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宇通客車,有許多一個(ge) 家庭都在宇通上班的職工,這構成了一種比較奇特的現象,日常的各種標準還能得到有效執行嗎?老呂一家子向我們(men) 敞開了心扉……
呂社宏:現焊裝車間工段長,76年進宇通,今年52歲,負責160名焊工。
呂社宏之女,今年25歲,中專(zhuan) 畢業(ye) ,學的是財會(hui) 專(zhuan) 業(ye) ,進宇通六年,在材料處做成本會(hui) 計工作。
我是76年進宇通的,那時是計劃經濟體(ti) 製,那時候什麽(me) 都沒有,就是一張標準圖紙,你就照著標準圖紙幹就是了,不允許你有任何改進,全中國生產(chan) 的客車都一樣。
我從(cong) 農(nong) 場當知青進宇通客車就當焊工,當時的工作就是把大梁全部分解掉,再加長再鉚起來,當時,幾乎全中國的客車廠都是這樣幹的。
通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宇通客車逐漸也有了自主的開發權,現在生產(chan) 出的客車跟過去根本沒法兒(er) 相比。
那時候幹活是計劃經濟,一天你可以不幹活,這一個(ge) 月給你訂30輛的任務,有的離家遠一幹幾天就不來,你幹好、幹壞都有人排著隊要,甚至還要拿批條,牛得不得了。
現在不行了,實行市場經濟了,不管是車間的工人,還是管理層,人人都有危機感。如果你幹的不好,從(cong) 幹部到工人,幹不好都就得下去。宇通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展得這麽(me) 好?還是機製對了頭。
現在國內(nei) 各個(ge) 廠都在搞自主開發權,我們(men) 宇通客車這兒(er) 還有博士後工作站,新技術每年都要推出,客車方麵和全球同步了。現在製造的車有10多萬(wan) 到20多萬(wan) ,甚至50多萬(wan) 的車都有。這說明宇通客車的產(chan) 品係列市場比較寬。上下結構與(yu) 市場發展的平衡性很好。我們(men) 工人能沒幹勁嗎?!

宇通車間
現在車間年輕人多。新車推出的節奏也快,客車的機械化程度不是太高,骨幹力量可以占到三分之一。
我們(men) 實行的是員工三級培訓:先工段培訓、然後是公司培訓,車間是二級培訓,班組是三級培訓。
不管是誰,剛到新崗位必須培訓,一級、二級是強製性的。然後,再進行一級、二級集體(ti) 培訓,而三級培訓則是師傅手把手的帶。
師傅帶徒弟,必須跟著師傅,最少三個(ge) 月以後,看他的技術怎麽(me) 樣,能頂崗了才可以頂崗,三個(ge) 月以後通過考試,看你能不能達到頂崗,如果達不到就不行。
去年出口古巴是宇通客車麵臨(lin) 出口步伐最快的階段。發展越快,產(chan) 品質量的重要性就應該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體(ti) 現出來。
您剛才看到看版了吧,每天的質量通報和階段性工作評議那上麵都有,160人每天都有人看,不能落。
我對這160人的了解,要超過對家人的了解,誰的技術好,誰帶什麽(me) 人,怎麽(me) 帶,都要全盤考慮。公司、車間、工段、都有培訓計劃,它是維係宇通客車產(chan) 品標準的一個(ge) 安全通道,這個(ge) 通道,在我這160人中就要考慮,怎麽(me) 靠標準,怎麽(me) 靠師傅帶徒弟,怎麽(me) 靠日常的班前會(hui) 調動積極性,讓焊裝車間所有的工作齊頭並進。
我教出來的1個(ge) 徒弟,現在一個(ge) 人帶了7個(ge) 徒弟,他有輻射效應,最近他剛從(cong) 古巴回來,待了3個(ge) 月,這回他又有黑皮膚的外國徒弟了,再過1個(ge) 月,他要去伊朗,在德黑蘭(lan) 宇通新建了一家組裝廠。
我的這個(ge) 徒弟目前還承擔著160人的焊工三級培訓,他是我們(men) 這兒(er) 的"林教頭"。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的進,走的出,脾氣好,善教人,替我的工作分擔了不少的壓力。這樣的徒弟越多越好,符合宇通客車發展的需要。
呂社宏的徒弟任少卿,今年30歲,在古巴呆了三個(ge) 月,剛回來。下麵是與(yu) 他的對話。
你對古巴印象如何?
任少卿:見了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然後是宇通。
在古巴的這三個(ge) 月,印象最深的是什麽(me) ?
任少卿:古巴人對宇通的產(chan) 品印象非常深刻,在此之前,也有奔馳、MAN,還有沃爾波沃也采取組裝的方式。但是,宇通進去以後,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大街小巷跑的都是宇通。十分湊巧的是,宇通客車合作組裝的工廠恰恰是用的是奔馳和沃爾沃的組裝廠。
但是,我們(men) 宇通客車生產(chan) 的量要大,第一批是300台,目前已將幹了200多台,第一個(ge) 月時間幾乎是在熟悉各個(ge) 工位的情況,第二到第三個(ge) 月是正式組裝。
你怎麽(me) 看待宇通客車走出海外?
任少卿:作為(wei) 中國製造的產(chan) 品,宇通客車是一個(ge) 典型的代表,作為(wei) 宇通在河南生產(chan) ,是我們(men) 河南中原人的驕傲。
你怎麽(me) 理解現在這個(ge) 崗位和宇通走出海外之間必然的聯係?
任少卿:每一個(ge) 宇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崗位,我的崗位是焊工。現在焊裝車間裏有160人,我的技術是拔高的,我帶了7個(ge) 徒弟,這7個(ge) 徒弟已經形成了良性的循環,形成了三個(ge) 梯隊結構。我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做三級的普及培訓教育。
質量和免檢之間是一個(ge) 什麽(me) 關(guan) 係?
