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廈門老市民或許會(hui) 發現,伴其幾十年的“兩(liang) 節式”公交車越來越難見了。昨日,記者從(cong) 廈門市公交總公司了解到,公司已購買(mai) 24部大客車,將在本月底徹底取代27路公交線上行駛的“兩(liang) 節式”公交車。
這種“兩(liang) 節式”公交車,業(ye) 內(nei) 人士稱之為(wei) 通道車。
此舉(ju) 若得到實施,公交總公司留下的最後一批通道車就隻有3路公交車了,其行駛的路線在老市區內(nei) (輪渡———蓮花三村)。
據介紹,3路公交車還有16輛這樣的通道車,其去留問題,公交總公司還未下最後定論。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對本報記者稱,通道車見證了廈門近半世紀的公交史,暫時留下這16輛車是為(wei) 了滿足老乘客的懷舊心理。這僅(jin) 剩的16輛“通道車”是繼續服役,還是光榮引退,市民可向公交總公司提出建議,或致電本報廈門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熱線0592-5897888表達觀點。
目前,公交公司已完成了31路通道車的更新換代,14部由71路公交線調過來的公交車已開始在這31路公交車線上奔馳。
據悉,整個(ge) 廈門,至今年上半年為(wei) 止隻剩下31路、27路、3路這三條線路還有通道車的身影
。
該負責人還透露,將不會(hui) 取消上述這幾條路線的月票製。
■ 采訪手記
見證這座城市
在采訪中,我們(men) 感觸最深的是老一輩“公交人”的職業(ye) 情結:說起公交曆史時的神采飛揚,談及公交現狀時流露的無奈和對過去的淡淡眷戀。 這些老公交車和這些老公交人一起見證了廈門公交史和廈門的發展史。而今天,隨著廈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這些老“夥(huo) 伴們(men) ”要走了,走進博物館,走進曆史,也走進了人們(men) 的記憶,我突然有點黯然神傷(shang) 。
一位老公交人告訴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文化的演變,但我真心希望它們(men) 能留在我們(men) 身邊,作為(wei) 廈門人的一段活的曆史”。
■ 回眸
輝煌的過去
通道車,又稱鉸接車,一般車身長15米左右,共有38座位,額定乘客130人左右。它是在車很緊缺,市民乘車難的情況下誕生的。
上世紀文革期間,通道車正式在廈門投入運營。之後,通道車不斷增多,從(cong) 1993年開始大量增加。
據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1993年之前,車很緊缺,“乘車難”成了市民生活的一個(ge) 大問題。當時,市民在車上摩肩接踵,前胸貼後背。最有效最簡單的解決(jue) 辦法就是發展大容量的車,因此公交公司開始發展雙層巴士和通道車。在連接起兩(liang) 節車廂後,發現容量還是不夠,於(yu) 是又想辦法把通道車中間那排坐位撤掉,以騰出更大的空間,容納更多的乘客。
半個(ge) 世紀以來,通道車為(wei) 解決(jue) 市民“乘車難”做出了巨大貢獻。據了解,1993年至1995年,公交總公司先後投入資金1800萬(wan) ,共發展通道車111輛。截止到1995年,通道車達到165輛,達到了頂峰,占了當時該公司營運公交車總數的左右4成。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通道車也顯露了它的“疲態”與(yu) 不夠“時尚”。
尷尬的現在
據介紹,近兩(liang) 年來廈門市私家車數量猛增,平均每天有50量掛牌,路麵交通壓力很大。通道車的龐大車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壓力。在轉盤或十字路口,巨大的通道車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有幾次,通道車便在交通要道口壞掉了,後麵的司機們(men) 隻有幹瞪眼。
通道車的外觀及內(nei) 在都已滿足不了人們(men) 的要求。市民們(men) 已經不滿足於(yu) 單單有車坐了,人們(men) 希望的是車能更加迅速、更加舒適。而通道車由於(yu) 車身龐大,相對車速較慢;車內(nei) 的坐椅及車身外觀也是“老氣橫秋”,而且內(nei) 部也沒有安裝冷氣設備。
同時,由於(yu) 要“拖”兩(liang) 節車廂,用汽油發動機,馬力不夠,因此通道車都用柴油發動機。隨著車的老化,柴油發動機造成了不小的汙染及噪音。“他們(men) 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了該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啦。”該負責人這樣表示。
■ 趣事
“兩(liang) 房一廳”的故事
一位高師傅告訴記者,這些通道車是公交車中的“明星”,給駕駛它們(men) 的司機們(men) 掙足了麵子。司機們(men) 碰麵的時候總會(hui) “抬舉(ju) ”一下駕駛通道車的司機:“你‘住’的可是‘兩(liang) 房一廳’,我們(men) 才一間,你可真夠大牌的”。原來,兩(liang) 節車廂便是“兩(liang) 房”,而小小的駕駛室成了“大廳”。
高師傅告訴記者,開“兩(liang) 房一廳”比開其他車難多了。主要是車身長,因此轉彎與(yu) 倒車的時候都比較困難。如果技術不行,倒車很容易撞東(dong) 撞西。看來,司機們(men) 要享受“兩(liang) 房一廳”的待遇得有兩(liang) 下子。
最後一根“小紅旗”
一位老公交司機告訴記者,這種老式的鉸接式公交車最早的時候有三個(ge) 車門供上下,為(wei) 了保證正常的檢票工作就相應地配了三個(ge) 乘務員,每個(ge) 乘務員各執一根小紅旗,總共三根;後來,乘車秩序發生了變化,改成前、後門上,中門下,就隻需要兩(liang) 個(ge) 乘務員“把關(guan) ”了。現在廈門大力發展“無人售票”製,而車內(nei) 也隻剩下一個(ge) 乘務員了,她手上的小紅旗作為(wei) 一種安全警示,提醒市民車要靠站了,別靠近車輛,或者車要轉彎,旁邊的車輛得小心些。
“紅點”擒不法分子
在以往乘車難的情況下,車廂內(nei) 摩肩接踵,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hui) 。
盜竊事件時有發生,還有一些流氓趁機對女同誌“揩油”。而當時公交車有個(ge) 派出所,他們(men) 對付這些不法分子也有自己的一套。
在發現有這種情況時,車上的公交員工會(hui) 在這些“不法分子”身上作個(ge) 記號———點一個(ge) 小紅點。等到下車時,將其擒獲,讓其抵賴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