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第二批公交車調整優(you) 化方案將於(yu) 下月出台並逐步實施,而這些天備受市民關(guan) 注的整頓公交車進出站秩序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將是方案中重點考慮的內(nei) 容。
在今天上午的必威betway官网网页登录發布會(hui) 上,市交通委、運輸局、交管局和市公交總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聯合回答記者關(guan) 心的公交車擁堵問題。市運輸管理局透露,本市將於(yu) 近期對調整公交車進出站秩序而形成的23個(ge) 新的擁堵點進行逐一勘察、專(zhuan) 項整治。具體(ti) 措施包括對公交車停車港灣進行改造,延長公交站台;按計劃增劃公交專(zhuan) 用道,適當延長公交車輛使用時間;調整部分線路的停靠站點,增加大站快車,減少城區內(nei) 停車點;製定第二批公交調整優(you) 化方案,合並重複線路等。市運輸管理局還同時對外公布了本市公交規劃的遠期措施:市政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將充分考慮公交站點的設置問題;改造現有公交站點,在有條件的地區增設公交港灣;增設公交專(zhuan) 用道,逐步形成網絡。
公交公司運營處處長姚振平表示,公司將盡快擴大公交停靠站的吞吐量,延長現有公交停靠站的長度,達到40至50米,大型停靠站達到80至100米,並施劃公交停靠站標誌線,禁止其他車輛停靠影響公交車進出站。
接連幾天記者發現,與(yu) 公交車道內(nei) 的擁堵相反,其他機動車道開始變得秩序井然,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一位司機表示,以往公交車進出站不按順序,強行出站時甚至會(hui) 借用相鄰的兩(liang) 條車道,嚴(yan) 重影響了其他機動車的通行,公交車的效率與(yu) 效益實際上是通過侵害其他車輛的路權獲得的。一個(ge) 站台上停靠10多條線路的公交車,肯定會(hui) 造成擁堵,公交公司應下大力合理調配公交車的線路、站點,而不能單純依靠侵害其他社會(hui) 車輛的路權解決(jue) 問題。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加大公交設施建設 倡導駐車換乘理念
政協委員今解北京交通難題
今天,政協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十次會(hui) 議將對《關(guan) 於(yu) 緩解北京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建議案》進行審議,委員們(men) 就如何緩解北京城市交通擁堵提出建議。
近年來,北京在體(ti) 味經濟增長的喜悅和即將舉(ju) 辦奧運的期待中,與(yu) 交通擁堵這個(ge) 大城市的頑疾不期而遇。千年古都在邁入汽車時代的門檻後,終於(yu) 品嚐到了悲喜交集的滋味。在思考中,加快現代化步伐的北京正在試圖艱難地為(wei) 自己“疏通血脈”。
背景社會(hui) 發展引發交通問題
城市交通問題是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各種製約因素共同導致的錯綜複雜的城市問題。而北京解決(jue) 城市交通問題的過程更是對國家經濟體(ti) 製轉換、對城市發展、城市交通的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出現過三次明顯的交通擁堵,前兩(liang) 次分別出現在1984年和1995年,最近一次擁堵開始於(yu) 2001年。與(yu) 前兩(liang) 次明顯不同的是,這一次北京的交通問題是社會(hui) 、經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與(yu) 交通機動化程度的快速發展,或者說與(yu) 小汽車快速發展為(wei) 特征的撞擊,是要對交通結構、城市定位、城市組織形式、城市規劃、政府職能、法規運營等方麵綜合性的問題進行補充、完善、整合。因此,這不是一個(ge) 采取一些簡單的措施就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的問題。
同時,既有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城市快速路和主道路規劃、公路網規劃、公共交通線網布局規劃等專(zhuan) 項交通規劃,缺乏集各種交通方式於(yu) 一體(ti) 的與(yu) 城市總體(ti) 規劃相配套的綜合性交通規劃,從(cong) 而導致交通線網功能不匹配、各種交通方式缺乏有機銜接。
調研報告曆時5個(ge) 月
據介紹,從(cong) 2003年8月起,全市道路交通出現新一輪擁堵高峰。乘車難、行路難,塞車堵車現象進一步加劇,僅(jin) 北京二、三、四等幾條環路和環路之間的聯絡線的擁堵就不斷升級,尤其早晚流量高峰期間,90%以上道路的車流量處於(yu) 飽和或超飽和狀態。
為(wei) 解決(jue) 北京市交通問題,北京市政協常委會(hui) 將緩解交通擁堵作為(wei) 今年的重點調研課題。從(cong) 今年2月開始,市政協城建環保委會(hui) 同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進市委、農(nong) 工黨(dang) 市委、九三學社市委、台盟市委等七個(ge) 民主黨(dang) 派,就北京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開展了調研,課題組先後組織13次調研,參加調研委員達81人,曆時5個(ge) 月形成了關(guan) 於(yu) 緩解北京城市交通擁堵的調研報告。
