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綜合首頁...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快報  
湯玉祥:用創新打造國際化的宇通
孟 莉

  
  商務部機電司副司長張驥,是湯玉祥在本屆中國汽車創新論壇上最想見到的人之一。隨著宇通客車出口量的迅速增長,整車出口的運力保障和海外市場風險防範等問題,非常現實地擺在了湯玉祥麵前。作為(wei) 鄭州宇通企業(ye) 集團總裁,他希望通過與(yu) 相關(guan) 政府主管部門的積極溝通和配合,使問題盡快得到圓滿解決(jue) ,為(wei) 宇通乃至中國客車的出口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在湯玉祥的手上,宇通已經從(cong) 一個(ge) 地方小廠成長為(wei) 中國客車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他的下一個(ge) 目標是,讓宇通走出國門,成長為(wei) 一個(ge) 國際化的商用車企業(ye) 。對於(yu) 當今的中國客車行業(ye) 來說,領軍(jun) 型企業(ye) 的國際化之路顯然具有示範意義(yi) 。而這,必然給宇通的創新能力帶來更多的挑戰。

  "企業(ye) 必須準確把握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運用各種合理方法,實現自己的目標。"4月28日晚,剛從(cong) 鄭州飛到北京的湯玉祥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做企業(ye) 一定要順應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

  記者:從(cong) 一個(ge) 年銷售收入6000萬(wan) 元的地方小廠,發展到年銷售收入超過90億(yi) 元的中國客車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宇通近10年的發展有目共睹。作為(wei) 宇通集團的"主帥",您認為(wei) ,創新在宇通快速發展中起到了什麽(me) 樣的作用?

  湯玉祥:說句實話,我們(men) 現在所做的隻能算是低級創新,但低級創新的難度也不小。做企業(ye) 一定要順應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在現實環境下,調動各種資源,創造有利條件,以達到自己的最終目標。

  記者:著名作家餘(yu) 華曾說,一個(ge) 當代中國人40年間就要經曆外國400年的變化。我國客車行業(ye) 的發展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創新意味著調整,而調整難免會(hui) 遇到阻力。據我們(men) 了解,宇通實施信息化工程時,就曾進行了幾次大的組織結構調整。那麽(me) ,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宇通又是如何克服阻力,讓創新精神深入到組織的每一個(ge) 神經末梢,化作每一個(ge) 員工的自覺行動呢?

  湯玉祥:在企業(ye) 需要變革的時候,作為(wei) 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肯定不能不進行變革。我們(men) 的方法隻能是"不換思想就換人",這是一種正常的管理手段。

  記者:人員調整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關(guan) 鍵是如何能在不斷的調整中保持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持續穩定發展。

  湯玉祥:這不是難事。經過這麽(me) 多年,我對宇通這支隊伍的把握能力還是有的。我知道什麽(me) 人能幹什麽(me) 活,可以通過調整達到目標。

  沒有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發揮不了作用

  記者:提起客車整車生產(chan) ,更多人的理解可能是:將采購來的底盤或發動機、變速器等總成"組裝"在一起,然後扣上一個(ge) "殼"。這種方式也使得國內(nei) 的客車產(chan) 品越來越同質化。您認為(wei) ,客車企業(ye) 應該如何進行技術創新?

  湯玉祥:不論是改裝車廠還是整車廠,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同行不同利。這說明,差異化也是創新。不管從(cong) 事什麽(me) 行業(ye) ,能通過差異化來滿足市場需要就能成功。做改裝車也不是沒有技術難度和創新需要的。

  記者:目前來講,您認為(wei) 宇通的核心技術是什麽(me) ?

