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網絡資訊  
北京交通遠景目標確定 提升公交吸引力

  核心提示

  “解決(jue) 北京的交通擁堵,近期利用現有設施,提高管理能力,就可以釋放出大量的潛力。遠期通過結構調整,引導大家乘坐公共交通。”談到北京未來交通的話題時,市規劃委副總規劃師、總規修編辦主任談緒祥直截了當地說。

  他用十六個(ge) 字向記者介紹了北京2020年交通的遠景目標,“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適、節能環保”。它意味著到2020年,北京交通結構趨於(yu) 合理,公共交通成為(wei) 城市主導客運方式,出行的選擇性增強,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緩解和改善。《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04年-2020年)》確定,公共交通優(you) 先,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實施區域差別化交通政策,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扭轉交通結構逐步惡化的趨勢,使公共交通成為(wei) 城市主導交通方式。

  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全市民用機動車擁有量將達到500萬(wan) 輛左右,全市出行總量將達每天5200萬(wan) 至5500萬(wan) 人次。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出行總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軌道交通及地麵快速公交承擔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今年相關(guan) 部門工作重點

  市建委:重點引導交通節能

  今年,加快城市交通、奧運場館周邊道路及市政工程建設已經確定為(wei) 市政府的建設重點。市建委有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今年市政府投資47億(yi) 元,用於(yu) 交通設施建設,比2004年計劃增長27%。

  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重點保障四個(ge) 方麵

  這些資金重點保障四個(ge) 方麵,即:軌道交通工程、奧運相關(guan) 道路及配套市政工程、城市主幹道和連接線、公交交通場站。其中,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主要是地鐵四、五、十號線(含奧運支線),全年共投資20億(yi) 元。奧運相關(guan) 道路及配套市政工程建設,主要包括運動員村路、中一路、老山南路、老山北路、五環輔路等。城市主幹道和連接線建設,重點實施南中軸大容量公交道路、朝陽路、成壽寺路、廣渠路、通惠河北路、藍靛廠南路、阜通東(dong) 大街、南馬連道路、東(dong) 北城角聯絡線、西客站南路等。公交交通場站建設,主要實施一畝(mu) 園、西客站公交樞紐和王佐、單店公交站等項目。

  50億(yi) 元用於(yu) 郊區的基礎設施

  此外,今年市政府還將投資50億(yi) 元用於(yu) 郊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向郊區的50億(yi) 元的建設內(nei) 容包括:郊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重點實施衛星城和中心鎮道路、供水、供電、燃氣、供熱、汙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郊區農(nong) 民安全飲水和鄉(xiang) 鎮舊村改造等工程。同時重點實施農(nong) 村中小學校教學設施、區縣中心醫院、鄉(xiang) 鎮衛生院等公共衛生醫療項目。

  重點引導交通節能

  除上述繼續實施的基礎設施外,本市交通還向節能方向發展。今年“交通節能”將成為(wei) 政府引導的方向。因此,要在發展城市公交、軌道交通的同時,提高機動車運行效率,減少油耗。今年將製定並組織實施《機動車燃油經濟性限值標準》,實行嚴(yan) 格的市場準入製度,同時加快淘汰耗能高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輛,並支持汽車工業(ye) 的節能技術發展,加大氫燃料電池、生物柴油、LNG以及電動汽車等新技術的研發,及新型節能汽車的產(chan) 業(ye) 化,研究製定本市新車油料消耗量標簽規定。對進入本市的車輛隻有達到油料消耗標準的才可獲得節油標簽上路運行。

  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市場化

  解決(jue) 交通問題,僅(jin) 僅(jin) 依靠市政府投資不能滿足投資規模。到2008年前,北京即將投入運營的近300公裏的軌道交通,除政府投資外,還將吸納社會(hui) 資金。2004年北京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市場化改革首次引入了特許經營方式,目前四號線特許經營實施方案已經獲市政府批準。今年,市政府還將全麵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建設和運營市場化,目前正麵向全球投資者進行五、九、十號線運營權的公開招標,預計四條線路可吸引社會(hui) 資金150億(yi) 元左右。

  公路建設和經營的市場化也將成為(wei) 今年市政基礎設施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今年將采取多種模式,推動新建收費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並在不收費的城市道路、鄉(xiang) 村公路建設中,采取捆綁招標、實行代建製、政府給予投資補償(chang) 等方式,吸引社會(hui) 投資者進入。