建議軌道交通應成公交骨幹
委員們(men) 在報告中建議,北京應建立以軌道交通為(wei) 骨幹的城市公共交通體(ti) 係。按《北京交通發展綱要》提出的交通投資的分配比例要向運營管理傾(qing) 斜,向公共客運傾(qing) 斜。2010年以前,公共交通在交通建設投資中所占份額由18%提高到50%以上,重點支持軌道交通建設與(yu) 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車係統建設。對新建和規劃建設的地鐵線路,增加車站出入口數量,擴大地鐵客運覆蓋麵,方便乘客。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資金投入為(wei) 主導,積極吸引社會(hui) 投資。
同時,公交設施應適度超前發展,引導公交需求和公交比重的增長;公交規劃應發揮綜合作用,實現公交係統與(yu) 其他交通係統的協調性,整合各部門的利益。
補貼公交與(yu) 路權優(you) 先
委員們(men) 還建議,應當給予公共交通合理的補貼。政府除了應加大對公交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外,還應對公交運營中出現的合理虧(kui) 損給予一定的補償(chang) 。補償(chang) 可以有兩(liang) 種方式:一是補貼乘客,提高其支付票價(jia) 的能力;二是補貼企業(ye) ,在維護票價(jia) 低廉的基礎上,保證公交企業(ye) 穩定的收入。
同時,加大公共客運交通的路權優(you) 先。加快擴大和優(you) 化公交專(zhuan) 用道係統,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資源分配上給予公交充分的優(you) 先權,改良公交車輛車況,改進公交場站設計,提高調度水平,提供信息服務,盡可能充分發揮路權優(you) 先所帶來的客運效率。
倡導“駐車換乘”理念
據了解,此次調研報告中政協委員們(men) 破解北京交通難題的關(guan) 鍵思路是:全麵改善換乘環境,提高換乘效率。
委員們(men) 建議,應當堅持乘客第一,而不是管理者第一的原則,在加快公共交通大型客運樞紐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一般換乘點的改善工作,特別是改善包括立交橋和大型平交路口在內(nei) 的道路交叉口處的換乘條件,最大限度縮減換乘距離。改善城市交通與(yu) 對外交通的銜接關(guan) 係,提高內(nei) 外交通轉換效率。
駐車換乘的交通方式,即根據需要在公交車站附近,就近設置免費的自行車存車處。在五環路附近的地鐵車站、郊區新城的軌道交通車站和主要公共交通樞紐,就近安排充足的小汽車及自行車免費停車場。
保護關(guan) 照騎車和步行者
據統計,北京市在稅改前已有登記注冊(ce) 的自行車1020萬(wan) 輛。盡管機動車與(yu) 非機動車混行有許多缺陷,但在相當一個(ge) 時期內(nei) 還必須麵對這一現實。委員們(men) 建議,要扭轉以往過於(yu) 注重為(wei) 機動車交通創造條件的做法,以“可持續發展”、“以人為(wei) 本”的理念公平分配道路資源,包括:製定自行車交通規劃———鼓勵市民使用自行車進行短距離出行;對於(yu) 長距離的出行,鼓勵市民改用公共交通,或采用自行車駐車換乘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製定步行交通規劃—完善全市道路兩(liang) 側(ce) 的步道係統,保證步道的連續性和有效寬度,高標準實現步道和過街設施的無障礙化,為(wei) 老年人、兒(er) 童、殘疾人等交通弱者創造一個(ge) 舒適、安全的交通環境。
縱深交通承載多重社會(hui) 問題
作為(wei) 緩解北京城市交通擁堵課題的負責人之一,北京市政協城建環保委副主任王躍榮認為(wei) ,交通問題本身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交通問題,而是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多重問題。現在,有車一族的觀念仍然習(xi) 慣於(yu) 從(cong) 門到門的思路。事實上,這並不是一種科學的交通觀念。應盡量多地利用公共交通,現在各類停車場等換乘措施已經開始逐步配套。
在調查中委員們(men) 發現,北京與(yu) 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擁有大量公務用車。2004年4月,北京小客車保有量為(wei) 135萬(wan) 輛,其中公車36萬(wan) 輛,占26.7%,這也給道路交通帶來很大的影響。與(yu) 此同時,同時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和法製觀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識差,行人、自行車任意交通違章,也引發交通秩序混亂(luan) 、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等問題。
從(cong) 本次調研中可以看出,交通擁堵將會(hui) 長期伴隨北京的城市發展階段。如果說“堵在路上”是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那麽(me) “堵而不死”才是真正有質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