任少卿:我是96年進來的,從(cong) 鄭州技工學校畢業(ye) ,當時一個(ge) 班是27個(ge) 人,進來後就在焊裝車間,當時我的師傅就是呂社宏。
如果從(cong) 產(chan) 品的角度講,車子結實不結實,耐用不耐用,都是從(cong) 我們(men) 焊工手裏製造出來的,但是,在它的背後:實際上,還是由宇通品牌的市場長久性,決(jue) 定了宇通客車的發展大與(yu) 小,高與(yu) 低,快與(yu) 慢,品質的好與(yu) 壞,最直接的就是決(jue) 定這現在每個(ge) 職工的飯碗。
目前在焊工這個(ge) 崗位壓力大不大?
任少卿:壓力大。主要是來自各個(ge) 環節,包括人的水平參差不齊,每天都必須要抓一些關(guan) 鍵點,尤其是按照技術標準的關(guan) 鍵點。
新技術在宇通客車上的不斷應用,對於(yu) 我們(men) 現場工人來說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提升和考驗,也是通過新材料和對新車技術的推廣,讓新的宇通人認識到:沒有新技術,沒有新品質,沒有新工藝,就不會(hui) 取得更大的市場。
我們(men) 最近剛接到烏(wu) 克蘭(lan) 市場的300台訂單。烏(wu) 克蘭(lan) 市場的產(chan) 品特點是要耐高寒,同時,所有的鋼板不僅(jin) 要耐風雪的腐蝕,還要對門窗的橡膠條進行新材料的處理,否則在高寒地區容易脆斷老化。這些我們(men) 已經做了有針對性的產(chan) 品市場調整。
現在,我帶的隊伍、員工的素質是比較高的,能夠令行禁止有敬業(ye) 的精神,不管任務來了,這個(ge) 訂單非要你,沒人有意見,也沒有給我報加班,團隊精神也非常好,不管哪個(ge) 環節出問題了。今天這兒(er) 人少,從(cong) 這個(ge) 工位調到那個(ge) 工位幾個(ge) 人,沒有一點問題,素質比較高,全廠基本都是這樣。
呂社宏和單鬆洲在工作對接與(yu) 管理層麵是一對"冤家"。一個(ge) 是幹的,一個(ge) 是管的。
單稱:我肯定是堅持質量,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不管是誰,誰說什麽(me) 也不慣用。
呂:我有時候,對剛進廠不太熟悉工序和焊接有氣泡不均勻表皮質量沒看住的,實行扣分製!但我還要替他們(men) 說話,最終是為(wei) 了鼓勵他們(men) ,給他們(men) 信心。我和單在溝通時會(hui) 先爭(zheng) 後吵最後在"和平"中解決(jue) 。
在和單與(yu) 呂溝通時,得出的結論是:宇通客車要品質第一、安全第一、性價(jia) 比第一的走出國門。無論是在職工食堂吃中午飯,還是在熱火朝天的焊工生產(chan) 線,都會(hui) 令人感到樸實肯幹的中原人--宇通客車在腳踏實地的、默默無聞的把產(chan) 品質量的根基牢牢的紮在鄭州十八裏河這塊土地上。而向市場張揚的卻是"中國製造"--耐用是金的核心理念。
中午吃飯時,在職工食堂門口見到了呂社宏的女兒(er) 呂曉璐,她特別靦腆,外觀特別瘦,問什麽(me) 話不敢正視,她爸說,女兒(er) 在家也這樣,她跟我的話不多,跟她媽媽還撒嬌呢。
我剛才問你父親(qin)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幹什麽(me) ?
你父親(qin) 說:工間操和班前會(hui) ,總共15分鍾,有10分鍾是做廣播體(ti) 操,有五分鍾是班前會(hui) ,班前會(hui) 最主要的要點是要總結前一天的工作。
同時,還要表揚和批評在160人當中最有特點的事,你得歸納出來。所以,每天班前會(hui) 就成了重要的溝通場所,既有表揚的也有批評的,我認為(wei) ,這也是現在宇通客車企業(ye) 文化的特點,也是體(ti) 現我們(men) 河南人最直接、最忠厚的一種方式。
從(cong) 參加工作到現在,你認為(wei) 宇通最大的變化是什麽(me) ?
呂曉璐:剛上班時,用的是算盤,現在是高速運轉的計算機。由手工到信息化管理的本身就是一個(ge) 最大的變化。
這個(ge) 變化最基本的應該是什麽(me) ?
呂曉璐:說明宇通在近十年發展過程中,把握住了市場和發展的機會(hui) 。
成本管理和質量它們(men) 倆(lia) 之間是一個(ge) 什麽(me) 關(guan) 係?
呂曉璐:質量離不開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要依托質量平台,製造出更好的產(chan) 品,讓宇通走出海外。
呂社宏之女呂曉璐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管理客車的窗用鋁線壓條,每個(ge) 月的庫存周轉量需要幾百萬(wan) 元,材料基本上是從(cong) 本地采購,河南有比較大的鋁業(ye) 公司,這些鋁條的尺寸不一樣,需要對這些規格不同的尺寸要熟悉,還要知道它們(men) 放在在哪個(ge) 貨架和部位,這樣才有利於(yu) 管理。
一個(ge) 是師徒二人親(qin) 如父子,一個(ge) 是親(qin) 生女兒(er) ,三個(ge) 人的工作質量和執行力以及對宇通客車所承擔的質量責任各有不同,但是在近十年的宇通客車快速發展之中,從(cong) 這三位普通的宇通人身上,體(ti) 驗到了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基石--耐用是金則給與(yu) 了十分有力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