  百姓談修編

  豐(feng) 台居民尤女士:軌道交通既準時又方便

  “解決(jue) 現在北京的擁堵,地鐵是最有效的方式。”有過幾年國外生活經驗的豐(feng) 台區政華家園尤女士,對記者談到對《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04-2020)》的感受時說,其實國外上班族無論白領、藍領,都乘坐地鐵上班,既準時又舒適。這幾年北京交通堵,和國外相比,主要是地鐵裏程短,好多地方連公交車都到不了,逼得大家隻能自己買(mai) 車,結果造成了本來想方便反而不方便,而且堵車搞得大家身心疲勞。

  “新規劃提倡公共交通太對了,在新規劃裏我們(men) 也終於(yu) 看到了未來軌道交通的線路可以覆蓋全市。”她說,一些地方在具體(ti) 實施中應該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地鐵站與(yu) 周邊小區的銜接路段,是否應該盡量設置公交車或自行車停車場等。在郊區換乘站是否設置大型公交樞紐,因為(wei) 郊區的居民小區一般都相對獨立,必須開車到地鐵站等。

  望京居民王先生:多中心規劃減輕交通壓力

  “走路就能上班這兩(liang) 年一直是我最大的願望。”現住在望京的王先生說起對北京未來交通的希望,直截了當地說,現在堵車堵得我有時真不願回家。在中關(guan) 村上班的他,盡管路程並不遠,可要“打的”上下班最少也要一個(ge) 小時,就更別提坐公交車了。“一加班,就不願來回折騰,經常在單位湊合著睡上一覺。新規劃要消滅望京這樣的睡城,這樣可以減少上班族的負擔。”

  當記者向他介紹說,新規劃要發展多中心,引導人們(men) 盡量居住在功能區周圍,讓每個(ge) 區域在產(chan) 業(ye) 、人口、交通配置上平衡,減輕原有的城市中心區的壓力後,他表示,就近上班讓大家把更多的精力用於(yu) 工作。當然,家庭轎車也是必備的,可以在節假日為(wei) 他帶來“兜風”的快樂(le) 。

  “一座城市的交通狀況,不僅(jin) 僅(jin) 反映的是道路問題,而是與(yu) 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狀況、百姓習(xi) 慣、交通管理等問題相關(guan) 。”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施衛良對記者介紹說,北京未來的交通,按照七大戰略進行了規劃,包括:

  按照公交為(wei) 導向的城市開發模式,優(you) 先建設聯係新城的大運量快速公交客運走廊;建立京津冀北區域城市間的聯係,統籌區域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和運營;加大政府對公共交通的投資力度的同時,吸引社會(hui) 投資,發展軌道交通和地麵快速公共交通係統;通過樞紐實現航空、鐵路、公路等對外交通、城市交通之間的順暢連接;采取差別化交通政策,在中心城地區特別是舊城,提高公交的同時,加大對小汽車交通管理力度;道路建設重點逐步從(cong) 市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區轉移,引導新城發展,中心城的道路建設重點由快速路、主幹路逐步向次幹路、支路轉移,提高路網整體(ti) 能力和應變能力,舊城道路建設要服從(cong) 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要求;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市民交通意識和交通安全性。

  交通布局調整之一:第二機場選址南部

  北京除按計劃完成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外,還將選址建設首都第二機場。據介紹,第二機場的選址在北京的東(dong) 南方向或者南部,配合選址的進展,還將適時開展與(yu) 新空港配套的集疏運交通設施建設的規劃準備。第二機場的建設,將結合城市及區域發展的需要,通過加快京津冀北地區的協調,促進區域經濟聯係。

  交通布局調整之二:鐵路客運樞紐“四主兩(liang) 輔”

  北京鐵路樞紐在現有的10條幹線的基礎上,規劃京滬、京廣、京哈客運專(zhuan) 線,客運係統按照“四主兩(liang) 輔”總體(ti) 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為(wei) 主要客站,新北京東(dong) 站(通州)、豐(feng) 台站為(wei) 輔助客站,新北京東(dong) 站預留發展條件。北京站與(yu) 北京西站、北京北站與(yu) 廣安門站間以地下直徑線連接。與(yu) 其同步,還將調整鐵路貨場布局,逐步將大型鐵路貨場遷出五環路以外。

  交通布局調整之三:京津間形成“兩(liang) 小時交通圈”

  京津區域將繼續推進快速鐵路建設,規劃以北京為(wei) 中心,以京津為(wei) 軸,以石家莊、秦皇島為(wei) 兩(liang) 翼,構建區域快速鐵路網架,覆蓋京津冀地區的主要城市,加強區域內(nei) 城市職能中心、城市重點發展地區、大型客運交通樞紐之間的聯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為(wei) 中心的“兩(liang) 小時交通圈”。

