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優(you) 先”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正在交通日益擁堵的現實中遭遇尷尬。如今,公交“優(you) ”而不“先”,甚至難“優(you) ”難“先”的現狀讓不少市民望而生畏。
上海目前已經形成高架、地麵和地下三層立體(ti) 交通網絡。在上海,市民賴以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有軌道交通、公共汽車和出租車。但是,近年來,本來相輔相成的公共交通體(ti) 係,卻因交通日益擁堵而成惡性循環之勢:由於(yu) 地麵和高架道路擁堵,地上公共交通效率很低,出行的人們(men) 於(yu) 是蜂擁般轉乘軌道交通,這又造成軌道交通高峰時段擁擠不堪,超載嚴(yan) 重,出行環境相當惡劣。
據上海地鐵運營公司的最新數據,今年以來,上海軌道交通客運量持續攀升,居高不下。尤其是10月份至今,一、二、三號線日均客運量達136.5萬(wan) 人次,其中工作日日均客運量近140萬(wan) 人次,周五的日均客運量經常超過150萬(wan) 人次,高峰時段車廂平均滿載率已達127%,超高峰時段更高達146%,運能與(yu) 運量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客運壓力相當大。
地麵堵、地鐵擠,使得公共交通對市民的吸引力不斷降低,“公交優(you) 先”的效應也因此大打折扣。與(yu) 此相對應,上海市民出行選擇個(ge) 體(ti) 交通方式的比例不降反升。統計顯示,上海自行車登記總數竟以每年130萬(wan) 輛左右的速度猛增,而私人購買(mai) 轎車的熱潮,也從(cong) 每月拍賣的車牌額度不斷增加中可見一斑。路麵上行人、自行車、公交車、小汽車關(guan) 係複雜,換乘點規劃和道路配套規劃又比較混亂(luan) ,上海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隻有發達國家的1/2至2/3,從(cong) 而影響了道路建設的使用效率。
專(zhuan) 家指出,公交優(you) 先是指在整個(ge) 城市發展規劃中,優(you) 先考慮公共交通建設與(yu) 管理,並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扶持,讓公共交通的發展和運行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特權”。因為(wei) 單就運行效率而言,在3.7米寬的車道上,公共汽車在半飽和狀態下每小時可運載6萬(wan) 人,相當於(yu) 小汽車的17倍。在日本,整個(ge) 東(dong) 京地區的軌道交通超過1000公裏;以東(dong) 京為(wei) 中心,2小時車程內(nei) 都可搭乘軌道交通,大大提高了人群流動的速度。“推進公交優(you) 先、提高駕馭道路交通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好對公共交通的控製。”同濟大學交通工程專(zhuan) 家楊曉光教授說,“現在上海設有公交專(zhuan) 用道的僅(jin) 有延安路等少數幾條道路,這與(yu) 上海的交通發展極不相稱。”
此外,隨著軌道交通的建設與(yu) 發展,上海既有的公共汽車交通網絡應及時轉變功能,調整線路。同時,為(wei) 了發揮軌道交通係統功能,必須建立起相應的、便捷的換乘係統,包括軌道換乘公共汽車交通係統、停車換乘係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