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網絡資訊 
節能逼迫公交改革 將向非公資本開放
易強
  
  未來的改革,將鼓勵社會(hui) 資本包括境外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托經營等方式參與(yu) 公共交通;鼓勵和支持公共交通企業(ye) 采取盤活現有資產(chan) 、改製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

  “建立節約型社會(hui) ,是政策出台的大背景。

  中央希望到了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現在降20%。公交優(you) 先是一個(ge) 具體(ti) 措施。”國家發改委研究員王東(dong) 明在接受《財經時報》專(zhuan) 訪時所說的“政策”,指的是9月23日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六部委提出的《關(guan) 於(yu) 優(you) 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份4500字的《意見》提出,地方政府在投資、用地、行政管理等方麵,要優(you) 先考慮公共交通的發展。

  隨後,在10月末,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曾培炎先後批示,強調“優(you) 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思路。

  對公交運營商及其股東(dong) 來說,這無疑是一個(ge) 好消息。而對生活在京滬等大都市、深受交通擁堵之累的居民來說,如果政策最終能夠落實,則是簡單而重要的幸福——每天能多幾分鍾睡覺、晚幾分鍾上班、早幾分鍾到家。

  這是一項艱巨的係統工程,但嚴(yan) 峻的現實使其不得不為(wei) 。

  落實中央節能政策

  中國的GDP僅(jin) 僅(jin) 占全球4%,但資源消耗量占全球的比重,原油為(wei) 7.4%、原煤31%、鐵礦石30%、氧化鋁25%。在8個(ge) 高耗能行業(ye) 中,單位GDP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

  這組數據是今年8月底的時候,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嶽透露的。他非常擔心,長此以往,非但資源將無法承載,可持續發展戰略也將難以實現。

  正因為(wei) 如此,6月27日,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和部委節約能源、水資源、原材料乃至土地,同時還表示,將盡快出台節約資源的法律和政策。

  到了十六屆五中全會(hui) ,中共中央對此再加強調。不久前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部委優(you) 先發展公交的《意見》,是中央精神具體(ti) 化的體(ti) 現之一。實際上,國務院6月27日的通知已提出,相關(guan) 政府部門要加緊研究,製定優(you) 先發展公交的具體(ti) 措施。

  公交要發揮更大作用

  油價(jia) 高企已對交通業(ye) 造成影響。對此,財政部長金人慶並不否認。在上月舉(ju) 行的G20部長會(hui) 議上,他表示除了鼓勵生產(chan) 低能耗汽車外,政府將把發展公交運輸業(ye) 放在首位。

  不過,要將這個(ge) 政策落到實處,在操作中仍有許多困難。在這方麵,北京市政府有切實感受。

  在1992年的時候,北京市曾製定過計劃,希望到了2000年,在居民出行比例構成上,公交車能達到38%、地鐵能達到7.8%,但後來的結果是,分別隻達到22%和3.3%。

  超過指標的是出租車和小客車。二者占出行比例的比重,在2000年分別為(wei) 4.8%和23.3%,而原先的計劃分別是1.6%和4.8%。

  公交發展相對落後。實際上,即便到了2004年年底,北京公交出行比例也僅(jin) 為(wei) 26%。北京市副市長劉誌華認為(wei) ,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有許多。

  5月中旬,劉誌華與(yu) 市人大環資委委員,曾對公交係統做過考察。結果發現至少有四個(ge) 因素,製約著公交的優(you) 先發展,包括對公交定位的認識不統一、公交係統的整合不到位、公交票價(jia) 改革的滯後以及公交法律法規的不健全。

  財政投入向公交傾(qing) 斜

  其他城市公交的發展,也同樣受這些因素製約。《意見》則針對這些因素。

  它明確要求各地及相關(guan) 部門,確立公交的優(you) 先地位。“充分發揮公共交通運量大、價(jia) 格低廉的優(you) 勢,引導群眾(zhong) 選擇公共交通作為(wei) 主要出行方式”。

  以北京市為(wei) 例,公交投資力度將明顯加大。《財經時報》得到的數據是,預計2010年以前,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公交設施所占的份額,將從(cong) 18%提高到50%。

  而興(xing) 建地鐵的積極性,已凸顯地方的投資衝(chong) 動。在今年獲批建設地鐵之後,杭州、沈陽、武漢、哈爾濱以及成都,早已經幹得熱火朝天。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當地的GDP.這些有著投資衝(chong) 動的城市,被要求完善公交基礎設施,加強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同時,保障公交的道路優(you) 先使用權,推出公交優(you) 先車道。

  公交運營結構將因此優(you) 化。六部委的意見是,大力發展公共汽(電)車,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適度發展大運量快速公共汽車係統。

  經濟補貼政策將確立

  最令公交公司興(xing) 奮的,是經濟補貼、補償(chang) 政策將最終確立。高居不下的油價(jia) ,已使這些公司受損。

  在美國,高油價(jia) 使公交係統今年額外增加75億(yi) 美元的成本。美國的公交部門正在考慮削減服務、解雇員工和提高票價(jia) 來應對油價(jia) 的不斷上漲。

  而中國的公交係統,將引進成本費用評價(jia) 以及政策性虧(kui) 損評估製度,以方便政府進行補貼。在兼顧到社會(hui) 效益的同時,公交票價(jia) 也將進行適當調整。

  不過,單靠政府加大投入,顯然並不利於(yu) 公交的發展,因此,《意見》提出要改革投融資體(ti) 製。

  鼓勵社會(hui) 資本包括境外資本以合資、合作或委托經營等方式參與(yu) 公共交通投資、建設和經營。鼓勵和支持公共交通企業(ye) 采取盤活現有資產(chan) 、改製上市等方式籌集資金。

  這是今年2月29日出台的、國發(2005)3號文的細化。這份文件告訴資本家們(men) ,市政公用事業(ye) 和基礎設施業(ye) ,已經向他們(men) 敞開大門。

  文件的全稱是《關(guan) 於(yu) 鼓勵支持和引導個(ge) 體(ti) 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它為(wei) 非公資本進入公共交通領域,掃除了製度障礙。

  向非公資本開放

  國務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加快完善政府特許經營製度,規範招投標行為(wei) ,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yu) 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汙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ye) 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yu) 運營。”

  相關(guan) 產(chan) 權製度也將改革。在規範轉讓行為(wei) 的前提下,具備條件的公用事業(ye) 和基礎設施項目,可向非公企業(ye) 轉讓產(chan) 權或經營權。鼓勵非公企業(ye) 參與(yu) 公用事業(ye) 產(chan) 權製度改革。

  從(cong) 商務部了解到,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指導目錄中,已經規定公交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將對外資較大程度開放。

  具體(ti) 包括:公交隧道挖掘機製造、城市地鐵暗挖設備製造、城市快速軌道交通運輸設備製造,以及公路旅客運輸、出入境汽車運輸、水上運輸、鐵路貨物運輸、鐵路旅客運輸等方麵。

  在基礎設施項目方麵,還包括公路、鐵路、獨立橋梁和隧道、輪渡設施的建設、經營等。

  王東(dong) 明表示,公交優(you) 先發展的政策,必須使公交工具舒適、方便、快捷,這樣才能吸引居民乘坐,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

  “這需要一係列的配套政策作為(wei) 補充。對此,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正在研究。”





 
中通客車精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