  湯玉祥:目前中國客車行業(ye) 不存在壟斷性的技術優(you) 勢,最多存在短期的技術占有、技術先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e) 僅(jin) 僅(jin) 依靠技術達到提升是不現實的。產(chan) 業(ye) 化的東(dong) 西需要綜合競爭(zheng) 力。即使企業(ye) 擁有再先進的技術,如果不能把它創造成價(jia) 值也沒有用。

  對企業(ye) 來說,隻有技術創新是解決(jue) 不了問題的。技術創新能夠解決(jue) 問題的基礎,是管理創新能夠實現技術創新的價(jia) 值。沒有管理的創新,技術創新也發揮不了作用。這又涉及技術隊伍、工人隊伍、管理隊伍的建設。

  渠道可以決(jue) 定命運
  記者:我們(men) 感覺,宇通這兩(liang) 年在營銷創新上也做了許多事情。您在這方麵有什麽(me) 體(ti) 會(hui) ?

  湯玉祥:在營銷上,我們(men) 做了兩(liang) 件事:一是對市場環境要有一個(ge) 清晰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二是對自己的隊伍要有一個(ge) 清晰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兩(liang) 者結合起來,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國內(nei) 客車企業(ye) 有的以經銷為(wei) 主,有的以直銷為(wei) 主。相比之下,走經銷更容易一些,但宇通一直堅持以直銷這主,80%是直銷。為(wei) 什麽(me) 呢?我認為(wei) ,這是宇通長期渠道管理的需要。

  渠道可以決(jue) 定命運。對此,我有深刻的體(ti) 會(hui) 。論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國美、蘇寧、大中沒法和海爾、長虹相比。它們(men) 之所以能跟海爾、長虹這樣的企業(ye) 抗衡,就是因為(wei) 手中掌握著渠道。

  隊伍建設是國際化的基礎

  記者:從(cong) 去年開始,宇通的海外戰略明顯提速。我們(men) 聽說,海外市場部門是宇通人員增長最快的部門。

  湯玉祥:現在還不行。雖然出口形勢不錯,但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這支隊伍還不像我們(men) 國內(nei) 的隊伍那樣成熟。

  記者:不斷擴大海外市場、建設國際化企業(ye) ,必然對宇通的創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您認為(wei) ,宇通開拓海外市場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是什麽(me) ?創新的重點和難點又在哪裏?
湯玉祥:產(chan) 品出口與(yu) 國際化還差得遠,國際化的關(guan) 鍵是體(ti) 係和隊伍的能力。國外的環境和國內(nei) 大不相同,而且千差萬(wan) 別,如何提高管理的精度是個(ge) 難題。目前,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是人力資源沒跟上。

  人才的管理,包括應用、培養(yang) ,都不是那麽(me) 快就能見效的。我們(men) 正采用兩(liang) 條腿走路的辦法鍛煉這種能力:一方麵引進人才,讓他們(men) 盡快融入到宇通的企業(ye) 文化中;另一方麵就是自己培養(yang) 人才,把人員大量往外派。

  記者:現階段,中國客車出口麵臨(lin) 的最大困難是什麽(me) ?

  湯玉祥:各國在文化、經濟上的千差萬(wan) 別,給我們(men) 的出口帶來了很大的潛在風險。而國際化信息的不對稱,又加劇了這種風險。我們(men) 希望,有關(guan) 部門能夠在保險體(ti) 係和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方麵,更多地為(wei) 企業(ye) 提供服務。

  中國的商用車很有希望。現在,國內(nei) 幾大客車廠都具備了出口的能力,包括開發、產(chan) 品及管理上。但要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客車品牌,道路還很艱難。

  記者:宇通今年的出口目標是多少?

  湯玉祥:去年我們(men) 出口了1000多輛客車,今年的目標是3000輛。

  記者:我們(men) 注意到,宇通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創造了中國客車業(ye) 的許多第一,包括創造性地推出臥鋪客車、在客車企業(ye) 中第一家上市、建成亞(ya) 洲最大的客車生產(chan) 基地、拿下出口"第一大單"等。您能否簡單概括一下宇通創新理念的精髓?

  湯玉祥:任何創新都必須適應企業(ye) 發展的實際,順應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實際,以達到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