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網絡資訊  

網上評論:國外經驗—城市公交市場化的得與(yu) 失

   做為(wei) 市政公用事業(ye) 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市場化進程近年來逐步加快,成績斐然。從(cong) 中小城市開始,城市公交的投資和經營者逐漸向社會(hui) 擴散,減輕了政府的負擔,為(wei) 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運力和出行方式的選擇餘(yu) 地。與(yu) 此同時,多家經營也帶來了不少惡性競爭(zheng) 和市場糾紛,個(ge) 別城市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jia) 。市場化進程的推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有時甚至像博弈一樣,有輸有贏,有得有失。

   最近看到一組數字,簡略介紹了一些外國城市的有關(guan) 情況:

   據美國聯邦公交管理局估計:政府通過授予特許經營權方式與(yu) 私人公司簽定公交服務合同,將可節約成本25—30%。在弗吉尼亞(ya) 等城市,私人公交公司的線路虧(kui) 損赤字從(cong) 每位乘客4.75美元降至1.63美元;運營成本約為(wei) 國營公司的一半。成本降低的原因有三:工人的工資低、采用輪班製並使用兼職工人、機動靈活的車輛調度——低密度地區運營小公共。

   1985年英國通過的交通法案放開了對公交業(ye) 的控製,引入了競爭(zheng) 性投標。新的公交政策取消或削減了政府補貼:大城市削減約23%,其它約6%。新政策同時產(chan) 生了如下的後果:

   1,服務:運營裏程大城市增加了3%,其它城市增加16.5%,但一些非高峰期和“低密度”地區的線路被取消;

   2,票價(jia) :兩(liang) 年內(nei) 上漲了約35%;

   3,客運量:減少了約14%;

   4,運營成本:下降15—30%。

   明眼人一看便知,削減了非盈利線路、大幅降低了成本而票價(jia) 反而提高,吸引競爭(zheng) 者投標的營利空間蓋源於(yu) 此。

   與(yu) 我國不同之處在於(yu) :一些歐美國家對公交的補貼不僅(jin) 僅(jin) 是彌補虧(kui) 損,而是力求保持這些企業(ye) 在完成公益性指令的同時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不管你是國營還是民營。

   經過了幾年來的實踐,我國城市公共交通業(ye) 的市場化應該說是走在了市政公用事業(ye) 的前列。2002年建設部關(guan) 於(yu) 市政公用事業(ye) 市場化進程的指導性文件出台,鼓舞和推動了這個(ge) 行業(ye) 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總結經驗(包括國外的經驗)、權衡利弊、揚長避短,有利於(yu) 公交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和規範化。

   正如世界上從(cong) 來就沒有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樣,解決(jue) 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發展問題,單一劑“市場化”也難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何況無論任何中藥西藥都有一定的禁忌和毒性。權衡城市公交市場化利弊惟一的普遍原則,就是千萬(wan) 不要觸犯最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