招。

  技術創新:長遠的投入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未來的幾年內(nei) ,客車行業(ye) 將迎來一個(ge) 大的發展期。 宏觀層麵的利好消息不斷。一是高速公路快速發展,對高速客車需求不斷上升。二是旅遊業(ye) 的發展有目共睹,旅遊客車的需求不僅(jin) 在數量上增長很快,而且人們(men) 對於(yu) 旅遊舒適性要求的提高,同樣對高檔旅行車產(chan) 生了更大的需求。三是2008年奧運會(hui) 、上海世博會(hui) 等即將到來,帶動大城市“公交優(you) 先”戰略實施,城市公交用車成為(wei) 客車業(ye) 一個(ge) 新的增長點。

  然而,引人關(guan) 注的是,2005年的客車市場銷售停止了多年來的增長勢頭,甚至出現了下滑的現象。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對客車行業(ye) 產(chan) 銷量前53家客車企業(ye) 的銷量統計,5米以上客車2005年的銷量為(wei) 109811輛,比2004年的110803輛下降了0.9%,如果扣除出口增長因素對全年銷量的貢獻(保守估計出口增量超過2300輛,出口貢獻至少超過總銷量的2%),從(cong) 國內(nei) 客車市場的角度來看,2005年客車市場的需求量比2004年下降3%以上。

  “這隻能說明,客車企業(ye) 的產(chan) 品並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一些客戶需求因為(wei) 找不到合適的產(chan) 品而被壓抑了。”葉宏廷認為(wei) ,關(guan) 鍵的原因在於(yu) 國內(nei) 客車行業(ye) 習(xi) 慣於(yu) 打價(jia) 格戰,而在技術創新方麵缺乏長遠的投入。

  “在中國,客車製造還屬於(yu) 一個(ge) 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ye) 。”如果不
是專(zhuan) 業(ye) 人士,你很難理解這句話。葉宏廷告訴記者,客車行業(ye) 的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匹配技術和外觀設計方麵,總體(ti) 水平還比較低。而近年來客車行業(ye) 的增長點,無論是高速客運、豪華旅行車還是新型城市公交,都對客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國內(nei) 企業(ye) 普遍缺乏在核心技術方麵創新的能力,如果為(wei) 了提高質量全盤引進國外成熟技術,則高昂的價(jia) 格又讓國內(nei) 用戶望而卻步。

  “這個(ge) 時候,誰在技術創新上領先一步,誰就在競爭(zheng) 中占據了主動。”廈門金旅的管理層在這個(ge) 方麵達成了統一的認識。他們(men) 每年把銷售收入的5%用於(yu) 研發經費,購置先進的產(chan) 品開發試驗設備,在全國範圍內(nei) 不拘一格廣招人才,並不惜巨額投入嚐試與(yu) 國外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新車型。

  客車輕量化研究是“小金龍”近年來致力解決(jue) 的一個(ge) 問題。廈門金旅總工程師張焱告訴記者,客車滿載重量每降低100千克,百公裏油耗將降低0.03升,因此降低整車重量具有重要的經濟價(jia) 值。“小金龍”從(cong) 車身結構角度自主研發了全承載車身客車,該車整車重量較已往同類車型降低1噸左右,大大降低了油耗。

  加強整車環保方麵的研究,減少客車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是另一個(ge) 研究的重點。廈門金旅開發了混合動力電動客車,比普通柴油發動機油耗降低30%,整車運行過程的汙染排放降低70%以上。這些方麵長期不懈的研究,獲20多項國家專(zhuan) 利,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全承載技術、混合動力客車技術、低入口公交車技術、清潔燃料客車技術等使得廈門金旅在國內(nei) 客車行業(ye) 處於(yu) 領先地位。

  “雖然每年1億(yi) 多元的研發投入,負擔比較重,但這是企業(ye) 發展的長遠投資。如果不舍得在這方麵投入,企業(ye) 就會(hui) 喪(sang) 失先機。我們(men) 管理層的共識是,寧可利潤少一點,開發費用不能少。”葉宏廷說。多年來的持續投入,已經為(wei) “小金龍”在善於(yu) 多變的市場進程中默默地積蓄著優(you) 勢,未來幾年,這種優(you) 勢無疑將更加凸顯。

  資源整合:主動的洗牌

  和汽車工業(ye) 其他領域尤其是小轎車領域不同,客車行業(ye) 的領先者“三龍一通”都是我們(men) 的自主品牌,而合資企業(ye) 在經過短時間的風光之後,因為(wei) 難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大都成為(wei) 二線品牌,已經沒有往日的輝煌。倒是“小金龍”等原來的幾家老牌企業(ye) ,在市場的磨礪下卻愈發顯出活力來,龍頭企業(ye) 的品牌形象已經奠定,成為(wei) 行業(ye) 調整的主導者。

  宏觀政策也在傳(chuan) 導這方麵的信號。2006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客車整車企業(ye) 生產(chan) 資格要求》征求意見稿,對客車整車企業(ye) 生產(chan) 資格提出了新要求,此舉(ju) 意味著客車企業(ye) 準入製度將實施。原先一些資質不夠的改裝廠向某些有客車整車生產(chan) 資格的企業(ye) 購買(mai) 合格證,進行客車組裝,形成低價(jia) 位競爭(zheng) ,嚴(yan) 重擾亂(luan) 市場競爭(zheng) 秩序。特別是輕型客車市場,據業(ye) 內(nei) 人士算,這類非法輕型客車占總產(chan) 量的一半左右。征求意見稿中明確了客車整車企業(ye) 的準入門檻,一些無法滿足條件的客車整車企業(ye) 將被撤銷整車生產(chan) 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