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網絡資訊  
 
 
 
北京車展熱氣逼人商用車企業(ye) 冷眼旁觀
  本屆北京國際車展乘用車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優(you) 質場地資源,這讓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商用車企業(ye) 尤其是本土商用車企業(ye) 有了一種被冷落的感覺。

  北京國際車展的受關(guan) 注程度一如6月的天氣,正在不斷地攀升。

  在各種媒體(ti) 傳(chuan) 遞的車展消息中,各類乘用車的消息幾乎占據了全部的時段和版麵,在街頭巷尾中聽到汽車愛好者的議論,也大多集中在奔馳或者寶馬這次將帶來什麽(me) 頂級車型,即使是汽車經銷商談論車展,也大多在乘用車的範疇。乘用車在這次車展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上屆車展上乘用車、卡車、客車三分天下格局,在本屆車展中已經土崩瓦解了。

  乘用車百花齊放

  以合資企業(ye) 和跨國公司為(wei) 代表,本屆車展上參展乘用車的數量較往屆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奔馳有21款產(chan) 品亮相,寶馬則帶來了20輛汽車和5輛摩托車,福特一家就租下了北京國際展覽中心11個(ge) 展館中的兩(liang) 個(ge) ,此外,本田、豐(feng) 田、現代等都攜帶了龐大的參展車隊。在本屆展會(hui) 的主展場——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跨國公司一共占據了9.5個(ge) 展館,本土企業(ye) 隻占了2.5個(ge) 。因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評價(jia) 本屆車展從(cong) 參展乘用車的角度而言,國際化意味非常濃厚。

  對乘用車而言,車展表現的除了國際化之外,更多的還有跨國公司覬覦國內(nei) 市場的野心。有相當一部分參展車型就是即將通過合資公司實現本土化生產(chan) 來進入國內(nei) 市場的,比如通用的凱迪拉克、奔馳的C級和E級車等,當然還有那些暫時並不打算本土化生產(chan) ,但同樣希望進入國內(nei) 市場的頂級車型,比如寶馬的MINI係列、福特的捷豹和奔馳的邁巴赫等。

  由於(yu) 跨國公司的展品整體(ti) 而言勝過國內(nei) 企業(ye) 展車的水平,代表了整個(ge) 車展的層次,因此這些車型無疑會(hui) 成為(wei) 車展上關(guan) 注的熱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國內(nei) 企業(ye) 就隻能成為(wei) 車展的配角。此次車展中,奇瑞和比亞(ya) 迪都展示了自己的概念車。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國內(nei) 乘用車企業(ye) 普遍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的譴責聲中,車展不僅(jin) 給業(ye) 界帶來了一些驚喜,同時也以最恰當的方式在為(wei) 那些埋頭開發的企業(ye) 正名。

  一方麵是跨國公司不惜巨資投入車展,希望在這個(ge) 迅速變化的市場中,競爭(zheng) 領導者的角色;另一方麵一些國內(nei) 企業(ye) 則希望借車展宣示實力,從(cong) 而開拓出新的領地。因此,本屆車展上乘用車的競爭(zheng) 注定會(hui) 是殘酷的格局,而車展呈現出來的或許正是汽車業(ye) 百家爭(zheng) 鳴的盛況。

  商用車黯然神傷(shang)

  和龐大的乘用車展團相比,車展上商用車企業(ye) 則顯得形單影孤。除了幾家跨國公司之外,國內(nei) 的主流商用車企業(ye) 幾乎集體(ti) 缺席,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因為(wei) 在上一屆北京車展中,商用車企業(ye) 表現出了極強的參展熱情。

  一位曾經參觀過上一屆北京車展的客車業(ye) 人士對記者說,那時國際展覽中心從(cong) 正門到一號館大門道路的兩(liang) 側(ce) 基本上都是客車,好幾個(ge) 館的四周基本上也是客車的展位。本以為(wei) 在客車展台看一天就夠了,結果100多輛客車看了3天,還觀興(xing) 未止。但是在這屆車展中,即使考慮到要從(cong) 主展場——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前往分展場——農(nong) 業(ye) 展覽館的時間,要參觀全部的商用車展台花上半天的時間也足夠了。

  形勢顯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變化來自於(yu) 一汽集團的商用車部分、東(dong) 風集團商用車部分以及宇通客車、金旅客車這些本土商用車領軍(jun) 企業(ye) 拒絕參加本屆北京車展。在這些企業(ye) 的帶動下,絕大部分的商用車企業(ye) 對本屆北京車展說“不”。

  “車展的主辦方把最優(you) 質的場地資源給了乘用車,把商用車放在分展場,這對我們(men) 的參展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在記者的采訪中,有相當部分的客車企業(ye) 把放棄北京車展的原因歸結在了場地上。還有一些客車企業(ye) 表示,由於(yu)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和上海已經舉(ju) 辦兩(liang) 次專(zhuan) 業(ye) 性的客車展覽會(hui) ,因此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ei) 重複參展,意義(yi) 不大。

  實際上對於(yu) 分展場可能導致的冷場現象,主辦方也早已預料到,因此在選擇到底讓誰去分展場的問題上,曾出現過爭(zheng) 議。主辦方稱,還是根據觀眾(zhong) 的類型,決(jue) 定讓所有商用車到分展場,但是這樣的決(jue) 定遭到了跨國公司的一致反對。他們(men) 希望旗下的商用車能和乘用車一起,在統一的品牌形象下出現在公眾(zhong) 麵前。

  博弈的結果是跨國公司的商用車基本上留在了主展場,而本土商用車企業(ye) 將前往分展場。這樣的結果讓一汽和東(dong) 風這樣的本土企業(ye) 憤怒了。

  “主辦方給國內(nei) 企業(ye) 的待遇太不公平,我們(men) 根本無法接受這樣不平等的安排。”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一汽和東(dong) 風兩(liang) 家企業(ye) 的商用車部門最終選擇了離開。同樣選擇離開的還有重汽、陝汽、春蘭(lan) 、川汽等國內(nei) 主流卡車企業(ye) 。

  就在各媒體(ti) 爆炒北京車展的規模再創曆史之最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本土商用車企業(ye) 卻成為(wei) 了這屆車展的旁觀者。有業(ye) 內(nei) 資深人士說,這將成為(wei) 本屆北京國際車展的一個(ge) 遺憾。

  車展何去何從(cong)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wei) 缺少了商用車對於(yu) 北京車展是個(ge) 遺憾。“相比上一屆商用車的積極參展,這一屆可能顯有些遺憾,但如果和下一屆相比,可能已經很不錯了。”車展主辦方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車展最終會(hui) 走向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化的道路,乘用車和商用車作為(wei) 兩(liang) 種消費群體(ti) 截然不同的產(chan) 品,放在一起展覽並不見得效果好。日本的東(dong) 京車展把乘用車和商用車分開,一年是乘用車,一年是商用車,這樣的形式就很好。”

  “如果還是這樣兩(liang) 個(ge) 場館分開,下一屆北京車展上商用車的參展數量可能會(hui) 更少。”這位車展主辦方的負責人同時表示,在去年秋季由北京相同主辦單位舉(ju) 辦的首屆北京國際商用車展作為(wei) 北京車展的姊妹展,證明北京已經開始了類似東(dong) 京車展模式的嚐試。

  盡管單數年份有了專(zhuan) 門的商用車展覽會(hui) ,但和已經舉(ju) 辦了8屆的北京國際車展相比,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有相當的差距,因此,不少商用車企業(ye) 仍然表示,今後還是有意參加北京國際車展,但前提是主辦方給大家一個(ge) 公平參展的環境。