  交通布局調整之四:公路建成2.2萬(wan) 公裏

  到2020年,北京市公路網絡總裏程將達到2.2萬(wan) 公裏,國道、市道、縣道和鄉(xiang) 道組成的公路,與(yu) 城市道路的交接點在五環路上。公路網絡密度約為(wei) 1.34公裏/平方公裏。其中國道由3條主幹線和8條國道組成,市道由一條環線——五環路、16條放射線、20條聯絡線組成。市道放射線由京承公路、機場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京津第二通道4條高速公路和12條一級公路組成。市道聯絡線由機場第二通道、機場北線、李天路3條高速公路和17條一級公路組成。9個(ge) 客運樞紐組成的公路客運主樞紐體(ti) 係,6個(ge) 一級樞紐和5個(ge) 二級主樞紐構成的貨運樞紐,與(yu) 外省市的鐵路、航空及口岸、貨場相接,構築北京的公路長途客運與(yu) 物流基地。

  交通布局調整之五:2020年建成綜合公交體(ti) 係

  北京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以公共交通為(wei) 主體(ti) 、軌道交通為(wei) 骨幹、多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綜合客運交通體(ti) 係。屆時,由地鐵、輕軌、市郊鐵路等多種方式組成的快速軌道交通網將覆蓋中心城範圍,並連接外圍的通州、亦莊、順義(yi) 、大興(xing) 、房山、昌平等新城,最終形成19條線路、570公裏左右的軌道交通網絡。

  地麵公交客運係統按照快線、普線、支線三級係統完善地麵公交線網結構,根據全市客運樞紐和軌道交通線網的發展,動態調整優(you) 化全市的公交線網布局。在中心城和新城之間建設快速公交走廊。

  未來的北京中心城規劃了33處公交樞紐,每個(ge) 重點新城規劃2至3處,其他新城規劃1至2處,與(yu) 此同時,改善大型道路交叉口、立交橋等處的公交換乘,縮小市民換乘距離。在居住區、大型公共建築、各類交通樞紐等人流集聚的地區,設置出租車候車區。

  交通布局調整之六:城市路網密度達到國際水準

  到2020年,北京市中心區道路總長度將達到4760公裏,路網密度為(wei) 4.4公裏/平方公裏。“這一指標達到了國際化大都市的水準。”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施衛良對記者介紹說,市中心區道路係統仍保持方格網與(yu) 環路、放射線相結合的布局,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組成。其中,快速路係統由3條環路、17條放射線及兩(liang) 條環路聯絡線組成。

  結合城市結構調整和新城建設,將建設外圍新城幹線道路網絡,增加東(dong) 部、北部道路網密度,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為(wei) 骨架、配置合理的路網係統。新城與(yu) 市中心區之間,建立起複合型交通走廊,以新城快速路為(wei) 主,規劃新城的道路路網密度為(wei) 5至7公裏/平方公裏。

  交通布局調整之七:中心城設置停車場200處

  到2020年,北京的停車管理將分區域采用不同的供給標準和收費標準。在中心城中心區特別是舊城,對機動車擁有和使用實行適度控製。除嚴(yan) 格按照規定配建停車位外,中心城規劃布置停車場200處左右。

  吸引個(ge) 體(ti) 交通向公共交通轉移,發展駐車換乘係統,中心城規劃駐車換乘停車場50處左右。在軌道交通及地麵公交車站,根據需要就近設置自行車停車處。

  交通布局調整之八:建立應急交通組織機製

  結合城市減災的相關(guan) 要求,交通設施也要提高自身的抗災能力和可靠性。北京要建立應急交通組織機製,製定應急狀態下的交通組織方案,整體(ti) 提高城市交通應急能力。在考慮特殊交通運輸需要的同時,完善交通體(ti) 係,保障城市交通係統運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市規劃委副總規劃師談緒祥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厚達175頁名為(wei) 《生活方式變動對城市空間的影響》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是在總規修編開展前特地請谘詢公司製作的調查報告,總體(ti) 規劃修編前先做調查報告,這也是從(cong) 來沒有的。”談緒祥說,《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04年-2020年)》格外關(guan) 注群眾(zhong) 生活,尤其是那些亟須改善生活條件的群眾(zhong) 。通過調查發現,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是城市交通問題,比如公交換乘等。因此,總規修編中就公交樞紐做了專(zhuan) 題規劃,提出中心區和新城建設交通樞紐要與(yu) 土地開發相結合,爭(zheng) 取實現零換乘。在《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2004年-2020年)》送國務院審批之前,在北京規劃展覽館公示一周,2.6萬(wan) 群眾(zhong) 參觀展覽,並提出意見。群眾(zhong) 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在總規修編中全部都已先行收錄。這份研究報告的調查對象既有職員、大學生、私營小業(ye) 主,還有老年人、來京務工群體(ti) 和新移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0411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