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網絡資訊 
走公路 話發展——老百姓眼中的“村村通”
  秋日的港城大地,處處是豐(feng) 收的沃野。一條條新修的水泥路,穿越工廠店鋪、田間果園,串聯起一個(ge) 又一個(ge) 村莊。

  沿著一條條平整的村路,記者走進村莊農(nong) 戶、田間地頭,聽老百姓用最樸實的話語拉拉他們(men) 的“村村通”。

  出門不踩泥,辦事有車坐

  五蓮縣許孟鎮有個(ge) 坐落在大山裏麵的小村莊叫佛堂村,由於(yu) 交通不便,過去在該村幾乎見不到汽車,自從(cong) 去年該村通了公路,山外的五彩世界一下子近在眼前,村裏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外出賣貨,原本沉寂的村子熱鬧了起來。記者去采訪時,村裏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緊拉著記者的手說:“沒想到我這代人還能看到鋪上水泥路,坐上車,全村人的夢想終於(yu) 成真了”。

  “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就是好,就拿我來說吧,天天外出打工,騎著摩托車,路不好是最頭疼的事。”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的嵐山區安東(dong) 衛街道,記者在路上遇到一個(ge) 小夥(huo) 子,他聊起“村村通”來顯得神采飛揚,“我們(men) 這些在外打工的特感謝‘村村通’,原來路不好走,根本不能天天回家,家裏有什麽(me) 事也不方便幫忙。自打村裏通上了路,嘿,走著那個(ge) 舒坦,別的不說,現在就能每天騎著摩托回家了。”

  “俺們(men) 的村在山坳裏,原來出個(ge) 門要走老遠的路,現在坐著公共汽車,出門和城裏人一樣便利呢。”在莒縣——楊家溝客運線路的一輛客車上,一位姓崔的大娘高興(xing) 地說。與(yu) 農(nong) 村公路改造同步實施的村村通客車工程,解決(jue) 了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尤其是一些邊遠地區群眾(zhong) 的出行難、就醫難和上學難問題。五蓮縣有個(ge) 村莊離小學2公裏,以前每逢雨雪天,道路泥濘,無法通行,孩子上學就成了問題,通路通車後,孩子們(men) 可以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上學、回家了。

  種的瓜果和蔬菜,好運也好賣

  “我們(men) 是莒縣最大的蔬菜瓜果區,是國家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項目區。要說對‘村村通’的感受,我們(men) 的體(ti) 會(hui) 最深。”莒縣陵陽鎮黨(dang) 委委員、武裝部部長嶽海洪感慨地說。“前年春天道路沒硬化前,農(nong) 產(chan) 品不能及時運出去,好品種賣不上好價(jia) 錢,遇有雨雪天氣更是運不出去,群眾(zhong) 都為(wei) 這事犯難發愁。路修好了以後,交通條件改善了,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我們(men) 的蔬菜瓜果價(jia) 格上漲了不少,農(nong) 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陵陽鎮楊家址坊村的史玉學也有同感:“我們(men) 村原來是100多個(ge) 大棚,修好了路後,大夥(huo) 一看,蔬菜瓜果好運又好賣,一下子增加了400多個(ge) 大棚,如今村裏90%以上的農(nong) 戶都有大棚。”

  “我們(men) 村是個(ge) 小山村,路不通車不通,自打去年我們(men) 村通上了水泥路,村裏種的櫻桃、板栗全運出去了。信不信,光我們(men) 村的幾畝(mu) 櫻桃樹就收入好幾萬(wan) 元,現在全村老少都笑著奔小康,群眾(zhong) 打心眼裏感謝‘村村通’。”五蓮縣鬆柏鄉(xiang) 竇家台子村的陳為(wei) 江說。

  不管是山還是海,靠著大路火起來

  “五蓮山、九仙山上到處都是美景,可原來是土路,上山不方便,再好的美景也沒人來看。”九仙山管委會(hui) 規劃建設局局長侯文登說,“自從(cong) 修了路之後,我們(men) 風景區的效益非常好,直線上升,旅遊收入翻了好幾番,一年下來,共接待遊客10萬(wan) 多人次,僅(jin) 門票收入就非常可觀。”“不管是山還是海,靠著大路火起來。”嚐到甜頭的老百姓高興(xing) 地編了順口溜。“村村通油路”工程,在百姓的眼裏,通的不僅(jin) 是一條條看得見的路,而且還為(wei) 一個(ge) 個(ge) 山村打開了與(yu) 市場經濟接軌的通道,吹進了市場經濟的商機和活力,帶來了現代文明的和煦春風。
 
中通客車精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